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路径研究

2022-11-26 16:18钱壮丽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习惯课文

钱壮丽

(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9)

阅读是学生从语文课本中汲取知识、体会情感、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根据教学现状了解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表现不佳,难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阅读教学质量、效率得不到保障,这一现象也给教师教学工作造成了困扰。从这一角度出发,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一、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重要性与目的

(一)重要性

教改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对小学教育提出了很多全新的要求,诸如加强学生文化自信、责任感、民族意识等综合素质培养力度,而这些要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息息相关,即如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顺利实施,且质量、效率得到保障,那么就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良好阅读习惯将使得学生自主去阅读一些课文,从课文文字中了解祖国文化,逐渐体会自身的社会定位,明白自己将要背负的责任,同时也让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例如通过阅读《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学生就能知道现在的生活是前人用生命、热血换来的,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也在他们心中埋下报效祖国的种子,责任感油然而发。因此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广大教师要引起重视[1]。

(二)目的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根本目的有两个:第一,调动学生阅读自主性,促使学生会主动在非课堂场合下阅读课文,不要将太多的光阴用在玩耍打闹上。同时通过大量的主动阅读,能够逐渐让学生学会思考,使得学生阅读更加深入,不再只关注课文文字表面,而是透过课文与前人伟大灵魂交流,这种转变非常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生涯才刚刚开始,之后要学习的知识将更加复杂。如果学生在进入下一阶段学习之前,依然不知道在阅读中进行思考,那么就很难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会影响之后的学习质量与效率。而在良好阅读习惯推动下学生的转变就是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好准备,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根本目的。第二,人类历史上留下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种类更是琳琅满目,甚至于相同题材的作品在不同作者笔下会有不同的表现,而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学生终生去阅读不同文学作品,起到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思维品质等重要作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工作正是为此展开。

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影响阅读习惯的不利因素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围绕课本展开,教师通常会向学生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阅读之后教师将结合课文进行讲课,告诉学生课文的写作背景、动机以及中心思想、情感主题等,同时也传递一些知识,诸如作者的写作手法、文体类型等,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书、育人。而在学生方面,很多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甚至有个别学生认为阅读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会按照教师要求去阅读以外,课外或其他场合下很少进行阅读,同时阅读范围基本限于课本,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

(二)影响阅读习惯的不利因素

结合现状,学生难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问题与很多因素有关,具体因素如下。

1.教学中学生比较被动

现状显示学生主要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展开阅读活动的,说明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太多能动性空间,这不仅导致学生难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还推动学生的阅读习惯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即被动地位上,学生将逐渐习惯听从教师安排进行阅读的流程,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自主阅读,绝大部分情况下需要教师提出要求之后才会阅读,说明学生养成了被动的阅读习惯,这种阅读习惯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定义背道而驰,对阅读教学质量、效率有较大的影响,也使得教师难以在教学中落实国家提出的新教育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在教学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即学生本身确实不了解阅读教学的意义,因此需要教师让学生有所感悟,但教师在学生完成阅读后会直接进行讲课,而不让学生去感悟阅读教学的意义,导致不少学生长期以来都是在阅读课文表面文字,没有在阅读中思考,这也使得个别学生认为阅读没有意义[3]。

2.教师讲课太过“完整”

现状中教师会在学生阅读一遍课文之后开始讲课,而讲课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抱有“要将所有知识或其他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观点,这一观点就导致教师讲课太过“完整”,而过于完整的讲课并不是好的教学方式,原因在于当教师将所有知识点或信息全部传递给学生,每个细节都进行透彻讲解,那么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通过记忆的方式来学习,不需要对教师输出的信息进行思考,这将削弱学生学习动力,导致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到枯燥、无聊,这些感受就使得学生不喜欢阅读,自然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阅读内容不符合学生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很大的影响,即兴趣越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越强,反之越低。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但现在阅读教学主要围绕课本展开,因此学生的阅读范围受到了课本限制,同时课本上的课文内容有限,并不能完全包含所有学生的兴趣,故部分学生难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教师很早就意识到兴趣对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为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做出了很多尝试,但在诸多尝试当中教师普遍会遇到一个阻碍,就是当教师了解到学生兴趣之后,想要给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课文时,发现自身并没有对应的课文资源,或者资源很少,难以给阅读教学及良好阅读习惯培养提供长效支撑,正因为这个阻碍因素的存在,所以现代许多教师依然围绕课本实施阅读教学。

三、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

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三个影响因素,下文将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培养策略。这些策略的实行,能够消除负面因素影响,并有效对学生阅读习惯进行培养。

(一)调整师生地位,增设读后引导环节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培养工作中就应当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能动性空间用来发散思维,学会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做到这一点还能规避学生阅读习惯朝不好的方向发展[4]。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调整自身与学生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思维主动性、能动性,为良好阅读习惯养成提供基础。其次因为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原本是主导者的教师要重新思考自身地位,通常建议教师将自己放在引导者地位上。作为引导者,教师就应当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故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活动结束后、正式讲课环节开始前,增设一个读后引导环节,以《草船借箭》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完成之后采用提问方式进行引导,即教师要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只阅读课文表面文字的现象发生,具体提问引导范例如下。

教师:请问《草船借箭》主要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学生:诸葛亮用他的聪明才智“借”到了箭。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但是诸葛亮为什么会去“借”箭呢?

学生:因为周瑜提出了诸葛亮无法拒绝的要求。

教师:那又是什么促使周瑜提出这样的要求的呢?

学生:因为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教师:没错,但诸葛亮顺利“借”到了箭,巧妙应对了周瑜的刁难,而周瑜也因此很生气,这说明周瑜是怎样性格的人,我们要学诸葛亮还是学周瑜呢?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充分了解了课文背景与故事主要角色诸葛亮、周瑜的个人性格,从中学会了区分好坏,自发想要学习诸葛亮。这种感受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因此将逐渐喜欢阅读,并且会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利于良好阅读习惯养成。

(二)实施“不完整”讲课,注重学生阅读体验

针对过于“完整”的讲课,现代很多学者都表示这种讲课方式存在问题,因此建议教师不要过于“完整”的进行讲课,反而要实施“不完整”讲课。“不完整”讲课并不是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讲解某个知识,而是让教师在讲课期间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这种方式与提问引导等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区别,即提问引导是让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思路,而“不完整”讲课则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主题自主思考,然后说出自己思考所得,再由教师指导,直到学生通过自身思考找到正确答案为止,教师应当注意区分这一点。以《景阳冈》为例,“不完整”讲课当中教师针对“武松打虎”的桥段,可以先告诉学生“武松明知有虎,却依然敢喝‘三碗不过岗’,说明武松非常有勇气”,然后让学生揣摩武松的心理活动,从中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说出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这样学生就会开始思考,思维将变得非常活跃,而后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要予以补充,让学生思想更加完整、理解更加透彻。

同时,单纯的思考未必能够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因此教师在实施“不完整”讲课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尤其是在学生说出自身思考所得之后,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来优化学生体验,即假设学生说出了自己思考所得,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告诉学生你的思路是对的,但还有进步空间,这样学生将得到激励,同时每个学生实际上都是很想得到教师夸奖的,而教师的鼓励无疑是一种夸奖方式。因此,学生会为了得到教师夸奖更加努力思考,同时也获得良好体验,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三)阅读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解决资源不足问题

成功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主要方式,因此教师有必要在阅读内容上“下功夫”,将阅读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根据这一要求,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取向有一定了解,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家长交流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取向,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读物,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这里要注意虽然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课外读物,但不代表课文就没有阅读的必要,事实上课外读物阅读与课文阅读并不冲突,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文阅读,然后再按照自身兴趣选择课外读物进行阅读,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5]。关于课外读物的选择,教师除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取向以外,还要考虑课外读物与课文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可以按照两条思路来选择课外读物:第一,根据课文主题选择相同主题的课外读物,这样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相同主题的可塑性,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第二,根据课文作者选择相同作者的课外读物,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并从作者身上感悟人文素养。另外,课外读物选择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一些教师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会选择一些超过学生认知规律的文章,但这往往会造成反效果,学生读不懂、读不进。

为了帮助教师实现阅读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结合的目标,学校应当着手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对此建议学校与当地一些机构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从中获得更多的课外读物资源,若能顺利达成,还可以定期开展课外阅读的集体活动。但如果实际条件有限,学校无法通过当地机构组织来获得足够多的课外读物资源,那么就建议学校借助网络与其他学校达成合作关系,即资源不足问题在小学组织群体中很普遍,说明许多小学都有资源方面的需求,同时不同小学手中掌握的资源不同,因此通过网络让各个小学将自身资源共享出去,实现资源交互,能够有效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

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就是这个手段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培养,能够让学生在良好习惯的作用下喜欢阅读、自主阅读,并且改变学生只阅读作品文字表面意思,转而在阅读时代入课文情境深入思考。这样,学生除了能从课文中学习知识,还能发挥自己的感知能力来了解课文中思想、精神力量等。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习惯课文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上课好习惯
背课文的小偷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端午节的来历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