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神运动康复学理论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效果

2022-11-26 10:27梁景照职彦敏
淮海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量表状态康复

梁景照,职彦敏

老年痴呆是发生于老年期、老年前期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慢性获得性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伴有智力减退、人格改变等表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差。现临床常规给予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定期复查、嘱咐患者进行康复等,实践发现上述干预措施的临床价值有诸多局限,体现在干预措施缺乏针对性,也未重视脑部功能与身体机能的整体干预,改善患者的智能状态的效果一般[1]。精神运动康复学(psychomotor therapy,PMT)即以身体为媒介调节心理状态及神经功能再造的康复过程,在国外已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2],在我国主要用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中,有证实PMT可改善患者的智能状态[3]。目前PMT应用在老年痴呆中的报道较少,其或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智能状态。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基于PMT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智能状态等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痴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1)符合老年痴呆诊断标准[4],自愿参加本研究者;(2)具备基础的语言交流、听说、理解能力;(3)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5]评分小于27分。排除标准:(1)伴有肢体功能障碍;(2)处于重要功能器官疾病终末期;(3)精神症状较明显,无法配合护理工作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入院起干预至12周。(1)入院当日,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基本情况。(2)健康宣教:宣讲老年痴呆相关的知识;嘱咐患者在干预期间尽量配合药物治疗,做好日常干预记录,注重皮肤、口腔护理;关注日常生理需求、体温等变化,预防感冒和各种感染的发生;鼓励患者进行牵伸、抗阻、平衡等训练,防范生活中跌倒摔伤、意外伤害等发生。观察组:实施基于PMT理论的护理模式,入院起干预至12周。(1)成立干预小组,主要由护士长、主任医师、康复治疗师及临床护士等12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员入组后先学习PMT理论、目的、意义,其中:“共情”“适应”“关系”和“非语言交流”是PMT的四大理念。康复治疗师制定基于PMT理论的具体干预措施,临床护士负责查阅资料、实施干预措施;护士长负责协调各成员工作并监督整个干预过程的质量;主任医师定期评估精神运动障碍情况,康复治疗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并后续根据患者康复情况予以进度调整,以帮助患者适应。(2)方案实施:分发活动内容相关手册,以及制定活动进度表,对活动时间和进度进行详细记录。①在院期间:干预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5:00~16:00,进行一对一活动15~30 min,小组或大组活动20~45 min,由8名临床护士负责带领,每一名护士分管5例患者。②居家康复:家庭主要照顾者在院时参与干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居家康复后监督患者训练。护士需对分管患者的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并解答患者及照顾者的问题。(3)干预方案具体操作内容:①多元运动计划。一是有氧运动:根据患者个人喜好选择瑜伽、自行车、步行、球类等有氧运动及通过视频游戏操作进行肢体运动锻炼。二是精神运动机能体操:运动开始前进行放松练习,在体操中进行训练动作与回想动作的交替进行,可促进动作与精神的结合;进行上下肢体操和双手间固定距离传球,改善患者四肢运动功能和协调能力;进行走字和单脚保持平衡练习,训练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最后进行鼓左右脸颊和交替眨眼,改善患者面部运动协调。②多感官刺激疗法。一是视觉训练:通过对色板进行名称配对以及寻找相似、相同的卡片配对和相似卡片间的不同之处,找不同种类物品,根据颜色挑选服装搭配等,还可将示指放置于鼻尖,目光随着示指进行上下左右移动进行聚焦能力训练。二是听觉训练:通过音乐引导患者进行记忆联想,并引领患者根据音乐节奏打节拍和唱歌,以训练患者的音乐感觉。进行声源寻找及记忆力广度训练,引导患者观察并辨别周围声音来源,并逐渐提高难度,以提高其短期复述能力、听觉理解力及记忆能力。每天与亲人、朋友进行日常语言交流,有助于关系、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成为可能。三是味嗅觉训练:应用酒精、醋等有嗅觉刺激的物品,要求患者对其进行配对练习;饭前闻食物的味道,以刺激唾液腺的分泌增强食欲。品尝食物的味道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四是触觉训练:应用按摩油对患者四肢、背、颈、腹部等进行按摩,可刺激皮肤抚触感,放松身心。使用患者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刷子、毛巾等不同材质的物品刷皮肤的表面,嘱咐患者感受物品的粗糙和光滑程度,说出自己的感受。在神秘袋中放置日常生活物品,让患者盲抓后根据物品的外形进行辨认。③生理障碍训练:一是动机障碍训练:设立时间、空间标记,时间标记上对每天的行为习惯进行建立,空间标记上在固定的位置上放置固定的物品。二是理解和表达障碍训练:建立友好的沟通、交流环境,一次只提供一个相关信息,并给予患者充足的答复时间。三是认知障碍训练:对在一个活动中所使用的物品进行排序,并在相对应的物品上进行名称标记。四是身体形象障碍训练:引导患者对日常衣物穿着进行搭配选择、注意仪表等,帮助其外表得体。④心理障碍训练:一是生气易怒:寻找患者生气的原因,注意与其进行沟通的方式,通过其他有趣味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引导其不良情绪的正常宣泄。二是具有攻击性:试着采用正确有效的方式引导和沟通。三是情感冷漠症:使用肢体语言沟通,根据患者节奏、喜好和想法进行活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智能状态: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采用MMSE量表评估,包括注意力和计算力(5条目,5分)、定向力(10条目,10分)、语言能力(9条目,9分)、记忆力(3条目,3分)、回忆能力(3条目,3分)5个维度,总分30分,分数在27~30分表示智力正常,<27分表示智能障碍。(2)精神康复情况: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6]评估,该量表包含阳性量表(7项,7~49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16~112分)、阴性量表(7项,7~49分),分数越高,康复情况越差。(3)ADL及心理状态: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前者采用Barthel指数(BI)[7]评估,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ADL越好。后者采用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CSDD)[8]评估,包含行为障碍、情绪相关表现、周期性功能、观念障碍和躯体表现5因子,19项,每项0~2分,总分为0~38分,分数>8分表明患者存在轻度抑郁,且分数越高,抑郁越严重。

2 结果

2.1 2组患者智能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MMSE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MSE总分高于对照组,其中注意和计算力、定向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回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智能状态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精神康复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PANSS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ANSS中阳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阴性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精神康复情况比较分)

2.3 2组患者ADL及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BI、CSD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CSD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ADL及心理状态比较分)

3 讨论

我国老年痴呆患病率为6.39%[9],该病可导致智能状态减退和精神行为异常,患者的ADL低下。常规通过宣教及抗阻、平衡等训练,改善患者的智能状态障碍,但实践表明上述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有限,可能是因为缺乏脑部功能与身体机能的整体训练[10]。基于PMT理论的护理模式是将人体运动、感官功能、精神运动功能、情感、知觉等进行整合协同训练,建立对运动、动作、语言及非语言交流、情感和表达的干预,其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可能会有助于提高其ADL。

身体锻炼和精神锻炼均可对神经功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前者可促进神经细胞增殖,后者有助于神经元存活,两者结合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11]。本研究发现基于PMT理论的护理能显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智能状态。通过制定运动康复内容,如进行有氧运动锻炼提升患者的耐力,强化其运动的协调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在运动过程中能刺激大脑皮层重塑,增加脑血容量,有助于智力改善;以及运动时对训练动作的回忆能力增强对机体状态的感知,由此提高记忆力和回忆能力。另外,多感官刺激和活动、语言和肢体动作通交流的方式能引导患者自我表达,改善其视听觉、语言和视空间能力。另有王琼等[12]对44例老年痴呆患者的报道显示,应用基于PMT理论的护理模式可有助于改善老年痴呆患者部分智能状态,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似,进一步验证了该护理方法对于患者智能状态改善的有效性。

老年痴呆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的同时伴随着认知减退及相关心理状态的变化,不良心理症状中抑郁情绪是最为常见[13]。本研究发现基于PMT理论的护理模式可调节老年痴呆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精神症状恢复,提高ADL。经分析,该护理模式将多元运动和多感官刺激结合,可增强患者的感知觉和运动协调能力,提高对环境的注意力;同时根据患者存在的生理障碍,对其每天的行为习惯进行建立,在固定的空间里对相应的物品设置针对性的标记,以及学习相关替代策略,有助于提升患者的ADL[14-15]。其次护士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症状,给予针对性的沟通、交流,并制定短期可实现的干预目标,让患者能够体验达到目标的成功感,提高自我欣赏与自信水平,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患者机体功能的逐渐恢复,以及精神状态的有效改善,可有效促进其精神症状康复[16]。

综上所述,基于PMT理论的护理模式可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促进精神症状恢复,提高ADL。

猜你喜欢
量表状态康复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状态联想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