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针推学术流派“五经配伍”论治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2022-11-27 16:40卫然娄必丹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五经经筋肾经

卫然 娄必丹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指既没有神经根受累也没有严重的潜在疾患的下腰痛[1]。此病在临床上找不到确切组织病理结构的改变,又不能通过客观的检查以确诊病因,按照疼痛的持续时间>12周为慢性,即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临床表现为广泛性腰痛,痛区可在腰正中、腰骶部、髂嵴附近、臀部,疼痛可放射到双侧(或单侧)臀部或双侧(或单侧)大腿,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2]。目前临床上对此病还是处于对症治疗的阶段,包括各种手法,运动疗法,物理治疗以及多种形式的药物治疗等。根据WHO的成本效益阈值显示,针灸是CNLBP患者的一种成本有效的治疗策略[3]。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治疗CNLBP临床症状的替代方法[4]。

湖湘针推学术流派是一个具有湖湘传统针灸推拿特色的学术群体,其最主要的学术特色为“五经配伍”[5]。“五经”指与五脏相关的心、肝、脾、肺、肾五经。五经之间根据五行生克制化存在子经、母经、我克经、克我经的特定关系[6]。“五经配伍”理论以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藏象学说及经脉-脏腑相关学说等理论为基础,使用针刺、推拿等各种手段刺激相应经络和穴位,通过“针五经”(本经、子经、母经、我克经、克我经)、“调五脏”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和治疗相应脏腑疾病[7-9]。

以往“五经配伍”理论多用于内伤杂病,鲜有用于经筋病的记载,笔者认为腰痛病虽属经筋病,与脏腑亦有密切联系。体表经脉与脏腑通过本脏腑经脉、表里经脉和其他经脉产生密切联系,从而构成较为广泛的经脉-脏腑相关经络系统,经络与脏腑相关、穴位与脏腑相关、躯体与内脏相关皆属于此,《灵枢·经别》云:“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外为躯体,内为脏腑,外可应于内,内可应于外,《灵枢·海论》中也提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由此可见,“针五经”可通过经脉-脏腑相关起到调节体表肢节的作用,这也为“五经配伍”治疗CNLBP提供了依据。本文以“五经配伍”理论为基础,结合经脉-脏腑相关理论,选取五经穴位,采用补母、泻子、抑强、扶弱等治疗方法,对CNLBP的论治进行浅析。

1 从病因病机角度探讨CNLBP与经脉、脏腑的关系

CNLBP,属于中医“腰痛病”“痹症”“筋伤”范畴,本病病位在腰部经筋,分为虚实两种,虚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所致,实者多为外邪侵袭或跌扑闪挫所致。腰部位于人体中央,为一身纵行经脉之枢纽,《素问·刺腰痛篇》论述了足三阳、足三阴及奇经八脉腰痛的症状和针灸治疗,这些论述阐明了经络致腰痛的发生机理,即经络空虚无以所养,或经络受邪而不通[10]。人体一切活动都有赖于筋骨强健、肌肉充盛,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都会出现腰部损伤[11]。因此CNLBP与人体多条经脉及其对应脏腑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1CNLBP与足少阴肾经及肾的关系 “肾足少阴之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是主肾所生病者……脊股内后廉痛……”足少阴肾经循行经过腰部,司控肾脏,肾经经气阻滞则发为腰痛。肾藏精,主骨,精生髓,髓生骨,全身骨骼的生长发育及运动功能,均有赖于骨髓的充盈。肾精充足,则筋骨强健,腰椎运动功能正常,若肾精不足,骨髓空虚,腰椎不能得到滋养,则腰脊疼痛,转侧不能,活动不利,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所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指出了腰痛与肾及肾经的关系[12]。《证治准绳》认为肾虚是腰痛发作之根本[13]。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温煦全身脏腑形体,肾阳虚则易外感风寒湿邪,搏结于肾,腰痛不能俯仰。

1.2CNLBP与足太阳膀胱经及膀胱的关系 “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挟脊内,过髀枢……是主筋所生病者……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脊柱两侧,经过腰部,足太阳经筋结于臀,上夹脊,若其经脉受损,经气不足,无以荣养腰部肌肉骨骼,如《素问·疟论》:“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症见头项腰背沉重难伸[14];若邪客体表,经脉阻滞,症见腰部折断样疼痛,大腿不能弯曲,如《灵枢·经脉》所言:“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且膀胱经络肾,肾与膀胱一阴一阳,通过经脉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其生理功能密切联系,膀胱经病变若影响肾气灌注腰部经筋,经筋失养,无法束骨利关节,也会引发腰痛。

1.3CNLBP与足厥阴肝经及肝的关系 《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肝者……其充在筋。”筋指筋膜,是连结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组织,与腰部运动功能密切相关。《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表明肝气能够濡养筋,肝经经气阻滞导致筋脉挛急[15],如《素问·刺腰痛》所言:“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肝主筋,《读医随笔·风厥痉痫》中提到:“肝气舒,心气畅,筋条达,而正气不结,邪无所客矣。”若肝气不疏,筋脉拘急而痛;肝藏血,肝血充足,则筋膜坚韧,腰部活动自如,若肝血亏虚,腰部筋膜失养,运动功能减退,则腰部容易受伤,产生疼痛,如《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也,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并且肝肾同源,肝血与肾精相互滋生转化,精血同源,肝肾相生。肝血不足导致肾精亏虚,筋骨不坚,可见腰脊强痛,俯仰无力等症状。

1.4CNLBP与足太阴脾经及脾的关系 《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其内着,着于脊”,指该经筋在里面的部分附着于脊柱。《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张介宾注曰:“脊居体中,故应土也。”王冰注曰:“以脊应土,言居中尔。”两者都认为,脊柱居于身体的中央,而脾属土,居中央,所以脊柱的疾病与脾相应[16]。现代医学也认为,脊柱的稳定由椎旁肌肉和韧带共同维持,腰部肌肉力量失衡与慢性腰背痛有密切关系。《素问·痿论》曰:“脾主身之肌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运化,若脾气虚弱,后天气血不足,难以充养肾精,长此以往,骨髓枯竭,筋骨痿弱,可诱发腰痛等骨关节疾病;若脾气运化水液功能失常,湿聚成痰,痰气瘀滞,痹阻肌肉关节,症见腰痛沉重冷痛,《石室秘录》中提到:“如人患腰痛者,人以为肾之病也,不知非肾,乃脾湿之故,重如系三千文。法当去腰脐之湿,则腰痛自除。”脾在体合肉,脾胃化源不足,则肌肉痿软,无力束骨,且“久坐伤肉”,现代社会中人们久坐的生活工作习惯极大地提高了腰痛的几率。

2 “五经配伍”论治CNLBP

综上可知,CNLBP发病与多条经脉及其对应脏腑皆相关,而在十二正经中,足太阳经直行主干、两条支脉和足少阴经的循行路线均贯穿腰脊,且腰脊痛见于两经“是主所生病”和足厥阴经“是动所生病”中[17],因此腰痛与肾经及膀胱经关系最为密切,此二经为本经,可共同论治。同时肾属水,子为木,与肝经相关,“克我”为土,与脾经相关。

此病主要病变脏腑为肝脾肾三脏,涉及到膀胱。治疗时可根据“五经配伍”理论,利用五行生克制化关系,结合脏腑-经络辨证,从本经、子母经和克侮经选穴,采用补母泻子、抑强扶弱等方法,调节脏腑阴阳,缓解腰痛。

2.1从肾经(膀胱经)及肾(膀胱)论治 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18]。《灵枢·经脉》云:“足少阴之别……虚则腰痛。”肾经之为病者,多为虚证,应采用补肾填髓之法,肾与膀胱相表里,故二者常常共同取穴。肾在五行属水,其母为金(肺),其子为木(肝),其胜为火(心),其不胜为土(脾)。根据子母补泻,虚则补其母,以补肾经、肺经为主,针刺本经(水)原穴太溪、经穴复溜、八脉交会穴照海及其母经(肺经)之原穴太渊、经穴(金)经渠,配合同名经(心经)之原穴神门及表里经(膀胱经)之原穴京骨、经穴(金)昆仑,行补法以滋肾益精。根据五经克侮,选取克我经(脾经)之原穴太白、郄穴地机,行泻法稍泻脾,因脾为后天生化之本,不可过泻,以免损伤脾土;选取我克经(心经)之原穴神门、合穴少海以泻南补北,清泻心火。且膀胱经过腰脊部,还可局部取穴,针刺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八髎等穴,以增疗效。

2.2从肝经及肝论治 肝经之为病者,有肝气不疏及肝血不足两种,应采用疏肝养血之法。肝在五行属木,其母为水(肾),其子为火(心),其胜为土(脾),其不胜为金(肺)。根据子母补泻,若肝气不疏,实则泻其子,以泻肝经、心经为主,针刺本经(木)原穴太冲、荥穴(火)行间,及其子经(心经)之荥穴(火)少府,配合同名经(心包经)之荥穴(火)劳宫、八脉交会穴内关及表里经(胆经)之荥穴(火)侠溪,行泻法以疏肝理气;若肝血不足,虚则补其母,以补肝经、肾经为主,针刺本经原穴太冲、合穴(水)曲泉,及其母经(肾经)之合穴(水)阴谷,配合同名经(心包经)之合穴曲泽和表里经(胆经)之合穴(水)阳陵泉行补法以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根据五经克侮,若肝气过盛,反侮肺金,选取克我经(肺经)之原穴太渊,行补法以佐金平木、肃肺抑肝;若肝气疏泄太过,木旺乘土,选取我克经(脾经)之合穴阴陵泉,行补法以抑木扶土、疏肝健脾。

2.3从脾经及脾论治 《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不可以仰息。”脾经之为病者,多由脾虚所致,应采用健脾祛湿之法。脾在五行属土,其母为火(心),其子为金(肺),其胜为水(肾),其不胜为木(肝)。根据子母补泻,虚则补其母,以补脾经、心经为主,针刺本经(土)原穴太白、荥穴(火)大都、八脉交会穴公孙、合穴阴陵泉,及其母经(心经)之荥穴(火)少府,配合同名经(肺经)之原穴太渊及表里经(胃经)之荥穴(火)内庭,行补法以健脾。根据五经克侮,若土虚木乘,选取克我经(肝经)之原穴太冲、荥穴行间,行泻法以调和肝脾;脾虚导致水湿泛滥,选取我克经(肾经)之原穴太溪,行泻法以防土虚水侮。若水湿停聚,痰浊内生,加用胃经丰隆、心包经内关以化痰祛湿。

3 病案举例

刘某,女,49岁,诉“反复腰骶部疼痛5年余,加重1周”,因工作原因长期久坐,5年前出现腰骶部酸软疼痛,腰椎MRI排除器质性疾病,1周前劳累后疼痛加重,自行贴膏药,未见明显缓解,遂寻求针灸治疗。症状:腰骶部酸软疼痛,活动后明显,休息可缓解,喜按喜揉,手足不温,夜尿多,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诊断:腰痛病(肾阳虚证)。治则:补肾壮阳,温经通脉。取穴:太溪、复溜、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太渊、经渠、神门、太白、气海、关元、阿是穴。治疗12次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按语:此病属肾经虚证,根据“五经配伍”理论,选取本经太溪、复溜针刺行补法以温阳化气,及其表里经膀胱经肾俞、大肠俞、关元俞补肾壮阳。根据“虚则补其母”,肾虚应补其母经肺经,故选取肺经穴位太渊、经渠行补法补肺气,从而助肾气化。选取心经神门行泻法以清泻心火、通利小便,防止心火反侮肾水。根据“五行相克”,选取脾经太白稍行泻法,不可太过,以免伤及后天之本。配合关元穴固本培元、补益下焦,阿是穴活络止痛。诸穴配伍,共奏补肾壮阳,温经通脉之功。

4 小结

CNLBP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精神心理造成严重影响[19]。同时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并且病因较复杂,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多学科治疗,但尚未有明确的诊疗方案。针灸作为一种简便的辅助手段,有通经活络、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镇痛,在此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疗效。湖湘针推学派“五经配伍”及“针五经、调五脏”的理论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在治疗脏腑经络病变时,不能仅仅着眼于本经,还要注重子经、母经、我克经、克我经上穴位的应用,并结合经脉-脏腑相关理论,如此才能调节脏腑阴阳、平衡五脏,使机体恢复正常生理机能[20]。当然也不能拘泥于此法,可配合局部阿是穴及经验效穴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五经经筋肾经
探讨经筋理论对推拿理筋手法治疗伤科疾病的指导意义*
运用经筋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四书五经”包括哪几部书
捋顺生命通道的保护神
浅谈瑜伽体位对缓解高校女生生理期疼痛的作用
勤向窗前读五经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按摩脚心除尿频
文史哲人才培养也要“从娃娃抓起”
“五经”的排列次第及其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