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捕后鄱阳湖长江江豚现状及保护对策

2022-12-02 03:52戴银根闵佳玲杨英阙江龙胡安忠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江豚鄱阳湖水域

戴银根,闵佳玲,杨英,阙江龙,胡安忠

(1.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6;2.上饶市农业农村局,江西 上饶 334000)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是生活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及其支流的一种独特的淡水小型鲸类。然而,随着工业污染、捕鱼、采砂等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江豚栖息地生境破坏、饵料资源减少、种群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2005年-2017年,长江江豚由2617头次下降为1012头次,其下降速率约为每年6.3%。2013 年长江江豚被收录为IUCN濒危物种,2021年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20年1月1日零时,长江干流及鄱阳湖率先宣布禁捕退捕,此举给长江江豚生存带来积极影响,尤其是作为长江江豚最大种质资源库的鄱阳湖,在2017年、2020年和2021年开展的三次江豚科考中,监测到鄱阳湖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别为450头、457头次和513头次。然而,尽管鄱阳湖长江江豚数量稳中有升,但这些年和长江干流一样,受低枯水位、涉水工程、水域污染、挖砂采石、船舶运输等因素影响,江豚生存环境遭到损害,水生态功能明显退化,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依然凸显,江豚濒危的现状并未改变。新形势下,鄱阳湖江豚保护必须要有新思路。笔者经多年的研究考察,提出以下看法,以备参考。

1 鄱阳湖江豚管护队伍

1.1 江豚执法队伍

在环鄱阳湖的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及其辖区有关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均设立江豚执法队伍。初步统计,负责江豚管理和执法机构共有13个,编制总数447人,实有人数207人。其中:南昌市2个,编制总数48人,实有人数26人;九江市8个,编制总数270,实有人数116人;上饶市3个,编制总数129,实有人数65人。

1.2 江豚巡护队伍

在环鄱阳湖的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及其辖区有关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均设立护渔队。江豚巡护职能的队伍有75个,护渔员641人,包含退捕渔民503人。其中,南昌市21个,护渔员174人,包含退捕渔民66人;九江市42个,护渔员312人,包含退捕渔民284人;上饶市12个,护渔员155人,包含退捕渔民153人。

1.3 江豚保护公益组织

环鄱阳湖现有二类江豚保护公益组织。一是江豚保护协会。沿湖有6个江豚保护协会,会员260余人,其中专职人员125人。分别是湖口县江豚保护协会、都昌县护鱼志愿者协会、微笑天使江豚保护中心、九江市柴桑区江豚保护协会、余干县鄱阳湖江豚保护志愿者协会、鄱阳县江豚保护协会和东湖区江豚保护协会。二是江豚学校。环湖区现有江豚学校2座。

2 鄱阳湖江豚种群现状

2.1 种群数量

依据2021年江西省鄱阳湖江豚科考报告数据,鄱阳湖长江江豚种群数513头次(含赣江杨子洲段12头次),其中幼豚82头次,幼豚率为16.0%。

2.2 种群分布

鄱阳湖长江江豚主要分布在三块水域,一是都昌县水域(黄金船厂-瓢山-饶河口、火焰山-黄金船厂沿线);二是永修县(吴城水道、松门山水域等);三是余干县水域(瓢山-瑞洪梅溪嘴)比较密集。与2017年、2020年科考结论基本相似,区别在于,往常分布多的龙口水域本次分布较少。另外,湖口至庐山市水域和鄱阳县水域数量较少,可能与濂溪区入江水道停靠较多的大型船舶和饶河正在疏浚施工有关。

由于鄱阳湖已经禁捕,无渔业活动,货船多在河道行驶,砂船多数在湾里集结,湖区水质较好,利于长江江豚拥有更多的时间休养生息。但不可否认,航运和水深的影响使长江江豚呈现片段化分布。

鄱阳湖枯水期,虽然部分水面面积较大,但是水深较浅,主航道水深仅4~8 m。此时,江豚主要分布在主航道水域或者航道回水湾开阔水面,其他水域,极少有江豚分布。

2.3 行为特征

长江江豚的觅食、抚幼、逃避等行为以及豚鸟互动行为。一是在主航道回水湾开阔水面,水鸟与江豚互动机会较多,常常有鸟盘旋的地方就可判断附近有江豚活动觅食;二是江豚组群围捕鱼时,鱼惊吓跳出水迅间,鸟便快速起飞并降落在出水位置捕鱼;三是船航行时,其两侧方位,江豚出现机会较多,推测是枯水位船行,引起江豚的应急反应;四是水面宽阔,水流激,无大型船舶,人类干扰较少的地方,水鸟成群,鱼类资源丰富,江豚常以6~10头的小群为单位活动;五是出现母子豚,母豚对幼豚有保护、哺乳、伴游活动等抚幼行为。

3 鄱阳湖江豚的迁移行为

3.1 江湖迁移行为

长江江豚在鄱阳湖和长江干流之间有迁移行为。由于湖口水域越来越频繁的人类干扰,特别是鄱阳湖公路大桥和铜九铁路大桥建成后,部分长江江豚存在适应性迁移,即桥上行车少时,江豚会迅速通过。

3.2 主湖区及支流的迁移行为

江豚在鄱阳湖与赣江、鄱阳湖与修河之间存在迁移行为,特别是江豚在赣江扬子洲段之间迁移已是常态化。

4 鄱阳湖江豚生存新影响

4.1 人类活动影响

鄱阳湖退捕及开展的“四清四无”整治,使得湖面已无网具,渔业资源得到恢复,困扰江豚生活的网具和饵料资源不足等,不再是影响江豚生活的主要因素,代之而起的是鄱阳湖及五河干流的涉水工程阻隔、因提升航运能力而实施的航道整治、低枯水位常态化和挖沙等人类活动,破坏江豚生境逐渐成为影响长江江豚生存新威胁。

4.2 管理体制影响

新一轮机构改革,使鄱阳湖江豚保护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渔政机构撤并,多数并入农业综合执法,仅少量的原渔政局变为渔政执法大(中)队,专业性执法减弱;另一方面,改革后人员待遇相对之前降低,渔政队伍不稳定,且招新人较难,因此,给鄱阳湖江豚保护带来新挑战。

4.3 保护新技术创新影响

目前,我省没有专门的江豚研究机构,应用技术多数来自中科院水生所和农业农村部水产科学研究院的成果,严重影响了保护新技术创新研究和应用。

5 加强鄱阳湖长江江豚管护对策

5.1 强基础,建江豚保护基地网

笔者认为:要“守护一湖清水,留住微笑天使”,稳定鄱阳湖江豚种群数半壁江山的地位,必须着手长远,在沿鄱阳湖江豚主要栖息地所在县市,规划建设一批江豚保护巡护救助基地。初步设想为:打造“1+4+1+N”的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基地群,其中:“1”即在永修吴城镇新建江西省江豚保护中心基地;“4”即分别在湖口县南北港、都昌县北山乡、鄱阳县莲湖乡、余干县瑞洪镇,傍湖而建4个鄱阳湖长江江豚巡护救助站,在佘山岛建设1个江豚科考中转站;“N”即在鄱阳湖五河支流建设N个类似赣江扬子洲段江豚迁地保护小区。当前,省部共建《江西省江豚保护中心》项目已立项,开启了“1”的建设,赣江扬子洲段江豚迁地保护小区也开启了“N”的建设,各属地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争取支持,用3年时间完成“4”的建设。

5.2 育人才,组建好两支队伍。健全江豚管护人才队伍,科学管护出效果

首先,建立稳定科研监测队伍。以江西省江豚保护中心为平台,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及省内有关高校等单位,共同开展江豚基础研究、驯养繁殖和栖息地生境修复研究,培养50人左右稳定的本土长江江豚研究监测队伍,提升研究水平,同时,有利于提高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其次,要尽快建立专职的巡护队伍。鉴于目前机构设置的实际,各地不一定再另设专门的江豚巡护机构,可在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基础上,赋予沿湖农业(渔政)综合执法和护鱼队江豚巡护职能,配备专人和装备,打造一支专职巡护队伍。

5.3 立规矩,健全管护制度体系

健全依法依规管护制度,做到有法可依。一要重新梳理政策体系,夯实依法管护的行政制度基础。依据《长江保护法》《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精神,争取出台系统的、责任主体明确的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救助等规章制度;抓紧梳理因机构改革原职能部门发生变化的相关文件,重新明确责任主体。二要推动建立鄱阳湖长江江豚遇险救助体系,出台鄱阳湖长江江豚遇险救助应急预案,尤其是低枯水位应急救助预案。

5.4 重科普,扬江豚保护文化

传承鄱阳湖江豚文化,助力鄱阳湖观豚旅游。首先,要规范江豚保护宣传队伍,将原来分散的江豚公益保护组织统一起来,按照政府主导,公益组织辅助,民众参与原则,建设江豚科普文化宣传体系。其次,要着力打造“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江豚保护宣传日”等活动品牌,探索合作共建江豚学校、江豚社区、江豚渔区等,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在保护江豚的良好氛围。第三,要充分挖掘、传承和弘扬鄱阳湖江豚文化,保护鄱阳湖渔文化遗产,助力湖区发展以家庭为单元的“小手牵大手”观豚护豚活动,从娃娃开始抓江豚保护教育。

5.5 重应用,推进新成果运用

强化栖息地修复,及时应用新成果,提升精准管护能力。一要持续开展江豚科研监测、栖息地生境风险评估、遇险救助等工作。制定江豚分布图、栖息地矢量图、监测数据库,为精准科学保护提供基础。二要抓栖息地修复。强化涉渔工程环境修复措施、增殖放流措施落实、强化修复技术应用,逐渐恢复栖息地环境。三是推进管护成果给行业主管部门决策参考。对于江豚通江水道,要加强停泊和作业船只管控;江豚分布较多,密度较高的水域,要作为重点保护区域,对这类水域要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非法采砂等危害江豚及其他水生物种的违法行为。

猜你喜欢
江豚鄱阳湖水域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抗疫,在三峡两坝船闸水域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江豚“归来”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