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级联动”的高职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实践
——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群为例

2022-12-06 02:49吴焱岷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政体条目思政

吴焱岷,周 鲲,张 亚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高校不断加强实践。上海教育界于2014年首次提出的“课程思政”理念已经日渐成熟,很好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把思政课作为育人主渠道”的理念不同,课程思政是将所有课堂作为育人主渠道,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中,将相对枯燥的思政理论用活讲活,用不同的语言阐释相同的道理,让马克思主义活起来,增强学生对国家社会的政治认同,继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确保不变色、不走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一、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高校开展深入细致的课程思政研究经历了从个别知识点到系统设计的转换过程,目前各高校的做法不尽相同。

(一)课程思政的目标还不够清晰

高职不少老师仍然坚定认为,专业课老师就是讲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专业课老师分内的工作[4]。这种错误的认识和党中央对新时代教师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对于所从事职业的根本目标也缺少清晰认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一位教师都要将“传道”的德育教育与“授业”的智育教育充分结合起来[5]。党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学目标应该将思政、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类课程的讲授,与思政课程相向而行,形成合力[6]。

(二)课程思政的内容比较零散

目前,有的学校多个老师讲同一个思政点,导致学生反感;嵌入同一思政点的角度不甚相同,讲解差异化大,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有的思政点选择比较零散,不成体系,学生不能从中得到感悟;有的老师讲解得不够深刻,浅尝辄止,学生无法深刻思考。

课程思政元素要有利于课程的开展和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洗礼和提升[7]。

(三)课程思政的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课程思政的实施多采用思政元素的直接呈现[8]。例如在讲解科技发展时,提及大国工匠精神,一般列举一两个典型人物,方式比较单一,有的时候学生还不能充分理解案例的用意,就已经被一带而过,没有结合专业知识点,有画蛇添足之嫌。

教师应结合专业课程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置于中心位置,将价值引领、知识讲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四)课程思政的评价比较困难

课程评价一般由教学督导人员、教学班主任、学院系部领导、班级学生基于知识吸收和能力培养等角度进行评价,难以客观地反映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9]。

应该提升课程思政的内涵,提高思政课堂的趣味性,提振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原则评价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二、系统设计课程思政体系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教学效果[10]。

专业课教学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向而行,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11]。

课程思政体系指课程思政实施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要在思政课程的基础上,统筹做好二级学院(专业群)、系(专业)和课程三者之间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配合与衔接[12],构建“三级联动”课程思政体系(图1)。

图1 “三级联动”课程思政体系结构示意图

三、基于专业群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思路

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双高”建设专业群为例,开展课程思政体系探索与实践策略研究,针对学院党总支、系党支部和课程负责人三个层面开展系统研究,构建符合专业定位的课程思政体系(图2)。

图2 课程思政体系

(一)学院党总支层面

学院党总支认真研究专业群的建设目标,特别是思政目标的具体要求,总结归纳学院课程思政体系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这一阶段必须凸显专业群特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德才兼备,我们党尤其强调以德为先。“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1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定了具体的培养方向。“德”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高校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实现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有机统一,共同构筑完善的道德体系。

专业课程不可能像思政课程一样包含完整的德育体系,可以有所侧重,一般应该从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这“四德”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学院党总支将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从“四徳”的角度进行分解,结合专业特点形成若干思政条目。这个过程主要凸显专业特色,切不可追大求全,否则将失去重心。从“四德”角度分解的专业群思政条目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专业群思政条目的确定

(二)系党支部层面

系党支部结合专业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思政内容,既要保证专业思政服务于学院的中心任务,又要结合专业的具体技术特点进行取舍,一般课程融入3-5个思政条目,核心课程融入5-8个思政条目。这对系党支部书记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由技术背景的专家型支部书记担任,这与目前“双带头人”支部书记的要求也是高度吻合的[14]。

系党支部思政规划工作承上启下,需要考虑课程的具体情况,总体设计思政条目的分解方案,通过思政条目到思政子条目的细化,逐步聚焦每门课的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点。

系部将所选择的思政条目分解为更加细致的若干子条目,例如“大国工匠精神”可以分解为“敬业”“专注”“细致”“责任”等若干子项[15]。这些子条目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融入不同课程,对于重点的思政条目,如反映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爱国”“大国工匠精神”等,可以适当重复。系部的思政体系分解重构设计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系专业思政设计思路

(三)课程团队层面

课程团队按照系专业思政的设计方案具体确定思政点内容和融入方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需要按照系专业思政拟定的方向进行研究,确保方向不出现偏差;另一方面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找到合适的思政点,确保内容不失焦。课程团队设计的思政点将服务于学院的总体目标,其课程思政总体构建如图5所示。

图5 课程思政总体体系构建

具体到某一门课程,思政点的选择由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或辅导员研究确定[16],授课过程由学院领导、思政专家把关,去芜存菁,不断优化,重视学生的获得感。在学生获得感、满意度提升的基础上,对思政点进行适当取舍,保证其时代性、科学性。

通过三个层次的相互配合和互动,可以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每年对课程思政体系中的思政点进行评估,不断将师生认可的内容加以优化,将思政与专业相互融合,用专业知识来“讲述”思政故事。

四、“三级联动”课程思政体系的实践

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重庆市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标杆院系、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双高计划”国家级专业群单位、《人民德育》“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示范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党总支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近年来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建成了国家级创新教学团队,学院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移动通信等专业位列全国高职院校前三名。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学院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事业发展为动力,以服务地方为落脚点,深入开展“三级联动”课程思政体系的创新实践与探索[17]。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以促进德育内核与技能内核融合发展为目标,形成专业特色明显、系统设计、渐进优化的课程思政体系。

(一)专业群思政体系建设

党总支根据信息安全专业群的建设目标提炼出主要思政条目[18]。

信息安全专业群秉承“厚德强能、求实创新”校训,弘扬“龙翔马越、博润致远”的学院精神。服务区域、扎根中国、融入世界、面向复兴,奋力建设“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助力中央对重庆实施“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好支撑、带动、示范“三个作用”的国家战略。由此,凝练出了专业群建设的人文(思政)目标是“正智信 联融美”。结合专业思政,对这个中心目标进行阐释,所有系部的专业思政都要围绕中心目标进行,党总支结合专业群特点,对这六个字的总目标进一步阐释,解构为用于系部选择的思政条目。最终学院党总支将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聚焦为“三德”,即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专业群思政目标结构如图6所示。

图6 专业群思政目标

根据专业群的定位和指导思想,将“三德”的具体要求分解为价值观、个人修养、底蕴深厚等18个思政条目。政治品德为学生立命之本,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在政治、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9]。社会公德则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法律底线,做一个弘扬正能量、对社会有用的人。职业道德则是要立足行业企业,遵守制度规范,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断践行大国工匠精神,将自己融入祖国建设的洪流中。

以“专业群建设愿景”为指南确定专业群思政目标所细化的思政条目之后,下一步需要确定各专业的思政目标。此阶段由党总支带领,各党支部共同研究,选定与专业内容相适应的思政条目,可以舍弃部分与专业融合度不高的思政条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下设5个系,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群主要由5个专业构成,各专业针对思政条目的选择汇总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各专业思政条目一览表

以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研究专业思政条目的主要考量因素。大数据技术专业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所确立的新专业目录[20]。目前,教育部官网并未发布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但是发布了关联度较高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该标准可以作为借鉴和参考。

基于专业群的总体建设要求,确定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的大数据工程技术、数据分析处理工程技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程技术领域,能够从事大数据实施与运维、数据采集与处理、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大数据平台管理、项目咨询与技术服务、大数据产品运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大数据技术专业将思政目标集中于既要有坚定的政治品格、人文素养,也要有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综合大数据技术专业的特点和思政目标,党支部确定专业子条目的主要内涵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政治品德上主要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上主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上主要铸就大国工匠精神。

在专业群18条思政条目中选择与以上所列紧密相关的14个条目,详见表1最后一列。

(二)大数据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大数据系党支部将14个思政条目分解成与课程紧密联系的子条目,每一个子条目可以和某专业知识点相关联。大数据技术专业具体的思政子条目如表2所示。

表2 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思政子条目

党支部牵头制作的思政子条目上承党总支专业群思政的总体设计,下接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落地生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这与当下正在推行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遴选要求也是不谋而合的,即党的建设必须与事业发展相融合、相促进。当然,这对“三级联动”课程思政体系的实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支部书记既是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又是党务专家,可以保证课程思政实施不偏离方向[22]。

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大数据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其技术发展趋势,理解当前社会规范;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工具软件和专业技术,了解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比较完备的知识技能体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等职业精神,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思政子条目的选择上,需要将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进行细化,围绕专业群思政条目开展教学。例如在“创业维艰、伟大成就”条目上实现“大数据改变生活”的聚焦和指向,用身边的变化总结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不要“好高骛远”;将“师生友善、同学和睦”条目细化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进步的体现”“成人之美”“人格修养”四个子条目[23],用专业的视角和实例印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赓续与融合,让相对枯燥的思政内容用鲜活的专业实例进行讲解和印证,真正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和引导。

党支部书记确定专业思政子条目后,需要与系主任或专业负责人共同确定每一个思政子条目对应的课程。表3列举了大数据技术专业部分思政子条目与课程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是多对多的结构,有一些思政子条目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不断教育和引导,所以可能分布在不同学期的课程中。

表3 大数据专业部分思政子条目与课程的对应关系一览表

(三)课程思政知识点的构建

课程团队结合课程知识、技能点融入合适的思政点。

课程团队一般应包括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思政教师或思想政治辅导员老师,一般3-5人比较合适[24]。

坚持教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有利于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水平。系部可以优先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再将成功经验予以推广。

以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中的“文化传承、自强不息”思政条目为例,其中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展现先贤忧国忧民、民贵君轻、以社稷为重的民本思想;近代中国备受欺凌,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断探索,最终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革命文化,以及改革开放后,展现巨大生机活力的先进文化。

“家国情怀”中选择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肺腑之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一思政点,教育作为大数据专业的学生,也要将生命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助力我们伟大祖国实现腾飞,不断创造无愧于历史和群众的非凡成就。

“社会关爱”中选择了“中国老龄化现象的破解之道”这一思政点,通过对本专业数据的汇聚整理,认识当前的社会现状,教育学生必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投入到新IT建设事业中,用所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

“人格修养”中选择了“滴滴过度收集隐私信息”这一思政点,教育学生明白技术本无所谓好坏,主要看被谁掌握、为谁服务,必须加强大数据行业法律制度、行业规范、职业道德的学习和提升,做一个有用之才。

这一过程必须在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充分结合学科知识、技能的特点,反复研讨,以结合紧密、关联度高的思政点作为备选,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表4列举了部分被选择的思政点与专业课程的对应情况。

表4 部分课程思政点选择一览表

针对不同类型的思政点,可以采用不同的融入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丰富的思政点从不同角度看属于不同的类型,融入专业课程的方法、手段也应不拘一格。

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政体条目思政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亚里士多德理想政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近代中国的两种自由概念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变迁理论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