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上温下法辨治上热下寒型痤疮体会

2022-12-07 09:46傅裕金胡雪琴纪云西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淡竹叶砂仁龙骨

傅裕金 胡雪琴 纪云西

1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萧山 311200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3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对此,纪云西主任中医师临证采用清上温下法予以辨治,获效良好,兹浅述如下。

1 上热下寒型痤疮的临证识辨

笔者在跟随纪师临床中,尝遇具有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见证的痤疮患者,尤以青年女性居多。其上热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痤疮、口疮,下寒的表现更复杂多样,有寒凝胞宫而痛经者,有心肾阳虚而精神萎靡、四肢逆冷者,有肾阳虚性冷淡者,有脾肾阳虚而大便稀溏、小便频数者,也有因阳虚而现便秘者等等。此种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复杂证型,用清热解毒利湿等方法,令患者的体质进一步失衡,而且停药后,稍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或者熬夜等诱因,痤疮又会复发。纪师根据人体“内阳外阴”的阴阳本体结构理论,活用“清上温下”法,标本同治,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效果显著。

2 “清上温下”代表方

纪师“清上温下”法[1]代表方是从《伤寒论》乌梅丸方化裁而来,同时合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其基本方为:乌梅、芦根、淡竹叶、夏枯草、桂枝、龙骨、牡蛎、酒山萸肉、附子、黄柏、砂仁、炙甘草。此方以芦根、淡竹叶、夏枯草清上焦有余之火热;桂枝解卫表之风寒;附子、砂仁温暖中下之阳气,健运中土,并纳五脏之气归于肾中;乌梅、山萸肉、龙骨、牡蛎酸敛重镇,温潜浮阳;黄柏、砂仁、炙甘草三味,乃古方封髓丹也,“火神派”始倡者郑钦安认为其“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全方清上、温下、解外、敛内,颇能切中病机。

3 案例举隅

林某某,女,20岁。2021年7月5日初诊。主诉:面部痤疮反复发作5年余。前医处方多为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服药时有效,停药后不久又复发。诊见面部有明显凹坑,有多颗痤疮散布面部,部分基底宽,色黯红,可见白色脓点,伴轻度疼痛,同时伴手足心汗多,手足较凉,怕冷,神疲乏力,形体偏瘦,纳少,早饱,夜寐尚安,二便尚调,平时性情急躁,月经常愆期,经行腰酸腹痛,怕冷明显,伴有明显血块,带下可。舌淡黯胖大有齿痕、边尖红、苔薄白根略腻,脉弦滑。诊断为:痤疮,上热下寒证。处方:芦根30g,淡竹叶、桑叶、百合、赤芍、牡丹皮各10g,龙骨、牡蛎、酒山萸肉、炒杜仲、续断、炒麦芽、六神曲各15g,醋五味子、砂仁、炙甘草各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

2021年7月12日二诊:服上药症状好转,1周来基本无新发痤疮,月经将潮,乳房及小腹微胀,舌淡黯胖大边有齿痕如前,舌边尖红稍退,苔薄白根部微腻,脉弦滑。原方去桑叶、百合、五味子,加吴茱萸5g,肉桂6g,小茴香10g。7剂。

2021年7月20日三诊:月经已净,本次行经腰酸腹痛怕冷感较前明显减轻,血块减少,面部痤疮无明显新发,原有的痤疮大部分消退,胃纳增,舌淡胖齿痕、苔薄白,脉弦细。去吴茱萸、肉桂,加当归15g,生白术12g。7剂。

后复诊时,以三诊处方随症加减,至第六、第七诊时,月经又潮,既往每次经前期痤疮必加重的现象未再出现,嘱其每次月经前1周左右开始服药,服至月经结束后1周停药,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痤疮无明显发作。

按:患者面部痤疮,伴有脓点及疼痛,舌边尖红,却又神疲乏力,怕冷,四肢逆凉,痛经,是较典型的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证,前医投以清解之剂,虽取得一时疗效,但未竟全功。今予以温暖下焦为主,清上热为辅,引火归元,引阳入阴,实乃治病求本之举。

猜你喜欢
淡竹叶砂仁龙骨
淡竹叶茶的研究进展△
架龙骨
淡竹叶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红楼梦》中的人为何饭后喜嚼砂仁
淡竹叶消暑除烦功效好
怀孕没胃口,可用盐砂仁
识别真假龙骨
砂仁的化学成分及相关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
煅龙骨现代临床量效关系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