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型环境战略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

2022-12-07 21:16丽,陈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战略

马 丽,陈 飞

(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82)

引言

减轻企业经营行为的环境影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企业实施的高于法治之上的前瞻型环境战略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利益相关者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大量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管理提供了起点。Hart强调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重要影响作用[1]。企业环境管理是一种随着日益增长的环境关注和利益相关者期望的而衍生的行为方式[2]。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企业将更多关注利益相关者而非法治法规[3]。前瞻型环境战略的研究与利益相关者理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前瞻型环境战略提供了理论切入点。然而,先前的研究仅仅是将利益相关者作为研究问题的视角,而未真正探究利益相关者在环境管理中如何发挥作用。之所以会有此缺憾是因为企业“如何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战略管理的重点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问题,而如何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改善企业的价值创造战略应该是前瞻型环境战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之前前瞻型环境战略的研究才会仅仅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和压力的影响,而未能深入挖掘利益相关者理论真正的作用机理。

虽然Hart等学者在努力构建环境管理的独特研究框架,但有学者提出应鼓励继续探索怎样将传统的理论用来检验和推进可持续管理[4]。Tantalo和Priem提出利益相关者协同能够从战略视角促成价值创造,能够实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创造[5]。Mitchell等认为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是相对的,随着时间而改变,是基于问题而改变的[6]。本文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前瞻型环境战略研究中的适用性,在总结现有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前瞻型环境战略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定位

Carroll《企业社会绩效》指出,组织的社会责任是由“经济、法律、道德和特定行为的社会期望”所构成,经济、法律和道德责任已形成社会共识,而可自由裁量的责任(Discretionary Responsibilities)既不是强制的,也没有类似于道德责任的社会相同期望,因此,可自由裁量的责任依赖于组织在处理社会问题时自愿采取的角色。前瞻型环境战略是企业在处理自然环境问题中行使自由裁量责任的程度[7]。

前瞻型环境战略是一种环境战略。环境战略是“有目的管理企业和自然环境交互”的行动计划[8],是企业遵从法规的行为以及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自愿实施的更进一步减少环境影响行为的产出,以服从法律法规的最低要求为起点,被视为从仅仅服从法律法规要求的响应型环境战略到从源头上避免环境影响的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一个连续的带谱[9]。Sharma和Vredenburg将前瞻型环境定义为“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环境实践的一致模式,不束缚于环境规制或者行业同构压力。”[10]

与环境战略同时引起关注的还有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战略,这两个概念有时会被相互替代。虽然在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但普遍赞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使企业实现经济收益的同时实现积极的社会和环境影响。企业的环境战略是一个较为狭窄的概念,指企业管理其业务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较环境战略更为全面。

本文认为,环境战略是将环境问题整合在企业战略计划过程中,此整合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战略层面,这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对环境相关问题的解释。前瞻型环境战略强调的是高于法律法规要求,能推进法律法规的改进,是对企业环境行为具有自由裁量权的自愿行为。前瞻型环境战略是一个全面的、社会化的、复杂的过程,包括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的整合,企业价值链条上的商业伙伴的联合,企业内部员工的配合以及企业运营流程与组织惯例的革新。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前瞻型环境战略的适配性

前瞻型环境战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获得比竞争对手先行一步的先动优势,从而实现竞争优势。已有研究提出了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四种不同的资源基础路径:末端处理、污染防治或者质量管理、产品监管、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发展清洁技术使企业成长的环境负担最小化。企业通过环境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利益相关者间的长期共同指导和协作,利益相关者协同是企业的稀缺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1]。价值创造是战略成功的必要条件,利益相关者协同能够促成价值创造[5],因此利益相关者协同有利于战略的成功。利益相关者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战略和道德。战略视角强调积极地管理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实践活动,道德视角强调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平衡[11]。从利益相关者的战略视角探求前瞻型环境战略的竞争优势的形成是可行的。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的认识是相同的。在“企业的目的是什么”的认识上,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前瞻型环境管理的认知更为广泛,拒绝将道德问题从商业中区分开来,认为商业和道德是不冲突的,二者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为了解决道德和商业区分看待的问题,提出将环境问题必须与企业的核心业务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为利益相关者创造真的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前瞻型环境战略强调的都是一个长期的盈利模式。这并不是说摒弃短期视角,而是遵循Harari等学者们所提出的“双焦的视角”,长期的视角作为一个额外的视角,而不是短期视角的替代[12]。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的是管理不能为了单纯的经济目的而被简单执行,是要基于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视野。前瞻型环境战略是在原有战略制定和执行的基础上增加环境标准和生态和谐,增加了长期性及复杂性。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前瞻型企业需要在多样的社会和生态中整合多方利益相关者。例如,要求企业增加员工能源效率和清洁生产的意识,提供给客户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改善供应链。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前瞻型环境战略都要基于高层管理者的认知和能力。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生存的根本是满足股东收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要满足更广泛的社会群组的需求,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重要性基于管理者关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影响的认知。企业环境管理实践具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基于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每个管理者实施环境管理实践的自愿性程度,对社会和法治趋势的判断,对环境管理行为给企业带来收益的认知及企业各功能模块的部署不同,决定了企业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差异性。换句话说,因为企业决策路径,资产特征和独有的实施过程决定着每个企业的独特性。

虽然说两个理论在基本的出发点上有共同之处,但前瞻型环境战略强调的是自然和经济之间的平衡,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目标在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价值,现有研究通过两种路径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到前瞻型环境管理中,将自然环境考虑成利益相关者或者将人类、群组和组织作为利益相关者来分析和解释自然的发展。本文基于第二条路径来分析自然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共同的基础利益是环境利益[13](P55),整合利益相关者的前提是明确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价值。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在环境管理中扮演的角色是相同的,因此,分析不同阶段、不同情境、针对不同问题的利益相关者影响是必要的。

基于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的关系将其视为主要的或次要的利益相关者。主要的利益相关者指员工、供应商、顾客和与企业有正式关系的公共组织。次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媒体和特殊利益团体等没有参与到公司的正式活动中的组织。在现有前瞻型环境战略的研究中,基于不同的国家背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行业背景(制造业和服务业)、不同的企业规模(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都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求了前瞻型环境战略行为及实施机制。

三、前瞻型环境战略形成阶段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Hart认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导向越强,则其环境战略越具有前瞻性[1]。前瞻型环境战略带给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源于原材料、能源节约的成本降低和产品、过程及服务的绿色差异化。前瞻型环境战略的绿色附加价值源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绿色实践的认可。因此,利益相关者会影响企业与自然环境的交互行为。为了求证利益相关者对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影响,一些学者探究利益相关者压力对企业选择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影响。Pinzone等以63家意大利的医疗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压力能够促进前瞻型环境战略实施,而企业的内部壁垒会负向影响这个促进作用[7]。潘楚林和田虹对227家环保压力较大的制造企业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压力对前瞻型环境战略有显著正向影响[14]。将利益相关者作为整体来研究其对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影响,未区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不能透彻的剖析前瞻型环境战略形成机制,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对环境战略的影响都是均等的。

前瞻型环境战略的标志性起点是高于法律法规的要求,政府作为法治法规的制定者,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诉求的直接负责人。政府和其他传统的管制力量通过使企业顺从环境法规、减轻其环境负担来影响企业。Darnall等研究发现政府环境管制压力会促进企业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15]。在转型经济中,政府在鼓励企业绿色行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能设计促进绿色管理实践的支持性政策(例如财务支持、技术支持和绿色相关的劳务培训),提供经济动机,减少长期的不确定性,为实施绿色管理实践提供资源支持[16]。Fraj-Andrés等发现社会关注和环境法治会影响企业的管理承诺、环境导向和企业环境战略[17]。行业规制也是影响企业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因素,符合行业标准是企业的经营底线,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尽量减少风险和成本,当企业试图拥有更大决定权的时候,会企图改进行业规制,间接增加竞争对手成本,提高行业进入壁垒。杨陈基于认知评价理论分析了规制性压力对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影响机制,发现CEO自我增强式幽默水平调节认知评价在规制性压力与前瞻型环境战略间的中介作用[18]。Valentine从宏观、次要利益相关者、行业、企业和功能层面提出了26个因素会影响企业的环境战略,企业的环境战略实施不仅仅是减少浪费,而是要减少宏观层面的限制,树立在次要利益相关者眼里的形象,拉开与行业竞争者之间距离,解除僵硬的企业结构的限制[19]。公众和媒体通过社会舆论等间接方式影响企业的环境战略选择。杨德锋等研究发现管制利益相关者和媒体的压力会影响企业环境问题的认知[20]。

从价值链角度,消费者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会影响企业前瞻型环境战略的选择。当客户重视自然环境时,会希望企业创新与自然环境的交互方式,则企业更愿意去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因为符合消费者的诉求,进而避免不利的消费者影响。Menguc等基于150家的新西兰制造业研究客户环境敏感度对前瞻型环境战略有积极的影响[21]。

从企业内部来看,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环境战略的重要决定因素。企业前瞻型环境战略的选择受到管理者关于环境问题的解释、管理者关于环境问题的态度等因素影响。高管对企业战略的决定强调的是战略自上而下的形成过程。和苏超等以207家重污染行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管理者环境认知是企业采取前瞻型环境战略的重要影响因素[22]。而员工的环保意识会影响战略自下而上的形成过程。员工对自然环境的重视,会形成的榜样力量,影响企业的运营流程,有利于企业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形成。Alt等基于170家来自多个国家多行业的企业样本分析了员工整合能力对前瞻型环境战略的积极影响,研究发现员工整合能力、共同愿景都会通过前瞻型环境战略影响环境绩效[23]。

四、前瞻型环境战略实施阶段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企业如何把握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企业成功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关键。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实施是在企业运营实践中增加与自然环境的互动,环境管理实践是具有产出不确定性和长期投资性的社会复杂过程。Hart和Sharma认为在研究企业环境管理实践时应该要把与管理变革和构建竞争性想法有必要关系的利益相关者考虑进来[24]。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关键的资源,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投入和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有利于价值创造。Dill认为企业管理的关注点正从利益相关者影响演变为利益相关者参与[25]。管理者是否愿意将资源投入到企业中,参与到企业经营发展中,取决于企业对利益相关者诉求的满足。

Aragón-Correa和Rubio-López认为前瞻型环境战略凸显企业特质,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26]。前瞻型环境战略管理企业与自然环境的交互,必须具备使企业与其所处的一般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动态能力的特征。自然资源基础观将利益相关者整合视为前瞻型环境管理的必要条件。因此,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企业更多的是在现有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与利益相关者协作来实现环境战略目标。因此,在前瞻型环境战略实施阶段的研究中,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更多的是考虑哪些外部因素会影响组织内部能力,从而影响到前瞻型环境战略。

Delgado-Ceballos等以73位教育者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利益相关者整合能力对前瞻型环境战略的积极影响[27]。Dangelico和Pontrandolfo认为企业与业务伙伴和非业务伙伴的环境合作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绩效,而仅仅只有与非业务伙伴合作能提升企业的形象绩效[28]。张根明和张元恺以216家制造企业为对象研究发现伙伴企业间的关系学习对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有积极影响[29]。综合分析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已有研究,发现更多的研究是聚焦在利益相关者是如何影响前瞻型环境战略的选择,即着力于探求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前因,利益相关者对前瞻型环境战略实施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较为匮乏。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企业价值体系创造基础上实现绿色价值增值,而整合利益相关者是绿色价值实现与价值传递的过程。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的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实施过程是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前瞻型环境战略未来研究展望

(一)利益相关者关注环境问题的源动力需要剖析

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影响是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对自然环境重要性的认知基础上的。然而利益相关者对环境问题关注的刺激因素是待发现的盲点,可以借此探求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行为实施压力的源动力。利益相关者压力产生的原因不同,会造成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管理的关注点不同。利益相关者压力的不同表现形式会影响不同层次的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在考虑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施加环境影响时,应该考虑利益相关者压力的客观状态和企业管理者感知到的压力状态。客观的利益相关者压力可以为企业行为提供边界,而感知到的利益相关者压力会是企业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这也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资源理论的结合点。分析不同资源基础和能力的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压力的不同反应,为利益相关者压力对企业环境管理行为提供更为广泛的研究领域。

(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环境行为影响缺乏充足的解释

利益相关者理论用于解释企业环境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联系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基础是环境利益,然而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对可持续发展、绿色环境管理的态度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阐释。利益相关者对自然环境的具体诉求以及影响企业绿色行为的力量需要后续研究进一步探求。现有的研究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压力、客户压力及公众关注对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影响,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例如行业组织、投资者、战略合作伙伴等对企业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影响并未涉及。再者,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影响边界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Rueda-Manzanares等学者们尝试从商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入手分析不同情境下的企业前瞻型环境的影响机理,[30]但是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不同的宏观环境,不同的国家文化,不同的企业氛围都可能会使得企业对环境利益相关者重要性的认知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该探求利益相关者影响企业环境行为的作用边界。

(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前瞻型环境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影响机制需要更全面的探析

首先,利益相关者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并不一致,可能会存在不同类别的利益相关者兴趣差异化,企业如何来对待这些差异化。其次,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自然环境这个公共利益的感兴趣程度并不相同,这种不同的兴趣程度与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重视程度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企业在前瞻型环境战略实施过程中如何权衡这些兴趣点,如何更合理的配置和利用相关者资源,这是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前瞻型环境战略有利于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源于比竞争对手能更先一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的认知会影响市场对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的接受程度。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自然环境需求是企业绿色环境行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情境,企业如何在此情境下实践绿色环境管理行为依旧是个黑箱。因此探求企业前瞻型环境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战略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I Love You, Dear China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