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视角下狄更斯《双城记》写作思想探析

2022-12-08 06:22王冠群
文化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内特双城记狄更斯

王冠群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大多批判和揭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暴虐,总是能够关注到社会底层民众的艰辛与苦难,故事中体现出的人道主义关怀成为他创作的一大突出特色。有人将狄更斯誉为足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作家,而他创作中所体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在当时社会具有较为先进的现实意义,他被人们称为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是“时代的旗帜”,更是“仁爱的化身”[1]。在《双城记》这部作品当中,狄更斯以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伦敦与法国巴黎两座城市之间的空间转换,讲述了社会动荡下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境遇,并用仁爱的心理坦然接受了伤害,放弃了复仇,最终作品中的人物为爱献身,以生命和鲜血换取救赎与成全,将人道主义思想上升了一个台阶,使之变得更加仁爱与无私。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动荡的生存环境与经年累月的阶级压迫使得社会底层民众生活悲惨,而战争带来自由与解放的同时,也势必裹挟着牺牲,狄更斯认为一味地报复无法换取真正的和平,而是应当以仁爱来待之,这在当时社会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先进性,同时也体现出狄更斯本人不希望革命带给社会重创,抱有对和平改制的一种美好祈愿。

一、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来源

从作家的作品当中往往就能看到作家自身的境遇与过往的人生轨迹,狄更斯的作品之所以有着对底层小人物的关注与入木三分的描写,源自于他自身的现实经历。狄更斯幼时就跟随父母经历了搬迁,因此,他的作品当中总能出现人物移居他处的经历,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物的感受会出现转变,这对人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双城记》中医生马内特的入狱,对应了狄更斯的父亲早年因负债入狱的现实境遇,幼小的狄更斯因为要奔波于黑市打童工而逃过了与家人一同入狱的劫难,然而他的生活处境却是可想而知的贫穷与困苦,后来的他还经历了被驱逐的痛苦与辍学的窘境。当然,狄更斯没有放弃个人成长与追逐,经过不懈地努力,他先是自学了速记,通过当学徒寻找到了发展的方向,最终成为了一名作家,并完成了诸多作品的创作。《双城记》中塑造的银行家养大了马内特医生的女儿露西,而露西的出现及生活背景,就对应着狄更斯曾经爱慕过的银行家的女儿,虽然惨遭拒绝之后,狄更斯曾一度怀疑现实中没有美好女性的存在,但所幸他仍然遇到了一生的所爱玛丽,尽管他因此愧对于妻子,但在弥留之际,他仍然记挂着爱而不得的玛丽。由此可见,在《双城记》中无论是底层小市民的艰辛与苦难,还是被迫入狱的痛苦折磨,是爱而不得的情感伤痛,还是为爱牺牲的心甘情愿,都与狄更斯本人的境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他所经历过的如同地狱般的生活折磨一样,他更加能够与底层小市民感同身受,因此,他才会同情于他们的悲惨境遇,并将这些悲惨境遇描写的入木三分,那种感同身受是深刻的,更是真切的,并不是站在高处的怜悯,更多的是站在一起的感触与深陷其中的深入体会。对于爱情的渴望与为爱牺牲的执着,也是同样根深蒂固的在狄更斯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塑造的两个面容酷似的男子,一个放弃了贵族家族的身份而选择了爱情与赎罪,另一个虽然爱而不得却选择为爱牺牲,无怨无悔,这其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为人性的宽仁大度,更体现为执着牺牲,这都是狄更斯一生所追求的,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总体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为爱与宽恕、牺牲与救赎,他认为这是对抗黑暗现实的最终武器,这在他的作品当中,也一以贯之的体现了出来[2]。

二、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对于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剖析,一个是宏观角度,一个是微观角度。

(一)宏观角度看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这里所提到的宏观角度包括社会阶级之间、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阶级之间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当中主要的社会阶级矛盾体现在贵族统治阶级与被统治者之间,显然厄弗里蒙地侯爵家族代表了统治阶级,而被这个家族迫害的人群都代表着被统治者,这其中不乏医生、佃户、被当街撞死的孩童及其父亲等等。在故事当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佃户家的农妇及其弟弟,侯爵兄弟因为觊觎农妇的美貌而将其迫害致死,以至于佃户全家都遭到屠杀。从这里能够看到,狄更斯对于统治阶级是痛恨的,是厌恶的,更是始终保持批判的,对佃户一家这样的底层小市民是给予深刻同情的,于是他塑造了马内特医生这样一个怀有仁心仁术,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同时满怀正义感与同情心的角色,他正直无私,拒绝了权贵的金钱拉拢,执意要揭发其罪行。体现了他要与统治阶级的罪恶抗争的决心,同时通过书信进行控诉的方式也是直接的行动体现,他成为了与统治阶级抗争的斗士。但是无奈,当时社会黑暗的体制下,抗争失败了,斗士沦为了阶下囚,被关进了暗无天日的巴士底狱十八年之久。由此来看,狄更斯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当中,情感上是站在被统治阶级一边的,对他们给予了深刻的同情,也支持他们进行反抗,但他始终认为统治阶级的势力庞大,是难以被彻底根除的[3]。所以与其说他有革命的决心,不如说他对革命当中的勇士抱有尊敬与同情,更偏向于人道主义关怀而并非彻底破除黑暗的决心。

其次是家庭之间的人道主义思想。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家庭的塑造上,主要是侧重于三个家庭,一个是厄弗里蒙地侯爵家族,在他看来,虽然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穷凶极恶,对马内特医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对底层人民伤害至深,是恶的代表,但是同属于一个家族的另一名青年人查尔斯·达尔奈却出淤泥而不染,不仅正直善良,而且明辨是非,他得知自己家族的所作所为后不仅与之切断了联系,同时放弃了姓氏和权力的继承。可以说,查尔斯·达尔奈代表着狄更斯对统治阶级的看法,他并不以人的出身和形式来判定人是否有罪,而是以人道主义思想来审视人的行为和思想,他认为无论身处任何阶层,人的本质并不会由于身份地位而发生改变,肯定了统治阶级当中先进分子的存在。这种家庭关系的脱离是一种自我约束与救赎。同样的,马内特医生的家庭与银行家的家庭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银行家却给了露西较好的成长环境,而银行家在当时社会而言也是相对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阶级,这也肯定了上述对于人的本质不受到阶级影响的思想论断。第二个家庭则是马内特医生的家庭,在马内特医生入狱后,他的妻子没有放弃对他的寻找,他的仆人也没有嫌弃他的改变,他曾经的商业友人也在他妻子死后帮忙抚养了他们的女儿露西,这种种的境遇深刻地反映出了狄更斯对于“善有善报”的仁爱思想的认同,马内特医生虽然深陷牢狱之中,但苦难检验了他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最终他也获得了释放,这说明马内特医生为代表的革命斗士虽然要经历牺牲和苦难,但是劳苦大众不会忘记他们,他们也最终获得救赎。这其中体现出的人道主义思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了狄更斯的仁爱思想,他对一切敢于反抗的人们都是持有同情和救赎的心态,希望他们能够得到公平地对待。第三个家庭其实与第二个家庭之间存在着重叠,那就是两个面容相似的男青年与露西、马内特医生之间形成的羁绊,马内特医生能够放弃仇恨,接纳查尔斯·达尔奈,并欣然接受他与自己的女儿露西成婚,这显示了马内特医生开明的爱恨观念——罪不及家人,马内特医生身上体现出的人道主义思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狄更斯向往的,通过原谅与理解、包容,放下仇恨的枷锁,望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无疑是最具有进步精神的,在当时纷乱动荡的时局中,也是最难能可贵的。狄更斯认为仇恨唯有用爱和原谅才能化解,如果一直执着于仇恨,只会带来更多的误解与仇恨。

最后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马内特医生同情素未谋面的佃户姐弟,并拒绝了贵族的金钱诱惑,毅然决然选择为死去的姐弟而斗争,这是陌生人之间因为正义感和同情心所产生的人道主义关怀。银行家收养马内特医生的女儿露西,这是打破金钱利益之下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羁绊与关怀,是人道主义思想的具体展现之一。以陌生人身份一见如故的查尔斯·达尔奈与马内特医生之间摒弃了家族的仇恨,并相互维护,相互救赎,化解了心结的同时,缔结了家人般的温情,这是狄更斯对于用爱化解仇恨的最高体现,他更渴望以仁爱之心化解仇恨,而不是用仇恨来报复循环。露西与查尔斯·达尔奈之间是恋人的惺惺相惜,是爱情的关怀与包容,即便家庭之前存有仇恨,但狄更斯认为爱可以战胜一切苦难和仇恨。即便在查尔斯·达尔奈落难之际,露西也不遗余力地营救,展现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而爱情本身也是人道主义思想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西德尼·卡顿对露西有着真挚的爱慕,他清高且热烈,他为了革命一往无前,思想先进,也为了爱情而甘愿牺牲自我,最后用自己换出了查尔斯·达尔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拯救了所爱之人的爱人,这种爱是崇高的,摆脱了爱而不得的勾心斗角,用慷慨赴死来显示了为爱付出的决心。这也是狄更斯将仁爱精神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结局营造,西德尼·卡顿代表了牺牲,也同时代表了爱能够战胜一切的终极奥义。

(二)微观角度看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这里所提到的微观角度,主要是将视野集中在《双城记》中特殊的人物身上,以此来观察不同人物形象身上所体现出的人道主义思想。

首先是代表人物马内特医生,他是革命的先驱者也是第一批牺牲者,代表着本无意参与革命,但是本身又对统治阶级的行径早有不满的人群。在书中能够看到,马内特医生原本并不愿意为贵族兄弟出诊,是在挟持下才不得不参与其中,这就体现出了他原本的立场并不与统治阶级一致,或许早就萌生了革命的想法,只是没有付诸实践。而这次出诊给了他足够的理由,他亲眼目睹了被欺压者的惨死,因此奋起反抗。虽然事与愿违,他遭受了不公的待遇,并且失去了自由,但最终他获得释放。这也象征着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一批先期投入革命的先驱者,他们的牺牲和苦难最终将得到解救,证明狄更斯是与正义站在一起,与苦难的底层人民站在一起的。马内特医生的人道主义精神还体现在他对查尔斯·达尔奈的谅解与包容,拯救与肯定,而他甚至将自己的女儿露西嫁给了仇人家族的成员,这是相当高尚的情操,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展示。

其次是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他们是典型的统治者与压迫者的代表,他们不仅荒淫无度,甚至残害人命,在他们的眼中法度荡然无存,任何被他们统治的下层人民都不值一提,他们无法无天,最后居然当街用马车撞死了可怜的男童,心中从未有过悔过之意。狄更斯用自己的笔刻画了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字字句句揭露着这些人面兽心之人令人唾弃的行径,不仅抨击了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同时也体现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与悲悯。最终,狄更斯用男童父亲的手杀死了侯爵兄弟,也象征着在长期的压迫统治下底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决心和能力,认为统治者残暴的统治下,被压迫被奴役的人们必然会做出反抗,他也将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了统治阶级的身上,希望他们改过自新,积极改善和调和社会矛盾。

此外,一些笔墨集中的人物身上都具有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投射,他们分别具备着不同程度的仁爱、宽恕、正义、善良、热情等精神,在选择自我牺牲的西德尼·卡顿身上,对自我的执着追求与坚持自我的牺牲救赎是他的代名词,他为了自己所爱而牺牲是出自自愿,他投身到革命之中也是出于自愿,他的生命似乎始终是自由的,不被周遭环境所束缚。虽然最终他走向了替人赴死的断头台,也没有因此得到露西的爱,但他没有后悔和迟疑,甚至在狄更斯笔下感受到了他慷慨赴死前的一丝慰藉和坦然。这是狄更斯对向往自由之心的一种肯定,也是书中对人道主义思想的一种升华。

三、小结

《双城记》发生的背景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社会动荡,阶级矛盾频发,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带来了社会体制的深刻变革,长达千年的阶级压迫因此发生了改变。在狄更斯的笔下,他用感同身受的笔触与底层人民站在一起,同情他们的遭遇,愿意为之的不公处境而发出声讨,彰显了对底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关怀。他对贵族统治者的暴虐残酷刻画地淋漓尽致,抨击了他们的残暴无度,揭发了他们令人唾弃的罪行,为贫苦人群发声,渴望社会发生变革。他亲眼目睹了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也见证了战争之下人民的苦不堪言,因此,他更加期盼用和平的方式来化解阶级矛盾,而他寻找到的出路是用仁爱之心和牺牲来化解矛盾,渴望用更加缓和的方式来取代革命带来的疾风骤雨。狄更斯的作品是伟大的,是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精神的,是替底层人民发声的,他不愧为时代的斗士。但客观来说,对于维持了近千年的阶级压迫而言,只通过缓和的方式来化解矛盾过于理想主义了[4],革命必然是要发生的,并且这场革命注定是要翻天覆地,彻头彻尾的,否则无法摆脱千年来沉重的阶级统治枷锁,更无法彻底将底层人民从水深火热的状况当中解救出来。试图用爱和原谅来化解矛盾,是一种理想化的思想,其局限性还是相当明显的。但尽管如此,《双城记》中的进步思想仍然是突出的,狄更斯这种人道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仍然是突出且深刻的,具有极强的社会价值,并且作品创作的文学价值也极其凸显,不愧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值得反复推敲与鉴赏。

猜你喜欢
内特双城记狄更斯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从玛丽·安托瓦内特到乔乔·西瓦,蝴蝶结发饰意义惊人的历史
双城记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
“智本演义”双城记
特内特:美国中情局局长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