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教学设计

2022-12-12 04:08唐小春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玩法目的地预设

文|陈 艳 唐小春

第一课时执教:陈艳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任务,选取阅读内容、方法,完成指南。

2.通过比较任务,明确阅读目的不同,选取的阅读内容和方法就不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创设情境,出示图片,猜猜不同年代的玩具。

2.这些玩具承载着三代人的童年记忆,它们是哪个年代的玩具?

学生根据不同年代归类玩具。

3.三代人的童年玩具,不同点和相同点是什么?

预设:

不同点:原来的玩具大多是自己做的,现在的有些玩具玩出了高科技。

相同点:它们都给童年带来了乐趣,珍藏了人们的童年记忆。

一、结合导语,明确阅读目的

1.出示篇章页,阅读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目的。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走进阅读策略单元。关于读书,杨绛先生告诉我们,引读——

像串门儿一样读书,真好玩儿。这个单元有什么学习要求呢?

生读学习要求。

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有目的地阅读。(板书:有目的地阅读)

2.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我们要读的第一篇课文是《竹节人》。“竹节人”是一种什么玩具?

预设:竹节人是一种传统玩具、民间玩具。

这篇课文就记录了那个年代的人、事、物,一个小竹节人,将带着我们穿越时光,来到爷爷奶奶的童年时代。

3.明确驱动任务一。

(1)阅读这篇课文,我们将完成三个任务。谁来读读?

(2)你最想带着哪个任务串门儿?带着不同的任务串门儿会有不同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从好玩的第一个任务开始。(板书: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生齐读。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竹节人”的情境引入,作为策略学习的催化剂;遵循教材编排特点,一开课就让学生明确本单元要学习“有目的地阅读”,本课要完成三个不同的学习任务。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体规划本课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

二、制作玩具指南,建构阅读程序

1.分析任务,关注内容。

(1)你觉得要完成玩具指南,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板书:分析任务)资源包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生活中的指南,大家可以选几张来看看。

生筛选资源包,自主查看指南,发表观点。

预设:做法、玩法、材料……

生成玩具指南:

(2)要完成任务一,该怎么读呢?

预设:在阅读时就要直接关注和任务有关的内容。(板书:关注内容)

2.选用方法,完成指南。

(1)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玩具指南,两人完成做法指南,两人完成玩法指南,再整合。完成后把指南拍照上传至“课中探究单”,准备汇报。(板书:做法、玩法、材料……)

(2)拍照上传,全班交流。

完成这份指南,刚才同学是怎么做的?

预设:

①直接抄写的小组。(关注了信息)

②有步骤的小组。(关注了信息的处理)

(3)通过对比,建构程序。

①对比相同点。

预设:

做法:材料(毛笔杆、纳鞋底的线)、做法、工具、注意事项等。

玩法:基本玩法、花样玩法。

小结:两组都关注了材料、做法和玩法的具体动作,这些信息都是独属于指南的语言。而且,两组都选用了相同的方法,就是把这些信息从课文中提取出来。(学生生成板书,预设:选用方法、提取信息等。)

②对比不同点。

提取了信息以后,两份指南又采取了不一样的做法,你觉得哪一份指南,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做和怎么玩的,为什么?

预设:信息的整理、排序等。

完成这样的指南,提取了信息以后,还有很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呢?

预设:整理、排序、分步骤、加序号等。

小结:信息提取很重要,之后还需要进行整理。(学生生成板书,预设:整理。)

(4)激趣朗读。

①有了这个指南,我们就可以边读边玩了。

一个人玩,就一个人来读(播放视频),引读课文——

两个人搏斗,两人读,两人玩,引读课文——

加道具、取名号,玩法好多呀,这么多的花样,我们也变着花样读,引读课文——

②传统玩具我们也会玩了,第一个任务完成了!

(设计意图:把学生现有的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中生成玩具指南。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制作玩具指南,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完成任务一后,回顾自己的思维过程,建构起有目的地阅读的大程序:分析任务需求—明确关注内容—选择恰当方法。)

三、通过比较,有目的地阅读

1.关注课后,拟定阅读规划。

还有两个任务等着我们挑战呢!

(板书: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拟定阅读规划。

(1)要完成这两个任务,我们同样需要一步一步来做。

生回顾板书:分析任务—关注内容—选用方法。

(2)照着样子,你们也给任务二、任务三做做阅读规划,该关注什么内容?选择什么样的方法?

①学习小伙伴的交流也许会给我们启发。(出示课后学习小伙伴的话,指名读。)

②同桌拿出学习单,选择一个任务,开始规划吧!

(3)采访:你们是怎么做规划的?

①选择任务二的小组,你们是怎么做规划的?

预设一:完成任务二,大多数同学都会关注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谁来记录?(生板书:投入地做、玩。)

预设二:当学生在方法的选择上有困难时,选择任务二的学生发表观点,集合大家观点,寻找阅读路径。(学生生成板书,预设:朗读、感受、体验、品词析句。)

②你们是怎么规划任务三的?

(学生生成板书,预设: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梳理故事、讲述。)

2.通过比较,建构阅读策略。

看板书,通过对比,你今天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同一篇文章,任务不同,关注内容不同,选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板书:目的不同,方法不同。)

这是我们自己拟定的阅读规划,这条阅读路径适用吗?下节课我们就照着规划去做,带上这两个任务串门儿,继续学习有目的地阅读。

(设计意图: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不同,但三个任务的阅读程序是一致的,通过阅读规划使学生思维可视化;通过变化情境、进行分析比较等思维方法,进一步感知有目的地阅读,初步建构起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知道为什么要“有目的地阅读”,怎样来进行“有目的地阅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课时执教:唐小春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第一课时学习路径,唤醒学生有目的地阅读的意识。

2.通过完成驱动任务二、三,进一步学习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

3.通过自主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尝试有目的地阅读的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一、驱动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1.明确任务,回忆方法(干什么)。

(1)全班齐读本课第二个学习任务。(出示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复习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

明确任务(干什么)—速读筛选(读什么)—细读处理(怎么读)—完成任务(怎么样)

2.带着任务,速读筛选(读什么)。

(1)自由阅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写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乐趣?

(2)全班交流,找到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为完成阅读任务筛选内容,对阅读内容有目标、有方向,缩小阅读范围,降低阅读难度,为完成阅读任务提供阅读材料。)

3.细读处理,交流感悟(怎么读)。

(1)阅读相关内容,完成学习单:

(2)全班交流:运用哪些阅读方法体会到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预设一:抓关键词,品析想象。

通过跳读抓住名号、战斗、动作、配音、观战、偷玩等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品析细节,体会情感。

预设二:多样朗读,体会乐趣。

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教师重点指导读打斗声,齐读体会乐趣。

二、驱动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结合阅读提示,明确阅读任务。(出示任务: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速读筛选,找到与老师相关的内容。

3.细读处理,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

(设计意图:此环节虽简单,但非常有必要,它指向明确,具有指导意义。这个学习任务偏重于叙事,需要把握事情的前因后果讲述故事。学习单支架的介入,为学生梳理老师的故事提供了一个思维路径,便于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理清层次。)

4.完成任务,生动讲述有关老师的故事。

(1)联系生活创造性复述故事。

(2)全班“故事大王”PK 赛。

(设计意图:阅读任务三抓住要素生动讲述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时给予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把故事讲清楚、讲明白、讲生动、讲得更吸引人,实现语言的迁移与运用。)

三、总结方法,迁移运用

运用阅读策略,开启阅读之旅。

读作家金波作品《一起长大的玩具》,完成三个任务之一:选择一种玩具,写出玩具制作指南;体会兔儿爷各种扮相的趣味;选择一种玩具,讲述一个关于它的故事。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任务驱动方式激发学生形成策略意识,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在读一篇文章、一本书的时候,能自觉运用阅读策略,成为真正的阅读者,促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猜你喜欢
玩法目的地预设
恋爱中的城市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迷宫弯弯绕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零跑的新玩法
动物可笑堂
鸡蛋托的创意玩法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TPP的新玩法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