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2022-12-12 04:08尹意芳陈永军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目的地自然段星球

文|尹意芳 陈永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阅读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2.通过借助文中批注,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

3.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有目的地阅读的思维过程,积累阅读经验。

教学过程:

一、结合阅读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1.勾连已知,导入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明确阅读任务,速读筛选内容,细读、反复读提取信息,完成了《竹节人》一课的三个学习任务。我们知道了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宇宙生命之谜》。(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2.设疑激趣,了解学情。

(1)读了课题,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预设:宇宙中有没有外星人?哪些星球有生命存在?宇宙中还有哪些星球适合人类居住?……

看来“地球之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这一话题,你们都非常感兴趣。其实关于宇宙生命之谜,多年来,人类一直在努力探索。有一个学习小伙伴为了解决这个疑惑,找到了《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3.默读提示,明确任务。

(1)默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2)引导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分解阅读任务。

提问:科学家如果要研究这个问题,可能会从哪几个方面来研究?

预设:除了地球,宇宙中有没有生命存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宇宙中还有哪些星球?这些星球各有什么特点?

(3)小结:通过分解阅读任务,可以帮助我们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板书:明确任务 分解任务)

(设计意图:在学生回顾已知有目的地阅读的路径基础上,创设具体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提问策略,清晰地分析阅读目的,降低了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为学生更清楚地找到相应的阅读方法搭支架,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

二、根据阅读任务,尝试获取信息

1.要完成这个阅读任务,我们应该怎样读这篇文章呢?

预设:与任务相关的内容要仔细读,必要时可以多读几遍。与任务没有关系的内容,不需要细读。(板书:筛选内容 有无关联)

2.自主阅读课文,筛选与阅读任务相关的内容。

3.根据阅读任务,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细读,在表格中记录自己完成阅读任务采用的阅读方法,和与阅读任务相关的内容。(板书:选择方法)

4.学生在小组内汇报交流,小组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解决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读的:我采用的阅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关注了文章中的这一部分内容___________。

三、借助课文批注,学习阅读方法

1.过渡:学习小伙伴是怎样阅读课文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批注。

2.仔细阅读课文旁边的批注,看看学习小伙伴的这些批注都是对应哪个自然段的,批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预设:

(1)第一处批注在第1 自然段的旁边,告诉我们浏览了这一段后,发现它对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没有帮助。

(2)第二处批注在第2 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阅读时要注意找出来。

(3)第三处批注在第3 自然段的旁边,告诉我们这一段对解决问题很重要,画出关键词可以帮助理清生命存在的条件。

(4)第四处批注在第4 自然段旁边,提示我们阅读这段时要注意提取关键信息。

(5)第五处批注在第5 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这段关于火星的内容很重要。

(6)第六处批注在第8 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近年来科学家对火星的研究可能有了新的发现,一些信息可能不准确,需要我们再查一下资料。

3.对比自己和学习小伙伴的阅读方法,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把学习小伙伴好的阅读方法添加到表格里。想一想学习小伙伴的哪些方法好,好在哪里。

4.学习并使用学习小伙伴的阅读方法来解决问题。

5.小组内交流学习,小组长记录要点。

在完成这个阅读任务时,我学习和使用了学习小伙伴的_______阅读方法,我认为这样读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6.各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设计意图:二次汇报是建立在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上,把新的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形成新的图式,体现了学生在本课学习中阅读能力的增长点。)

7.小结归纳,师生共同梳理阅读方法。

小结:学习小伙伴运用了这样一些阅读方法:浏览课文,筛选与阅读目的相关联的内容;寻找中心句,判断是否需要细读;抓关键词,把握整段话意思;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对阅读信息不准确的内容,要查找相关资料再读。(教师相机板书:浏览、找中心句、抓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查找资料。)

8.整理分析阅读得出的信息,交流汇报“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的答案。(板书:得出结论 整理分析)

(设计意图:师生在互动交流、互评监控中,聚焦问题,梳理方法,整理分析,形成阅读结论,从而达成阅读目的。)

四、回顾阅读过程,总结阅读方法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这堂课,为了了解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我们是怎么阅读文章的?

小结:真实的阅读往往都是有目的的,有目的地阅读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下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些方法进一步探究《宇宙生命之谜》。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有目的地阅读的路径,习得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并让学生意识到有目的地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意识。)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总结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

2.借助课后任务,进行阅读实践,巩固“有目的地阅读”策略。

3.根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有目的地阅读的思维过程,丰富阅读经验。

教学过程:

一、回顾已知,积累阅读方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来《宇宙生命之谜》串门儿了,还记得上节课探讨“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时,我们是怎么读文章的吗?(板书:宇宙生命之谜)

学生汇报,补充交流。

小结:先明确阅读任务,再筛选内容确定阅读重点,选择阅读方法获取信息,整理分析再得出结论,这就是有目的地阅读的路径。(板书:有目的地阅读)

二、借助课后任务,巩固阅读策略

大家一起来看看这节课要完成的阅读任务,我们又该怎样阅读文章呢?

1.(出示阅读任务学习单)读一读学习单,先明确自己的阅读任务,再回到课文中,尽快找到答案。(板书:明确任务)

阅读任务学习单

(1)阅读下面的两个任务,用“√”选择其中一个任务,进行自主探究。

□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2)完成这一任务,你是怎样阅读文章的,把你的阅读过程写在下面的思维导图中。

(3)我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学习单。

(设计意图:以学习单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明确阅读目的,同时增强他们的阅读过程监控意识和策略意识,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思维导图的设计着重引导学生将阅读的思维过程写出来、说出来,让学生阅读的思维过程可视化。)

3.选择同一任务的六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过程,组内其他成员对其使用的阅读方法是否恰当进行评价、交流。(板书:选择方法 综合运用)

4.结合小组成员的意见,再次阅读文章相关内容,理清思路,优化阅读方法,调整阅读速度,修改阅读任务学习单。(板书:理清思路调整速度)

5.师引导:对于得出的不准确的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预设:可以查找资料加以判断;可以借助文章的上下文进行验证。

6.学生补充课外查找的相关资料。

7.分小组展示汇报阅读任务学习单,其余同学对其阅读方法的恰当使用和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并补充交流意见。

8.教师相机引导。(板书:验证信息 得出结论)

9.结合板书小结:明确任务—筛选内容—选择方法—综合运用—理清思路—调整速度—验证信息—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阅读策略的掌握,需要学生在真实的阅读中不断地迁移运用。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并监控自己的使用过程,随时调整阅读计划和策略,使整个阅读过程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

三、总结提升,迁移运用阅读方法

1.过渡:同学们,回顾我们在《宇宙生命之谜》的几次“串门儿”,说说关于有目的地阅读,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交流。

3.小结:真不错,通过学习,你们收获了很多有目的地阅读的好方法!以后,这些阅读的好方法会陪着你们一起“串门儿”,会帮助你们解决问题,还会让你们的学习更有趣,让你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以杨绛先生的“串门”作结语,引导学生回顾习得的阅读策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并能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监控。鼓励学生将这些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文本的阅读中去,逐渐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期待学生成为爱思考、会总结、善运用的阅读者。)

猜你喜欢
目的地自然段星球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摧毁吞噬星球
秋天
动物可笑堂
1号异星球
美丽的秋天
米弯弯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