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兰兰 张培栋
(1.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1300;2.北京三一智能电机有限公司,北京 102202)
科技创新成果的管理和转化是企业应着重思考的问题,而知识产权作为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之一,其管理和应用的成效也关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要积极发展高质量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具备独创性、唯一性,且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评估知识产权发展是否实现了高质量,就需要关注到知识产权能否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体现[1],同时,企业的竞争力、市场价值和经济收益的高低相当大的程度取决于知识产权水平以及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高低。
知识产权类型较多,本文以专利为形式的知识产权为例进行探究。高价值专利中称之为的“高价值”,不能仅从技术价值解读,还要兼顾经济价值意义,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要素。一般从技术、市场和法律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估:技术层面主要包括技术重要性、技术先进性、技术可替代性、技术成熟度等指标。市场经济层面主要包括技术的应用前景、市场规模等指标。其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经济价值,即能不能给专利权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能不能给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带来提升和帮助。法律层面主要包括保护范围合理性、权属稳定性、侵权可判定性等指标。专利权的法律稳定性是先决条件,只有被赋予了权利才能够行使权利。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是知识产权大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其中包括《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乌拉圭回合协议法》《兰汉姆法》等,同时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产权保护实践经验。例如,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管理知识产权相关工作。IBM、苹果等美国企业更是将知识产权作为商务谈判关键的筹码和自我保护的利器。
我国知识产权管理起步相对较晚,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缺少知识产权管理经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研究的目的是发展、证实和检验对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的科学和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对知识产权投入了更多的关注精力,知识产权管理也逐渐凸显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从中国知网数据分析获得(见图1),近3年收录知识产权管理文章呈现逐年增长,作者多处在高校,企业对知识产权研究文献收录方面体现较少(见图2)(数据截至2022年5月16日)。专利质量通过对智慧芽专利检索数据库数据整理,检索与数据分析得出,2022年1-4月国内发明授权专利数量为245538件,相较于去年同期国内发明授权专利,增长了14.7%。也从侧面说明专利的质量有所提高。
图1 2019-2022年5月知识产权管理文章发表统计情况
图2 2019-2022年5月知识产权管理文章作者单位分布情况
我国航空事业在一代代航空人的忠诚奉献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祖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企业自身也积累了不少的自主知识产权,但奋进的航空人依然在探索、在创新,在创造更多的辉煌。受单位考核政策的导向作用,不少央企集团在知识产权和成果管理工作过程中,著作权和商标等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开展相关工作,未明确下达考核指标。知识产权管理的重点是专利申请、保有量以及近年来鼓励的知识产权转化方面的指标。笔者随机选取集该团中8家成员单位,对某种类型知识产权进行分析,知识产权投入产出率N,知识产权所获得的产出总收入M,知识产权所投入的总成本C,N=M/C*100%,N越大代表知识产权投入越有意义。但遗憾地发现,8家成员单位的知识产权投入产出率N均与汉王公司出售给苹果公司“I-phone”商标这个高投入产出比的极值案例形成了鲜明对比[3]。
在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背景下,近年来业界对高价值专利培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升级。当前,高价值专利管理工作尚在探索之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航空军工企业是集多种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行业,加上前些年科研项目对专利指标的要求以及上级单位对专利保有量的考核,各成员单位拥有大量有效专利。经过对当前状况进行分析,识别某些航空制造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不足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企业的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院或科技处)管理、运营专利,将专利当作科研指标进行管理,将专利申请量当作指标,形成了大量的指标专利,但是这些专利往往难以形成有关联关系且相互支撑的专利组合。
⒉在航空制造型企业,为实现企业高效、成本压控等原因,通常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是由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兼职或半兼职而开展工作,缺乏具有知识产权专业知识、专门负责的知识产权工程人员、管理经营人员。例如,知识产权工程师、知识产权专员、知识产权经理等。
⒊职能部门更是专注于自己的业务需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投标或申报奖励项目,只对专利的数量有需求,而对专利的质量关注显出不足。
⒋与科研机构、高校及外部市场形成产学研合作模式尚存在探索空间,以在技术上、产业上实现共赢。
⒌专利分析方面工作值得拓展,针对技术瓶颈的解决,行业内人员也充分认识到专利分析是一项高效、好用的工具。由于军工行业的特殊性,前期专利申请的目标主要满足于项目结题、奖励项目申报等因素,并未聚焦到经济增长上来,因此,专利质量和转化应用成为知识产权工作中的短板,转化应用处于阔步前进的道路上,大量专利未能有效流动形成经济指标。
围绕知识产权高质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目标,一方面,要优化方向引导,提升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总体认识,建议政府和军工集团在科研项目立项以及验收项目时,松绑对专利申请的强制要求;取消仅用于项目结题的专利个数指标,设置更加恰当的目标。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科研人员选择性申请或不申请专利,鼓励科研人员以转化实施为目的申请专利,并加大对专利转化的奖励力度。另一方面,就科技创新而言,不仅仅包含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也尤为重要。当今科技创新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经过专门训练具有相当工作研究、创新能力的人才就是核心。以美国为例,该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力投资增加3.5倍,收益却增加了17.5倍。我国作为一个鼓励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注重知识产权管理团队建设和知识产权转化人才培养具有历史的必要性。知识产权是一门具有综合特性的知识,其管理涉及技术、运营、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管理人员需具备专业的能力。组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学习,将知识产权保护理念和意识贯穿于创新的全过程。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来开发了知识产权共享学习平台,例如,公众可以通过关注“专利文献众享(patdoc-sipo)”微信公众号或登录相关网站,在线观看网络直播或点播往期讲座视频,学习专利知识,同时还不定期开办公益讲座网络课堂。航空制造型企业要主动探索,充分引进,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员工创新动力,提升管理能力。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年发布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通过提供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指导企业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3]。为提升装备承制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水平,使其知识产权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中央军委装备在借鉴国标推行的经验基础上发布了《装备承制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要求》(GJB9158-2017),旨在降低承制单位知识产权管理风险,规范其各项知识产权活动。各类型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性地实施贯标,航空军工行业作为高端制造业,又是强有力的国家队,体系完成性代表着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日前,国家质量管理体系、国军标体系、宇航体系建立相当完善,在此基础上融合知识产权管理相关要求,实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一方面,省去了不同体系贯标的共性、重复工作;另一方面,将知识产权管理从体系上提升一个水平。
企业在自我创新过程中可借助公开的专利信息进行技术分析,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浪费,拓展研发人员思路,促进新发明的产生,不仅解决问题也能提高我们专利申请授权的成功率。随着技术的发展,商业航空、通用航空、军用航空不断发展对飞机需求,带动了航空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使得航空制造业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机遇。航空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国外经历从船舶领域的试制到航空领域的研发,2017年随着3D打印船舶螺旋桨WAAMpeller在国外被公布,到航空领域增材制造技术被关注的创新历程。随着复合材料在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应用,罗罗公司(Rolls-Royce Plc)在航空发动机叶片从钛合金叶片向复材叶片的转移等等,技术逐步积累的过程相当可贵。通过对所需要的专利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不仅能缩短研发路径,也能准确地定位哪些地方我们能布局我们专利技术成果,争得话语权。
此外,通过专利申请前分析评估,将不具有商业价值的申请“拒之门外”,给有商业价值的申请“广开门路”,从源头上提高专利质量,为后续的高质量专利培育和运营打好基础。
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中构建了企业的无形资产,打造合法的企业市场垄断地位,成为技术的代名词,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技术实现向经济的转化,让知识产权流动起来,获得许可或者是授权收益是最终目的。知识产权工作前期是“烧钱的活儿”,只看得见投出看不见产出。但是如何从资金消耗变成经济增长,将专利和知识变现,那么,被市场认可、有高价值专利才是制胜“法宝”。
既然航空制造型企业是集多种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行业,虽然其行业特性强,但高精尖的技术是没有壁垒的。专利管理部门定期组织针对专利进行评估,一些不能为公司带来更多效益的专利,将通过出售或授权的形式转让给其他有需求的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 例如,上海天马微电子2020年通过对自身无明显价值的专利许可或转让,实现了过百万的经济收入。其他航空军工企业也应积极与机构、市场对接,注重向外“取经”,逐步解决国防知识产权解密问题,探索申请人和权利人利益分配的解决途径,打通知识产权运营转化道路,实现技术向资本转化[4]。
在创新驱动发展、航天强国等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航空制造型企业担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和使命,对此,航空制造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必须“快人一步”。文中以航空制造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为对象,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知识产权相关工作要点展开分析,旨在深入地认识自身工作在经营管理中的不足,充分进行专利的挖掘、运营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长长板、补短板,提升全员重视尊重知识、积极创新的理念,提升岗位能力,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出创新,在航空报国的伟大征程中做出贡献,认真履行航空人“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