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日

2022-12-16 06:22孟祥鹏
山东文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大海文学小说

孟祥鹏

人生很多时候都会有种奇妙的感受,比如失而复得,意外邂逅,夙愿得偿,诸如此类的小概率事件,再比如,自己写的小说能在自家刊物上发表。至今,我在《山东文学》担任小说编辑已经三年了,不出大的意外,这份工作应该会一直做下去。

我和小说创作的缘分始于2016年初,那时我还在南师大读书,几乎整日泡在图书馆,多数时间用来应付课程、翻阅论文,偶尔发呆、打盹,某天我盯着图书馆的玻璃顶突发奇想,要不,我也写点东西吧。而后迅速构思、写作、修改、润色,零零散散地,从开始到结束统共花了不到一星期,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小说《南区》完成的那个傍晚,我从图书馆出来准备去山阴路吃炒粉,被一片硕大的梧桐叶砸中了脑袋。

稿子投出去的第三天夜里,我收到了《黄河文学》闻玉霞老师的录用通知,春节之后那篇作品就得以顺利刊发,现在想来,这对写作者是多么幸运的事啊,可当时我无志于此,也并未料到几年后我会从事与文学相关的工作,因而没有感到过多欣喜,甚至收到样刊也只是简单瞄了几眼,没觉得这有多么了不起。

我真正开始写小说是在几年之后,2020年底那段时间,我已经在《山东文学》工作了一年多,终日与文字打交道,各式各样的稿件触发了我心里一些潜在的表达欲,故又重新动笔,写到现在大约也有两年的时间了。我近来写作的速度极其缓慢,越是认真,越容易局限于所谓规则,似乎被一些无形的力量所束缚,这大概就是创作瓶颈吧,每个写作者都会遇到的阶段性问题,只不过我没料到它会来得如此之快。这段日子里我数次回头去读《南区》,这篇小说算不上多成熟、多优秀的作品,我也无法从中总结一些于今后有益的技法、思想,但它确实充满了无拘无束的自由之感,也许,对我日后的写作道路来说,它将永远是某种意义和力量的化身。

《黄昏后跳舞的人》是我今年8月写的一个短篇,而且写作之前就已经知道要在《山东文学》发表。主编跟我说“90后”专栏的时候我还有点犯难,因为外界读者本来就会对创作型编辑有偏见,我怕到时候自己写不好,会丢了整个编辑部的脸,但我又实在不想错过,因为如果不是这个专栏,我应该再也没有在自家刊物上发表的机会了,翻来覆去好几天,最后在主编和其他几位老师的鼓励下,还是硬着头皮交上了这篇小说作为答卷。

包括这篇小说在内,我写东西有个奇怪的习惯,不把个人经历以任何方式在作品中投射,不在作品中写任何一个现实中与我相识的人,可以说,几乎在写作过程中斩断了所有个人恩怨,把因果、逻辑、是非曲直全部交给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也算是我对小说这种虚构文体的一种尊重吧,虽然这样的想法可能不被认可,而且会引来一些反驳,但这个原则我应该还会奉行一段时间,直到我觉得它需要被改变的时候。

我笃定地这样认为,但事实上,有些印记还是难免。我在烟台出生长大,对大海有很深的感情,这种感情也影响到了我的写作——几乎我所创作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或多或少都与大海有点渊源,而且这种渊源都是不自觉的、悄无声息的渊源——我在构思过程中,甚至写作之初,从未特意圈定故事背景或人物的生活范围,但写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他们的喜怒哀乐中一定会有海浪声。《黄昏后跳舞的人》和我之前写过的小说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我意识到上述问题之后,索性直接把故事搬到了海岛上,让大海参与叙事,成为具备物质和意识两种特性的牢笼,困顿和希望都来自大海,热爱和逃离也因为大海,而且,当我把大海的作用在小说中肆意发挥出来的时候,我的写作过程也给予我一种独特的愉悦,所以今后的一段时间,我应该还会写几篇类似的东西,摸索一下这种相对独特的“叙事情境”是否还会有新的可能。

工作原因,我接触过不少行业前辈,他们为我未来的写作生涯提出过不少建议,概括来说无外乎两类,一类是人生短暂时光易逝,须尽快找到自己的创作母题,多写多发表;另一类则主张阅读与思考至上,一百篇平庸文本比不上一篇精品力作。坦白说,我不知道该赞成哪一方,不知道日后该遵循哪一套经验法则,因为听起来都挺有道理的,但有时候我又觉得这些不是我该关心的事,我自认是个才疏学浅的人,目前的能力还不足以让我为以后的事做打算,能把当前的日子过好,把每篇作品磨到满意,就已经很开心了。

《黄昏后跳舞的人》最终呈现效果和我的预期基本相符,不是会讨好每个读者的写法,但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尝试。聆听过那么多教导、劝告,我依然没学会找到自己该走的路,我始终对不同的写作类型、违反我经验习惯的故事人物怀有极大热情。另外我不是很擅长写创作谈,虽然创作谈的字数要求不多,但每次写创作谈比写小说还耗费心神,就好比我一直对罗兰·巴特的许多观点都持慎重态度,但却是“作者已死论”的忠实拥趸——创作和解读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不该是渗透和影响的过程。当前文学产业运作会通过一系列的见面会、交流会包括创作谈这类活动来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但这依然无法改变这两个过程相互独立的事实,解读权限从来就不属于作者,对作品的自我剖析可能会很精彩,但没有实质性的必要。

最后,感谢《山东文学》为我提供此次机会,让我能在“鲁军新力量”这个招牌栏目中展示自己。未来山高水长,祝福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

猜你喜欢
大海文学小说
大海捞金
我们需要文学
问大海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冬日的大海
令人兴奋的大海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