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检验价值探讨

2022-12-16 02:56高雨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44期
关键词:均值红细胞贫血

高雨芹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贫血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因不同原因导致血液中成分改变,促使机体处于病理状态,增加疾病发生风险。近年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作息改变,贫血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导致人们机体处于亚健康,严重危害我国居民整体素质,为医学发展探讨热点课题[1]。贫血临床具有潜伏周期长、临床表现不显著等特征,为多种疾病高风险因素,常见贫血类型包括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贫血等,临床依据不同贫血机制采用针对性治疗措施,以缓解贫血症状,保障患者机体健康,开展早期筛查、早期施治尤为重要[2-4]。血液检验为贫血诊断首选方案,本研究通过分析血液检验中红细胞参数在不同类型贫血疾病检出情况,分析检验差异性,旨在为疾病鉴别诊断提供客观数据参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接收的贫血患者为探查对象,共计90例,将患者按照《贫血鉴别诊疗指南(2018版)》诊断标准,其中溶血性贫血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值71岁,年龄最小值22岁,年龄均值(48.43±2.37)岁,发病至入院检查时间1-7d,时间均值(3.16±0.77)d,体质量16-31kg/m2,体质量均值(25.04±1.16)kg/m2;缺铁性贫血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值70岁,年龄最小值23岁,年龄均值(48.38±2.42)岁,发病至入院检查时间1-6d,时间均值(3.20±0.72)d,体质量指数17-30kg/m2,体质量指数均值(25.06±1.14)kg/m2;巨幼细胞性贫血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值72岁,年龄最小值25岁,年龄均值(48.43±2.33)岁,发病至入院检查时间1-7d,时间均值(3.19±0.75)d,体质量指数18-30kg/m2,体质量均值(25.09±1.21)kg/m2;其他类型贫血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值68岁,年龄最小值22岁,年龄均值(48.37±2.51)岁,发病至入院检查时间1-7d,时间均值(3.23±0.69)d,体质量指数18-32kg/m2,体质量指数均值(25.14±1.17)kg/m2。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为参照指标,共计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值67岁,年龄最小值25岁,年龄均值(48.46±2.44)岁,体质量指数18-30kg/m2,体质量指数均值(25.08±1.20)kg/m2。统计上述病历资料做数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组间性别差异、年龄、发病至入院检查时间及体质量等数据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比对。

1.2 方法

所选受检者均开展血液检验,首选受检者均由相同医务小组采集空腹静脉血3ml作为血液标本,要求空腹8h以上,在晨间8-10点采集样本[5-7],置于抗凝试剂内,于科学环境下储存,所有样本均于采集后30min内送于检验科开展相关检测,借助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按照规章制度开展无菌检验[8-10]。

1.3 评价标准

比对四组贫血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液检查结果,主要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校验采用SPSS24.0软件分析,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标准值。

2 结果

2.1 溶血性贫血患者与健康组血液检查红细胞参数比对

溶血性贫血RBC、HGB指标低于健康组,MCV、MCH、RDW指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溶血性贫血患者与健康组血液检查红细胞参数比对

表1 溶血性贫血患者与健康组血液检查红细胞参数比对

溶血性贫血 30 1.96±1.16 111.42±7.16 27.02±4.68 25.16±4.05 55.67±7.22健康组 30 5.49±1.83 88.95±5.99 22.07±3.67 12.51±2.54 93.67±8.01 t 8.924 13.184 4.559 14.493 19.30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images/BZ_70_208_2812_2238_2871.png

2.2 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健康组血液检查红细胞参数比对

缺铁性贫血患者RBC、MCV、MCH、HGB指标低于健康组,RDW指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健康组血液检查红细胞参数比对

组别 n RBC(×109/L) MCV(μm3) MCH(pg) RDW(%) HGB(g/L)缺铁性贫血 30 4.19±1.63 67.25±4.56 14.25±2.36 19.43±3.15 68.52±5.06健康组 30 5.49±1.83 88.95±5.99 22.07±3.67 12.51±2.54 93.67±8.01 t 2.905 15.788 9.816 9.367 14.539 P 0.005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与健康组血液检查红细胞参数比对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RBC、HGB指标低于健康组,MCV、MCH、RDW指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与健康组血液检查红细胞参数比对

表3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与健康组血液检查红细胞参数比对

组别 n RBC(×109/L) MCV(μm3) MCH(pg) RDW(%) HGB(g/L)巨幼细胞性贫血 30 2.05±1.23 107.26±8.11 27.41±4.27 18.04±3.64 54.06±7.13健康组 30 5.49±1.83 88.95±5.99 22.07±3.67 12.51±2.54 93.67±8.01 t 8.545 9.947 5.195 6.824 20.23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4 其他类型贫血患者与健康组血液检查红细胞参数比对

其他类型贫血患者RBC、HGB指标低于健康组,MCH指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指标与健康组存在同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其他类型贫血患者与健康组血液检查红细胞参数比对

表4 其他类型贫血患者与健康组血液检查红细胞参数比对

组别 n RBC(×109/L) MCV(μm3) MCH(pg) RDW(%) HGB(g/L)其他类型贫血 30 1.94±1.07 90.35±6.02 31.53±5.31 11.79±2.31 66.53±7.84健康组 30 5.49±1.83 88.95±5.99 22.07±3.67 12.51±2.54 93.67±8.01 t 9.172 0.903 8.027 1.149 13.263 P 0.000 0.370 0.000 0.255 0.000

3 讨论

贫血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红细胞容量降低,患病率较高,于多年龄段均具有发生可能性。近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改变,饮食作息不规律,导致贫血患病率增加,女性患有贫血的概率略高于男性,与女性患者饮食习惯、体质量管理、激素水平具有密切关联,严重危害患者机体健康,易导致患者处于病理状态,增加疾病发生风险[11]。现阶段临床学者针对贫血治疗,主要依据其不同发生机制,开展针对性治疗措施。

临床已知贫血类别较多,在疾病早期诊断时,需鉴别诊断贫血类型,选取针对性治疗方案。贫血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多以头晕、耳鸣症状为主,可自行缓解,易导致病情延误,单独依据临床症状不具有诊断价值[12];故于疾病诊断过程中,采用血液检查,有效检出血液成分,开展鉴别诊断[13]。

红细胞参数作为近年贫血鉴别诊断常用指标,可通过反馈红细胞形态、质量等[14],了解机体健康情况;经本研究观察结果可知,溶血性贫血RBC、HGB指标低于健康组,MCV、MCH、RDW指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患者RBC、MCV、MCH、HGB指标低于健康组,RDW指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RBC、HGB指标低于健康组,MCV、MCH、RDW指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类型贫血患者RBC、HGB指标低于健康组,MCH指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指标与健康组存在同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贫血类别患者红细胞参数指标均显著异于健康人群,组间数据存在一定差异性,诊断特异性较高[15-17]。红细胞形态与质量可通过多种参数进行综合评估,MCV作为红细胞体积,当指标波动,则表明机体红细胞蛋白合成障碍[18]。RDW可客观反馈机体红细胞离散程度,当指标升高时,则表明机体红细胞存在大小性差异增大,表明机体红细胞遭到破坏,红细胞寿命缩短,可客观反馈肌体健康程度[19]。血液检查红细胞参数检验操作简单,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获得精准数据参照;但检验结果影响因素较多,在血液检查开展之前,实施标本质量检测,有效排除多种因素导致检验结果误差,规范血液采集、运输环节,严格按照实验室标准进行相关参数检测,确保检验结果精准性[20]。

综上,不同类型贫血疾病在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中存在差异性,可依据其特异性参数进行贫血类型鉴别,临床应用敏感性、特异性高,可作为疾病筛查首选方案。

猜你喜欢
均值红细胞贫血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终末期库存悬浮红细胞引起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你对贫血知多少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中小学生贫血原因调查与分析
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