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编

2022-12-18 15:25
武汉广播影视 2022年10期
关键词:重塑人工智能生产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窦锋昌:未来新型主流媒体应当基于专业性,有效融入互联网平台的运作机制之中

融媒体实践从传统媒体到融入平台,改变的不只是技术形式,更重要的是基于互联网平台架构形成全方位的变革观念。

一方面,新型主流媒体具有的媒体权威资源,可以成为轻量化、精品化内容生产的基础,数字技术作为辅助性手段,能快速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合,让新闻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回归内容创意,提升新型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质量。从这点来看,深度媒介化的新闻生产其实对媒体人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需要记者和编辑善于利用“技术工具”获取基础信息,给受众提供更加多元丰富的内容。比如,记者需要具备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制作更加立体的媒体作品,运用AR或者VR技术产出可视化新闻,加强用户的参与度与体验感等,用户不仅是内容的接受者,也可参与生产,这对新闻真实性是一种重塑。

另一方面,面对多元信息主体带来的舆论反转问题,新型主流媒体可以在其中承担专业媒体的权威角色,从纯新闻生产到对多元生产主体进行舆论监督和内容把关。有学者认为对平台媒体进行内容审核外包可以重塑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而对于平台媒体来说,和权威新闻机构的合作既保障了信息安全,也降低了平台审核的人工成本,这是新型主流媒体提升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有益探索,也为新闻业重塑与公众的关系提供了契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彭兰:数字新闻业中的用户走向人机同一化

从用户这端看,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人与机器正在走向同一化,人机一体的赛博格也在变成现实。这样一种新的用户,在数字新闻生产系统中,也会出现新的行为特质,这些新特质也会对系统产生新的作用。

作为赛博格的用户,他们的各类信息消费行为可以通过智能终端量化,这些数据也成为传播效果的重要衡量依据,会推动面向个体的精准传播的深化,意味着“自我传播”的变化,也使得数字空间的具身传播有了更丰富的体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史安斌: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延伸传播能力的同时,也要重塑传播生态

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运用目前已经从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效率发展到延伸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感知范围、强化其判断能力的阶段。人工智能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拓展记者搜集新闻线索的范围,并增强他们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在新闻呈现阶段为用户带来更加多元的体验,并且在新闻分发的过程中为用户筛选出类似于“我的日报”这样的定制化内容。

但是,AI运用也为新闻媒体带来了社会偏见扩散的伦理困境。为了回应这一挑战,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共同努力,通过在技术维度上的“算法核验进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人机耦合”为消除偏见和维护社会公平开辟了创新路径。在智能传播时代,社交平台作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首要渠道,既要推进人工智能的深入运用,也要重塑传播生态,弥合社会裂痕,维系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从更为宏观的层面上看,模拟和拓展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技术应当嵌入人类社会运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各个领域内的创新探索。在“人类智能”力有不逮的情境下运用“人工智能”对社会偏见进行有效治理,也应当在“训练”人工智能走出其伦理困境的同时,带动人类社会在道德伦理水准上的共同提升。

猜你喜欢
重塑人工智能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重塑未来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2019:人工智能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人工智能与就业
李沧:再造与重塑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重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