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联合治疗婴儿湿疹效果分析

2022-12-19 12:43陈淑榆祝秀芳
北方药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氢化丁酸乳膏

陈淑榆,祝秀芳,梁 敏,蔡 珊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广东 佛山 528000)

湿疹是儿童常见皮肤疾病,且以婴幼儿多发,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特应性皮肤病,可造成患儿皮肤瘙痒、渗液、水泡等症状,影响患儿身体健康。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是婴儿湿疹常见用药,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但该药物仅能够治“标”,无法根治该病症[1]。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属于一种活菌制剂,进入人体后可在肠道内的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阻止病菌入侵、定植,抑制内毒素产生,发挥免疫激活作用,提高肠道免疫力[2]。近年来,临床对婴儿湿疹研究逐渐深入,已经明确该病症发生与患儿机体维生素D匮乏关联密切,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新思路[3]。基于以上情况,本研究旨在对双歧杆菌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联用对婴儿湿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并探讨湿疹严重程度与嗜酸性粒细胞、血清25-(OH)D3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本院门诊部诊治的120例湿疹患儿展开分组研究,分组处理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维生素D的补充等方面相比,数据均衡性比较好(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已获批准。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纳入的患儿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关于婴儿湿疹的诊断标准[4];②年龄为1-8个月且人工喂养的婴儿;③纳入患儿临床资料完整,家长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签字参加,能在治疗期间配合给予药物,并愿意接受复诊调查;④通过本院伦理审查。

排除标准:①研究前的2周内,曾采取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组胺类药物或其他不明药物者等给药方案,并按要求使用;③合并其他类型的皮肤病、免疫功能障碍、系统性疾病者;④对本次研究应用药物过敏患儿;⑤不能配合门诊观察和随访。

1.3 方法

①对照组采取单药用药方案,即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尤伯松,湖南五洲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4171)治疗,以无菌棉拭子取少量药品,均匀涂抹于皮疹无渗出处,早晚各1次,根据患儿的病情好转程度,逐渐减少用药的次数,直至最终停药,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治疗疗程为1周。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相同用法用量药物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上海信宜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治疗,1粒/次,2次/日,疗程为1周。

1.4 观察指标

①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的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采取EASI评分法[5],具体如下:将患儿出现红斑(E)、硬肿(水肿)/丘疹(I)、表皮脱落(Ex)、苔藓化(L)等临床表现,以不同的严重程度,分别赋予0~3分,无症(0分)、轻症(1分)、中症(2分)、重症(3分),共4个级别(评分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计半级分,即0.5分),结合症状出现的不同位置(头/颈、上肢、躯干和下肢)的皮损面积,计算相应的评分,将所有的评分相加得EASI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患儿的湿疹面积更大,严重程度更重;治疗后得分减少则表示病情缓解;②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6]:疗效指数的计算公式是(治疗前的总分-治疗后的总分)/治疗前的总分×100%;疗效判定的标准:疗效指数≥90%为痊愈,60%~89%为显效,20%~59%为好转,<20%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公式是(痊愈的例数+显效的例数)/本组的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患儿的复发率[6]:判断方法是停药1个月后,如果治愈和显效的患儿的疗效指数降低到60%以下,则判定为病情复发。复发率=复发的例数/本组的总例数×100%。④记录两组不同严重程度湿疹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清25-(OH)D3的值,分析其与病情相关性。⑤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评价: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表现及转归等分析原因,予以对症处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EASI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儿EASI评分比较(P>0.05);治疗2周、治疗4周时,观察组患儿的EASI评分均比对照组,处于较低的水平(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EASI评分

2.2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总有效率[n(%)]

2.3 比较两组患儿复发率

对照组的患儿中,复发8例,占比13.33%;观察组的患儿中,复发2例,占比3.33%;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评价结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5)。

2.4 比较两组湿疹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清25-(OH)D3水平

重度湿疹患儿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中度湿疹患儿对比(P<0.05);重度湿疹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中度湿疹患儿对比(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湿疹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清25-(OH)D3水平

2.5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3例患儿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家长要求退出试验,改用其他疗法,1列无效者改用其他疗法治疗后效果显著。观察组1例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而退出。

3 讨论

儿童湿疹是一类临床非常多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属于特应性皮炎病症范畴,由患儿对接触、摄入的物品过敏或无法耐受诱发,危害较大,可导致患儿皮肤出现瘙痒、皮疹、渗液等症状,严重患儿还可合并感染,影响患儿日常活动及睡眠状况[7],不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是儿童湿疹常见用药,内含丁酸氢化可的松、甘油、丙二醇等物质,能够有效消除瘙痒、增生等症状,缓解患儿不适,且不含卤素,药物对患儿机体影响小,用药安全性高,受到广泛认可[8]。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中的主要成分有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等活菌成分,可有效刺激患儿肠道淋巴组织的发育,缓解过敏反应,改变TH1、TH2细胞平衡,从而达到治疗湿疹的目标[9]。此外维生素D可参与宿主的防御、免疫调节、修复等一系列的过程,使体内多种免疫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可减轻中重度湿疹患儿的免疫反应[10]。

根据表1结果所示,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及血清25-(OH)D3水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且治疗前,两组患儿EASI评分比较(P>0.05);根据表2治疗2周、治疗4周时,观察组患儿EA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考虑对照组与观察组用药均能减少湿疹,并且根据组间对比,观察组效果更理想。

本文中,根据表3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双歧杆菌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一药物应用,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同时根据表4研究显示湿疹严重程度与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与血清25-(OH)D3水平呈负相关,故提升患儿机体的维生素D水平,对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善以及湿疹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婴儿湿疹治疗中,联合应用双歧杆菌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湿疹皮损及机体免疫状况,提高机体维生素D水平,可加快促进其康复。

猜你喜欢
氢化丁酸乳膏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脉冲染料激光仪联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钽锭氢化工艺的研究
双氧水工艺技术进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