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HOMA-IR的影响

2022-12-19 12:43纪艳虹
北方药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灯盏达拉脑血管病

叶 云,纪艳虹

(福建省立医院北院福建省老年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后,患者脑组织不能再自动调节脑血流量,这时梗死区的脑血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血液黏滞度的影响[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难度大,具有严重的身体危害性,文章主要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本病的临床效果以对患者血液流变学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造成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期间被我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资料,并筛选出其中符合条件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知情同意入组,采用随机数字表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50~83岁、平均年龄(66.34±8.4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50~80岁、平均年龄(66.84±8.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根据影像学检查、病史等综合诊断,满足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患者的发病至入院时间不超过72h;18岁以上,性别不限;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家属或者是本人需要对知情同意书进行仔细阅读并自愿签字。

排除标准:依从度差,不能积极配合研究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者;对本次研究所使用到的药物过敏的;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异常的;恶性肿瘤的患者;近3个月内使用了免疫抑制剂或者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改善神经营养供应、使水电解质保持平衡、调节血脂以及降压等治疗,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监测从而确保其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223581;规格为100mL:依达拉奉30mg和氯化钠855mg)静脉滴注,每日用药2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了灯盏花素注射液(国药准字Z14020179;规格为5mL∶20mg)的治疗,将20mg注射剂与500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均匀后进行静脉滴注,每日治疗1次。持续治疗14d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包括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等。评估总有效率时,根据患者的病残程度以及神经功能症状与治疗前的变化进行评估,当治疗后病残程度0级,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基本消失时可判断为显效;当治疗后病残程度1~3级,神经功能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时可判断为有效;当没有达到上述表示时则判断无效。将NIHSS评分应用于实现对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估,当NIHSS评分较低时意味着神经功能更少缺损。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越强的患者,他们的Barthel指数评分就越高。

对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行评估,指标包括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以及全血黏度等,采用MVIS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实现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评估。

对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比较治疗效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治疗后,在NIHSS评分方面,经过组间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Barthel评分方面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2。

表1 比较总有效率(n,%)

表2 比较两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分)

2.2 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以及全血黏度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以及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2.3 比较HOMA-IR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比较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较干预前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实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其应用对改善梗死区域血供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2]。依达拉奉可通过血脑屏障发挥药效,其用药后在脑内的药物浓度较高,该药物对脂质自由基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发挥良好的降低自由基的作用,除此以外这种药物还可以很好地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其应用可发挥良好的抑制神经细胞以及血管内皮氧化损伤的作用,该药物可有效减轻缺血后患者的脑损伤以及脑水肿。灯盏花性温味辛、微苦,该药物具有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3],灯盏花的化学成分包括咖啡酸酯、黄酮类以及挥发油等,作为灯盏花化学物质中的的关键组成部分,灯盏花乙素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发挥抗氧化、抗炎、抗血栓、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以及减轻再灌注损伤等众多作用。在减轻再灌注损伤方面,灯盏花乙素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的表达具有下调作用,可促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从而舒张血管进而发挥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其对钙离子内流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以降低由于钙超载对细胞造成的损害[4]。在神经系统方面,灯盏花乙素对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活性氧的产生,这有助于减轻神经元受到的氧化损伤。就抗炎作用上,灯盏花乙素可降低再灌注时组织的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的表达[5]。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上看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及依达拉奉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灯盏花素注射液的治疗之后,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1.67%,高于未增加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的有效率(76.67%),可见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以及灯盏花素注射液可以有效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减轻由于疾病造成的致残。其原因可能在于联合使用依达拉奉以及灯盏花素注射液可发挥协同作用,改善缺血半暗带血供,当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缺血半暗带血供恢复之后,这种用药方案的应用可以发挥非常理想的减少由于灌注引起的损伤的作用,还可以有效恢复神经细胞的功能,从而发挥出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6-7]。经治疗后,两组研究对象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患者的Barthel指数则比治疗前的评分更高,证实依达拉奉应用于本病的治疗干预中,对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较好,临床应用对改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8]。该病患者在增加了灯盏花素注射液之后,其NIHSS评分为(5.64±1.53)分,低于仅应用依达拉奉常规治疗后患者的(8.16±1.72)分;患者的Barthel指数达到(85.78±8.73)分,与对照组的(80.74±7.76)分相比更高,证实灯盏花素注射液的应用可进一步增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可发挥良好的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本病经依达拉奉、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干预后,患者的HOMA-IR低于治疗前,且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证实该疗法可以发挥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功效。有相关研究证实,胰岛素抵抗的现象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身上的发生频率较高,且应激状态缓解后胰岛素抵抗也不降低;胰岛素抵抗与机体炎症反应以及斑块的稳定性都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患者经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治疗后,其HOMA-IR更低,证实依达拉奉以及灯盏花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以及灯盏花素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其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胰岛素抵抗。

猜你喜欢
灯盏达拉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脑血管病知多少
灯盏花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气管切开时机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黑暗中的灯盏
沉潜迷醉达拉湾
脑血管病昏迷患者的基础护理体会
远山灯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