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普外科护士化疗药物职业危害中的应用

2022-12-19 12:43郑雅娟薛于静
北方药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普外科职业病品管圈

郑雅娟,徐 鉥,薛于静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前言: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的疾病,许多患者常需要依靠化疗药物维持病情稳定。普外科中多收治甲状腺癌、乳腺癌的患者。在普外科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需要配置化疗药物,促使患者在化疗治疗中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延长,普外科护士也会因接触化疗药物而频发脱发、月经不调、胎儿畸形等。配置化疗药物造成普外科护士无论从身体素质还是精神状态而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化疗是多数晚期肿瘤患者延长生存期的主要手段,而对于所处细胞毒化疗药物护理工作环境内的护士而言,在履行岗位职责时,也会受化疗药物刺激从而患上不同类型的职业病。且职业病类型复杂多变存在许多未知情况。要想确保在化疗药物使用期间,切实维护护患双方安全,应当指引护士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因此,本院普外科利用品管圈管理方式以减少护士配置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本文于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普外科护士中,随机选取66例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66例普外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3例,性别:男/女=25/8,年龄(32.46±2.46)岁,平均工作年限(3.56±1.56)年,本科护理学专业。观察组33例,性别:男/女=26/7,年龄(33.57±2.83)岁,平均年限(3.74±1.35)年,本科护理学专业。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普外科护士皆具备基础理解与沟通能力;(2)普外科护士已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3)普外科护士的配合度良好。

排除标准:(1)普外科护士患有抑郁症或其它情绪类疾病;(2)普外科护士肝肾功能不全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3)普外科护士既往病史中包含脱发、不孕不育等化疗药物诱发疾病[2]。

1.3 方法

1.3.1 化疗药物的危害程度

普外科在日常接触化疗药物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骨髓抑制,在护士为患者准备存在骨髓抑制类药物时,常造成药物成分误入护士呼吸道或者出现肌肤接触问题,这样会促使护士诱发细胞癌变风险。例如多柔比星、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紫杉醇等[3]。

第二,危害生殖系统,在普外科工作的护士若处于孕期,在配置化疗药物时,会造成药物分子经由孕妇体内影响胎儿,致使护士受其影响发生早产、胎儿畸形等后果。而对于未婚护士也会使其承受较高的不孕风险。男护士也会随之降低生育能力。例如依托泊苷等药物,在护士过多接触此类药物时,也会发生脱发后果。其主要原因在于化疗药物的渗入,破坏了头皮毛囊生长结构。

第三,致癌危害,普外科护士在日常接触的化疗药物中,许多都是细胞毒类化疗药物。长期处于此环境中,可诱发白血病等重大疾病。尤其是环磷酰胺药物,其危害严重。基于此,普外科护士应对化疗药物实施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避免出现职业危害,降低其生活质量与工作心态[4]。

1.3.2 品管圈应用方法

对照组护士按照常规处理方法逐步落实护理内容。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品管圈方法,具体细节如下所示:

(1)职业培训,应由普外科护士长负责,按照每月一次的培训频率,对护士进行职业教育,其涉及内容应包含药理作用、化疗药物保管技巧、不良反应、防护措施等,便于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2)分类管理,对于不同类型的化疗药物应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例如输注类药物,可先行将其利用软包装包裹起来,并在封闭环境里对其进行输注,以此减小护士的药物接触范围。同时,还应佩戴双层手套、医用口罩、防护服等,最大程度上降低接触几率。对于医疗废物的处理,应将其集中储存于污染物回收房,以免随意丢弃,加大危害风险。对于危害较大的烷化剂等药物,还可对其实施灭菌消毒处理,从而达到最优化管理效果[5]。

(3)防护处理,对于患者的呕吐物以及洒落药物,护士应立即对现场人群进行疏散,避免人员集中出现大范围危害后果。若护士的眼部或者手部等身体区域误碰污染物,应立即展开紧急防护操作。如借助清水冲洗眼睛,并注重污水的回收。而且还可利用肥皂水对其肌肤进行冲洗,以此达到快速清除药物目的。对于洒落药量高于5mL的化疗药物,在对其进行清理时,应穿戴好防护服,借助纱布垫对其实施覆盖回收,防止在处理中形成漂浮颗粒,危害护士与周边人员,并在处理后进行消毒。

(4)个人防护,对于护士穿戴医疗衣物、使用的医疗器械等物品,都应当进行“专人专管”,杜绝交叉污染。

1.4 观察指标

观察护士化疗药物职业危害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护士化疗药物职业危害发生率

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护士的化疗药物职业危害发生率略高,2组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护士化疗药物职业危害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3.1 普外科常见化疗药物及其职业病关联性

在普外科肿瘤疾病治疗中使用的化疗药物较为多样,比如铂类药物、吉西他滨以及抗微管类药物。此外,在化疗药物中还包含抗生素以及烷化剂药物等。为了进一步分析化疗药物与普外科护士职业病的相关性,应当对普外科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既要了解药理作用,又要知晓化疗药物的危害性,若长期接触化疗药物会对护士机体功能带来损伤。如纳米炭药物中富含纳米颗粒,且纳米颗粒的形成,会导致长期从事药学服务工作的护士出现肺部感染。虽然纳米炭药物中的纳米颗粒尺寸较小,但在使用期间极易从护士的皮肤细胞处进入到患者的肺上皮细胞,从而诱发毒性反应。而纳米炭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因其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淋巴管上,自此产生淋巴结活体染色情况,致使患者获取淋巴结示踪服务。纳米炭药物可在乳腺癌、大肠癌以及胃癌、甲状腺癌等普外科恶性肿瘤疾病中发挥作用。比如在甲状腺癌化疗期间,纳米炭能直接在患者的腺叶肿瘤周边为化疗药物创造吸附条件,致使患者得到充分治疗。作为一种辅助化疗药物,纳米炭可以为抗生素以及顺铂等化疗药物给予吸附环境,自此保证患者得到积极治疗。然而,化疗药物使用时若护士未能关注化疗药物危险物质的防护效果,很可能在为患者提供化疗药物或开展辅助治疗工作时,造成自身患上职业病,如肺病等。

另外,关于顺铂化疗药物,从相关研究中发现此类药物与护士患上职业性哮喘疾病存在密切关联。在普外科化疗过程中,因工作需要接触顺铂,并且在普外科化疗患者病房内开展巡视工作时,因停留时间超出五分钟,故而护士将受化疗药物刺激诱发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现象。在化疗药物中可以归入铂类药物中的化疗药物有顺铂、卡铂、奈达铂、奥沙利铂及洛铂,铂类药物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通过进入肿瘤细胞后与 DNA 形成 Pt-DNA 加合物,抑制 DNA 的复制和转录,从而介导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不同铂类药物与 DNA 结合的方式和位点略有不同,但作用机制一致。在多数实体瘤中有广泛使用。然而,当护士长时间接触铂类药物后,将遭受哮喘职业病的侵袭,导致体内神经系统受损,部分护士也会因处于铂类药物的环境而出现血小板骤减等症状。为了防止护士因化疗药物配置而危及个人健康,无论是配制铂类药物还是为患者准备并使用药物,都要先期做好防护,如佩戴双层手套等。铂类药物可列入烷化剂范畴内,因其属于粉剂药物,可在护士配药或用药环节,从呼吸道系统吸入药物成分,从而引起护士肌肤以及呼吸道组织的病变反应。针对此类药物形成的职业病,通常可在远离工作场所后得以舒缓。

虽然化疗药物的使用是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使之在患病后经过治疗尽可能拥有更长的生存年限,以静脉用药方式给药。但从临床研究中发现,用于治疗癌症疾病的化疗药物本身也有较大程度引起癌变。除了上述铂类药物外,多柔比星、博来霉素等药物导致护士因接触化疗药物而患上职业病的风险程度也较高。基于流行病学研究理论,关于长春新碱类药物的使用,若护士未在用药或者污染物处置期间保持高度防护,将从消化道乃至患者的皮肤处侵害人体健康。通常并不会在短期接触内就呈现严重反应,但随着护理年限的增加,体内药物残留量的积攒量逐渐增多,最终将诱发职业病。实际上,化疗药物中的吉西他滨以及多柔比星等药物,更易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状,源于此类药物成分的吸入将对护士骨髓组织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进而促使护士体内白细胞数量减少。而职业病中的常见脱发情况,是因为在护理环境内接触药物后,对其毛囊组织的生长速度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增加敏感度,致使护士毛囊根部无法进行正常的发育。

职业病与化疗药物的关联性还可体现在护士在持续接触化疗药物后如长春新碱等药物,更易对女性护士生殖健康造成困扰,且工龄越长,女性护士月经紊乱的可能性更高,若属于妊娠期护士,若接触长春新碱以及环磷酰胺药物,将加剧滑胎以及畸形儿结局的发生风险,由此证实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孕12周左右的护士应当避免护理癌症患者,转而完成其它护理任务。化疗药物的类别较多,且每种化疗药物可能引起的职业病结果不同,若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将在职业病影响下伤及自身健康。因此,在证实化疗药物与普外科护士职业病发生情况存在密切关联后,需要提出可行性职业病防护计划,以期在抗癌治疗中,护士也能拥有可靠、安全的工作环境。

3.2 品管圈的应用价值

普外科护士日常接触的化疗药物包含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烷化剂、抑制DNA合成药物等,这些药物虽然能够针对普外科化疗患者产生一定的治疗疗效,但也会随之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尤其对于频繁接触化疗药物的普外科护士而言,他们在配置药物过程中,会在药物过度刺激下,致使身体出现异常反应。结合相关调查,常见的职业危害后果多有胎儿畸形、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普外科护士一旦遭受职业危害,将威胁其健康,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使其无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而品管圈是从规范化管理的方向,提高护士的认知水平,使护士在处理化疗患者呕吐物、配置化疗药物等事项上,都能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6]。另外,还可通过分析化疗药物职业危害防控方法,提出可行性改进建议,便于护士在化疗药物密封保护、化疗药物隔离操作上,均体现出强烈的防范意识,最终促使普外科患者降低职业危害风险。所以,品管圈的应用对提升普外科护士工作安全性具有优势,应加大对品管圈的推广力度。观察组相关数据显示:护士化疗药物职业危害发生3例(9.0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品管圈的应用能够帮助普外科患者规避化疗药物危害,以此保障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普外科护士在其护理工作中若能采用品管圈方法,可加强化疗药物职业危害的有效控制,便于维护个人生命安全,使其有更充沛的精力与健康的体魄从事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普外科职业病品管圈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探究品管圈在手术室安全核查管理中的应用
人人都有职业病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