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点评模式干预对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的影响

2022-12-19 12:43吴水椿
北方药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业务水平不合理药师

吴水椿

(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药剂科,福建 三明 365050)

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但因长期的不合理使用加剧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扩散,为临床后续治疗带来困难[1]。故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处方点评是指药师对门诊处方及住院用药医嘱进行合理性评价,同时给予医师建议性反馈的工作模式,既往研究显示[2],处方点评模式的干预对促进院内合理规范用药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处方点评方案不尽相同,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符合本院的处方点评流程,观察处方点评模式的应用对我院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实行处方点评模式前)的病历数据。

观察组:2021年1月~2021年12月(实行处方点评模式后)的病历数据。

1.2 方法

1.2.1 构建处方点评专项小组

由我院药剂科主任为组长,组员由1名副主任药师,2名主管药师,6名药师组成。其中药剂科主任作为本次处方点评流程的辅导员,制定相应制度及规范;副主任医师为指导者,负责调配人员及工作分配;主管药师负责资料收集和数据记录;药师以实施和效果反馈。由小组共同讨论构建处方点评流程。

1.2.2 处方点评流程

①专项小组业务水平提升:辅导员对培训和考核计划进行制定,首先对本次专项小组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常见疾病用药原则》等处方审核依据内容进行培训,且全组成员在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计划。②工作制度完善:根据《处方管理方法》以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对本院近1个季度的病历数据进行收集,包括处方开具质量、抗菌用药种类、使用时间、频次及方式等。对本院目前存在问题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制定完善处方点评工作制度及药品管理制度。③药剂科科内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培训会,并分成3~5人小组,每组存在一个高年资药师作为组长,每月进行一次业务评比,如模拟审方、用药原则快问快答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拼,专项小组对每次的比拼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将出现频次较高的错误进行整理,进行相应的培训。④设立门诊药师组和病区药师组。门诊药师组主要负责门诊处方审核,为门诊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规避患者不合理用药。病区药师组主要负责住院医嘱的审核,为临床医师进行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反馈,并提出建议。设立责任制,病区药师若对不合理药方未审核出,或审核出未辅助修改者,每个月进行业务抽查,超过3例者扣除当月部分绩效作为惩戒。⑤每月对门诊及住院病例进行2次随机处方抽检,抽样量为总处方量的1%,首先由门诊及病区药师组进行初步点评后再由专项小组进行复审,对不合理用药处方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反馈给临床医师,并收集典型不合理用药处方作为培训教案,对于多次反复出现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全院公示。与不合理用药处方开具率排前的科室负责人及时进行沟通,并加强排查力度,对该科室在科病历及既往病历加大抽查力度,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表格的方式发送至科室,连续3次上榜科室扣除部分科室绩效作为惩戒。⑥临床医师业务水平提升:定期对临床医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相关培训,并进行考核,制定奖惩制度,考核不合格者以扣除部分绩效作为惩罚,连续3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

1.2.3 总结评价

每季度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总结,不断对工作制度及处方点评流程进行整改和完善。

1.3 观察指标

1.3.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对2020年度和2021年度门诊及住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比实行处方点评模式前后院内整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100人日消耗抗菌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s)=(抗菌药物消耗量×100)/同期收治患者的天数;同期收治患者的天数=同期出院的人数×同期的平均住院天数。

(2)随机选取对照组和观察组病历数据各120份作为对照,其中门诊处方:住院处方=1∶2。①观察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②观察两组不合理处方情况,包括品种选择不合理、给药时机不适宜、无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联合给药不合理。③抽取两组手术病历,对比其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3.2 业务水平评价

(1)在实行处方点评模式前后,随机抽取10名药房工作人员进行处方审核、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常见疾病用药合理性业务水平评价。每项评分总分100,以分高为优。

(2)随机选取10名不同科室临床医师,对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常见疾病用药合理性业务水平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实行处方点评模式干预后,2021年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由2020年度34.24DDDs/100人天降低至32.56DDDs/100人天。

2.2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情况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为60.83%(73/120),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为54.17%(65/120)。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比较无差异(χ2=1.091,P=0.296)。

2.3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

由表1可知,观察组在品种选择不合理、无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联合给药不合理等不合理用药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n,%)

2.4 两组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观察组抽取的120例中有48例手术病例,其中术前采取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有13例,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7.08%;对照组抽取的120例中有52例手术病例,其中术前采取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有16例,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77%,两组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无差异(χ2=0.165,P=0.685)。

2.5 院内相关人员业务水平评价

由表2~3可见,实行处方点评模式后,药房工作人员在药方审核、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常见疾病合理应用的水平均有提高(P<0.05);临床医师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常见疾病合理应用的水平均有提高(P<0.05)。

表2 药房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变化(分,

表3 临床医师业务水平变化(分,

3 讨论

既往研究显示[3-4],通过处方点评模式干预,可有效规范处方书写,提高用药管理质量,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合理处方开具率。本院参考既往文献,根据本院院情进行我院处方点评模式的构建,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是用于衡量医院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5],结果显示,我院实行处方点评模式干预后,2021年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由2020年度34.24DDDs/100人天降低至32.56DDDs/100人天。说明我院处方点评模式的干预可有效提高院内整体抗菌药物管理质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本院通过组建专项小组首先对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对处方点评工作制度及药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水平的提升,提高审方工作力度和质量,有效提高整体抗菌药物的管理质量。

研究显示,经处方点评模式干预后,在品种选择不合理、无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联合给药不合理等不合理用药率均有所降低,与既往研究部分相似[6-7]。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本院不仅对药剂科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重视,也重视临床医师的业务水平,通过收集典型不合理用药作为教案,定期进行培训,且不断对培训考核机制进行完善,设立奖惩制度,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合理用药的认知水平和重视度,从源头降低不合理用药率。且本院设立门诊药师组,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药学服务,提供专业的建议,规避门诊患者的不合理用药,降低潜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预防性抗菌药物常用于手术科室,为预防术后感染,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种类选择也很重要[8-10]。本院每次对处方进行点评后,均会对点评结果及建议反馈至临床医师,有利于科室及医师个人相对应的进行整改,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研究显示,经处方点评模式干预后,手术科室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在此前程度上有所降低,但下降幅度不大,说明处方点评工作仍需继续完善。研究显示,临床医师及药师的业务水平均有所提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培训制度有关,提示处方点评干预可有效提高整体抗菌药物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处方点评模式的干预可有效降低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和不合理使用率,提高院内药物管理质量。

猜你喜欢
业务水平不合理药师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药师干预作用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中的作用
熊真的活过来了
神回复
熊真的活过来了
差评不合理
在教育教学中丰富自己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