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木字旁》教学课例

2022-12-20 10:03
江苏教育 2022年85期
关键词:合体舒展部件

谢 春

2022 年4 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其中明确指出: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以书法特色著称的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精心设计跨学科课程内容,将书法与语文学科教学相融合,既丰厚了语文教学的内涵,又让学生在书法练写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有效构建跨学科视域下富有儿童审美情趣的书法教学新样态。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木”的演变过程,学会“木字旁”“林、梅、桃、采、杏、森”等字的书写。

2.通过观察,了解“木”字在不同位置时所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分析的能力。

3.从写字中感受汉字之美,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素养,从书法练写中感悟做人谦虚礼让的品格,激发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掌握“木字旁”在汉字不同位置的书写要领。

2.初步把握汉字笔画的避让、收放、穿插规律,体会汉字的形体美,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寻访校园树木,溯源“木”字形态美

师(出示树木图片):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瞧——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枇杷树、石榴树、柿子树、银杏树、桃树……

师:“木欣欣以向荣”,这个“木”在古汉语中指的就是树木,今天人们又把它引申为木头、草木之意。那么汉字“木”又经历了哪些变化历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见图1)

(图1)

(生辨认“木”的书体,交流。)

师:“木”是象形字,甲骨文“木”字,是一棵挺立的树的样子(见图2),上为枝叶,中间是树干,下为树根,本义是树木。

(图2)

设计意图:以“校园寻木”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入“木字旁”的学习,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知道“木”本义就是“树木”这一文化常识;辨认“木”书体演变这一环节,引领学生走进“木”字更深处,发掘汉字的内在底蕴,感受其形态之美。

活动二:观察“木字旁”的变化,感受汉字避让美

1.范写“木”,感受舒展、挺拔之美

师:我要写一个“木”字,谁来告诉老师,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竖画要挺拔。

生:撇捺要舒展。

师(小结):逆锋起笔写横,笔力略轻,横要稍斜,左低右高;竖画写成竖钩,但钩要轻而收敛,竖从横中间穿过,要挺拔,末尾处用手腕将钩踢出去;最后撇、捺要舒展。

2.欣赏名帖“木”与“木字旁”的字

师:颜真卿《多宝塔碑》中有“木”及“木字旁”的字,我们一起来欣赏,注意观察“木”字的变化。(见图3)

(图3)

生1:从外形上看,“木”字变成偏旁以后变窄了。

生2: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

师:“木”字作偏旁时,字形变窄,捺笔变为点。点的起笔一般不在横竖交叉点处,而是略向下移。(见图4)

(图4)

师:右部轻而短时,“木字旁”较为正直,右部大而重时,“木字旁”向右侧倾斜,靠于字的右部。(见下页图5)

师: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木字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变化?

生:为了避让合体字右边的部件。

(图5)

师(小结):舒展的“木”字成为偏旁后变得紧凑,为的是给右边的部分让出空间。这在书法中叫作“避让”。

3.比较“木”字头、“木”字底的变化

师:“木”字不光在字的左部,有时还会出现在上部或下部,它们叫作什么?“木”的形态又有什么变化呢?(见图6)

(图6)

生1:它们叫“木字头”“木字底”。

生:“木”字在上部或下部时,点又写回了捺。

生:“木”字头中的竖画不再出钩。

师(小结):“木”在字的上部,撇捺伸展,盖下部;“木”字在下部,横画变长,托上部。

设计意图:由“木”到“木字旁”“木字底”“木字头”这一板块教学层层深入,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并且每一次观察都是有目的、有对比的,于观察中发现“木”的形态变化,于观察中感受汉字的舒展、挺拔、方正及避让之美。

活动三:练写“林、梅、桃”合体字,感受汉字穿插美

师:带有“木字旁”的字在汉字王国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仅新华字典里收录的“木字旁”的字就多达300 多个。接下来我们来学写几个“木字旁”的字。(见图7)

(图7)

1.观察“林”“梅”“桃”,分清主次

师:独体字有主笔,合体字各部分也有主次之分,次要部分要避让,主要部分放开写,请同学们说说这三个字的主要部分是什么?

生:“木字旁”是次,主要部分是右边的部件。

2.再观察“林”“梅”“桃”,注意穿插

师:再观察“桃”“梅”“林”,注意“木字旁”在整个字中的高低、形态、笔画上的变化,说一说怎么才能把这几个字写漂亮?

生1:三个字中的“木字旁”形体窄长,上紧下舒,是给右边部件留下空间。

生2:都是左窄右宽。

生3:“木字旁”捺画变点,是为了避让;右边部件“木”“兆”中的撇画和“每”中的横画都要穿插到“木字旁”点的下方。

师(小结):写这三个字都要注意避让和穿插,也就是“点部收紧让右部,笔画穿插要和谐”。

设计意图:教学“梅、林、桃”三个合体字时,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读帖,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找准合体字的主要部件,了解右边部件的穿插,掌握“点部收紧让右部,笔画穿插要和谐”的书写要领。

活动四:拓展练写“森、杏、采”,感受汉字灵动美

1.观察“森”“杏”“采”,注意“木”的形态

师:仔细观察“森”“采”“杏”中的“木”字又有怎样的变化,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见图8)

(图8)

生1:“森”中的三个“木”姿态各不相同,既要注意穿插避让、高低错落,还要注意点的不同姿态。

生2:“杏”“采”中的“木”字,是主要部件,应该写得放一些,舒展一些。

师:这三个字要突出主要部件“木”,主要部件又要突出主笔斜捺,捺画写得有神韵了,整个字就会灵动、稳定兼具神采。

2.师范写,突出主笔“斜捺”

师:请看老师的范写。(见图9)

(图9)

(生练写“森、杏、采”,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练写活动环节,课件呈现“梅、林、桃、森、杏、采”等例字均是颜真卿的楷体字,结构方正茂密,笔力浑厚雄劲。颜体字端庄厚重又富有灵性,写好主笔“斜捺”是写出“森、杏、采”这几个字神韵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活动五:学写书法作品,感受汉字意境美

1.巧填“木字旁”的字,完成书法作品

师:课前老师送你们每人一个信封,里面是残缺的书法作品,请填上今天所学的“木字旁”的字,并完成作品。

2.诗赏画,品悟诗词意蕴

(师出示诗画作品,播放音乐)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师(小结):同学们,汉字之美,美在形态,穿插避让,灵动有致;汉字之美,美在音韵,音美如歌,和谐悦耳;汉字之美,美在意蕴,象形取意,意境悠远。习字,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希望同学们在书法练习中发现美、欣赏美并创造美。

设计意图:古诗和书法都富有极强的文脉与神韵,这一板块教学巧妙创设书写书法作品的情境,并将书法创作与吟诗赏画融为一体,使得学生在书法练写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感受诗歌音韵美、意境美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书法艺术之瑰丽。

猜你喜欢
合体舒展部件
硬汉合体
奥迪e-tron纯电动汽车的高电压部件(下)
一种陀飞轮表的双秒轮结构
现代汉字的两种分析法与国家文字规范(四)
二月,青檀如一张宣纸开始舒展
愁眉舒展了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聚散
“止”字变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