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醉翁亭记》

2022-12-20 10:03
江苏教育 2022年85期
关键词:醉翁亭记刻本赤壁赋

【作品概况】《前赤壁赋》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时的所见所感。同年十月,苏轼再次泛游赤壁,写下了第二篇以赤壁为题的赋,为《后赤壁赋》。两赋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杰作。书作《前赤壁赋》为苏轼行楷书。长卷,纸本,纵23.9厘米,横25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观典赏析】《前赤壁赋》是苏轼真迹精品的代表作。书作与严谨的唐楷大相径庭,字形多欹侧而向左倾斜,笔法自然不拘、多带行书意。用笔锋正力劲,欲透纸背,在宽厚丰腴的字形中,力凝聚收敛在筋骨中,这就是所谓“纯绵裹铁”,并从锋芒、挑踢、转折中闪烁出来。特别耐人寻味的是,苏轼选用行楷表现出一种静穆而深远的气息,更有一种超脱和旷达的精神境界。笔力雄厚,却能书写随意;宗法传统,却能时出新意,展示了苏轼驾驭笔墨的非凡才能,被称为“宋代第一”。明董其昌跋说:“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与参参,知所藏名迹虽多,知无能逾是矣。”赞扬此赋:“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传耳。嗟乎!世人且不知有笔法,况墨法乎。”

【作品概况】《醉翁亭记》为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当年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为其分辩,结果被贬滁州做两年知州,在这期间,欧阳修写成《醉翁亭记》。苏轼于宋元祐六年(1091)受请书写了两体《醉翁亭记》,一是应开封府刘季孙求,书于十一月乙未,以真、行、草间用字体写成长卷,世称草书《醉翁亭记》,由文彭勒石,史称“三绝碑”,为稀世珍品,但碑帖石刻皆失踪,只有拓片存世。一是应滁州太守王诏求书,于十一月乙巳,以大字楷书写成,世称大字楷书《醉翁亭记碑》,即本碑。刻石在安徽省全椒县,原石宋时已毁,明嘉靖间重刻石。碑高2.36米,宽90厘米;正反两面刻字,每字10 厘米见方。宋刻本字有漫漶,但书体远在明刻本之上。今拓明刻本分四张拓,前三张7行,末张5行,行20字。

【观典赏析】《醉翁亭记碑》与《丰乐亭记碑》为“苏体”的代表作,被奉为“书坛双璧”。《醉翁亭记碑》书于欧阳修逝世后近二十年,书作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在笔画的披拂之间,既得其遒劲,又显示洒脱之美,其捺与撇十分舒展,如举手投足之自如萧散。笔笔用力,沉着宽厚,显出雄强;而又巧寓对比,错综变化,显示灵逸。比如“醉”字的“酉”旁共有四竖画,先用一分,继用二分,最末用三分笔。“提携”两字均为左右结构,又上下相联,苏将下一“携”字改为上下结构,使“扌”旁置于“乃”字上。元赵孟頫《松雪斋》说:“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裹铁也。”明王世贞称:“苏书《醉翁亭记》,结法遒美,气韵生动,极有旭素屋漏痕意。”

猜你喜欢
醉翁亭记刻本赤壁赋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
赤壁赋
草书赤壁赋卷(局部)
千江有水千江月——《赤壁赋》任务学习
黑城所出《地理新书》刻本残片考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之异同浅析
《醉翁亭记》课后片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