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观念为中心 构建高效小学科学课堂

2022-12-21 12:48李吉霞
小学生 2022年30期
关键词:蚯蚓科学探究

☉李吉霞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小学教育愈来愈注重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应依托创新观念,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并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完善教学体系,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科学教师应指引学生接触大自然,进而深刻体会到科学的神秘,促使其主动探索。教师还要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状况,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另外,教师还要积极遵循新课标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丰富的科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带领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共同观看科学家的故事,或者指引他们自主阅读一些有关科学的图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课外进行种植活动,让学生做好记录。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科普讲座,指引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模型,让学生走出教室,认识生活中的科学,并进行一些小创造活动。整体来说,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其科学水平的提高,进而有效加强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使学生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小学科学让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他们的科学态度,并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二、当前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的现状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不够系统,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学生在自我的脑海中,没有对所需要了解的知识形成系统化的分析,致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弱,知识结构未能得到完善,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不强,所得到的体验感不高,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的目标也不够明确,对自我的教学定位不够精准,在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思维,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但是部分教师深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展开深层次的分析,教学定位不够准确,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三、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方式

(一)在教学中引入游戏,培养学生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可以有效地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相比于其他学科,小学科学综合性非常强,使得学生在刚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会遇到些许的困难,因此,教师需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找到适宜学生认知规律的方法,而小学生对游戏有着极大的兴趣[1]。

例如,在学习《种子发芽实验》的时候,教师需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科学概念,即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教师可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然后通过对比实验,展开记录,进而探究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教师可在正式教学中引入游戏,帮助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进而培养他们的兴趣。这节课的实验操作比较简单,但是观察期却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因此,教师可让学生提前从家中准备一些种子——绿豆,随后结合实验方案开展活动,前期可让学生针对这一实验进行自由探究,思考一下绿豆发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如阳光、空气等,学生可说出这些条件,不需要教师进行纠正。紧接着,以此为基础进行实验,指引学生按照自身所说出的条件展开培育,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这一实验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二)采取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水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使得小组合作教学法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是一种极具创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借助动态因素的互动,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然后以学生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进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习《蚯蚓的选择》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实际水平进行分组,然后结合教学目标提出要求;指引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动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了解对比实验的方式,进而真正感受到自然事物之间的关联;为学生设计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目的,通过相互配合完成合作,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发挥出了群体的积极功能,此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的教学课堂,对比于过去教师垄断式教学的课堂模式,有效地改善了课堂结构,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性。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让学生严格控制变量因素,然后专注于收集观察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师提前给学生准备一些课堂道具,每个小组都要有两个长方形纸盒,作为收容器皿,再准备黑布、蚯蚓等。为观察蚯蚓对环境的需要以及适应条件,教师可指引学生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可研究蚯蚓是喜欢黑暗的生活,还是喜欢充满阳光的生活;二是通过实验,观看干燥和湿润的环境,哪个会更加吸引蚯蚓。这两个实验用准备的工具就能完成,两个容器分别用黑布和玻璃片盖在盒子的上方,随后进行大约十分钟的实验活动,通过观察两个盒子中蚯蚓的状态,得到其更喜欢在黑暗中生存。紧接着,就是关于蚯蚓对干燥和湿润土壤的选择,这就需要用到之前准备的干土和湿土,在两个盒子中分别放入不同的土壤,盖紧盖子,等到五分钟后再打开,观看两种土壤环境中的蚯蚓,分别是什么状态,从而进行对比,回收材料,然后组织学生展开交流,最终得到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教师让学生通过这两个实验总结出蚯蚓对环境有什么需要,以及更喜欢什么样的土壤,再从蚯蚓延伸至其他的动物,每种动物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条件。具体分析文本中的图片,探究动物是如何去适应环境的,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扩展,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若是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再适宜,那么动物会怎样?是去改善环境,还是只能等待死亡,这样的例子又有什么?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不断指引,让学生沉浸在科学实验中。

(三)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重新改善了课堂学习环境,甚至还可以称之为对过去教学的挑战,把学习的决定权转交给学生。学生能够更珍惜课堂时间,专心地去学习知识,并深入研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2]。简单理解翻转课堂就是学生课前自主完成必要内容的学习,通过观看视频讲座,或者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并及时查阅所需要的材料,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也会有充足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互动。

例如,在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时候,蔷薇花丛中动植物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是此节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的概念。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下提前研究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进而初步掌握什么是食物链以及食物网。随后在课堂上共同交流讨论,针对性地解决在课下学习遇到的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创设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和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的认知,最终增强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提高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等措施能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给予他们创新实践的机会,指引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的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想一想,耳朵究竟是如何听到的,再让他们相互分享自己的推测,表述出理由,就会使其立足于原有的知识,增强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可借助电子白板等设备,通过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做出相关介绍,让学生对比自己的猜测和事实,总结出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这种探究的教学方法可充分激起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发展他们的素养,还会为教学增添很多的趣味性,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会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五)融入生活元素,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学生接受知识是比较容易的,所以,这也成为当前教师应用最为普遍的策略。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比较简单,并且和生活有着极大的关联,所以,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来开展相应的活动,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并探究科学知识,进而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3]。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热情得到提高后,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也会有明显的提升,进而接受知识的速度也会更快,得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一天的食物》时,教师可提问:同学们的早餐都吃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鸡蛋,还有的学生回答牛奶等。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一天当中会吃到哪些食物,促使学生又仔细思考午饭和晚饭。当他们饶有兴趣地讨论一天的饭菜时,教师就可把自己一天的食谱图片,利用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要求学生按照自己一天的食物找出:吃过最多的食物、种类都有哪些等,并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食谱,记录一天的食物,从而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在生活情境中,学生会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4]。

(六)设置悬疑,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问题是推动学生主动思考的“导火索”,更是其思维发展的源动力,所以,教师可通过设置悬疑的方式,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使得愈来愈多的教学法随之出现,对此,教师可把情境教学法和设置悬疑整合在一起,就能够有效改善乏味且单一的提问形式,还能不断加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变化》时,教师可在刚开始教学时,就用不同的力度敲打黑板,并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出在敲打黑板的时候,声音有重有轻?学生立即进行回忆,并把先轻后重的规律回答出来。然后教师可继续提问:为什么声音会有时重有时轻呢?一学生回答:因为敲打时用力大小不同。然后,教师又拿出铅笔、小木棒等物品,并分别用它们敲打桌面,促使学生说出声音的变化状况,并思考出现不同声音大小的规律。问题情境的构建不仅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更加有利于学生探究欲望的加强,从而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夯实了基础[5]。

(七)重视课堂实验示范环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

教师在实际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时候,需严格根据实验要求,在使用及装配仪器的时候,都一定要充分保障动作的准确有序。

例如,教师在开展实验活动中,在应用天平时,务必要通过镊子来进行操作;连接电路时,需先接好线路、后通电,在拆卸时,要先断电、后拆线路等。此外,在示范时,教师应积极指引学生进行观察,以此促使其主动探究,并结合现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推测,并和同学交流,以此加强他们每个人的创新意识。

总的来说,在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下,教师应积极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挥出每一个学生的主观性,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其科学兴趣,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强化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蚯蚓科学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画蚯蚓等
揭秘蚯蚓的10大秘密
保护蚯蚓
科学拔牙
蚯蚓家的惊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