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2022-12-21 12:48董丽丽
小学生 2022年30期
关键词:教师应评价语文

☉董丽丽

国内对赏识教育的关注,从学者周弘率先提出相关思想为起点,他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教学思想。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提出,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和关键时期,他们虽然不明确赏识教育的具体含义,但是对于教师的关心、爱护、表扬、肯定等言行,有着很强烈的敏感和期盼,所以说,在小学阶段,应该对小学生进行一定的赏识教育。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不仅强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还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这些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应用赏识教育,能够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认知,树立学生语言学习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充分利用课堂40 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学生灌输知识。但这种教学方法是被动的、灌输式的,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诉求以及课堂参与感的建立。实际上,在教学初期,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讲课,但是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探究欲。这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关联。处于7 ~12 岁之间的小学生一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能维持在5 分钟左右,而且他们一般缺乏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因此,面对课堂40 分钟的教学时间以及学科的知识教授,对于他们而言,学习压力过大,因此出现走神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而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等给予适度的鼓励和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语文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合理地设置问题和教学情境,就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引导小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传统教育模式是把应试教育作为核心的,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是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过程。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对于语文学习都是出于最朴素、最真实的喜爱情感,但是由于整个教育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也开始将学习成绩作为他们学习成果的主要评判标准,因此,如果考试成绩不好,会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自信。尽管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屡次取得好成绩,但是他们对于语文的兴趣也只是建立在成绩分数上的,很少对语文学科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赏识教育能够树立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真正地对语文感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要基于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习信心,能够积极主动地热爱语文学科,参与课堂教学,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学科素养[1]。

(三)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小学阶段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年龄上,还体现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经验能力以及知识体系等方面。因此,如果单纯以教师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学习行为,会觉得他们难以理解,甚至不聪慧。而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强调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当然不是简单地装成小学生的样子,而是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问题。教师需要对整个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语文学习的方向有所掌握,从而采取不同形式的赞赏教育,真正地鼓励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产生语文学习的动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情绪影响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不仅需要教师有充足的教育准备,还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就是权威的存在,教师的言行会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负面的情绪状态,或者因为学生犯错而过度惩罚学生,那么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而且会让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但是,对于教师而言,要在40 分钟左右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专心听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注意赏识教育应用的时机和场景,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真正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赏识素养不高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都是专业的师范院校选拔出来的,而且很多是本科以上学历,因此,他们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教学能力自然不存在太大问题,但是当涉及到赏识教育时,他们往往会暴露出诸多缺陷[2]。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教师本身就是在愈挫愈勇的教育环境下成长的,他们认为学生在挫折与逆境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而赏识教育只会助长学生的惰性心理;另一方面,当前的社会竞争异常激烈,提高学生的抗压抗挫能力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只采取赞扬的方式而不去责罚学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究其根本,在于小学语文教师曲解了赏识教育的真正内涵与价值,以自己的先见代替了客观事实,教师需要转变这种固化的教学思想,积极探索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因材施教,增强赏识教育的针对性

在“生本理念”下,教师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并将这一教育思想贯穿于全部的教学环节中。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点等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使用传统“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无法兼顾每一位学生,肯定会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学习。赏识教育方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在将赏识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贯彻“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赏识教育,提高赏识教育的针对性,对于不同学生采取差异化的赏识教育方式方法,使赏识教育的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般会组织不同类型的考试,在针对学生的期中期末测评的考试结果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不应采用统一化的评价标准,而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评价,并积极融入赏识教育。例如,那些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仍然没有达到班级平均水平的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教师应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采取如“继续保持,继续努力”等鼓励性的语言[3]。而对那些平时表现就比较优秀,在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且班级名次靠前,但是相较于上一次考试有些许退步的学生,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评价,如采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万不可懈怠”等语言,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同时点出其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此外,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以一次考试的结果对学生形成固化的认知,这样就违背了赏识教育的初衷,使赏识教育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二)寓教于乐,增强赏识教育的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好动,爱玩游戏,在遇到自己喜欢的游戏时经常会专注到忽略身边的事物。教师可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将赏识教育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开展语文教学。具体而言,就是基于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教学任务,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点,设置合理的游戏形式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鼓励,渗透赏识教育,以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为其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4]。

例如,在学习《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时,教师可结合课本教材设置合理的小组活动,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控制好每组成员数量,让他们根据文章中的角色和情节进行情境演练。学生可自行分配表演的角色,以情景剧的方式将文章中所描述的故事直观地呈现出来。在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具体表现,对于其中表现较好,积极性较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而对于那些在表演过程中存在理解错误的学生,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及时进行点拨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实际价值。除此之外,通过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三)实事求是,增强赏识教育的适度性

很多教师在应用赏识教育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即盲目的鼓励和表扬。赏识教育的本质和出发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赏识教育的适度性,避免对于学生采取过于夸张的鼓励或者采用过于生硬的语言进行表扬,这些都不利于赏识教育的实际效果发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课堂表现,发自内心地给予学生适度的鼓励和评价,否则,不仅无法发挥出鼓励学生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其中蕴含的哲理思想产生一定的误解,例如,部分学生认为故事中的狐狸非常聪明,能够抓住乌鸦的特点,并利用乌鸦的弱点成功抢到乌鸦口中的肉,这种理解方式并非不正确的,只是偏离了这则寓言故事想要传达给读者的哲理思想。此时,教师应避免直接否定他们的言论和思想,而应及时肯定他们能够标新立异,换种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将其往正确的思想观念上引导。通过这种赏识教育的方式能够保持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不会挫败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赏识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5]。

(四)细致入微,增强赏识教育的感染性

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鼓励与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于将赏识教育评价环节放在最后阶段,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评价,而且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于笼统,没有真正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从细节上关注学生并给予及时评价,导致赏识教育的感染力不足,影响赏识教育的实际效果。例如,在学习《观潮》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从文本的引入阶段,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评价,使学生能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欣赏和鼓励,从而强化赏识教育的实际效果。目前,许多教师虽然都已经意识到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往往无法掌握赏识教育的使用方法,导致赏识教育变成了形式主义,采用千篇一律的语言与鼓励方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渗透真情实感,注意细化赏识内容,例如,在学习《暮江吟》时,部分学生对于这首古诗中展现的情境和意境理解得较为透彻,教师可通过口头表扬的方式赞赏学生的学习行为,发挥正向的引导作用,并对班级其他学生形成激励,激发其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注意赏识教育的渗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予适度的鼓励和评价,激发其学习动力,提升其学习效果,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评价语文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