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才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022-12-24 14:43闫晨光于晓庆
关键词:人才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闫晨光,于晓庆

(1.内蒙古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00;2.内蒙古民族大学 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028000)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而原有的经济结构也在进行战略性调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要实现地区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贯彻人才资源发展战略[1]。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人才支撑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增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的人才意识的任务放在首位,提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意识,重视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论述精神,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着力构建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建立体现地方特色、行之有效、推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切实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的北部边疆,属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范围。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关乎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而要实现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把人才资源建设摆在首要的位置。内蒙古实行绿色通道引进人才、人才储备制度等都是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加强,传统的依靠自然资源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弱,欲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战略取向上,除了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还应努力解决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关系,努力缩小地区间和城乡间的差距[2]。

马致远《汉宫秋》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留住现有人才,将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只有走加强人才开发建设之路,才是最现实、最有效的选择。

一、内蒙古人才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截止2019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国有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4.1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2.13%;就业人员1331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52.5%;65岁以上人员280.11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11.1%,人口老龄化加剧。全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总量不到1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0.3‰。目前,全国“两院”院士人数为1617人,内蒙古自治区为零;全国“千人计划”有8000余人,内蒙古仅有1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具有本科及以上人员91.99万人,占当年人口总数的3.72%。总体看,内蒙古高层次人才匮乏、就业人员占比偏低、人口老龄化在加剧,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一)人才外流现象比较突出

内蒙古自治区人才流动量大,类型全,影响大。就人才流失的类型来看,大中院校的专业技术人员流失多,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人才也大量外流。从地域上来看,处于边远贫困地区的基层单位人才外流多,而且目前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外流的意愿进一步加强,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人才的分布也不尽合理,主要集中在以首府呼和浩特为中心的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而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等地区高层次人才则比较缺乏[3]。内蒙古人才流失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隐性流失,主要是考入区外的大学生返乡率不高。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每年考到区外高等院校的学生约在6万人左右,毕业后回生源地就业的不到1万人,约占20%,基础人才外流严重。另一方面是显性流失,2015—2020年,内蒙古本科院校累计引进博士1000余人,期间调离、辞职等200 多人,流失率达到20%,这些人员绝大多数是专业骨干,主要流动到区外经济发达地区。

(二)人才资源结构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结构不匹配

截至2019年底,内蒙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0.8:39.6:49.6,吸纳就业人口比例为41.8:15.7:42.5,第一产业吸纳就业人员较多,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人员不足,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较突出,吸纳就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人才资源整体素质偏低,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

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就目前人才的总量上来看,显然是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尤其是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缺失严重,这种局面不但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力,也使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乏力。在高层次人才的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未能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四)高层次人才行业和地区分布不均匀

从行业分布来看,具有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专业领域,其他产业部门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从地域分布来看,高学历人才主要集中于城市,而旗县乡镇则比较匮乏,企业中虽然也不乏高层次人才,但主要集中在创新型大中企业,小企业则较为匮乏。

二、原因分析

(一)人才政策不够完善,对人才吸引力不够强

近年来,为了加大优秀人才吸引力度,内蒙古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人才引进和流动实施办法,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内蒙古对人才的吸引力度。但对科研支持、住房补贴、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缺乏竞争力,相对于发达地区,优惠力度仍显落后,政策协同效果较差,人才流动的各种障碍还未彻底消除,人事关系、身份、学历等一些制约人才横向流动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各项改革未能深入到与人才资源开发紧密相关的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和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人事制度等领域,多项人才政策缺乏联动机制和复合效应,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这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主要原因。政策力度不足,没有建立起畅通的高层次人才保障机制。近些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虽然出台了关于人才强区的诸多政策措施,但在政策的执行方面显得力度不大,也无法提供畅通的保障机制,在人才的激励机制方面,吸引人才的力度不强,片面强调扶持对象的学历,对一些能工巧匠自主技术创新的持有人,扶持力度不够。另外,在人才资源政策方面,没有形成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考核、培养等一系列政策链,这显然会制约高层次人才能力的发挥。

(二)人才发展环境不够优化

对一些能工巧匠、“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人才,缺乏相应的培育机制和激励机制。人才发展平台相对较少。内蒙古自治区仅有内蒙古大学入围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现有国家级高新区3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创新平台载体和数量与国内大部分省区有较大差距。配套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育不足,人力资源服务业整体层次较低,服务水平不高,特别是缺少与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人才服务机构,与其他发达省区市相比,都存在不少差距。此外,对本土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现有人才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孔雀东南飞现象依然严重。外国高层次人才较少,2018年来自治区工作的合法外国人员为725 人,其中A 类(即外国高端人才)仅为26人,只占3.6%。

(三)是人才资本投入不足

2019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2%,低于全国15%的平均水平。内蒙古自治区“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严重不足,目前只有内蒙古大学生物学一个“一流学科”建设项目。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安排1亿元;2018年提高至2亿元,而浙江省、云南省、河南省2017年至2020年分别计划投入36亿元、25亿元、25亿元用来支持南昌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与之相比,财政投入差距较大。

(四)区位优势不强,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相对于南方和内地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文化和各项公共配套设施也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在一些地级市旗县乡镇,经济文化水平还比较落后,交通娱乐设施的建设都亟待加强,这都制约了内蒙古自治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五)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部差别较大,年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降至西部的50毫米以下,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大,寒暑变化剧烈,内蒙古东部以温带牧场为特色,有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由东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牧场十分稀少,沙漠广布,有位于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阿拉善左旗的腾格里沙漠,位于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和阿拉善盟左旗境内的巴音温都沙漠,横跨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盟的乌兰布和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北部的库布其沙漠。以上恶劣的自然条件给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与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内蒙古在吸引人才资源就业方面,显然处于劣势。

(六)医疗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内蒙古自治区整体医疗与教育水平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一些具有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干部出于对子女前途的考虑,想方设法调离内蒙古自治区,前往内地、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而医疗条件落后,也使内蒙古自治区在人才资源建设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三、内蒙古人才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充分认识人才开发工作的重要性,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

作为强国之本、兴业之源,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开发工作作为首要工作来落实,各级领导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念,主动聚集各类人才,打破行业界限,拓宽人才工作视野,挖掘人才潜力,释放人才能量,利用国内国外人才资源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人才事业发展环境。树立人才稀缺观念,珍惜使用好人才。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长时段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鉴于以前人才流失的经验教训,作为人的使用者,要树立珍惜人才的观念,并且制定具体的措施,留住人才。

(二)坚持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原则

解决内蒙古自治区人才资源短缺的问题,必须走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道路。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在环境与待遇方面还不具备大规模引进人才的优势,因此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要从长远和全局考虑,不惜牺牲眼前利益,以战略的高度培养高层次人才。比如,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青年工作人员提升学历,保留其工作的基本待遇,也可以利用各种政策鼓励工作人员进行国内外短期研修和交流,拓宽人才视野,提升人才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在战略布局上,要遵循重点引进外部人才的原则

内蒙古自治区虽然经济落后,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人才一旦引入,也容易脱颖而出,有所作为。要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创造优势条件,留住人才,而不能采取单纯卡的方式,要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遵循优先发展教育的原则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先发展教育。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地区的发展,拥有一批具有高新知识和创新精神的知识分子至为关键。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科教兴国,科教兴区。发展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内蒙古自治区在各项事业中要优先发展教育,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自治区各项财务政策,确保教育经费的正确使用,优先把教育事业办好,以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四、解决内蒙古人才资源的对策与建议

(一)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特别是针对内蒙古紧缺、急需人才,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等观念,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下大决心、使大力气、花大价钱搞好人才开发。着力践行人才新发展理念,从自治区改革发展创新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推进人事人才政策创新、体制创新,提供更优惠、更宽松的人才综合服务政策。

(二)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最大限度释放和增强人才活力。突出“高端、紧缺、实用”导向,建立分梯级、分类型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实施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精准扶贫人才等支撑工程,培养一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领域高层次紧缺人才。推进科研人才团队建设,为领军人才携团队来内蒙古发展创造条件,鼓励引进的科研人才在内蒙古产学研机构建立科研团队,引导带动科研人才成长。围绕内蒙古优势产业,以引进优秀人才联合本地专业人士组建研究团队,根据需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机构,虚体或合作机制,巩固本地产业优势,培养兼顾理论与实际的科研与产业人才。

(三)积极利用外部人才资源

加强顶层设计,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内蒙古访问交流,对于学科发展方向规划、解决时效性强而棘手的关键问题等,可采取邀请专家的方式用好“外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邀请专家来内蒙古指导,建立专家邀请报备制度,统筹安排专家人选,充分利用好外部人才资源。积极落实《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统筹做好国外高层次人才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保障,切实提高外国人员来内蒙古工作和访问的效率,助推自治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四)深化人才机制体制改革,切实解决人才外流和短缺等问题

一是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做好“放”、加强“管”、强化“服”。重心下移,积极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切实解决基层“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二是加强人才服务建设。改变重个人轻团队、重引进轻服务、重待遇轻轻环境等观念和做法,在科研经费、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和本人生活工作方便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加强人才市场化开发。自治区应当遵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打造平台、改善服务、优化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切实推动人才市场的发育成熟,让市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中发挥重大作用,让用人单位发挥人才开发的主体作用,形成人才开发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不足和外流等问题。

(五)加强组织领导,把人才资源的开发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

人是生产力当中最活跃的因素,内蒙古自治区要在优化人才使用环境上下大功夫。在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要转变人才成本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好的环境,对于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可以通过设立发展基金的方式,增强引才力度,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战略问题的解决。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各级党委政府才能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从而在大局上把握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六)强化人才竞争机制,创新人才发展环境

在人才使用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论资排辈的方法。以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奖励与晋升的尺度,形成百舸争流、人才竞相向上发展的良性竞争局面,引导社会鼓励创新精神,为来自各个地区的人才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对于具有高学历的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要加大奖励力度,完善各级各类人才的社会保障体系,要着力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为其配备相应的办公条件和辅助人员,切实提高工资待遇并确保人才的工资收入能够实现稳步增长。在住房条件方面,应提高人才的住房标准,可以根据人才层次提供相应标准的住房,通过专家公寓的建设,吸引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来内蒙古自治区工作。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要在分配制度上进行创新,使分配制度更加灵活有效,对于多做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才,可以按业绩进行分配,建立科学的奖励制度,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对于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进行奖励,奖励要有灵活性和及时性,在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有效的精神奖励。对于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人才,要给予特殊的补贴,以体现其工作的特殊价值。激励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要积极创新分配方式,将技术生产等要素纳入到分配方法中,实现业绩与报酬相匹配,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加强对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实现人才的不断优化

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对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可以在职前、职中和职后的几个不同阶段,对人才进行培训,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扩大培训规模。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改进培训方式,把一部分有潜力的人才送出去培训,也可以聘请国内外专家到区内对各级各类人才进行培训,也就是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也可以通过与国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办学的方式,拓宽人才培养发展途径。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着力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对于中青年技术骨干人员,不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高标准的特殊培养。民办教育应在内蒙古人才资源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让更多的人成为高级专门实用型人才,树立人才资源共享的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人才,可以聘用来自发达地区的高级人才在内蒙古兼职,鼓励技术参股和专利转让,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九)为人才发挥才干营造良好环境

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各类人才尽心竭力解难事,在人才的评价和使用政策方面,营造良好的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人才活力,提升人才待遇,优化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事业发展空间,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知识分子和管理人才来内蒙古发展事业。另外,实行柔性引进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在内蒙古高校、科研院所兼职,培养引领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人才发展,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提升内蒙古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总之,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人才资源是根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广泛吸收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让他们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释放出自己的光和热,内蒙古自治区的快速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内蒙古钢琴教育的“忧”和“思”(上)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贸促系统举办展会计划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内蒙古:笼罩在年味中的村庄记忆
七十为作家集体祝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闫锡聪
荷花情
我国乡镇企业人才资源建设研究
高校人才资源主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