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县区档案部门编研工作的探讨

2022-12-26 18:43胡玉艳
中文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编研县区档案馆

胡玉艳

(本溪满族自治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心,辽宁 本溪 117100)

档案编研是档案部门根据馆(室)藏档案数量和掌握的材料的丰富程度,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按着某一专题编写的参考资料、汇编档案文件、参与编史修志、撰写论文专著。县区档案编研工作多选择旅游资源、工业遗产、红色文化、名人等专题,根据区域内档案资料,进行编辑和撰写档案史料汇编、基础数字汇编、地方名人传记、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等一系列活动,推介当地的风俗特产、良俗民风,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创新县区档案部门编研工作是现实的要求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而县区档案部门的编研工作现状却远远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如何突破现有的县区档案部门情状,适应时代形势的发展,这一课题摆在面前。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改变传统的编研方式,创新县区档案部门编研工作已是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编研工作的创新的当务之急。

1.创新县区档案编研工作的自身需要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中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之一,它的工作性质要求其进行一定程度的革新。县区档案编研不仅是依靠于档案馆的馆藏资料,同时也是对档案馆内的馆藏资料内容的有效性进行一定的检验,这说明编研工作有利于促进档案整体工作的质量提升。县区档案编研工作是一种对档案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解析,并加工出相关编研成果的一项档案工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仅仅依靠馆藏的资料进行档案编研工作,这样编研出的成果是薄弱的,县区档案编研工作要求打破只依靠馆藏资料的这种局限,要勇于革新,敢于走出去,收集各个方面的档案资料,及时发现新的档案资源,掌握与档案相关的各项信息。通过分析与验证确定档案编研题材,使档案信息资源与档案人员可以进行更好的融合,通过档案编研工作来弥补档案工作在收集方面的缺陷,丰富档案馆的馆藏资料,更好地发挥出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在作用,进一步促进档案业务建设水平的提升[1]。

2.县区档案编研工作发展的需要

社会环境、时代要求和档案编研工作本身发展,要求创新县区的档案编研。县区编研工作具有服务现实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档案编研工作者对社会发展形势有个清楚的认识,能够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在此基础上对工作思路和编研选题进行不断的调整。编研工作的展开,是紧密档案与社会的联系、提升档案工作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编研选题不仅仅要反映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寻找档案服务最佳切入点,还要让县区档案工作走出档案机关,亲近并融入社会,增进档案工作者的工作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

3.提高县区编研工作质量的需要

县区编研工作的生命是质量,提升编研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动力源泉是对其进行创新,没有创新档案编研工作就没有生命力。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利用需求,更好地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编研工作需要创新。对档案编研工作进行创新,于档案工作本身发展而言,不仅仅对档案工作视野的开阔、提高档案工作的服务力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优秀档案工作队伍的建立、增加档案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能够提高社会大众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与理解,促进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2]。

二、创新县区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制约因素

新时代的大背景要求档案编研工作进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此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进行档案文献的加工、转录、编排、撰写等工作,大大节省了编研时间,缩短了编研的周期,提高了编研工作的效率和编研成果的质量。

1.要冲破馆藏不丰富的限制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档案编研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优越的档案资料和丰富的档案信息,编研工作无从谈起。只有掌握大量的原始素材,熟悉了解档案信息,编研工作才有东西可编可研。如今县区档案部门馆藏资源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现有的信息资源仍难以满足编研工作的需要,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仍散落在档案馆以外的地方,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有限的馆藏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对编研工作人员的选题范围形成了限制,很难为编研工作者提供大量翔实、系统的资料和信息,难以形成高水平的编研成果,更难对县区档案编研工作进行创新。

2.要克服物质条件缺乏的限制

物质条件就是进行档案信息编研工作创新所需要的技术设备,除去基本的软硬件,如主机(服务器)、工作站(终端机)、数据通信网(包括网络适配器、网络传输介质及附属设备),计算机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系统、图形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和汉字系统,还需要以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办公技术,等等。县区档案部门就还没有完全具备条件,难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局域网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创新。

3.要树立协同编研的观念

档案编研要想取得优秀的编研成果,单单依靠档案部门自身的编研力量和馆藏档案资源是难以实现的,要有“档案不足资料补,馆内不足馆外补”的思想意识及“内举外聘”“内外联合”的工作思路。县区档案编研受传统编研理念的影响,档案编研选题往往只局限在本馆内部,形成了“以我为主、服务本单位”的局面,档案编研工作者很少将编研思路转向同行业、相关行业和用户,很少关注同行业、相关行业和用户的发展与需求,很少与同行业、相关行业和用户进行交流与互动,没有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没有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价值,阻碍了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

4.编研人员创新意识不足

档案编研的创新首要的前提在于档案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的更新,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念,传统的以纸张为载体的档案文献的编研工作方法在档案编研人员的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县区档案工作习惯性地认为把档案管理好是根本工作,做不做编研无所谓;偏爱于传统的编研工作方法,比较依赖于手工操作;有的编研工作者没有掌握档案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的编研工作者深受“重藏轻用”观念的影响;有的编研工作者没有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未能够及时更新观念和积极学习新技术。有些从事编研工作的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创新意识,导致编研工作进展缓慢,编研水平不高,同样影响了编研成果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档案编研工作创新形成了制约。

三、创新县区档案编研工作的途径

1.把握县区档案编研选题的大方向

县区档案机构编研选题要把握县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发展要求的指导下,县区档案机构编研选题会朝着发展经济的大方向发展,使县区档案机构编研选题朝向优势型方向发展、倾向文化性方向发展以及趋向科学性方向发展。

首先,县区档案编研朝向优势型发展。编研选题的开发要立足自身的优势来进行,县区档案机构编研选题要从县区档案机构县区所藏优势出发,馆室藏档案文献是档案编研工作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从馆室藏出发,可以有众多的选题。随着档案馆编研选题的要求越来越高,县区档案机构会选择优秀的档案编研人员,制定严格的档案编研选题标准,通过对县区档案机构编研人员的培训、参与到社会群众中了解社会需求以及根据政府及其他机构的需求来进行编研选题,所以应该从县区档案机构的编研人员的优势为出发点,在编研选题工作的选题思路上,不能只从县区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来进行选题,还要从县区地区独有的特色方面进行选题,县区档案机构地方的特色也是其自身的优势。

其次,县区档案编研倾向文化性发展。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文明的体现,同样也是档案馆编研选题发展方向的来源之一。每个县区地区的区域文化都处于逐步上升的阶段,精神文明风貌日趋向上,所以县区档案机构在进行编研选题时应该会考虑区域精神文化方面的选题。当然区域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县区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同时,以区域文化方向来确定编研选题的题目,会提高县区档案机构编研选题工作的质量,提升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如辽宁凤城市档案馆抓住凤城地区独特的精神文明,也就是区域文化进行编研选题,如旅游业,凤城市凤凰山的旅游景点,独特的地域风情,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风貌。根据县区地区的文化来进行档案编研选题,以每个县区地区的文化产业为进行档案编研选题的发展方向,不仅可以提高地区的精神文明,还可以带动县区地区经济的发展。

最后,县区档案机构的编研趋向科学性发展。县区档案机构编研选题时会以县区档案机构的县区所藏为基础,以对档案利用者的需求调研为依据,在了解和掌握各类档案利用者的需求特点时进行档案编研选题,这样体现了档案编研选题的科学性,同时这样的档案编研选题也揭示了某一时期的社会档案信息需求的动向。在编研人员的选择上也会进行科学的筛选,不会因为编研人员的缺少而出现凑数或者随意招兵买马的现象,在档案编研人员的选择上会经过一系列的考核筛选,并对可以留下的档案编研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提高编研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除了在档案馆编研选题的人员选择上,在县区档案机构编研选题的方法上也会逐步科学化,如最开始都是每个县区档案机构根据社会需要或者根据上级机构需要进行独自编写,自己确定档案馆编研选题的题目,但是县区档案机构目前逐步会与县区图书馆或者其他研究机构合力进行档案馆编研选题的工作,也是县区档案机构编研选题向着科学性迈出的一大步[3]。

2.能够围绕中心并主动参与编研工作

县区档案机构编研工作能够因地制宜,并积极地适应改革,为本县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档案馆的编研方式由初期的被动服务,不断拓展编研水平,化被动为主动,从最初的基础性汇编到后期的深层次加工,更为出彩的是,县区档案馆积极利用馆藏和有力的资源条件,编写了大批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编研材料。

3.编研成果能够突出特色立足实用

县区档案部门的编研工作对以往惯用的编写模式进行了改变,在编研过程中除了重视编研成果的现实利用价值的之外,还要对当地的地方特色进行了考查,以求编写出极具地方特色的编研成果。如辽宁凤城以毛丰美的“干”字精神进行编研,推动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体现了区域文明,与此同时也推动了凤城市的经济发展。还有《风物辽宁》《辉煌历程——辽宁解放60周年暨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图片集》内容简介、《山野菜名录》《中草药汇集》,沈阳市所编研的有关综合体制改革十年的材料,都是围绕本省特点所编写的。本地域的产业特征和特殊政策在这些编研材料中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不仅如此,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编研成果为农业和城乡经济发展以及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基础。

档案编研成果选材广泛,根据县区档案部门的编研成果能够看出档案编研成果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多个方面,选材较为广泛。如政府选材的有历次政府会议纪要、政府规范性文件、政府信息公开文件等,经济选材就有城市建设、招商引资、港区开发建设等,社会选材就有自然灾害、城市变迁、利用实例等,历史文化选材有文学、艺术和文化遗产等。

4.采用现代化技术开展县区档案编研工作。

采用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编研的过程中,档案馆人员可以通过整合与某一编研主题相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媒体信息,对档案编研成果的形式进行创新,使其内容丰富,图文互相陪衬,给利用者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另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档案编研成果,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图片、文字、声音等。社会大众可以方便迅速地获取计算机网络上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更大程度地增强社会大众对档案编研成果的切身感受,提高档案编研成果对用户的吸引力[4]。

档案编研加工自动化。传统编研对编研资料的加工速度慢,周期过长,耗时费力,导致档案编研成果的使用价值降低。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一大批富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不断提高社会的发展水平,计算机与网络已经融入档案编研工作中,县区档案部门档案编研大都采用扫描仪器这种自动化加工手段。这种利用计算机在进行档案信息补充采集过程上,在文稿编辑校对排版上,在对图像编辑处理上,较大程度缩短了档案编研成果的形式周期,拓宽了档案编研成果的传播渠道,丰富了档案编研成果的表现形式。

猜你喜欢
编研县区档案馆
《山东档案》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档案编研在地铁文化中的应用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及其完善建议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县区基层干部职业焦虑及应对策略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