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皮瓣在颜面部常见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26 12:08王世霞马腾霄陈海存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颜面面容美观

王世霞 马腾霄 陈海存

皮肤肿瘤好发于颜面部,可分为良性与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为颜面部常见恶性肿瘤,而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通过切除病灶达到控制病情、防止肿瘤复发目的[1-2]。在施行颜面部肿瘤切除术时需扩大切除,以达到根治效果,但术后会形成缺损创面,如若修复不当,将会严重影响面容外观,继而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生理与心理创伤,因此探寻一安全有效的创面修复方式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3-4]。直接缝合为既往临床修复创面的常见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创面缺损情况,但难以达到预期。近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局部皮瓣因具有多样性、手术过后修复功效优良等特点,目前已在肿瘤扩大切除之后的创面修复中得到较广范围的运用,但临床仍有部分医师对于该修复方式的修复效果尚存争议[5]。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6例颜面部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探究局部皮瓣在此类患者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具体效果。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肿瘤切除术的76例颜面部肿瘤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颜面部肿瘤;患者病历有关资料齐全;患者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存有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免疫系统病症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意识障碍,难以进行正常交流者;合并全身性感染者;存有酒精、药物依赖史者;合并严重的脑器质性疾病者;存有神经疾患者。按创面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行直接缝合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局部皮瓣修复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43.59±2.67)岁;肿瘤类型:20例基底细胞癌,12例鳞状细胞癌,2例色素痣;体重指数(BMI)18.7~26.9 kg/m2,平均BMI(23.35±1.68)kg/m2。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3.67±2.74)岁;肿瘤类型:24例基底细胞癌,15例鳞状细胞癌,3例色素痣;BMI 18.9~27.1 kg/m2,平均BMI(23.34±1.71)kg/m2。比较2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患者均在局麻下行肿瘤切除术,于肿瘤边界外缘0.3~1.0 cm,切除肿瘤,四边标记方位,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对于恶性者查看肿瘤边缘与基底是否切除干净,如若切缘或基底为阳性则再次扩大切除,以此保障肿瘤完全切除。对照组行直接缝合:该组患者局部皮肤松弛,病灶偏小,故直接拉拢缝合切口创面。观察组行局部皮瓣创面修复:依据肿瘤切除后缺损创面大小、形状、周围皮肤情况等设计皮瓣给予修复,皮瓣面积需略大于创面面积,在行标记后沿设计切口线切开,严密保护蒂部血供,若缺损创面较深,则皮瓣可带有部分肌肉组织予以填塞,无张力转移覆盖创面,之后行间断缝合,皮瓣下放置引流条,远端适当包扎;术后7~10 d拆线,拆线后可予以抗瘢痕治疗。2组均观察到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修复效果:显效:修复后无器官功能障碍,未出现显著瘢痕增生;有效:有微小瘢痕,术区外形与对侧表现为略微的不对称;无效:有明显瘢痕增生,器官功能受限。于术后3个月评估,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面容美观满意度:于术后3个月以本院自制面容美观满意度量表评定,非常满意:可完全接受修复效果;比较满意:对修复效果可大体接受;不满意:对整体修复效果存有明显不认可,只有极少数部位的修复效果达到患者需求;极不满意:修复效果未达到预期,后悔接受修复。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心理状态:于术前、术后3个月以焦虑自评量表(SAS)[6]、抑郁自评量表(SDS)[7]评估,各量表均为20个项目,以4级评分标准,获得各项总分后乘1.25得到标准分,满分均为100分,SAS为50分以下提示无焦虑症状,SDS为53分以下提示无抑郁症状。(4)生活质量:术前、术后3个月以健康调查量表(SF-36)[8]判定,量表分为8个维度,共计36个项目,运用6级评分,换算成百分制,各维度总分均100分,分数高则生活质量高。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修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5.279,P=0.022)。见表1。

表1 2组修复效果对比(例,%)

2.2 2组面容美观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面容美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2组心理状态对比

术后3个月,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4 2组生活质量对比

术后3个月,观察组SF-36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2 2组面容美观满意度对比(例,%)

表3 2组心理状态对比分)

表4 2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3 讨论

颜面部肿瘤多位于眼睑、上下唇、鼻部等位置,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可分为良性与恶性,良性肿瘤以色素痣等最为多见,而恶性肿瘤以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为主[9-10]。针对颜面部肿瘤患者,临床以手术切除肿瘤病灶为主,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常遗留缺损创面,给患者面容美观性构成较多影响,不利于日常社交活动,致使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因此,临床应施行创面修复治疗[11]。

直接缝合为以往修复手术缺损创面的常见手段,但存有以下局限性:①为确保切缘阴性与切口适当张力,仅适用于肿瘤病灶较小或皮肤较为松弛者。②因颜面部特殊的解剖结构,一些小区域手术创面的单纯缝合会诱发睑外翻、唇外翻等面部变形情况。因此,临床急需一更为安全有效的创面修复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面容美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局部皮瓣在颜面部肿瘤常见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内修复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面容美观满意度,减轻心理负担,继而改善生活质量。其原因为局部皮瓣修复通常选用四周松弛区域的皮肤给予创面修复,其色泽、质地与周围正常组织较为匹配,且不会出现远期收缩,能够获得良好的美观度[12-13]。同时,局部皮瓣修复为微创手术,可极大程度地保存皮肤完整性,且手术切口更加隐秘,术后的瘢痕不易察觉,进一步提高患者面容美观度,避免创面缺损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14-15]。但本研究尚存在观察时间短、样本量少等不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后续还需扩大样本量、适当延长观察时间,以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局部皮瓣修复在颜面部常见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面容美观度,减轻肿瘤切除手术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负性情绪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颜面面容美观
汽车轮胎与翼子板视觉美观性分析
遗忘
Maglady遮阳伞
等闲
清场
盲人
真相
素颜
多功能刨刀
爱上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