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蹇膝案

2022-12-28 11:11郭蕾蕾王小璐叶险峰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1期
关键词:阳陵泉血海委中

郭蕾蕾,王小璐,刘 明,叶险峰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蹇膝为中医病名,出自《素问·骨空论》:“蹇膝伸不屈,治其楗。”蹇,跛也,是腿脚屈伸不利、行动不便的意思,可归属于西医“膝骨关节炎”范畴。蹇膝为中老年常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为23%,是引起老年人下肢疼痛、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1]。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约为18%,且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蹇膝的发病与外感风寒湿邪密切相关,《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也。”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对于病情较重者则考虑膝关节置换等方法[3],但存在不良反应,且患者心理负担较重[4]。笔者应用针灸治疗蹇膝疗效较好,现介绍验案1则,以飨同道。

1 病案资料

患者,女,65岁,2019年9月10日初诊。主诉:双膝关节肿胀、疼痛4年,加重7 d。患者4年前因活动不慎损伤膝关节,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查膝关节核磁共振示:半月板损伤(具体不详),接受针灸、推拿、臭氧注射、溻渍等治疗后,不适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后出院。4年来病情反复发作,1个月前因劳累致双膝关节疼痛症状加重,膝关节核磁共振示双膝关节退变,双膝少量积液,周围软组织轻度肿胀,于针灸门诊行针灸、溻渍、红光、臭氧注射等治疗。7 d前患者再次因劳累导致双膝关节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屈伸不利,起立、下蹲困难,自行外敷膏药(具体不详)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我院就诊,门诊以“蹇膝”收治针灸科。刻下症:患者神清,精神可,痛苦面貌,双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右膝较重,痛处固定,按之痛甚,活动时加剧,双下肢重着,皮温正常,起立、下蹲困难,上、下楼梯困难,纳可,寐差,小便可,大便溏结不调,舌暗红有瘀斑,苔黄,舌底脉络稍有迂曲,脉弦涩。专科查体:双膝关节肿大,皮温正常,双膝关节活动受限,右侧屈90°,伸5°,左侧屈120°,伸5°,双膝髌骨周围压痛明显,胫骨内侧髁压痛,双膝侧副韧带挤压试验(+),双膝浮髌试验(+),双膝麦克马瑞试验(+),双膝关节过伸试验(+),双膝抽屉试验(-)。腰部肌肉板滞、僵硬,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左侧直腿抬高试验(-),仰卧挺腹试验(+),屈颈试验(-),屈膝屈髋试验(+),腰骶叩击征(+),双侧“4”字试验(-),双下肢肌容积、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西医诊断:双膝骨关节炎。中医诊断:蹇膝,证属气滞血瘀。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止痛。治疗采用针刺疗法,针刺取穴:双侧髀关、环跳、委中、内膝眼、犊鼻、阳陵泉、足三里、血海、梁丘及阿是穴。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定位穴区后局部常规消毒,选用0.35 mm×4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在选取的穴位迅速直刺进针,采用捻转提插手法,使患者自觉酸、麻、重、胀为宜,即为得气,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5~10 min行针1次,足三里采用捻转补法,血海采用捻转泻法,余穴均平补平泻,留针时配合电磁波治疗仪烤电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患者双膝肿胀、疼痛程度减轻,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较入院前降低。两个疗程后患者双膝肿胀已不明显,稍有疼痛。1个月后患者双膝肿胀及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血清IL-1水平恢复正常。继续巩固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不适症状已完全消除,遂出院,嘱患者平时注意避风寒,膝关节保暖,适度锻炼。出院后电话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西医认为本病主要与年龄、肥胖、职业、炎症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为关节软骨细胞与滑膜细胞受到刺激,产生炎性反应使粒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软骨基质改变,或诱导B细胞或T细胞活化,降低免疫力,从而加重机体损伤,或在细胞因子作用下使破骨细胞分泌增加,导致软骨细胞破坏[5]。在治疗上,西医以药物疗法(非甾体抗炎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等)、手术疗法(微创技术、关节置换术和截骨术等)、运动康复疗法(水中运动、步态辅助等)为主[6-7]。此外,矫形鞋垫等辅助疗法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8]。

中医认为,蹇膝的病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为肝、肾、脾及气血亏虚。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脾为后天之本,此三脏与骨关系密切。若气血亏虚,固本无力,是为正气亏虚,也会导致蹇膝发病。外因主要归于风、寒、湿邪侵袭,以及体力劳倦等因素的诱发。因此,中医治疗蹇膝以扶正祛邪为主。蹇膝归属于中医“骨痹”范畴,李济仁教授认为骨痹为正气不足,又外感风寒水湿热毒而发,初期以实、热为主,后期以虚、寒为要[9],朱良春教授对本病也有相似见解[10]。

针灸治疗蹇膝疗效显著。相关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以近部取穴为主,多选用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及足太阳膀胱经腧穴[11]。本案中针刺选穴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其中髀关为治疗骨痹寒证之要穴,《备急千金要方》称髀关主“膝寒不仁,痿痹不得屈伸”,髀关为足阳明胃经腧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针刺髀关可治疗下肢痹阻疾病。商晓娟等[12]运用髀关治疗膝关节疼痛120例取得显著疗效。环跳为足少阳胆经穴,《针灸甲乙经》曰:“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闫泓池等[13]研究表明针刺环跳穴可以抑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损伤修复。委中为膀胱经腧穴,《针灸大成》云:“委中者,血郄也……主膝痛。”陈怡然等[14]研究表明,针刺委中穴可改善坐骨神经运动功能和传导功能,加速神经病理修复,调节炎症因子水平。犊鼻、内膝眼是治疗本病的常用穴位,“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针刺以上两穴可发挥腧穴的近治作用。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筋之会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阳陵泉与犊鼻、内膝眼相配,共奏通阳宣痹、强壮筋骨之功。诸有华等[15]研究表明,应用温针灸阳陵泉可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调节炎症因子水平。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既为局部取穴,又为表里经配穴,体现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阴阳互治思想。针刺血海能养血和营,疏通经络,和缓挛急之筋脉。梁丘穴为足阳明胃经郄穴,止痛效果佳。李良琦等[16]在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基础上,选取血海、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等穴位进行温针灸,结果显示该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症状。

2 小结

蹇膝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此类疾患时,应做到病证结合、舌脉共参、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解除疼痛,真正做到“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猜你喜欢
阳陵泉血海委中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中所取“委中下”的定位依据及优势
巧用穴位,缓解“浑身疼”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电针“委中”对多裂肌损伤模型大鼠钙调蛋白 信号通路的影响
“气至病所”验案三则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
针刺伏兔配委中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初步效果
“满血复活”常按三穴位
龙虎交战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