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点刺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

2022-12-28 11:11刘明菲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1期
关键词:梅花针口角面神经

刘明菲

(北京市回民医院,北京 100054)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以面部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常在劳累、受凉后发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以糖皮质激素、抗病毒治疗为主,但可能诱发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肥胖、股骨头坏死等疾病。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方法众多,包括中药、针灸、埋线、穴位割治等,均有一定的疗效[1]。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并结合经筋理论,采用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点刺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显著疗效,现分享临床验案1则,以飨同道。

1 病案资料

查体: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无外耳道或耳郭部位疱疹,无听觉过敏,无味觉减退,House-Brackmann(H-B)分级为Ⅴ级。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瘫。中医诊断:面瘫(痰浊阻络证)。治法:疏经通络,化痰解瘀。给予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点刺放血。针刺取穴:阿是穴(即阳性反应点,包括患侧翳风附近压痛点及口腔内筋结[2-3])和常规取穴[攒竹(患侧)、阳白(患侧)、丝竹空(患侧)、四白(患侧)、地仓(患侧)、迎香(患侧)、口禾髎(患侧)、承浆、颊车(患侧)、足三里(双侧)]。操作:①梅花针点刺放血。患者自然张口,医者常规消毒双手后戴一次性手套,在患者口腔内侧颊黏膜查找阳性反应点并进行揉捏,顺序由上至下,力度由轻至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揉捏2~5 min,以患者自觉阳性反应点无明显触痛感为止,再用梅花针在局部点刺数下,任其出血,无须按压,以自然凝血为止。在翳风附近压痛点进行刺络拔罐,先消毒局部皮肤,再用梅花针点刺放血,点刺方法同前,出血后在局部拔罐,留罐5 min[4]。②常规针刺。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0.35 mm×40 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毫针进行针刺,攒竹、阳白、丝竹空、四白、地仓、迎香、口禾髎、承浆、颊车穴平刺进针,足三里直刺进针,采用英迪牌电针仪(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KWD-808-I)进行电针治疗,分别接两组电针(阳白、四白,迎香、口禾髎),采用疏密波(2 Hz/100 Hz),强度以患者眼周、口周肌肉跳动且患者能耐受为度,不可强刺激,留针20 min。梅花针点刺放血每周两次,常规针刺每日1次,5次常规针刺及两次梅花针点刺放血为1个疗程。

第1次常规针刺及梅花针点刺放血后,患者阿是穴触痛消失,口腔内侧条索状筋结消失,左侧额纹出现,左眼闭合完全,鼻唇沟对称,口角稍有斜,面部肌肉麻木感消失,H-B分级为Ⅲ级。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面瘫症状完全消失,左侧额纹出现,左眼闭合完全,鼻唇沟对称,口角不斜,H-B分级为Ⅰ级,遂结束治疗。随访至2019年8月8日,症状未复发。

按语: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口僻”“歪嘴风”“吊线风”等范畴,本病病位在头面部,与足阳明经筋密切相关。《灵枢·经筋》曰:“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因此,周围性面瘫属经筋病的范畴。本病与风、寒、湿、痰、瘀有关,病机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脉络亏虚,风寒湿邪乘虚侵袭面部,或痰瘀湿邪流注于面部,气血痹阻,筋脉弛缓,发为本病。笔者采用针刺治疗以扶正祛邪、疏经通络,面部取颊车以祛风、活络、通窍,眼周取攒竹、阳白、丝竹空、四白,口周取地仓、迎香、口禾髎、承浆,并在阳白与四白,迎香与口禾髎处加用电针以促进面部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周围性面瘫多责之于足阳明胃经,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远端取足三里。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刺之能补益正气、升发胃气。诸穴配伍,共奏疏经通络利窍、扶正祛邪之功。周围性面瘫涉及的肌肉主要包括颧肌、笑肌及提口角肌等,其中颧肌由面神经颧支支配,颧大肌起自颧骨,止于口角,功能为向外上方牵拉口角,颧小肌起自颧骨外侧面,止于鼻唇沟下部附近皮肤,功能为上提上唇,使鼻唇沟上提、加深;笑肌由面神经颊支支配,起自腮腺咬肌筋膜,止于口角皮肤,并与降口角肌合,功能为向外侧牵拉口角,使面部呈现微笑表情;提口角肌由面神经颧支和颊支支配,起自上颌骨的尖牙窝,止于口角,功能为上提口角,改变鼻唇沟深度。本案患者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侧斜,对于左侧鼻唇沟变浅,为左侧颧大肌、颧小肌被延长;对于口角向右侧斜,为左侧降口角肌短缩,颧大肌、颧小肌、提口角肌被延长[5]。头面部取穴多分布在表情肌的点位上,如攒竹(额肌、皱眉肌)、丝竹空(眼轮匝肌)、地仓(颧肌)、承浆(下唇方肌)、颊车(咬肌),故针刺相应穴位可以刺激表情肌,改善面瘫症状。黄彬等[6]研究表明,穴位放血联合肌肉功能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病程。

本案患者平素嗜食肥甘,舌苔黄厚腻,脉滑,为胃经热盛之象,足阳明胃经瘀滞不通,故在口腔内侧形成条索状筋结,筋结为局部肌肉纤维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致,犹如绷紧的琴弦,可阻碍周围血液循环,揉捏筋结配合梅花针点刺放血具有行气通经、活血祛瘀之功,可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病灶局部缺血缺氧状态,血通痛自除,有利于面神经修复。面神经发自脑桥,在面神经管转弯处横过膝状神经节,沿途分出镫骨肌神经、鼓索神经,最后经茎乳孔出颅,穿过腮腺。膝状神经节损伤可出现耳郭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骨膜上出现疱疹,同侧唾液、泪腺分泌障碍,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患侧表情肌瘫痪,称亨特综合征;镫骨肌神经损伤可出现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唾液分泌障碍,患侧表情肌瘫痪、耳后疼痛等;鼓索神经损伤可出现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唾液分泌障碍,患侧表情肌瘫痪;茎乳孔附近病变可出现耳后疼痛及患侧表情肌瘫痪[7]。本案患者仅为茎乳孔附近病变,也称面神经管外病变,而翳风位于茎乳孔附近,故在翳风附近存在压痛点。张莉君等[8]研究表明,翳风穴刺络放血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体征,降低H-B分级及面部残疾指数评分。贺普仁教授将梅花针点刺放血归为强通法。《灵枢·小针解》曰“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指出放血疗法具有祛除恶血、疏通经络的作用。此法就如河道阻塞,水流受阻,今疏浚其道,强令复通,故曰强通[9]。相关研究表明,强通法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血氧含量,减轻、消除局部瘀血及水肿,促进面神经的修复和再生[10]。拔罐疗法具有改善局部肌肉压力,减小张力结构,降低肌肉僵硬程度,抑制疼痛传导到中枢系统,从而减轻翳风处肌肉的张力,也能抑制神经反射[11-12]。总而言之,在翳风处点刺放血并拔罐,具有疏通面部经络、泄热消肿之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面神经水肿,促进功能恢复。

2 小结

综上所述,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点刺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消除面瘫症状,缩短病程。相关研究表明,针灸治疗面瘫费用低于常规西药,易于被患者接受[13]。本研究仅为个案报道,且随访时间较短,今后将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增加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细化评分量表,争取多学科协作,从而进一步验证本疗法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梅花针口角面神经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蜂蜇医治面神经麻痹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自拟疏肝滋肾方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烧伤后小口畸形的整复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