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英语培训机构的应对策略研究

2022-12-28 11:47段维彤刘瑾瑶郑晓娜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培新东方双减

段维彤 刘瑾瑶 胡 阳 郑晓娜 黄 玉

(1.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 300072;2.天津商业大学会计学院,天津 300134)

一、引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旨在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改善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不良现象。教育市场霎时风声鹤唳,首当其冲的便是校外培训机构,其中如新东方、英孚教育这些以中小学教辅为其一项主营业务的英语培训机构更是遭受到沉重打击[1]。

“双减”意在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过重作业负担。重点针对中小学教培业务提出了诸多“严禁令”,出台后立即引发了资本市场大震荡,新东方年内股价下跌超90%,甚至已经出现一些英语培训机构倒闭的情况,英语教育市场面临空前危机。这些英语培训机构如何应对,本文基于此背景,提出了相应对策。

二、“双减”政策对英语培训机构的冲击

《双减》文件出台后的两天内,上市的“教培股”大幅跳水。2021年7月27日,风口浪尖上的新东方股价暴跌,当日市值较2月高点下跌90%,市值大量蒸发。随后新东方在2021年10月25日宣布停止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业务。究其根本,政策的出台使英语培训机构的业务开展变得十分受限,机构的生存空间被压缩。英语培训机构的顾客很大部分来自中小学,授课的科目包括以英语为主的各类学科,这样的业务模式更使英语培训机构在“双减”政策下举步维艰[2]。

“双减”对英语培训机构的影响主要在公司的主营业务量急剧下降中得以反映。一方面,英语培训机构的主营业务收入大幅降低,甚至下降幅度超过50%,面临倒闭的风险。另一方面,公司不堪重负,面对业绩的恶化选择裁员,这同时造成了公司的不稳定。此外,教培行业失业率的陡然上升,对我国就业市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此次“双减”政策对英语培训机构的主要影响,还体现在公司的预付学费挤兑现象上。例如,2021年8月13日,华尔街英语的学员因机构突然宣布破产大规模申请退还预付学费。当英语培训机构的主要业务因“双减”政策不再合法后,便会产生上述对培训机构的挤兑行为,如此一来,公司现金流运转更为艰难,财务恶化进一步加大了破产的概率。

三、培训机构形成损失的成因分析

在“双减”政策下很多英语培训机构纷纷转型,否则将面临破产的风险。

本文以英语教培行业的龙头企业——新东方集团为例,探究“双减”政策下教培机构形成损失的成因。新东方于1993年11月16日创立,成立初期以海外备考及海外咨询留学业务为主,打造的全国产业链在短时间内为其奠定雄厚的资金基础,逐渐成为传统知名留学培训机构。新东方的成功,吸引大量资本加入并参与运营,留学培训市场迅速成为一片红海。但是,伴随市场竞争加剧,盈利空间压缩,以及近年来国际形势下行,留学市场在多重打击下逐渐萎缩,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给予致命一击,这就导致新东方等教培机构开始向中小学业务转型。

早在2007年,新东方、英孚等机构将目光投放中小学教育,这片规模庞大、需求旺盛、利润丰厚且尚未开拓的蓝海市场,并开始为中小学生提供包括英语在内的全学科范围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辅导学习。又因为东亚地区自古就有着重视教育事业的传统,这一点不仅在日本、韩国等地如此,中国也亦是如此,同时伴随经济繁荣发展,校外教育培训更是演变成刚需产品,所以新东方找准时机完成K12业务转型,一举成为行业领军者。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新东方推出“免费课程”业务,为配合线下的“停课停学”政策作出了积极贡献,进一步助推线上教育市场的规模达到了空前鼎盛。

然而,随着线上教育市场规模不断的高涨、营销密集、资本角逐,其泡沫也越来越大。教培机构曾经在疫情最严峻、线下教育工作难以维持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从中尝到了甜头,于是开始利用家长的信息不对称和“攀比、拔苗助长”等教育观念扭曲的缺陷,疯狂吸纳资本、恶性营销,甚至故意制造焦虑,这导致了教培企业更为激烈的竞争。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整个教培行业吸引的投资增长数倍,教培市场格外亢奋,在后疫情时代受到资本格外追捧。即使在2021年面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出的顶格罚款,各培训机构对教育市场的热度丝毫未受影响。这导致国家近十年强调的“为中小学生减负”成为一纸空谈,进而促使了“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

2021年7月24日,教培史上最强管控的“双减”政策正式出台。此次政策调整彻底整顿教培市场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重的学业负担造成青少年身体素质显著下降。以近视眼为例,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2.7%,持续居世界第一。二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8.52‰,创下了1978年来的新低,而部分专家认为子女教育成本过高是出生率低的原因之一。三是教培市场的过度竞争与内卷,必然会导致高收入家庭比低收入家庭更有能力接受更多更优质的教培服务,进而造成教育领域的不公平。因此,为消除种种隐患和弊端,规范教培市场,纠正教育风气,我国最终颁布“双减”政策。尽管俞敏洪对该政策管控早有预见,但是没有意料到此次政策的出台会如此迅速与严厉。因此,面对“双减”政策的出台,整个教培市场不知所措。

四、财务与人力资源应对策略

面对“双减”政策出台后的严峻形势,英语培训机构急需找到正确有效的业务决策。收入的急剧降低使企业面临裁员的风险,人员的流失将会使企业业绩进一步下滑。企业应在财务、人力等方面采取措施来应对此恶性循环。

(一)财务应对策略

要想使英语培训机构在“双减”高压下继续发展,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纵观全局,在当前疫情防控和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宏观环境下,企业可通过降低经营杠杆来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提高变动成本和降低固定成本。

具体措施表现在:适当变卖固定资产,用来支付员工的赔偿费和学员的退费;化购置为租赁,采用教学楼售后回租的方式减少固定成本的占用,一举三得,即在不影响固定资产使用的同时既得到了所需资金,支付了企业的对外负债,又达到了继续使用教学楼进行日常经营活动的目的。通过降低经营杠杆,资源得到了灵活配置,产生效率最大化的使用效果。

(二)人力资源的应对策略

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在经济效益低迷情况下需要清晰地认识到,盲目裁员并不是长久的发展之计,技术、人才的流失对企业发展也会造成不利影响。企业需应尽量避免裁员现象的发生,对于不得不办理离职手续的员工,需多加安抚,并切实说明离职是由于政策原因而不是员工自身的能力问题,培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此外,考虑到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共同构成工资要素,上调浮动工资、降低固定工资不失为解决目前困境的良策之一,在企业经营效果良好时多付浮动薪酬。这也需要高管与聘用员工进行协商,多沟通交流,在不违背《劳动法》的前提下员工与企业共克难关。同时,英语培训机构需积极响应国家就业政策,根据公司做出的战略调整,鼓励技术骨干在企业内部转岗。

五、学校培训业务应对策略

除财务及人力的对应措施外,长远观之,英语培训机构战略调整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学校培训业务和职业培训业务上,目前重中之重就是学校培训业务转型[3]。

(一)逐渐转移主营业务重心

“双减”政策限制了英语培训机构课外补习班的开设,但面临中小学生的升学压力,仍有部分家长对学生补课有着较大的需求。机构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双减”落实后,大部分家长开始着眼于不占用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的补课形式。因此,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英语培训机构既可以考虑完全剥离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业务,也可以考虑开设非营利性课程,在保持自身经营链条完整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并且鼓励原有业务的技术骨干转岗到企业其他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就业政策。

(二)拓展高等学校以上的需求市场

在“禁补令”中,大学生是排除在外的,换言之,高校大学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课程的补习,这部分市场需要加以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选择考研的学生数量猛增。教培机构将考研市场设定为长远发展目标是扩展需求市场的一重要举措。同时,英语课程作为考研公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易于标准化、辐射范围广、易于规模化的特点。因此,教培机构开设普通班级有利于降低培训成本。

此外,留学英语培训作为教育培训机构的潜在市场应多被关注。教培机构应该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引进国外学习资源,在目前疫情防控背景下为留学生提供网课或连线直播课程,充分利用在线教育的优势,开展时间可控、性价比高、类型多元的课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三)加强培训素质教育

俞敏洪曾在公开演讲中强调,中小学生需要加强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对一个人的全面培养,包括文化、音乐、美术、体育等各个方面。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已是大势所趋,开设文化课之外的素质教育课程,有利于全面型人才的培养,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普及的同时,促进学生不断完善与发展。

六、职业培训业务应对策略

英语培训机构转型的出路,还在于学校外的培训市场,如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一言以蔽之,人类的教育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不受“双减”政策的影响,从此方向出发,教培机构可以考虑向社会人士开设面试技巧课程,或者为满足当下国内市场对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需求,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学习蓝翔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为将来从事特定职业的学生定制专属课程。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在职业教育内占据重要地位。放眼国际市场,教培机构向前来中国从事海外汉语研究的外国友人、同行翻译开展专属课程,与国内的海外人士进行商业往来,不失为完成公司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

七、结论

回顾历史,英语培训机构初期从事留学业务,由于竞争压力过大而开展中小学业务,“双减”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对英语培训机构的二次打击,英语培训机构必须及时调整战略加以应对。在财务方面通过降低固定成本、降低经营杠杆来应对财务危机;在人力资源方面与员工充分协商,提高浮动工资的比例并安抚员工;通过进行战略转型,完成学校培训业务与职业培训业务的进一步调整,并且鼓励原有(被剥离业务的)技术骨干根据战略进行转岗。“双减”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虽然现有对策的可行性尚在探讨阶段,但英语培训机构在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教培新东方双减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退费难、找人难 教培机构悄然闭店却留下“烂摊子”
教培转型
新东方童书
被资本颠覆的教培行业大势已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教培机构里的“清北生”
新东方在线预计3月28日上市 每股作价9.30—11.10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