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路径研究
——以数字经济为突破口

2022-12-28 13:39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淮安长三角核心

陈 锐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淮安 223023)

一、长三角一体化的新进展:数字经济

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重视,区域内部一体化进程也出现新迹象。2020年底,上海公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于今年3月开始实施;此前,江苏也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各地新规在部署本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均提出要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加强数字经济跨区域合作。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数字经济方面加强合作,已成为长三角核心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方向。

二、数字经济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粘合剂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也越来越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视。数字经济特别是其依托的技术不仅正在全面向制造业渗透,对制造业也产生了强有力的改造与升级作用。譬如杭州一边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城市,一边深入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与上海、苏州等在航空产业、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合作。苏州、无锡、宁波、合肥等地也利用自身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的升级改造,取得明显效果。尤为重要的是,数字经济进入社会治理领域,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影响更为深远。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数字经济优势正在加速向基础设施领域渗透。长三角核心区域不但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在基础设施领域方面的渗透和落地,同时也在这方面积极开展合作,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基础设施数字化方面的协调发展,并最终实现对接与一体化。

三、“数字鸿沟”有可能造成长三角核心区域和周边地区新发展差距

对于长三角核心周边地区来说,长三角核心区域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可能造成新的发展鸿沟。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依靠其发达的技术基础,以及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正在大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并且用数字经济改造其传统产业。与长三角核心区域相比,周边地区在技术、资本、人才、政策等方面均无优势,如果不能在关键时间窗口(最近五年)赶上核心区域发展数字经济的步伐,有可能造成新的发展鸿沟。因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至少不能在这方面与核心区域的水平相差太远,对于周边区域来说极为重要。

四、淮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1.淮安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势

(1)能够与长三角核心地区进行密切的沟通与交流

淮安与长三角核心城市南京、合肥距离较近,人员来往较为密切,能够获得较为充分的信息。数字经济企业之间也有激烈的竞争,能否扩大自身业务的范围,对这些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像淮安这样毗邻长三角核心区域,产业和经济上有相当实力,区域文化基本一致的地区,是长三角核心区域数字企业眼中的香饽饽。淮安如果能及时抓住机遇,将对淮安整体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效果。

(2)具备一定的高科技产业基础

淮安在高科技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向长三角核心区域进行产业配套与支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属于初始投资较大,也有一定的风险。一旦形成规模和上下游产业配套,就将快速产生集聚效应,吸引大量上下游厂商进驻。淮安地区已具备一定的高科技产业基础,如果运营得当,有可能成为苏北地区高科技产业中心,从而有力地改变自身在整个长三角区域中的地位。

(3)具有一定的经济腹地,区位优势明显

淮安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与苏北地区联系的要道。与此同时,淮安在整个淮河流域也具备相对雄厚的经济、技术和产业基础,加上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规划,淮河流域县市能够通过该规划享受到一定的政策优惠,这对政策优惠相对匮乏的安徽、河南中部淮河流域城市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享受到长三角核心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溢出红利,并将其与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带的政策红利相结合,对淮河流域县市的发展有较为显著的意义。

2.淮安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不利条件

(1)科教基础较为薄弱,缺乏自主产业升级的技术力量

与长三角核心区域相比,淮安科教基础比较薄弱,科技人才尤其是优秀领军科技人才比较匮乏,而长三角核心区域科教力量普遍较强。较为发达的科教力量是长三角中心城市近年来经济不断增长,产业升级开始加速的根本保证。相形之下,淮安地区科教基础不强,难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实现完全的产业与技术升级。当长三角核心区域特别是中心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技术和产业升级的时候,淮安与这些地区的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

(2)工业化处于中期,高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淮安工业化已经具有一定基础,为淮安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但是,从产业结构来看,淮安地区工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度一般的重化工业为主,高端产业发展水平不足。淮安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上赶上长三角核心区域的水平,有着一定的难度。淮安在高端产业方面的不足,将对淮安未来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3)高端人才数量较为不足,人才形成了发展的较硬约束

淮安高校水准与长三角中心城市有较大差距,也不容易吸引到外地人才,本地优秀学子学成后一般也不太愿意回乡服务。这就导致淮安缺乏高端人才特别是具有较强实操经验和宏观视野的经管人才。长三角中心城市在经济起飞前最缺乏的不是技术人才,而是高端经管人才。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对外开放,通过引进境外人才并逐步培养,才摆脱了人才束缚。淮安要想走同样的路,面临着较大困难,而人才约束也将成为淮安发展较为长期的一个约束。

(4)资本较为匮乏,外来投资相对不多

淮安地处内陆,对外经济交流不如长三角核心城市方便,也缺乏对外经济交流的传统。尽管“十三五”时期以来,到淮安投资的外资企业大幅增长,投资额也屡创新高,但与起飞阶段的苏州等地相比,显然有较大差距。目前,中国国内已经存在不少资本相对充裕的区域,这些区域的过剩资本亟须找到对外投资的渠道。这部分资本对淮安来说,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外资”。如果能将这部分资本有效吸引至淮安,对淮安的发展将起到战略性的推动作用。

五、淮安与长三角核心区域深度合作突破口分析

1.以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主要突破口

由于“云”技术的成熟,许多经济活动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因而能够在一些不具备区位和知识优势的区域落地。如果条件适宜的话,甚至有可能有较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运营成本,包括人工、管理、租金等方面的成本,就成了数字经济企业运营的主要因素。这就意味着像淮安这样的后发城市,可以借助互联网和“云”技术,并充分发挥自己生产要素价格较低的优势,发展数字经济。如果考虑到淮安毗邻南京、合肥等国家重要科技城市,如果能有效利用这些城市的科技资源发展自身的数字经济,很有可能再现爱尔兰的奇迹。

2.适当推动产业高级化进程

实现初步经济腾飞的经济体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适时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淮安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可以说实现了初步的经济起飞。这个阶段恰恰也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时机。经过多年奋斗,淮安已具备初步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但一个现实的情况就是淮安很难只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产业高级化进程,必须借助外界的优质资源。今后要做的就是在自身实力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布局自身的高新技术产业,并借助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力量,与它们实现协作和接轨。

3.以人才合作为一体化的重点

经过多年发展,长三角区域人才储备和人口素质得到极大提高。与此同时,长三角核心区域特别是中心城市积累了大量成功人士,这些优质人才也有拓展自身天地和事业的需求。与这个层次的人才进行合作,不但能够给淮安带来大量优质资源,本身也会加强淮安与长三角核心区域特别是中心城市在各个层面的合作。同时,这种合作还能够把淮安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合作向纵深推进,推进到技术、信息、产业、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与长三角核心区域特别是中心城市的血肉联系,从而实现与长三角核心区域发展的联动与一体化。

4.重视社会治理和微观管理上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对接

经过多年的发展,长三角中心城市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社会治理体系,微观管理方法上也逐渐成熟。淮安作为内陆城市,虽然历史上不乏商业传统,但在近代对外开放进程中却落后了,在社会治理和微观管理上与长三角中心城市拉开了距离。因此,淮安如果想跟上长三角核心区域特别是中心城市一体化的进程,就需要在社会治理能力和微观管理水平上发力,以长三角中心城市水平为标杆进行追赶,才能够在“软件”上与长三角核心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市兼容,从而为自身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5.将招商引资和发展本土民营经济相结合,服务国际国内双循环

淮安应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既大力招商引资,又要注重本土民营经济的成长,并将两者在更高的层次上结合起来。具体思路就是大力招商引资,针对长三角的需求发展自身产业,不但着眼于加强和长三角企业对外贸易业务的配套,加入长三角核心区域对外贸易产业的价值链,还要针对长三角核心区域本身的需求发展淮安的产业和经济。同时,鼓励外来创业者特别是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创业者在淮安创业,利用来自长三角核心区域的创业者做大淮安经济。

6.积极利用外部智力资源,紧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综上所述,淮安要跟上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就必须及时、充分地掌握长三角一体化的情况,尽量消除信息扭曲和信息滞后。这就需要淮安充分利用外部智力资源,与各级高校、研究院所充分合作,对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作出正确而及时的研判,并用于指导自身的行动。同时,还必须适当培养本土的熟悉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人才,将信息充分综合,才能够有效处理这些合作成果,并且贯彻到具体的政策、策略和路径的规划和执行上,从而真正为淮安的进步作出贡献。

7.有效利用双循环,实现产业升级

如果淮安能够抓住长三角核心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机遇,为之提供各种配套,全面参与到核心区域特别是中心城市的产业升级过程中,将能够给自身带来产业升级的机遇。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鉴于国外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已经开始对中国产品形成一定幅度内的限制,因此想要走长三角此前的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已经失去了苏南和珠三角当初的历史条件。因此,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双循环,将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六、淮安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1.选取数字经济合作为突破口

淮安邻近上海、南京、合肥等国家科技中心城市,因此汇聚各方资源特别是科技资源发展数字经济,将对淮安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应当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知名数字经济企业加强合作,支持它们到淮安投资和建设研发中心,利用淮安的优质生产要素摊薄其运营成本;鼓励淮安企业到长三角投资数字经济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增强淮安在数字经济方面的实力和话语权;创办数字经济“特区”,提供多种优惠条件,吸引长三角中心城市青年才俊到淮安创办数字经济企业;定期举办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论坛,邀请长三角核心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市企业和苏北地区、淮河流域城市参加,打造数字经济区域中心;推动区域内企业数字化改造,力争跟上长三角企业数字化发展进程。

2.成立专门性的研究小组,负责研究与规划工作

淮安科教力量比较薄弱,如果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单打独斗,将很难从整体上把握长三角一体化的趋势,从而难以及时抓住机遇实现发展。应当集中相关科研人员,组成专门研究长三角一体化最新趋势的研究队伍;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做出比较详细的分类研究,整理成台账式的资料,并经常更新;建立研究队伍与淮安职能部门的对接机制,定期将研究资料送交职能部门,并且定期接受反馈情况和资料;对全市产业发展状况做出详细调研,并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制订出与长三角中心城市对接的目标和优先次序;根据各自专业,培养一批专门跟踪、研究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研究人员,并且为其提供一定的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使之胜任自己的研究工作。

3.与长三角核心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市建立紧密的人才合作

长三角地区由于人才聚集度高,同时高校众多,存在着一定范围的人才过剩和人才培养能力闲置的现象。淮安如果能够加大与长三角地区在人才方面的合作,将大大加快淮安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淮安可以与长三角知名高校合作,从这些高校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并且将本地人才派往这些高校脱产学习,提高淮安人才素质和储备量;通过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加大淮安与长三角核心区域尤其是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干部交流的人数和频率,加强淮安与长三角核心区的组织联系和文化联系;引进长三角核心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经营人才到淮安参与企业管理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引进长三角中心城市科技领军人才到淮安高校工作,或者建立科技团队,协力淮安科技发展;对标长三角核心区域,打造适合人才发展与成长的环境,鼓励区域人才的成长。

4.打造创业基地,为长三角人才实现梦想提供机会

淮安如果能利用自身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比较便宜的优势,向这些青年提供创业的优惠条件,很有可能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到淮安创业,从而为淮安的发展贡献极为宝贵的推动力量。淮安应当做好规划,划拨专门的联结成片的土地用于吸引长三角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为小微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财税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其做大做强;为有初步成果的项目提供中试基地和应用场景,降低研发企业的发展成本;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知名高校合作,吸引其优秀领军人才的技术成果到淮安落地;积极引进长三角知名科技企业到淮安成立研发基地等。

5.以产业升级为目标,规划与长三角核心区域的产业合作

淮安需要在与长三角核心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市产业合作的过程中做好“发展”和“升级”两篇文章,为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打下坚实基础。淮安应当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城市高科技产业的合作,积极为其提供各自配套产品和服务,降低它们的发展成本;在既有基础上有选择地发展本土高科技产业,并且积极向长三角核心区域科技企业提供高科技产品,并吸引这些地区相关上下游企业进驻;鼓励长三角核心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市的高科技企业到淮安投资,并为之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吸纳部分长三角核心区域的过剩产能到淮安,充实淮安县域经济,壮大淮安本土经济实力;打造专门的县域经济产业园,营造集聚效应,为长三角核心区域转移产业提供综合性服务。

猜你喜欢
淮安长三角核心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