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哲学视角下太极运动对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

2022-12-28 13:52宋九龙李雪萍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太极身心太极拳

宋九龙 李雪萍

太极运动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的身心运动,注重呼吸与放松相结合,内在特征是缓慢而温和的运动。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太极运动融入了道、儒、医等各家理念,从过去的搏击运动逐渐发展为今天的强身健体运动。自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全民健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健身的热情不断高涨。2016年,国家颁布《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推广健身气功、武术、太极拳”等传统项目。目前常见的太极拳流派包括陈氏、杨氏、吴氏和孙氏,都是基于修身养性、疗病养生为原则演变形成的。我国古代哲学一直以气和身心合一为核心思想,这就奠定了太极运动养生保健的核心。

1.太极运动的起源

太极运动起初是作为一种武术和冥想形式发展起来的,随后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温和健康的锻炼形式。太极运动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在《易经》中。在晚清至民国初期,太极运动的渊源被赋予了神秘色彩,先有“张三丰创太极拳说”;后经学者寻踪问迹的调查研究,在1932年推出“陈王廷创拳说”[1]。随着时代的变迁,太极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分化出许多流派,每一流派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无论是创拳思想还是传承机制都印证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子,坚守身心合一的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太极运动代表了一种扩展的哲学和理论概念,其发展也深受传统道家、儒家的影响;注重修身养性和形神兼备,强调内外兼修和尚武崇德。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身心合一的观念相符,与儒家的提倡的修身、道家倡导的养性思想是一致的[2]。同时,太极运动也立足于客观事物之中,通过客观事物联系自然与社会,注重客观事物与主观本身的高度合一。

阴阳两面是太极的代表,被象征为宇宙万物,描述了客观事物与自然界在相互作用间处于自发的动态平衡状态。中国传统哲学正是基于“既对立又相互补充”这一种理念,认为只有和谐平衡才能完整[3]。因此,人的健康也是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表现,当这些对立不平衡产生时,疾病往往就会发生。熟练的太极运动练习者利用天(阳)的力量和地(阴)的能量来集中他们的身体和精神能量,从而使心灵和身体一起平衡地工作,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

2.太极运动的哲学思想

2.1 气 太极运动的核心是一系列形体动作和气的练习。形体是大多数人与太极联系在一起的优美的运动。气是指由静态或动态练习组成的能量工作,以收集、平衡和引导能量。虽然太极拳起源于艺术,但气的目标是激发内在能量,从而促进健康和康复。气是理解和练习太极的基本概念,它是一种赋予生命的能量,或者说生命的气息,弥漫在一切事物之中。这种以气为生命特质的观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气本论的生命哲学与美学”[4]。古代人认为,疾病源自于气脉的紊乱,而气脉的紊乱可能是封闭的、无效的或是过度的。以放松的方式执行形体的动作可以平衡能量,这有助于促进健康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2.2 冥想 冥想可以解释为对心灵活动的无判断性观察,是培养一种非概念性的认识;指一系列的心理训练练习,旨在使练习者熟悉特定类型的精神和心理过程。这些过程可以包括自我实现和通过自我意识实现自我发展。让自我每时每刻都能将心智活动与动作统一起来,在当下的空间中体验身心环境的统一成为可能。冥想形式被认为是以人的整体来进行的,是不能分开的,它们是同一的[5]。这是一个整体的练习,一种真正的精神体验。这一精神层面得到了道家哲学的支持,道家哲学主张以生命为本,与自然和谐相处。太极冥想运动有望在内部获得功能平衡,以治愈、消除压力、长寿和个人宁静。

2.3 身心合一 在传统的太极哲学观念中,讲究身心合一。哲学上认为身体是思想的载体,健全的身体对思想至关重要。太极运动是通过身体去认识世界,也是通过身体去适应世界,这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是一种以身体为出发点去感应世界和进行实践的学问。因此,身心合一被认为是身体和精神方面完美结合的结果。在中国传统哲学里是不分物质与精神,不分身心,而是始终把美感融入生活的节奏之中,表达身心与自然是一致的[6]。太极运动讲究内外兼修,内是指思维、心理等内在无形之物;外通常指身体各位的活动。平衡身心关系的意识导致了一系列心理和身体练习的发展,太极运动可以促进平静和清醒的头脑,摆脱焦虑和其他类型的精神压力,从而到达身心合一的境界。

3.太极运动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

3.1 提高平衡能力 在平衡方面,太极运动中的动作被证明可以模拟本体感觉和功能训练,这可能对平衡控制有很大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太极锻炼后稳定性极限和单腿跳跃都得到了改善,太极拳练习者在保持平衡的情况下有明显更好的方向控制能力[7]。在前庭刺激研究中,太极练习者的总摇摆路径、最大振幅和身体摇摆的平均速度明显较少,后脑和身体旋转的增加明显较少。此外,太极运动还可以改善步态启动时的协调性,通过更有效地使用控制摆动腿的踏步策略的机制和增加踝关节的神经肌肉反应来显著增强平衡反应[8],这表明太极在姿势控制和动态平衡方面均有所改善。

3.2 增加力量 太极运动是一种强有力的干预手段,已有研究表明太极运动可以提高柔韧性、耐力和下肢肌力。太极运动多是以半蹲姿势进行的,这种独特的姿势需要不同程度的向心和离心收缩[9]。有研究发现,在太极锻炼之后肌肉力量明显增加,包括膝关节伸展和屈膝的力量增加。一项关于太极运动与慢跑运动的对比研究发现,对于踝关节,太极拳和慢跑组的踝关节背屈肌产生了更多的扭矩,太极组膝关节伸肌的肌肉耐力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10]。同时,长期太极锻炼腿部肌腱和腓肠肌的反射反应时间也明显较快。

3.3 改善心理和健康 太极运动作为一项身心结合的技术,还可以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改善结合起来。有研究发现,太极运动后压力和焦虑的症状明显减少,还伴随着悲伤、困惑、愤怒和恐惧的减少,以及精力和幸福感的增加[11]。从行为免疫学的角度来看,太极运动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显著降低有关;通过产生特异性抗原刺激下的调节T细胞介质转化生长因子β和白细胞介素-10来缓解心理紧张。此外,太极还能改善睡眠,这可能与减少压力和焦虑有关。在Ma Y[12]的研究中,将太极运动的效果与低冲击运动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太极拳参与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更高,睡眠稳定性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之间也存在相关性。

3.4 调节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和炎症有着密切相关性,通常使用各种血液标志物、细胞因子和C反应蛋白来评估。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在太极运动干预1个月后一些与免疫相关的血液标志物改善,包括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单核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以及补体C3水平,这表明太极运动对改善免疫功能也是有益的[13];此外,太极组接种流感疫苗后抗体水平显著升高。由Irwin等人[14]进行的早期研究报告称,太极拳练习者接种疫苗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滴度和T细胞增加;与对照组相比,练习太极拳的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细胞介导免疫增加。

4.太极运动对疾病的干预作用

4.1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正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阶段。在中老年人中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很强的直接关系。运动可以在最初几周内降低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研究发现,每周进行2~3次太极锻炼,持续6周或12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幅分别为10~16mmHg和8~10mmHg,太极运动还可以降低心率;与参加健康教育计划的成年人相比,练习太极拳的成年人心率下降[15]。研究发现,心率下降伴随着交感神经活动的减少,但同时也增强了迷走神经的调制。太极运动也可以显著降低血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两项同时测量血压和胆固醇水平的研究中发现,太极拳参与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都有所改善[16],这表明在健康人中太极运动是一种可行的心血管运动方案。

4.2 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退行性改变,通常受累的关节包括髋、膝关节以及手指,常见临床表现为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等[17]。太极运动可以改善和缓解骨关节炎的症状,对骨关节炎的积极作用包括减轻疼痛、减轻僵硬和改善功能。Wang等[18]在一项关于女性骨关节炎的研究中发现,在12周太极运动后患者关节疼痛和僵硬程度有所减轻,双膝关节活动度增加;此外,太极拳参与者在心理健康、平衡能力和腹部肌肉力量方面都有更大的提高。Lee等[19]将太极运动与物理治疗进行了比较后发现,太极组受试者的屈膝力量较强,僵硬程度减轻,6分钟步行距离、即时起立走时间改善。这可能与太极运动后疼痛减少和步长、步频和步速的改善有关。

4.3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恶化为特征的退行性骨病,导致脆性和增加骨折的风险,尤其是髋部、脊柱和手腕[20]。运动锻炼可以减少老年人骨密度的流失。研究发现,太极运动对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都是一种有效、安全和实用的干预措施,可以更好维持绝经后妇女的神经肌肉功能和骨密度,以及通过增加钙的再摄取来增加骨形成。Song等[21]在一项为期9个月的试验发现,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太极组中完成75%课程的受试者股骨头骨密度有显著增加。Woo等[22]研究发现,与不锻炼的对照组相比,绝经后女性练习太极拳或耐力训练的骨丢失不那么明显,但在参与研究的老年男性中没有发现这种影响。这表明练习太极拳对女性骨骼健康有良好的影响。

4.4 轻度认知障碍 轻度认知障碍是影响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其降低了生活质量,增加了残疾和医疗费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力活动或心理训练可以预防与年龄相关的认知障碍。太极运动可能对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特别有益,因其集运动和心理活动于一身,包括全身协调、动态重心转移和单腿支撑的连续有节奏的运动,以及一些认知活动,如注意和执行控制的运动回忆、转换和空间定位等。Tao等[23]研究发现,身心结合的锻炼(如太极拳)可以改善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的身体和认知功能;太极组受试者在逻辑记忆上的成绩显著提高,但在数字广度上没有显著提高,这表明太极的影响仅限于特定的认知领域,这可能与太极拳专项训练的任务要求有关。最近,对轻度认知障碍者进行的一项太极短期研究表明,太极拳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然而实现这一益处可能需要长期锻炼[24]。

5.小结

太极运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整体观。“气、冥想、身心合一”的哲学文化凸显太极运动对健康促进的特质,长期坚持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也可能改善或减缓某些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因此,太极运动作为健康或疾病管理的措施,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应尽早实施和推广。

猜你喜欢
太极身心太极拳
游太极洞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太极+』,未来可期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世界,从此『太极』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给身心降个温
太极Ⅱ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