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县级党校作用推动基层依法治理水平
——以莎车县委党校为例

2022-12-29 01:24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莉
区域治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党校依法治国法治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莉

法治即运用法律治理国家,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法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了全方位、全领域的制度安排。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基层治理离不开法治,提升基层干部依法治理能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提升基层干部依法治理能力,是维护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一、新时代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水平的重大意义

基层处于党同群众连接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十分重要。基层治理的方式多种多样,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方式。所谓依法治理,就是运用法治方式进行社会治理。在基层治理中凸显法治要素,将法治内化于基层治理各个方面,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通往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大力推进基层依法治理不仅是完善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解决基层问题的必然选择。

(一)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是转变基层治理方式的必然要求

新时期以来,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从深层次上改变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治理方式逐渐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在治理的过程中,逐渐由硬治理向软治理转变,逐渐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治理方式的转变是适应社会变迁和时代进步的需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治理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党和政府改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要更多地运用法治的方式,民主的方式。基层长期处理反分裂斗争前沿阵地,各类问题错综复杂,在基层公共事务的处理上以管理和服务并举,部分基层干部法治意识不高、依法办事能力不强,导致“人治”现象时有发生,与当今社会倡导的理念不相适应。基层依法治理,是转变治理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基层社会转变的需要。

(二)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是推动依法治国实践的应然选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层依法治理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和执行。国家要依靠法律来治理,依法治国的实践也要落实在基层,通过基层治理的方式来实现。要把基层依法治理纳入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版图,与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要求保持一致、一脉相承,又要立足基层实际,着眼基层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具体问题,符合基层需要。基层依法治理的程度是衡量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参照,决定着国家法治化的水平,促进基层依法治理,是推动依法治国实践的必然选择。切实做好基层工作,就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要求将依法治理理念深入到基层,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将全面依法治国具体化、细化和深化,将法治中国建设推向纵深,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推进基层依法治理解决基层问题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农村改革进入攻坚区、深水区,基层社会中的新旧问题交织,风险与挑战并存,各类矛盾纠纷及社会问题如不能及时化解纠纷有效解决问题,可能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影响基层的稳定与发展。只有通过依法治理的手段,借助法律进基层,开展的大量细致的法治宣传和调解纠纷工作,才能逐渐落实政府的各项决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协助政府维护基层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这也是解决基层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依法治理也是最有效的治理方式。法治无法消灭纠纷,但法治为纠纷的解决提供了公正的标准和平和的轨道,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西方敌对势力、国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千方百计实施破坏活动,城乡之间、南北疆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依然存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工作仍然任务艰巨,日益增多的利益诉求,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从而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更加需要法律这个最基础性的措施来保障。

(三)提升基层干部依法治理能力是推进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作为基层干部,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既是国家基本方略的要求,也是当前基层发展大势所趋。如果基层干部法治意识淡薄,依法办事的观念和能力不强,在实施各项方针政策时就可能会出现随意性强、按个人喜好办事、优亲厚友、有法不依、徇私枉法等问题,有可能引起新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要把提升基层干部依法治理能力作为推进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提高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学好各类法律法规,模范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更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各类问题,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推动基层依法治理水平,是县级党校的基本职责

推进基层依法治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领域各部门都积极结合本领域本部门实际,投身全面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实践中去。党校姓党,研究宣传践行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基层治理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基层依法治理水平,是党校的基本职责,县级党校理应立足干部教育实际,积极推动全面依法治理。

(一)研究、宣传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县级党校干部教育的责任与义务

各级党校是我们党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党校工作的重心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县级党委培养县、乡、村干部的主阵地,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党的理论、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党的中心工作来进行。县级党校的培训对象既有领导干部,也有广大面向基层的普通党员干部以及村干部。教学内容以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重要决策部署及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等为主要内容。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成为党校教研教学的重点。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县级党校理应将其作为教研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广大学员中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学员对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认识。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研究和宣传,是党校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理的实际行动,为研究和宣传好依法治理方略打下坚实基础。

县级党校的培训对象学员学历层次、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各项方针的掌握程度不一,大多直接面对的是基层群众,他们法治意识及依法办事的能力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在广大基层群众中的形象及执政基础。在党校培训中加强对学员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学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更好服务人民,提高党性修养,也是党校培训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好、宣传好党中央在基层的政策法规是县级党校重要任务

党校一切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办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来开展。基层依法治理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基层的实践,是党中央治理重大决策部署,理应成为党校教研教学的重点。作为县级党校,深入学习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完整准确传达给广大干部、群众,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部署安排,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守法、文明公民,更加积极投入现代化建设中。

三、依托各类资源,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水平

县级党校作为党在基层的理论宣传阵地,在宣传法律知识,引导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树立法治观念,具有先天优势。莎车县委党校作为县级党校,紧紧围绕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中心工作,积极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加强法治宣传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理。

(一)成立专门教学团队,将法治教育纳入党校必修课程

依托党校法律法规教研室,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治理方略以及各类法律法规相关的知识纳入党校教研教学。根据教师所学专业及专长,精选一批学习法学专业且热心法治研究、法治宣传的优秀教师,组成法律法规教研室,全心投入法律法规教研教学中。还把各涉法部门领导、业务骨干、涉及到各类法律法规的自治区派驻第一书记、高校助理、“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领导、县领导、乡镇领导干部、退休老干部中的专业化人才,充实到兼职教师师资库中,建立大师资库,为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多方了解培训需求,精准安排教学。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和“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莎车县委党校为广泛了解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用法情况及学法需求,组织教职工分组分批赴各涉法单位和乡镇调研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广大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情况,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将广大干部群众所需的法律知识把融入到党校的各个教学板块,渗透到党校教学的全过程,让学员在党校培训过程中时时处处受到法律的滋养。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治理、宪法、民法典等纳入党校教学必修课程,在各班次都进行广泛宣传。根据各班次培训需求,把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纳入课程,有针对性地安排学员急需掌握的一些法律知识。涉及到各涉法部门的班次,由各涉法部门领导或业务骨干来解读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培训学员的法律专业素养。

(二)充分依托各类教学资源,多渠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各类实景模拟室,融入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学员学法用法的直观性。莎车县委党校根据各层次的学员的培训需求,模拟其工作环境,成立农村发展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维稳综治中心、网络直播、集中医学观察点、现代生活馆等实景模拟室,其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也较多,如,农村发展中心实景模拟室,涉及到诸多涉农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虽然不可能每一部法律都详细深入地讲解,但是一定要让广大学员了解一些常见问题需要依靠哪些法律来解决,养成用法治思维解决各类问题,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重点打造法治宣传教育馆,加强宪法法律宣传教育,增强学员法治观念。莎车县委党校法治宣传教育馆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宪法》为主,同时针对不同层次学员,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常用的法律法规和《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等纳入教育范围,通过对这些法律法规的介绍,让广大学员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受到一次法律知识的洗礼。同时,法治宣传教育馆还设置了宪法宣誓环节,在学完法律知识后向宪法宣誓,强化各级干部的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充分利用党校各类视频教学资源,多渠道提高学员法治意识。邀请上级党校、驻村高校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网络授课,让学员通过连接视频就能享受知名专家、学者的指导;组织学员观看录制的上级党校及知名专家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治理方略、各类法律法规视频教学课;利用晚自习时间法治节目、法治专题纪录片等。开阔学员视野,进一步提高学员对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三)无处不教学,处处是教育,营造处处学法的良好氛围

利用校园广播、电子屏、宣传栏、宣传灯箱、宣传标语在校园及学员宿舍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法治宣传氛围。利用党校电子屏、宣传栏、宣传灯箱及标语,加大对《宪法》、《民法典》以及一些有趣的法律典故、普法知识等内容的宣传,增加中华法系、西方法系对比、中华法系形成发展等相关知识宣传栏;在教学楼、学员公寓内的走廊、楼梯间等地方制作与各类学员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宣传牌;组织各班次学员对宣传内容进行学习。利用校园广播,广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治理相关政策以及各类法律常识。收集各类学员工作、学习、生活相关法律知识,订成文化知识小册子或学习卡片,让学员随时可以学。

依托流动党校,社区党校、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学员跟踪培养等契机,将依法治理各项政策延伸到莎车各个角落。充分发挥流动党校、家庭党校、社区党校的作用,大力推广“党校+社区”、“党校+家庭”、“党校+基层党组织”、“党校+自媒体”等,送教下基层,广泛宣传依法治理相关知识,开展宣讲。利用跟踪培养的机会,组织广大教职工到各乡镇召开联席会,深入到村委会、学员家庭、附近邻居等进行走访,向广大学员及家庭成员、邻居等开展依法治理政策宣传,普及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时,做到法律知识进乡村、进家庭。

全面依法治理各个领域、各个公民息息相关,我们都应积极投身推进全面依法治理实践,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推进全面依法治理、实现社会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党校依法治国法治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