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共卫生保障发展水平区域比较分析

2022-12-29 01:24当涂县人民医院宰正颖
区域治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人口数铜陵常住人口

当涂县人民医院 宰正颖

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是社会治理重大支撑性基础制度,是保障全民健康水平提升的决定性因素,设计科学、运行良好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有利于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民覆盖、统筹城乡、权责明确、保障合理可持续的多层次、综合性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建设进度、建设质量是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因素。对公共卫生保障水平的比较研究既是区域综合研究的组成部分,对区域内公共卫生保障的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亦有参考价值。

一、评价体系

(一)设计原则

相关性。评价指标与区域综合环境、公共卫生保障发展水平有较强的相关性。重要性。在众多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指标中选择关键指标以便简化计算。一致性。指标口径与计算完全一致确保数据可比。操作性。在满足研究要求的前提下选取数据来源、数据质量可保证的评价指标。

(二)评价指标

基础评价指标。人均-GDP(X1):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内所有常设实体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按市场价格计算,除以常住人口数。人均-地方财政收入(X2):是指社会产品分配中国家财政参与获得的收入,根据性质、目的、要素、职能、预算管理和征管模式不同可分为税收收入项目和非税收收入项目,除以常住人口数。人均-财政支出-卫生健康(X3):反映政府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特别是医疗卫生管理服务、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监测等医疗卫生费用,除以常住人口数。人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X4):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费用范围和支出标准为参保人员支付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医疗费用、紧急医疗费用、个人账户基金费用、其他费用、转移费用等,除以常住人口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5):是指参与调查中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强制性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用于自主自由支配的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6):按当年农村家庭从各种来源获得的总收入扣除相应费用后的收入总金额。人均-住户存款(X7):指机构、公司、组织或居民将货币资金存入商业银行或其他信贷机构,可以随时或按照约定的时间提取资金并获得一定数额利息的金融信用活动,除以常住人口数。

直接评价指标。人均-卫生医疗机构数(X8):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均包括在统计范围以内,在向全社会提供相关服务(卫生公共服务、医疗服务或从事医学科研和医学在职培训等工作)前应依法取得相关许可,包括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工商、民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或从行政部门(卫生计生)取得许可,除以常住人口数。人均-医院实有床位(X9):指年底固定数量的现有床位,包括在用床位(普通床、简易床、监护床、半年以上加床)、临时停用床位(因消毒和修理临时停用、因扩建或大修而中断使用),不包括产科新生儿床、产房候诊床、储备床、观察床、临时加床和患者家属陪护床,除以常住人口数。人均-执业医师数(X10):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不包括从事管理性质岗位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除以常住人口数。人均-护士药师技师数(X11):包括注册护士、药剂师(士)、检验技师(士)、影像技师、卫生监督员等卫生专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性质岗位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除以常住人口数。

(三)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原始数据均来自《安徽统计年鉴—2021》(安徽省统计局网站),由安徽省统计局编制发布。数据范围:2020年,共计16个样本。

二、数据分析

(一)选择依据

相关性分析。指标体系数据均属时点数据,缺乏显著的因果关系和概率分布特征,散点图、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可见,适合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进行处理。

(二)主成分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原始变量进行标准化以获得相关系数矩阵,可见变量之间较强的直接相关性,降维进行信息浓缩可得各成分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前三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方差占比分别为55.64%、19.75%、12.22%,累计方差贡献率87.61%,可以对样本的保障水平进行足够充分的描述与比较评价。

(三)因子分析

KMO和Bartlett检验。检验可得KMO统计量(0.576)大于0.5小于0.7,因子分析模型尝试有价值,Bartlett检验结果可知应拒绝各变量独立假设,变量间具有较强相关性。公因子方差可见变量共同度分布在0.710—0.925之间,均大于70%,各变量全部原始信息可以使用被提取的公因子来表示的程度较高,使用默认提取的三个公因子对各变量具有较强解释能力。

因子旋转。得到方差最大旋转后解释总方差,旋转后前三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5.64%、19.75%、12.22%, 累 计方差贡献率保持87.61%不变。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第一公因子分别在X1、X2、X5、X6有较大载荷,主要从人均-GDP、人均_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反映公共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可以命名为经济基础因子。第二公因子分别在X3、X8有较大载荷,主要从人均-财政支出-卫生健康、人均-医疗卫生机构数方面反映公共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可以命名为公共支出因子。第三公因子分别在X9、X10、X111有较大载荷,主要从人均-执业医师数、人均-护士药师技师数、人均-医院实有床位方面反映公共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可以命名为专业能力因子。旋转后各公因子较旋转前含义、指向更加明确,有利于对数据进一步解读引用。

(四)因子表达式。

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可得出各公因子表达式(旋转后)为:

F1=0.154Zx1+0.152Zx2+0.152Zx2-0.012Zx3-0.128Zx4+0.145Zx5+0.145Zx6+0.121Zx7-0.001Zx8+0.095Zx9+0.131Zx 10+0.13Zx11

F2=-0.024Zx1+0.049Zx2+0.04 9Zx2+0.436Zx3+0.099Zx4-0.062Zx5-0.045Zx6+0.252Zx7+0.418Zx8-0.101Zx9+0.048Zx10+0.024Zx11

F3=-0.137Zx1-0.161Zx2-0.161Zx2-0.072Zx3+0.159Zx4-0.247Zx5-0.243Zx6-0.073Zx7+0.089Zx8+0.508Zx9+0.359Zx10+0.384Zx11

根据公因子表达式计算各地市各公因子得分,按各公因子方差贡献率比率为权数计算各地市综合得分,表达式为:

综合得分=

55.64/87.61*FAC1_1+19.75/87.61*FAC2_1+12.22/87.6 1*FAC3_1

三、研究结论

(一)综合得分

全省16个地市公共医疗卫生保障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

合肥、黄山、铜陵、芜湖综合得分居全省前四,其中合肥领先全省其他地市得分较为明显。马鞍山、池州、蚌埠、宣城得分排名为5-8位,得分较第一方阵有差距但均为正数,相互之间得分较为接近。安庆、淮北、滁州、淮南、六安、阜阳、宿州、亳州综合得分为负数,处在尾部方阵。(见图1)

(二)公因子得分

经济基础因子。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黄山得分分列前五,展现出较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领先优势。公共支出因子。池州、黄山、铜陵、宣城、六安得分分列前五,展现出较强的公共医疗卫生支出保障力度。专业能力因子。蚌埠、铜陵、池州、安庆、合肥得分分列前五,展现出较强的医疗卫生专业服务能力储备优势。

四、对策建议

省内城市之间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具有较大的不均衡性,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得益于整体实力的强势地位,综合保障水平呈现出较大的领先优势,黄山、铜陵、芜湖在三个公因子上各有突出表现,与合肥同处第一集团。马鞍山、池州、蚌埠、宣城属第二集团,在综合发展上表现出高于全省均值的水准,其他八个城市各具特色,但综合评价结果与居前城市尚有较大差距。

合肥。省会城市的优势地位明显,人均GDP居全省第一,卫生健康财政支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位列全省第二,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总量的25.7%,医疗卫生机构数、医院实有床位、执业医师数、护士药师技师数分别占全省的11.9%、18.4%、17.7%、19.1%,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发展较为全面,是全省高地。作为常住人口持续流入城市,未来的发展重点应关注人均保障水平,在相关投入、建设速度方面应确保快于人口增长速度。

黄山、铜陵、芜湖。黄山、铜陵卫生健康财政支出全省占比均高于其常住人口全省占比,公共支出因子分列第二、三位,经济基础、专业能力因子总体靠前。芜湖作为副省级城市,经济基础因子得分位居第二,具有较强的经济条件,和黄山、铜陵共同构成第一集团的第二梯队。芜湖应考虑发挥经济总量较大的优势,适当调高公共卫生支出的增幅,黄山、铜陵应将较好的公共卫生保障水平作为吸引产业、人口的抓手,加快经济总量的增长,保证较高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可持续性。

马鞍山、池州、蚌埠、宣城。马鞍山优势在于经济基础、劣势在于专业能力,人均GDP居全省第三,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医疗卫生机构数、执业医师数全省占比仅与常住人口全省占比持平,医院实有床位数全省占比低于常住人口全省占比0.4%。池州优势在于公共支出,劣势在于经济基础,卫生健康财政支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全省占比分别较常住人口全省占比高出0.7%、0.2%,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居全省倒数第一。蚌埠优势在于专业能力、劣势在于公共支出,医院实有床位、执业医师数、护士药师技师数全省占比分别较常住人口全省占比高出1.5%、0.8%、1.2%,卫生健康财政支出全省占比较常住人口全省占比低0.6%。宣城优势在于公共支出、劣势在于专业能力,卫生健康财政支出全省占比较常住人口全省占比高出1.3%,而医院实有床位、执业医师数、护士药师技师数均仅与常住人口全省占比持平。马鞍山、池州、蚌埠、宣城均有较好的公共卫生发展基础,提升策略可以考虑统筹平衡经济发展、支出保障与专业能力建设,针对性加强短板建设从而实现较快的整体水平提升。

其他城市。其他八个城市公共卫生保障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小于零,发展水平整体相对较低,经济基础因子得分低是主要影响因素,公共支出方面的劣势需要在确保经济稳健增长的前提下逐步有序增加投入,同时考虑到公共卫生行业特点,应始终将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储备与积累作为长期工作来抓,确保专业能力储备能够同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卫生保障不断增长的需要。

猜你喜欢
人口数铜陵常住人口
确定代表名额按户籍人口数还是常住人口数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吉林省GDP预测研究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16亿
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1888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