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我国乡村社区治理现实意义研究

2022-12-29 01:24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王宏强
区域治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 王宏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阶段[1]。自从我国稳步推进乡村社区治理实践后,为高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深入提高乡村居民生活条件和乡村社区治理与服务效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社会成员的生活处于良好状态,必然需要对乡村社区治理的现实意义进行重新审视,进行与时代发展相符的完善与建构。乡村社区治理的推动,符合乡村实际,居民高度认同,且已内化为一种价值取向,对我国“十四五”时期的社会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乡村社区治理的发展

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导致了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受到限制,城市化进程缓慢,社会结构不合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步伐加快,乡村社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迁和转型。我国乡村社区治理要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为统领,以外部推动和内部成长相结合,在市场和民主的风向标下,整合资源,有效运行,建设一个新的乡村社区。乡村社区治理以乡村为基础平台,充分发挥乡村社区组织和广大居民等各方面的力量,整合政府、乡村社区和居民等多方面的资源,使处于社会基础地位的乡村社区能够持续稳定和谐地运转,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把乡村社区居民的生活区域建设成为社区自治、秩序井然、服务完善、生活安宁、健康和谐的新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过程就是乡村社区治理的过程。

应当看到,乡村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地方,同时也生产的区域,而乡村社区治理则显得较为复杂,它既需要参考和学习城市社区治理的好的做法,强调社区规划和行政力量的推动,加强乡村社区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度,健全乡村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又要尊重乡村自然风貌、人文传统、产业特色和地域特点,合理确定乡村社区治理的范围、功能、目标任务和机制方法。自从把“社区”这一理念应用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中,实践表明城市社区治理对解决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完善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我国乡村社区治理较为落后[2]。从社区到社区治理,经历的是社区从观念形态向实践形态推进的过程,涉及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治发展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参与,我国乡村社区治理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现在已经进行了乡村社区治理的实验表明,乡村社区治理是深化居民自治的有效途径之一。应当站在城乡互动融合一体化发展和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五位一体”的格局下看待乡村振兴和乡村社区治理的出路。

二、乡村社区治理的现实意义

乡村社区治理水平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治理的要求,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017年民政部下发了《民政部关于开展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的通知》,主动适应乡村社区改革发展新形势和顺应乡村社区居民新期待,以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为载体,围绕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服务功能、激发社会活力、健全发展规划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探索,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创新经验,为加强乡村社区治理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参考[3]。而我国现阶段开展乡村社区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建设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乡村社区治理,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社会和谐首先要城乡社区和谐。乡村和城市的和谐,首先需要改变乡村社区的落后现状,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推行乡村社区治理。乡村社区在市场资本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使处于弱势地位的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国际国内经验证明,开展社区治理是尽快缩小城乡差别、提高乡村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乡村社区商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技娱乐等设施普遍缺乏,乡村社区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很难与城镇居民相比,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和公民待遇的差别相当明显。究其原因在于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没在一个起跑线上,一些历史原因使两者之间的整体差距愈来愈明显,导致广大乡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较慢,难以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使得在以往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大量乡村居民涌入城市,给城市治理带来了很多问题。目前,农业生产设施等基础薄弱、乡村社区发展落后的现状依然存在,乡村居民增收的制度还未完全形成,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制约新乡村社区治理的一些问题和体制机制还没有理顺和完善。在乡村地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不同群体通过促进乡村社区的进步,整合乡村资源,建立相对完备的乡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使乡村社区的公众服务和城市同步,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扎实的基本保障。

(二)推进乡村社区治理,是提升乡村社区现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文明要向乡村辐射,乡村社区居民享受城镇市民待遇,需要推进乡村社区治理,提升乡村社区现代化水平。推动乡村社区治理,能够提高我国乡村社区居民的主动自治意识;组织动员乡村居民投身乡村社区治理,能够承上启下地连接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有了乡村社区这个媒介,给居民带来的好处在社区通过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来实现,较好地化解了长时间影响乡村发展落后的各种矛盾冲突,弥补了广大乡村居民群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4]。

(三)推进乡村社区治理,是扩大基层民主和完善居民自治的需要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以“四个民主”为主要手段的居民自治已覆盖了全部乡村地区,居民的投票权、表决权、自治权已全部实现。但也应注意到,在小康社会建成后,乡村经济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乡村社区问题比较复杂,利益牵扯群体较多,利益矛盾、冲突增加,对加强乡村社区治理和管理、创新乡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和提高乡村社区居民自治,缩小城市和乡村的差距,是强化乡村社区治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乡村社区治理是完善乡村管理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大增强了乡村社区的管理服务水平。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乡村社区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扩大民主,完善居民自治,保证乡村社区居民依法行使权利[5]。

(四)推进乡村社区治理,是满足乡村社区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方式

如何化解乡村长时间隐藏的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的冲突,来满足广大乡村居民的物质需要,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大问题。目前,乡村社区治理的方式和方法正在不断完善,乡村社区治理居民自治制度已经建立起来,社区工作者素质逐步提高,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得到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向基层延伸。今后,要建立健全乡村社区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消除乡村居民的后顾之忧。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变为城镇社区居民。乡村社区不仅具有传统的社会稳定功能,而且具有加强社会管理的功能、宣传教育的功能、服务居民的功能、推进基层民主的功能。在乡村地区开展社区服务、文体活动有利于促进乡村社区发展,建立新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提升乡村社区的自治能力,满足乡村社区居民的基本民生福利,提高广大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乡村社区治理是满足乡村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需要通过很长时期的实践去完成。乡村社区治理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乡村社区治理的可行性

经过我国四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乡村社区相比以前有了巨大的进步,居民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居民自治已经深入我国广大乡村社区,城市社区治理的全面拓展为我国乡村社区治理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参考。努力促进乡村社区发展,最终把乡村社区治理成为社区自治、秩序井然、服务完善、生活安宁、健康和谐的新乡村社区生活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一)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为乡村社区治理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改革发展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到这个阶段后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社区反哺农村社区,共同进步发展的时期,并且也已经具有了这样的能力。这就为我国从城市社区治理到开展乡村社区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保障。实践表明,国家积极推进乡村社区治理的重大部署是符合广大乡村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要求的。乡村社区治理的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还未及时解决,许多领域刚触及,许多机制并不完善,各地开展试点积累的经验也很有限,我们还应在今后继续探索推动乡村社区治理工作。

(二)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重视为乡村社区治理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群众支持

为了推进我国的乡村社区治理,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村发展的政策,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已经连续数年围绕农村发展和农民利益的提高,国家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农村的发展问题。全社会以及广大乡村社区居民参与乡村社区治理的热情很高,成为开展乡村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和丰富的智力资源。我国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相比差异性较大,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社区治理工作,全国上下都为乡村社区治理工作探索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例如江苏省海门市在开展乡村社区治理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走在了前列,对乡村社区治理的实用性较强。海门市在原有乡村治理基础上进行总结、创新和提升。乡镇以下民政初访解决,政府购买服务,设置民政协管员。组织的多样化,体现乡村社区自治化,功能齐全的农村建立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原来的中心工作变为常态化工作,逐步形成了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社区治理的新思路,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三)相关探索研究为乡村社区治理的开展提供了实践思路

我国农村社区居民人数决定了我国的农业国家的现实,为了解决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问题上世纪初梁漱溟、晏阳初等著名人士就已经在我国部分省份的农村开展社区治理的试验工作,尽管那时候的乡村社区治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对我们现在的乡村社区治理具有参考价值。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许多省份也相继探索乡村社区治理这方面的活动,主体思路都是围绕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生活富足、改善环境洁净和强化民主建设的目的,例如江西省开展的农村村落社区治理,江苏省推行的和谐村镇社区治理以及贵州省遵义市的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等等,虽然建设的形式各异,但是为我们开展乡村社区治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接下来更好地开展乡村社区治理贡献了很好的治理经验。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1],对乡村社区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努力促进乡村社区治理工作,在乡村社区范围内整治环境、丰富文化、加强治安、帮助弱势、建立新风,推动乡村经济增长和稳定,继续又快又好地稳步推动我国乡村社区治理工作全面发展。主要通过健全乡村社区治理各项管理制度,完善体制建设,巩固硬件基础,完备服务功能,构建一个服务齐全,管理井然,健康和谐的乡村社区,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要建立乡村社区治理领导协调机制。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建立由党和政府领导、民政指导、群众支持的乡村社区治理工作协调机制,相关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凝聚力。其次,要制定乡村社区治理规划。乡村社区发展必须由社区主导提前规划。制定乡村社区治理规划,必须把乡村社区治理的模式、范围、定位等规划好。最后,乡村社区的各项管理与服务要全覆盖。要建立一个以社区服务为基础,辅以自愿和互利的援助服务体系。覆盖社会援助、卫生保健、社会福利和其他服务到整个乡村社区,引导居民开展自愿和互帮服务,积极开展使居民满意的社区服务项目。乡村社区服务中心应发挥中心的作用,做到布局合理、功能整合,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提高乡村社区基层组织制度和健全基层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基层居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社区民间团体、驻地单位和居民在乡村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把乡村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份、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问题解决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强外来人口参与本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初步形成驻村的单位、军队、知名人士和机构与社区资源互享的机制。

推动乡村社区治理是为了能使数以亿计的我国广大乡村居民分享到国家发展的成果,使乡村城镇化,城市和乡村居民生产和生活水平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过程。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影像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为居民提供“叫醒式”服务
影像社区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影像社区
高台居民
酷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