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运维长效管理机制的创建探讨

2022-12-29 01:24浙江宏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邹可兴
区域治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运维污水农村

浙江宏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邹可兴

在生活方式发生转变,以及农村城镇化逐步推进过程中,农村生活污水实际产生量明显增加,在未能经过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导致环境污染逐渐加剧,并且发生了地下水质恶化以及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等多种问题,问题的出现对于人们安全、健康产生的威胁比较大,也造成了农村地区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1]。

一、农村生活污水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来源

首先,排放分散且系数低。对于农村居民来讲,生活用水总量和城市居民之间相比下降明显,污水分布和农民之间的实际居住情况之间对应,基于排放方式进行分析,主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向地面泼洒,然后进行自然蒸发,另一种为运用明渠向户外低洼位置排放,排放系数一般小于0.5,城市的排放系数在0.8左右[2]。其次,日变化系数比较大。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排放时,日变化系数比较大,具有阶段性排放特点,以早上以及傍晚排放量最大,而夜间时排放量为最小,变化幅度明显[3]。污水来源往往会受到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季节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首先,厨房污水。包括刷锅水、洗碗水、洗菜水等,刷锅水与洗碗水中会含有醋酸、动植物脂肪、碘、氯等。其次,生活洗涤污水,其中主要为家庭清洁和个人卫生清洁用水,刷牙、洗澡、家庭卫生等均需使用洗涤用品,在洗涤用品中会含有化学成分,例如磷元素,污染水体[5]。再次,粪便污水。粪便污水包括人的粪便和畜类粪便的。最后,混合污水。包括家庭作坊加工、禽畜养殖等。

二、农村生活污水具体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主要是降解或清除环境污染成分与有害物质,需运用合理、成熟,与农村特点相适应的处理技术,结合实际情况促进水质中和,实现对污水的回收利用,也能使整个降解排放过程层更为环保[6]。结合工艺原理对技术进行归类,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即自然处理系统与生物处理系统。第一种主要通过植物吸收、土壤过滤、以及微生物分解基本原理,另一种为厌氧生物和好氧生物方式。

三、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的危害

(一)破坏生态环境

水污染会导致水体生态出现失衡现象,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水中溶解氧可以使水生物生存获得必要条件,也能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将水中污染物降解,进而实现水体自净[7]。生活污水中往往会含有钾元素、氮元素、有机物等,当生活污水实际排放量超出水体整体消纳能力,水体将难以进行自然净化,水体中的有机物会发生分解,将营养物质释放出来,磷元素、氮元素在过量的情况下,藻类植物会迅速生长,在植物进行生长过程中,会有大量溶解氧消耗,未能得到平衡的情况下,水中溶解氧会一直被消耗,难以使植物生长需求获得满足,导致植物发生大量死亡[8]。同时会使水体出现黑臭问题,对于附近空气质量和水环境产生严重破坏,并且进行简单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会渗透到地下,使地下水体受到严重威胁,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

(二)危害人体健康

污水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长期饮用会导致身体受到损伤,引发多种疾病,也会降低身体抵抗力。

(三)影响社会治理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过程中,人类在文明程度上明显提高,需求层次发生的变化比较大,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且对于生态环境的高质量需求也变得越发强烈[9]。水质安全和生态安全、饮食安全之间联系紧密,和人们实际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的情况,对于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的实施产生了较大不良影响,阻碍了小康社会建设。

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运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未能进行统一指导

农村的生活污水展开治理工作时,往往关系建设、市政、交通、水务、电力等多个方面,县乡村之间相互连接,管理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重叠情况,职责权限存在边界不清问题,需将其详细梳理[10]。并且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洁水、护水工作未能有效实施,排放生活污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部分农村地区污水收集较为困难,不能将治理设施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治理资金难以获得充分保证

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时,治理范围广泛,治理量比较大,难以实现全面覆盖,仅能收集部分生活污水,设施建设成本较高。仅仅通过地方财政给予支持,整体压力比较大[11]。并且项目在建设成功以后,常态性运行管护需要获得固定资金支持,部分地区经济条件较好,可以使设施运行时的费用获得充分保证,但是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区,管理资金难以获得充分保证,未能进行常态化管理,设施的使用会受到较大不良影响。

(三)村民参与度较低

农村生活污水展开治理工作过程中,往往会结合上级文件内容,由相关部门组织参与,村镇进行配合。在整个治理运维过程中,村民的作用被弱化,很多村民并未参与到管理运为当中[12]。同时一些地区并未有效开展环保宣传工作,在农村地区居住人口主要为老年人,他们的文化程度往往不高,宣传效果不明显,很多村民对于治理生活污水的了解并不多,未能充分了解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的优势,以及胡乱排放产生的危害。

(四)专业性管理运维人员欠缺

政府机关当前尚未构建专业性治理运维管理机制,也并未和民营企业之间进行对接,造成污水治理工作在开展时缺少专业性运维管理工作人员,管理运维工作难以获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五)未能形成系统性规划

农村地区和城镇相比,治理生活污水时间比较短,涉及的条件复杂,并且水量会发生季节性波动。由于实践经验比较少,能够进行参照的技术参数不多,管理运维效率不高,建设设施时,可能会出现部分闲置现象。并且在土地批复相对滞后影响下,处理站可能会零星分布,进而对设施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六)长效保障机制缺乏

首先,从政府角度来讲,监督力度存在明显不足,治理污水时政府不仅需要将自身主导地位发挥出来,为治理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管护服务,也需注重自身监督职责的发挥。但是在实际实施时,职能部门由于工作人手较少,难以展开全方位检查工作,考核时往往运用抽检方式,并不十分了解污水治理实际情况。其次,进行监督时运用的渠道较为单一。政府属于公共权力的执行者,肩负较多义务和责任,履行监督职责时,可能会存在的不足与漏洞,单纯通过政府进行监督,难以使管理运维需求获得满足。

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运维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创建策略

(一)构建合理运维体系

首先,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将分级监管、统一领导、责任到人作为基本原则,市县两级构建联席会议制度,将建设部门作为主管部门,针对参与部门各项工作职责进行细化。具体实施时,需制定治理规划,展开统一规划、同步推进、整体招标,防止出现资金浪费、重复建设问题,提升财力、人力以及物力的整体使用率,制定设施建设明确质量标准,并且促进截污纳管的进一步推行,运用多元化方式进行处理,确保治理工作的整体成效。其次,发挥市场主力作用。将县或镇作为基本单位,运用市场化方式将第三方机构引入进来,由第三方进行运维管理,推动区域运营管理中心建设,构建专业性技术服务团队,基于总承包方式与技术托管方式推动运维管理的实施。最后,推动农户深入参与。将基层地区水务队伍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网格化管理的实现,对运维管理具体职责进行科学区分。就窖井来讲,前端可以由第三方或者是村集体进行统一管理,后端由农户进行自行管理,形成共享共建且全面参与的模式。

(二)提升专项资金支持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展开治理工作,建设的公共设施具有公益性质,需建立相关专项资金,将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当中,同时使其逐年增长。对基层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涉水涉农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将补助比例、补助额度适当提高,使补助可以尽早到位。同时应考虑财政存在困难的地区,对于山区、欠发达地区、库区给予倾斜。并且将政府作为主导,引导社会参与,贯彻谁获益便由谁出钱的基本理念,鼓励社会力量自筹资金。具体实施时,可以将PPP模式运用其中,引导企业出资建设,并且实施运营维护,然后为企业提供收益空间,保证这一工作效益的实现。除此之外,运用以奖代补基本政策,保证污水治理整体效果,促进运维管理整体质量的提升。最后,强化资金监管。筹措的资金需求进行高效使用,资金使用监管十分重要,建立专项资金以后,政府需强化资金使用跟踪工作,保证实现专款专用,推进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运用定期方式对资金使用展开绩效评估,提升资金利用的。

(三)促进村民环保思想意识提升

首先,加强宣传工作。加强对网络、电视的运用,积极展开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必要性以及重要性的宣传,提升基层群众环保理念,构建全民参与治理氛围,使村民主动参与到管理运维中。并且制定污水集中处理相关管理条例,保证污水集中处理建成系统以后,生活污水均能进入到系统当中,不会随意将污水排放。也需保证处理设施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一旦出现破坏设施的情况,需进行严格处理。其次,发挥新闻媒体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对于新闻媒体来讲,可以向公众进行信息传递,展开舆论引导。针对污水治理展开宣传工作时,新闻媒体需注重自身作用的发挥,进行新闻报道过程中,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提出对应解决措施。

(四)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在进行管理运维时,工作人员应为专业性工作人员,具有治理生活污水的专业能力。然而在人员配备较多的情况下,势必导致财政负担比较大,也不具有必要性。这就需要合理配置人员,可以运用一个在编工作人员加上两个临时工的方式,专业人员主要进行指挥和管理,临时人员负责工作,选择临时工时,可以将附近村民作为对象,这种方式的运用,不仅可以将财政支出减少,也能使村民获得就业机会,这是进行人才队伍建设时的较好选择。

(五)做好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工作

选择技术路线时,应体现出合理性,实施与实际要求相适应的技术方案,选择合理且容易实现的运行维护方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统一处理。无条件的情况下展开分散处理、就近利用,引导农户尽量减少污水排放量,并且鼓励农户针对粪污展开资源化利用,进而使污水处理具体要求获得充分满足。同时需注重后期管护工作的实施,后期管护工作的实施对于整体管理运维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相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后期管护在实施时,需强化管理工作,特别是薄弱领域以及关键环节,促进管护责任的明确,并且推动管理运维的有效实施。

(六)强化监督监管工作

处理农村污水设施数量比较多,整体较为分散,为保证工作的有效实施,需注重政府在监管方面职能的发挥,实现对各部门力量的统筹,规范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展开竣工验收以及质量监督工作时,需规范执行整个过程,项目建成以后实施的运营监管,应根据执法检查运用持续性方式实施明察暗访,推动管理运维的顺利实施。并且运用第三方评估机制,通过常态化方式进行评估,构建现代化监管平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时,设施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实施管理运维时需了解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构建一体化管理平台,加强数据整合,积极运用云平台与大数据,针对超标排放以及异常情况做出预警,通过远程方式进行实时监控。就云平台来讲,可以实现实时监控以及移动互联,保证信息传达时的及时性,进而使管理运维工作得以有效实施,也能尽量减少人员工作内容。最后,注重监督考核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对于水务局来讲,需出台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的监督考核细则,将污水处理管理运维工作纳入监督考核当中,每个月需将污水水质、污水处理量数据进行上报,并对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展开监督,由第三方评估污水处理情况,将考核结果视为管理运维工作考核指标。同时生态环境局需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将治理纳入考核范畴中,强化农村污水处理水质考核与水质监测工作,对于影响污水治理的行为,应适当增加惩处力度,借此提升整体监督效率。通过监督考核的实施,可以增强人员责任意识,使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总之,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关系到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治理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农村良好居住环境,在此过程中,加强治理工作,并且构建运维长效管理机制十分关键。具体实施时,需构建合理运维体系,提升专项资金支持,促进村民环保思想意识提升,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做好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工作,强化监督监管工作,进而保证治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猜你喜欢
运维污水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高速公路智能运维平台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污水罐坍塌
智能+时代的新运维
——2019(第十届)IT 运维大会特别报道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
配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探讨
黑皮游戏大迷宫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