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多耶》的民族风格与演奏技巧探析

2022-12-29 05:36关新
参花(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重音钢琴曲音调

◎关新

现如今,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进入了全新的时代,钢琴创作呈现出创作风格上的多层次与多元化特征。“其一,秉承并发扬追求民族文化精神的品格,确立‘中国风格’是钢琴创作的方向;其二,更加开放地吸收现代西方钢琴创作理论和技法,以‘求异’‘求新’‘多元化’为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致力于寻求新颖的音乐,深入挖掘中国民间音乐风格并试图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钢琴曲《多耶》是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写成的具有侗族风格的钢琴曲。曲作者没有直接引用侗族民歌音调,而是吸取侗族民间音乐的精髓,将现代作曲技法与侗族民间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侗族民间韵味的钢琴曲。本文先从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及和声方面分析《多耶》的民族化特征,再从节奏节拍、触键及踏板的掌握方面分析该曲的演奏技巧。

一、钢琴曲《多耶》的民族化特征

(一)节奏、节拍的民族化

侗族民间歌舞“多耶”的曲调与节奏都是即兴性的。钢琴曲《多耶》中出现了Largo(广板)、Adagio(慢板)、Adante(行板)、Allegro(快板)等八次速度变化,其中有六种速度标记。充分地表现了“多耶”旋律节奏即兴性的特点。另外,《多耶》中共有三处运用自由节奏的地方,第一次出现是开始的主题旋律,气氛庄严肃穆。第二次出现在第62小节,这里既有侗歌又有京剧音调。第三次出现在第106小节,运用琶音音型快速地向上移动的手法,模仿领唱者的吟唱。

临时重音记号的使用使原有节拍重音位置发生了改变,这种节拍安排突出了“多耶”即兴性的特点,显现了变化多端的侗族民间音乐的魅力。《多耶》再现部个别部分加入了临时重音记号,打破了节拍的强弱规律,在演奏时要注意将这些标重音记号的音着重弹奏出来。

侗族民歌的节奏节拍特点是多运用混合拍子,南部侗族地区民歌节奏节拍变换较频繁。作者把这一节奏节拍特点用于《多耶》的创作中,该曲的节拍设计灵活多样,并且频繁地变换节拍,全曲共转换了22次节拍。乐曲所使用的节拍种类有:3/4、2/4、1/4、5/4、9/8、7/8、5/8、3/8、2/8、4/4、7/4,共计11种节拍类型。

(二)调式调性的民族化

多声合唱是侗族民间音乐的传统特点之一。在侗族大歌中的复调音乐主要是通过变奏的手法形成的。侗族人民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逐渐增加了简繁节奏的对置,切分音、延留音的使用,声部之间的模仿手法等,这些技法的运用使得支声复调因素进一步得到发展,不同的声部在旋律和节奏方面都各不相同,自成一体。

《多耶》这首钢琴曲运用了多个调性相结合及复调化的织体两种方式将侗族民间音乐的多声性充分地展现出来。《多耶》中运用了很多复调手法来表现侗族民歌的复调性特征。如《多耶》过渡段(第62小节)运用了简繁节奏对置、持续音的使用及声部模仿等创作技法来表现侗族音乐的多声性特点。

同时运用多调性模拟侗族民间乐器在不同调上吹奏的合音效果。“多耶”这种侗族歌舞常在芦笙节中表演,他们常把不同调高的芦笙合在一起吹奏,以产生热闹的效果。

乐曲第11小节为二重调性,上声部调性为E宫调,下声部调性为降D宫调。乐曲第53—58小节为三重调性,上方音层旋律声部为D宫调:中间音层为双音,上方为降D宫调,下方为降A宫调;下方音层也由双音构成,上方为降D宫调,下方为降A宫调。上下声部调性不相同增加了音乐的不协和程度,使每个声部更加独立,表现了侗族男女混声合唱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侗族音乐浓厚的乡土气息。

(三)和声的民族化

侗族大歌追求大二度“蜂音”,呈大二度音高差别的两股声音同时发出,会产生一种有如蜜蜂飞动时产生的“嗡嗡”共鸣声响。《多耶》中有很多地方采用了大二度音程来表现侗族大歌这种“蜂音”的音乐特征。

为了避免使用西方传统和声手法,《多耶》中还运用了很多非三度叠置和弦,非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在音响上增加了不和谐感,使人耳目一新,通过听觉上的刺激增强了音响的现代性。另外,非三度叠置和弦也并非西方独有,中国的传统色彩性和声里也包括非三度叠置和弦。因此,《多耶》中非三度叠置和弦的使用既体现了该作品的民族性特征,又具有现代性特征。

(四)旋律的民族化

侗族民歌历史悠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几乎每个侗族人都会唱歌,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唱歌队,因而侗乡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侗乡素有“年长者教歌,年轻人唱歌,年幼者学歌,善歌者受到赞扬,歌师受到尊敬”的社会风尚。侗族有句俗语叫“饭养身,歌养心”,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热爱音乐的特点。侗族音乐大体可分为南部侗族民歌和北部侗族民歌,民歌体裁以反映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人民的愿望为主。

“多耶”是侗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一种,又称“踩堂歌”,一般用于祭祀始祖母——萨岁活动。踩堂歌除了用于祭祀活动,同时也是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跳踩堂歌时,总是先由领唱者唱起踩堂歌,姑娘们手拉手围成一圈,小伙们在外圈手拉手边唱边跳,一领众和。踩堂歌《你们到来住几天》的旋律主要运用dol、la两个音,《多耶》开始的主题旋律也是围绕dol、la两个音展开的。曲调与节奏具有即兴性。音乐以领唱—合唱—领唱—合唱—再领唱—再合唱的方式呈现。主要运用2/4拍的节拍形式,在应和的地方多运用3/4拍的节拍形式。

二、钢琴曲《多耶》的演奏技巧

(一)节奏节拍的掌握

1.注意重音符号的处理

《多耶》中出现了多种节拍类型:1/4、2/4、3/4、4/4、5/4、6/4、7/4、2/8、3/8、5/8、6/8、7/8、9/8。要根据每种节拍类型的强弱特点来演奏。在乐曲中运用临时重音记号的地方,因为临时重音记号的运用使原有节拍的重音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演奏者在演奏时一定要将标记重音记号的音特殊强调一下,而不能按照正常的节拍重音来演奏。

如乐曲再现部开始处左手由于加了重音符号而产生了3/8拍的效果,这里左手标重音符号的音一定要弹得突出,这样才能形成3/8拍的效果,与右手的4/4拍形成纵向混合节拍。

2.注意散奏的处理

散板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音乐表达方式,大部分中国钢琴作品里都有散板音乐的出现,这也是中国钢琴作品最有特色的部分。在散板音乐中,演奏者可以对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做相对较自由的处理。中国的散板音乐不同于欧洲的有节拍重音的、能划出准确单位拍的音乐。“‘散’并不意味着节拍的杂乱或随意,是一种蕴藏着规律性和音乐韵律的自由板。”[1]钢琴作品中散板音乐部分音符的时值、节奏可以相对拉长或缩短,但这种“自由”是要根据乐曲的实际情况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由,要体会“似散非散”“似乱不乱”的节奏形态。

《多耶》中有三处散奏的地方。第一处是引子部分,整个引子部分节奏都要弹得很自由,来表现“多耶”节奏自由即兴的特点。第1、3、5小节好似歌头的领唱,要弹得缓慢些。第2、4、6小节好似众人的合唱,速度要快些,要弹得紧凑。第二处散奏在过渡段,是一段复调音乐,这段音乐既有侗族民歌音调又有京剧音调片段,两者融合在了一起。要弹得悠扬婉转、连绵不断,装饰音的处理可稍慢些。第三处散奏在展开部,也采用了京剧音调与侗歌音调,要求演奏速度很快。运用双手琶音音型快速向上移动的手法模仿巫师的吟唱,低音区仿佛是巫师的哼唱,高音区仿佛是巫师的呐喊。

(二)触键方法的掌握

《多耶》中引子部分一些加重音符号的地方演奏的音色要尖锐明亮,铿锵有力,声音要集中、有穿透力。要弹奏出这样的音色,需要手臂放松;手指第一关节及掌关节要牢固;触键时第一关节要牢牢抓住琴键,发力要极为短促;手腕不能僵硬;在落健的瞬间,手臂要完全放松,并尽可能快地离开琴键。曲中第48—49小节和弦也需要这种弹奏方式。

引子部分由歌头领唱的旋律需要演奏出纯净、清脆、透明、安静古朴的音色。要演奏出这样的声音需要用指尖部位触键;手掌关节要牢牢撑住;在落键的瞬间手腕要立即放松,要让声音传得很遥远。呈示部过渡段(第62小节),对比段(第64—105小节)右手的旋律部分也要运用这种弹奏方法。

(三)踏板的掌握

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如何恰当地使用踏板,提高对踏板学习的重视程度是每一位钢琴演奏者毕生要研究的课题。

1.右踏板的使用

《多耶》展开部一开始左右手琶音音型快速向上移动的部分需要运用抖动踏板,即用脚快速地、短促地反复踩踏板,不要将踏板踩到底,这样可以使音响效果不浑浊。

再现部需要根据4/4拍的逻辑重音,在强拍上加踏板。

2.中踏板的使用

中踏板的使用可以增强和声的清晰感,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增添音乐的色彩感。演奏时手指在落键的瞬间迅速地踩下中踏板,既可以留住正在弹奏的音,又能不影响后续演奏的音,不会出现音响浑浊的现象。

《多耶》中呈示部的过渡段需要使用中踏板,这一部分中踏板的使用目的是清楚地突出低音,同时保证其他音能够清晰地奏出。与右踏板同时使用,可以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3.左踏板的使用

左踏板的作用是帮助演奏者弹奏出更弱、更柔和的音色。《多耶》中呈示部的过渡段部分为了体现一种缥缈的意境,需要加入左踏板,左踏板的运用使音色变得更加暗淡、柔和。

(四)演奏思维的把握

在注重音乐横向旋律线条的同时,还要强调音乐纵向结合的变化,如和声、织体等。纵横结合起来所演奏的音乐才会有清晰的层次感,会具有建筑式的严密性。横向的旋律、纵向的和声及多变的节奏所构成的丰富的钢琴织体,使音乐立体化,这就要求演奏者从宏观上准确理解音乐的特点,立体地诠释把握音乐的内容与韵味。

《多耶》呈示部中的过渡段是一段复调音乐,是侗族民歌音调与京剧音调的融合,京剧音调与侗歌音调形成对比,在弹奏两种不同音调的片段时要运用不同的音色来处理,既要注重横向的线条美,又要注重纵向的和声、织体变化。两者互相结合,互相渗透,才能准确而完美地表现出这首钢琴曲的特色与风格。

三、结语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钢琴音乐作曲家立足于把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努力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精髓,同时学习、借鉴、选择和采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进行钢琴音乐创作。他们一直在民族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道路上努力追求,寻求最佳的结合点,力求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现代钢琴作品。无论在创作方面还是在演奏方面,中国钢琴音乐都已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既保留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与时俱进,紧跟当代世界音乐发展的步伐。

著名作曲家杜鸣心指出:“中国作曲家写的东西要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对外开放,引进人家的技术、手法,作为文化交流是正常的,但片面看待‘洋人承认’不足取。如果我们当中哪个人的创作没有民族特色,就意味着多了一个写西方音乐的人,少了一个中国作曲家。”《多耶》这首钢琴曲作品带有浓厚的侗族音乐色彩,作曲家在侗族音乐中普遍存在的多声形式、丰富的节奏变化等元素中发掘着民族音乐的精华。“钢琴曲《多耶》在探索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法相结合的实践中,体现出超前的创新精神。无论是乐曲曲意的深度,演奏技巧的难度,还是国内外传播的影响程度,都堪称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对这首钢琴曲的研究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与掌握这首作品的创作特征,指导我们在演奏中表现作品本身的内涵,同时也对我们理解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写成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钢琴作品,演奏这类钢琴作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重音钢琴曲音调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赵元任钢琴音乐创作和语言音调的融合探析
单词重音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夜的钢琴曲(六)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