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音乐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与路径

2022-12-29 06:19
轻音乐 2022年3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民族音乐

刘 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为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振兴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的全面振兴。民族民间音乐“作为民俗传统的象征符号和民俗生活化的原生艺术,在岁时节令、人生礼俗、民间信仰、社会交际、衣食住行、消遣娱乐等方面广泛应用”[2]的文化样式,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体现,是一个乡村文化特色的精神标志,也是各民族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资源。

21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建设与保护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从保护实践的角度说,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在内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政策制定、工作规划、开展普查、名录体系、保护机制、落实政策,以及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和宣传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涌现出蒙古族长调、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一批影响广泛的民族民间音乐项目入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理论研究的视角看,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学术界围绕乡村振兴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但其内容主要集中在“产业”“生态”“组织”和“人才”方面,而对“艺术”介入乡村振兴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学术界涌现出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方李莉的《中国乡村振兴的方向:从乡土中国迈向生态中国——艺术人类学视角》[3]、李人庆的《艺术乡建助推乡村振兴》[4]、李祥林的《乡村振兴与乡村艺术》[5]、王科威的《乡村振兴背景下民间艺术的发展研究》[6]、张新江的《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有效路径研究》[7]等,而论及乡村振兴与民间音乐之关联的代表性成果有:刘晓静的《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音乐文化的振兴》[8]、尼洪涛《让乡土民族音乐唱响乡村振兴大舞台》[9]等,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参照和方法借鉴,但还不能反映民族民间音乐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也不能针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介入乡村振兴进行宏观整体的发展规划。

基于上述,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总要求,在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借鉴人类学、社会学、民族音乐学等方法和文化资本理论,围绕民族民间音乐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及其实践路径展开论述,这对于深入挖掘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提炼其文化符号、阐释其多元化价值,设计其介入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和可操作的运行机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民族民间音乐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民族生活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这不同的环境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字、心理、交往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承。”[10]在中华文化大家庭里,每个民族都有历史悠久、样式繁多、内蕴丰厚和价值多元的民间音乐。民族民间音乐不是纯粹、独立的音乐形式,而是聚合各民族自然、人文、生产、生活、语言、信仰、道德和审美等于一体的文化价值体系。它们与乡村振兴互相关联、有机统一。一方面,乡村振兴为民族民间音乐提供着生存环境;另一方面,民族民间音乐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

(一)民族民间音乐是承载民族文化历史的有效载体

当前,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中的许多项目已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尤其是蒙古族长调、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布依族八音坐唱等世界级和国家级非遗项目。它们“不仅深藏一个有着共同地域、共同历史、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的民族共同体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而且始终闪现着该民族灵魂的搏动,以巨大的向心力吸引着该民族的各类成员。”[11]它们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维系着各族人民的审美诉求和独特品性,业已成为宣传各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的名片和载体。

(二)民族民间音乐是维护乡村生态环境的有益资源

《吕氏春秋》强调音乐来自于自然,认为五音、十二律与五时、十二月相配列。《乐记》详细论述了音乐与阴阳、五行相通。这反映出音乐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思想。我国各民族乡村依水旁山,歌声与自然相融,在他们的传统观念中,人与万物同源,大自然中的一切皆有生命与思维。作为反映乡村民众生活写照的民族民间音乐不仅传递在人们的情感交流之间,还飘扬在青山绿水之间,其中蕴含的生态理念折射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出乡村民众在历史的长河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理想,是维护乡村生态环境的有益资源。

(三)民族民间音乐是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精神依托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民族民间音乐以与民众日常生产劳作相生相伴的方式存在,易于与群众产生共鸣。各民族民间音乐的世代相传,有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体现着他们的意志、人格和精神,表现了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展示了他们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生命意识。”[12]在我国各民族乡村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音乐,有的表现乡村人民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有的通过音乐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通过音乐述说民族历史、表达个人情感;有的通过音乐阐释生活感悟、装点村容村貌,等等。民族民间音乐能让民众在传习过程中获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放松心情、减缓压力,促进民众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还能用于乡村景观设计,营造乡村环境,提升民族乡村人文精神风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四)民族民间音乐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力量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认为乐有“兴”“观”“群”“怨”的作用,也就是说音乐具有启发群众、考察社会、协调关系等社会功能,从而引导人们弃恶向善,国家变乱为治,足见音乐的教化作用。民族民间音乐活动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有关活动,可以加深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交往以及文化、思想与观念等方面的交流,对于增进乡民情感、促进乡村安定团结有重要作用。我国各民族乡村民间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了乡村民众的社会行为,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其中所体现的“仁孝之礼”“和谐之礼”等传统规范为乡村“礼治”提供了价值遵循,对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五)民族民间音乐是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有力杠杆

近年来乡村旅游总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次比重较高,乡村旅游成为当下休闲娱乐的新业态。民族民间音乐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民俗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民间音乐也当抓住时机,搭上旅游快车,助推乡村振兴。各地乡村借助本土资源优势,对民俗音乐资源进行有效挖掘和利用,将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之中,不仅彰显着乡村文化的独特个性,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结合旅游业开发民间音乐活动,利用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使得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达到生活富裕的目的。

二、民族民间音乐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在乡村文化振兴的统筹规划下,因地制宜,将民族民间音乐纳入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另一方面又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挖掘和创新更丰富的民间音乐活动。

(一)坚守民族民间音乐乡村生态

民族民间音乐的生存土壤在乡村,其发展要立足自身民族乡村特质,营造出健康的文化生态环境。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过渡的开发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就失去了自身乡村文化特色。例如,青海茶卡盐湖“天空之境”景观在爆红网络引得大批游客后,众多景点复制,全国冒出几十个山寨“天空之境”就是最鲜明的实例。这暴露出文化创意的匮乏,也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换句话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不仅要保护民族民间音乐的多样性,还要保护民族民间音乐的乡村内涵。也就是说民族民间音乐的开发必须结合当地现状,实施“一乡一特”的措施,着重突出地域乡村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生态。

(二)强化民族民间音乐人才培养

乡村文化振兴,人才培养是关键。当前,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创作、表演的传承人才青黄不接;也缺乏推动民族民间音乐介入乡村建设的专门人才,既没有形成推动民间音乐介入乡村振兴的研究团队,也没有专门的实践队伍。这就要发挥政府文化部门的作用,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强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定期举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习活动,引进外地音乐人才,提升当地音乐师资水平;通过扶持乡村精英、民间音乐传承人、乡村音乐教师等,夯实乡村音乐文化基础设施,实施培养当地村民、引进外地人才双重措施,能够有效的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创建人才成长平台,推进和完善民族民间音乐人才体系建设;完善民族民间音乐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要健全民间音乐传承人保护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给予相应的经济资助和政策优惠,组织相关交流演出、理论研讨等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开展民俗音乐文化传承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一代传承人。还要支持他们到地方政府、社区、学校开展民俗音乐文化传承活动等,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传承责任心,为民族铭民间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推进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创新

一是研制有利于民族民间音乐介入乡村振兴的顶层规划和具体方案,积极营造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生态环境,激发各族同胞自觉珍视民族民间音乐的热情,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营造有益的空间;二是联合政府、文化部门、科研单位、高校和研究机构等,组织专门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研究团队,深化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研究阐释、教育传承、社会普及和宣传推广,完善民族民间音乐保护传承机制,让民族民间音乐在新时代得以有效传承;三是结合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民间音乐的生机,赋予其新内容和新形式,创造出既具有传统底蕴和乡村特色,又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的民族民间音乐成果,使民族民间音乐在乡村背景下赢得新的发展机遇,泛发出新的传承活力。

(四)彰显民族民间音乐乡村特色

“民间艺术的发生与成长离不开有机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空间,文化生态一方面为各种艺术样态的形成提供了温床,另一方面在艺术样式的孕育中,把地方性的文化精神与艺术气质融入其间,形成区域性文化艺术的风格和旨归。”[13]乡村民间音乐文化建设一是要因地施策,彰显民族乡村特色。一是以乡村为整体,充分考虑各民族村寨自然人文生态、发展历史、村寨特性和民众生活习惯,利用乡村建筑、乡村基础设施和现代声光电网等手段,把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纳入乡村振兴规划的总体布局。借助现代设计理念,积极吸收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元素,完善乡村休闲游艺广场、村级活动中心、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具有民间音乐文化元素的民居建筑、音乐广场、文化长廊等场所,把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元素融入到民族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人文景观。

(五)打造民族民间音乐节庆文化

民族民间音乐多以历史、社交、语言、礼仪、信仰和风俗为主题,并通过各种节日活动的仪式化展演在历史的推演中,承载起一个民族历史的文化记忆。因此,把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到乡村各类节庆活动之中,有助于打造民族乡村民间音乐文化品牌,提升乡村文化内涵及其社会影响。一是充分考虑民族民间音乐的地域文化特征,借助节庆文化活动,激发广大村民参与的热情;二要注重顶层规划,树立精品意识,提升民族民间音乐节庆文化的品格。

(六)开发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产业

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所在,产业融合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文化的存在价值应该是与其所处时代的大文化背景进行合理的调适,应该适应民族所处社会或者国家的发展需求,才能被发扬和传承。”[14]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活动、节日庆典等都是开发民间音乐旅游的重要场域,将节庆礼仪、民俗音乐与舞台表演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域乡村特色的文化实景演出,带动当地民俗音乐产业及经济发展。此外,各民族乡村可以挖掘当地民间音乐文化元素,将富有乡村特色的乐器形象、民俗戏曲和曲艺人物形象等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带动手工业、礼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形成“音乐+旅游+文化”的发展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 语

总之,民族民间音乐的存在不是一个自律自为的对象,而是与乡民的生命存在和生存活动密切关联的根性存在。民族民间音乐内蕴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价值对于推动乡村经济增长、助推乡村文化建设、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塑造乡村文明新风、促进乡村生态保护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民族的音乐品种应该植根于广袤的土地上,根系拓展延伸得越宽广所获取的养分就越多。一个民族的任何音乐种类要获得良好发展生态,都需要更多人参与其间,演奏者和观众要形成一个庞大的互动体系,才能保证音乐品种正常发展的良性循环。”[15]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要立足于自身乡村文化特质,而且要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构筑起以政府为主导、传承人为主体,吸纳社会、市场和民族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保障机制,才能永葆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活力,才能为助推乡村振兴持续发力。

注释: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2]陶思炎等.民俗艺术学[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1.

[3]方李莉.中国乡村振兴的方向:从乡土中国迈向生态中国——艺术人类学视角[J].民族艺术,2019(03):27—36.

[4]李人庆.艺术乡建助推乡村振兴[J].美术观察,2019(01):22—24.

[5]李祥林.乡村振兴与乡村艺术[J].社会科学家,2018(08):86—90.

[6]王科威.乡村振兴背景下民间艺术的发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05):75—77.

[7]张新江.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有效路径研究[J].音乐创作,2018(12):148—150.

[8]刘晓静.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音乐文化的振兴[N].中国艺术报,2018-03-16(006).

[9]尼洪涛.让乡土民族音乐唱响乡村振兴大舞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6-27(008).

[10]夏日云,张二勋.文化地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6.

[11]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第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题记Ⅲ.

[12]朱慧珍,张泽忠等.诗意的生存·侗族生态文化审美论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7.

[13]李宝杰.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229.

[14]周智慧.蒙古族传统游戏搜集整理与传承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9:208.

[15]郝亚男.贵州从江侗族唢呐音乐探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7:59.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民族音乐
论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渗透与开展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我们的民族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