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体育公园汪塘整治与规划设计探析

2022-12-30 03:27刘宇蒋亚华董蓉张颖宿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安徽建筑 2022年12期
关键词:乡土公园景观

刘宇,蒋亚华,董蓉,张颖 (宿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汪塘是农村防洪工程体系和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调蓄降水、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1]。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地方灌排系统的不断完善,汪塘部分功能已发生转变[2-3],部分乡镇已开展汪塘结合乡土文化打造水景公园[4-6],成为美丽乡村的一个亮点。因此本文以宿迁市龙河镇体育公园汪塘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美丽乡村建设时,将汪塘整治和乡村体育文化相结合,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1 项目概况

宿迁龙河镇由流经境内的河流“龙河”而得名,地处两省三市四县交汇处,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宿迁龙河镇体育公园占地总面积约2.2hm2,位于龙河镇村委会西侧,北面和西面皆是村民住宅区,道路较为狭窄,中间分布着一些农田,南面为一处废弃的小河塘。场地内有不少当地乡土树种分布,地势平坦,条件较为优越,适合进行相关的规划整改。

2 设计理念与策略

2.1 设计诉求

2.1.1 村民诉求

改善周边生活条件,加强人文关怀,重点关注老年人和儿童,增加公服设施配套建设。汇聚人气活力,弘扬地方文化,加强运动及活动场地建设。提升村庄形象面貌,解决新型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及居住环境,从而整体提升村庄风貌,打造村庄对外展示的新窗口。

2.1.2 政府诉求

推进建设,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有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营造乡村风貌,充分彰显苏北地区乡村景观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村庄示范体育公园。

2.2 设计理念与景观策略

2.2.1 设计理念

在项目建设中,以生态为基底,重新对设计范围及周边环境进行梳理,完成从田园景观到田园生产再到田园生活的全方位呈现。从水土整治、环境优化中,创造还原生态乡土的新田园主义。建设具有地方特色、自然环境保护和生产相结合的新型乡村体育公园。

2.2.2 设计目标

通过利用现有的农村、小城市以及把这些地方连接起来的道路和环绕周围的农田,将城市的体育设施多样性引入农村。农村的面貌大幅改善、基础设施大大完善、交通合理优化、景观资源充分配置和利用,这一切都是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下进行,而非与自然的斗争中发生。

2.2.3 景观策略

利用透水路面、雨水花园、场地绿化边沿的暗沟和绿化内的下凹绿地,收集雨水,处理后作为景观补给用水。形成变化丰富的生态景观,室外铺装选择透水材料,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防止地面积水,改善区域热循环,缓解热岛效应。地表径流管理方案设计根据用地类型和人的活动强度不同,雨水地表径流污染程度不同,因地制宜合理布置雨水管理设施,分片进行雨水径流管理,并进行雨水收集利用,同时保护汪塘水质。结合景观空间布局,将基地分成几个分区:主入口景观区、儿童游乐区、静谧休息区、老年人活动区、体育活动区等。

3 设计分析

本次整治与规划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强调供给乡村居民必要的运动设施和活动场所。既要突出体育主题,又要具备公园的基本属性和游憩要求。因此,运动场地要能够与公园属性相融合,这样才能在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兼顾公园的景观,真正意义上做到为游客服务。

图1 龙河镇体育公园总平面图

3.1 现场分析

公园的北面和西面紧邻村庄入户道路,宽度为2m,不适宜车辆通行,因此,在设计时不考虑来往大型车辆的噪音污染及对环境的影响。场地东边为村委会,人流量较大,视线较好,需要突出公园的主题特色。场地南面为废弃的汪塘,长期无人管理和使用,要加以改造和利用,营造丰富的滨水空间。

3.2 景观分析

设计中,将水引入园内,做到水体与园内景观相结合,使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活动场互相呼应。各景观节点努力渗透场地精神,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使景观更具有传承性。同时,根据场地出入口位置,将园路设计成环形,方便村民游览,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场地空间不足带来田径类体育活动不易开展的缺陷。由于该体育公园靠近城镇主干道侧,并紧邻村委会,不仅为乡村居民提供体育运动场地带来便利,同时也反映了村庄的整体面貌,所以在植物造景上,需常绿树种和彩叶树种相结合,采用乡土树种以适应环境,反映当地特色。

除此之外,设计中还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因村中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在设计时,将老年人健身区与儿童活动区布置在一起,并在周围种植无毒无害树种,控制汪塘周边的水体深度,设置防护设施,保障儿童的活动安全。在场地西北侧布置了供村民休憩的场所,可在村民劳作之后,提供一处安静的休息场地,做到动静结合。

4 体育公园整治与规划

体育公园虽然是运动主题公园,但缺乏水体会使整个公园缺乏灵动和活力,利用原有汪塘的汇水区,改造岸线,设置驳岸和自然护坡,结合乡土植物,并根据不同使用人群配备相应的运动器材和空间尺度,做到有的放矢。此外,还在园中均匀穿插4处休息场所和配备圆椅、圆凳等设施,以满足村民需要。

图2 主入口景观

4.1 主入口景观区

主入口景观是公园给游客的第一印象,并且要反映出公园的主要景观风貌。该区域位于园内北侧,考虑到公园的体量较小,为铺垫空间“柳暗花明”的作用,在入口处设置了主题景墙,既是入口标示,又还能遮挡游人视线。另外,出入口处还设置了活动广场,开辟具有不同功能的集散场地。

4.2 儿童游乐区

儿童游乐区是给不同年龄段儿童提供游乐嬉戏的场地[7],是现代公园中不可缺少的功能区[8],且能给场地带来活力和欢乐。设计时采用色彩鲜艳的铺装,提升了场地的趣味性,能够对儿童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同时使用草坪、沙地、木屑等软质材料,避免对儿童造成伤害。区域内设置了多种儿童玩耍的设施,如滑梯、平衡木、跷跷板、高低杠等,使游乐活动丰富多彩。

图3 儿童游乐区

4.3 静谧休息区

体育公园的西北角是静谧休息区,该区域设置为开阔空间,场地中间布置了种植池,四周圆椅与低矮的石阶相结合,使游人相互交流的视线被植物遮挡,从而给休息的游人提供一个安静的私人空间。从静谧休闲区通往滨水景观区采用游园步道,且有一小块地形隔绝了滨水景观区的干扰。静谧休息区四周使用了相对高大的乔木,配以花期较长的花卉植物,让游人在休息时做到有景可赏。

4.4 老年人活动区

乡村中,老年人是公园主要的参观人群,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活动半径,设置了各种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并靠近主入口广场,可以开展更多样的适合老年人的活动,而不受场地大小的限制。

4.5 体育活动区

体育活动区是设计的焦点,同时通过体育场地的布置来体现公园主题。结合现场地形机理布置了三块相对联系的场地,分别为篮球场、乒乓球场地和羽毛球场地,篮球场利用球场南面的村委会来遮挡夏季的阳光,乒乓球场地与小景墙相结合来防止日晒。

4.6 植物设计区

场地内种植树木包括一些观赏类的乔灌木、果树和水生植物。其中观赏树种包括丁香、木槿、海棠、紫薇、迎春、红叶石楠、大叶黄杨、紫叶李、国槐、枫杨。柳树、大叶女贞等为现场树种。果树种类有桃树、枇杷、杏树等。水生植物有黄花鸢尾、水葱、芦苇、再力花等。通过乔灌木相结合使场地内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5 汪塘整治

场地南面为汪塘,沿水岸设置了观景亭和木栈道,并将水体引入到公园之中,亲近了游人与水景的距离。在汪塘整治过程中,注意利用外部环境和地面空间,创造出各种预留的空间场景,如外部观景台、绿色通道空间、亲水空间。在设计中,既沿轴线设立了景观节点,又设置了景观游步道,同时还通过使用微地形处理,增加视觉的竖向设计,丰富了观赏效果,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图4 体育活动区

①在水面设计亲水平台,并预留出部分垂钓场所,汪塘靠近居民区的一侧,采用木桩护坡结合山石削减坡度,必要时增加土方量,进行护坡设计;

②岸线设置游步道,将水景与道路联系起来;

③尽可能地保留原有植物,保持乡土特色;

④汪塘东侧的村委会楼前空地,设置成微地形景观;

⑤靠近村委会北侧的水岸线,设计成有一定弧度变化的驳岸景观。

6 结语

乡村汪塘整治应在保留乡土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寻找景观的突破点,可以与体育公园、游憩公园等相结合,规划设计出一个景色优美而又具有浓郁乡土氛围的乡村环境,并且与原有的乡土文化保持连续性,凸显环境育人的功效,产生归属感与人情味[9-10],形成一个人文景观互相融合,富有文化气息,具有独特魅力的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景观,满足当代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

猜你喜欢
乡土公园景观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火山塑造景观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乡土中国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