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工作中的实施路径探究

2022-12-31 04:36张子鹏康辰
大众文艺 2022年22期
关键词:思政高职传统

张子鹏 康辰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徐州 221008)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也无形中传承了无数的文明成果,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厚重的传统文化要素给高职思政教育开展提供了充沛的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汲取更多营养。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形成密切互动,在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下,促进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现个人的多层面多维度成长,给我国未来发展储备更多优质人才,使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落到实处[1]。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多源而多元,是多种学派的碰撞融合,围绕道统的核心地位,将儒家思想视为学术根基,儒释道文化作为主体构成,是多种文化成分共同交汇融合的产物,充分彰显了文学艺术、道德伦理、语言文字、社会风俗等多层面的内容[2]。纵观学术界的不同观点,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应由下述构成:“天人合一”的天人观和人天观;家本位基础上的伦理核心人生观;“知行合一”的认识观与实践观;奋斗不止、厚德载物的发展观;提倡和谐统一的价值观。

从基本精神看,我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精神在于我国文化未来走势,彰显了中华民族蕴含的精神特点,其在整个中华文化中有着主导作用,居于核心位置。从特征看归为几点:在儒家思想指导下,崇尚“天人合一”的和谐天命观;推崇中庸之道、仁爱亲善、以人为本的思想;有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包含平和的礼治、诚信思想品质;宣扬孝道、树立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罗万象,是高职思政教学优秀的文化来源。将高职思政课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两者结合起来,对高职思政课宣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为学生树立正确思维方式、世界观、行为规范等起到积极作用,帮助他们成长为新时代的进步人才。高职思政课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其现实价值十分可观,具体分为三点来阐述:

(一)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道德修养

进入近现代,世界各国交流愈发深入,思想意识形态间的碰撞愈发频繁,我国高职学生也在不断遭受西方世界思想、意识、价值观的各种侵蚀,且因学生们尚未步入社会,各种经验较为匮乏,无形中很可能受到负面影响,怀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自身的素质培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包含充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教导人们培养诚信、善良的美好节操。高职思政课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教育者提供条件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培养“从善如流”的正面思想,使他们从道德情操方面不断改进完善,形成更好地道德品质与完善人格[3]。

(二)有助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文化的宝藏,但现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反而助长了很多负面情绪,部分人内心受到不良思想侵蚀而崇洋媚外,使得很多中国优秀文化大量流失,能发扬光大的文化宝藏不断缩减。传统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所在,其流失殆尽也意味着国家和民族的衰败。为此,每个中国人都应肩负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高职思想教学中纳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效提高该课堂的优秀传统文化比例,丰富其文化传承,还能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扫清障碍,成功完成我国优秀文化的全面覆盖[4]。

(三)有助于增强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目前推行的高职思政课涉及多种理论知识,从内容看确实相对比较枯燥。而且部分教师在现实教学时,往往思维模式僵化课堂上仍沿袭过去的填鸭式方法,这种模式不仅单调,也让课堂失去了趣味性。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大量学生失去了高职思政课的学习兴趣,课堂对教师授课完全不在意,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间完全脱节。且思政课的教学偏重理论,实践活动较少,其实效性更加被忽略殆尽。如果能及时融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为高职思政课教学补充更充沛的文化内涵,丰富教学内容,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5]。而且,我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堂上,能进一步打开高职思政教学的新局面,突破单一教学方法的桎梏,不仅强化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更有助于其教学取得更卓越的成就。

三、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政工作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在高职思政工作中应用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健全思政教育课程设置,利用新媒体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宣传功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来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以思想教育视角着眼,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德育资源通常有三点:一是人生态度。传统儒家思想饱含乐观主义的人生观,《论语》曾描述过孔子的清贫生活,身处困境仍保持良好心态,无视那些不义的财富。这充分反映了孔子内心的豁达开朗、先天乐观的性格。二是进取精神。《周易》有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十分贴近地描绘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无论何时何地,这一进取精神都是国家民族不断前行,人民努力的生动写照。三是理想信仰。儒家思想有关人生理想信仰有着生动阐述,典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君子人生目标的真实再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则真实描绘了人们即便历经艰难困苦仍不忘肩上重任,均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以政治教育视角着眼,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无数爱国主义的丰富内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明白每个人命运都和国家前途息息相关,诸如司马迁、文天祥、陆游等爱国诗人也写下了不少爱国主义诗歌、作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深切热爱。古人还会把个人和集体密切关联,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且该思想自先秦诸子百家时代传承下来,始终作为我国社会的基本守则。以道德教育层面着眼,古代义利观十分直观地表现为“重义轻利”的思想。孟子将知耻视为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线;而诚信的重要性突出表现为“言必行,行必果”;晚辈对长辈应肩负起赡养义务,但也重点表明了面对“忠孝两难全”时,应优先选择国家和社会的尽职尽忠,而放弃亲人和家庭义务[6]。

(二)健全思政教育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的本职工作之一就是教书育人,但该工作的完成需要长期的摸索与改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育人工作的密切结合,也不是单纯地两者相加,应当运用技巧合理嫁接,以较为健全的课程设置将两者彼此有益之处关联起来。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时,我们更应从价值、尊严等视角做好人文精神层面的建设工作,对塑造学生健康积极人格有着重要作用。在教育中激励学生发挥出文化自信与自觉,培养他们紧跟时代前行步伐的文化进步素养,提高思政意识。高职院校配合育人工作会设置多种不同课程,要灵活地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进去,产生思想的碰撞,这样才会在无形中滋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中收获有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与感悟,感受大国巨匠的高深思想境界与高超技艺,以此激发他们与时俱进,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为民族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7]。

(三)利用新媒体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宣传功用

进入互联网时代,社会信息量与日俱增,大数据给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思想观念等都带来了深刻变化与广泛影响。高职教育工作者应高度关注互联网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其优势,尤其是利用新媒体积极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机关联。打造专门的优秀文化主题网站,开辟传统文化板块,比如传统节日板块、传统文化小故事板块等,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形式,不断宣传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的影响日益扩散,让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成长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主力。还可以利用开设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分派专人管理,定期上传各种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学习内容,丰富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路径[8]。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高职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社会实践。他们在切身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拓展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范围与内容[9]。思政的实践课堂上,教师应从高职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发动学生处、院校团委、各社团等作用举办形式多样,又喜闻乐观的传统节日或纪念日活动,充实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让学生从实践收获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利用相关活动的组织,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深刻了解。上述活动与内容应偏向多样化,比如百家讲坛、传统文化艺术汇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国学经典诵读等,让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感到震撼,无形中受到其感染与教导。思政课教师还应充分基于文化传承保护和区域特色文化的现实,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接受更多不同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风采。高职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首选场地就是文化馆、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及名人故居等,这些都是生动的传统文化“活化石”[10]。

举例来说,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学习先人的精神思想,可以积极开展纪念活动。比如,在端午节,组织学生开展纪念屈原的活动,如纪念屈原的诗词诵读活动,通过合理的实践,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追溯先人的精神思想,牢记历史,提升自身的凝聚力,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传播中华文化思想,开辟全新的高职思政教育阵地。

(五)以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来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思政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而思政课教师则是传承和解读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主要承担者,他们与学生的学习知识架构有着直接的关系。高职院校开展思政理论课的关键是教师力量的充足[11]。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结合,为高校努力培养出一批专业理论素质过硬、文化修养较高的思政教师队伍。高职院校更应关注教师队伍的合理建设,确保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等数量合理,结构优化,打造涉及产学研实习、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骨干教师培养、国内访问学者等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队伍与培养框架,助力思政教师的培养与成长。第一,夯实教师理想信仰。思政教师应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作为思想指导,担当起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守护者,党执政的坚决拥护者与践行者。第二,提高教师文化素养。明确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政关键要素,以此武装教师头脑,使他们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仅要为学生“传道”,还要做好“授业”与“解惑”工作。课堂上,引导学生集中讨论,提问题,解决问题,使教研培训活动卓有成效,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养,进而备课质量显著提升。第三,涵养师德师风。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标准来严格要求高职教师,重视师德培育与践行;围绕思政课质量提高开展教学,促进思政课教师以教学评价反馈教学改革,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过程中学习更多优秀传统文化[12]。

结语

笔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入手,简要探究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并对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政工作中的应用展开了探索。高职思政教育应切实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从自身现实情况出发,积极摸索并践行更多有益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模式,强化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作用,进而践行立德树人,使高职思政教育更具实效性。

猜你喜欢
思政高职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