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懋征老师系统性减负思想的当代启示

2022-12-31 11:10鲍国潮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文评价能力

文|鲍国潮

纵观霍懋征老师一生的语文教育实践,她始终把“全面育人,整体发展”作为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正因如此,她将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她追求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理想的教学境界,努力改变少慢差费的落后面貌。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重温霍老师的语文教改思想,可以为当前的改革提供历史经验与参照,特别是其系统性减负的思想,更具有现实针对性与指导意义。

之所以把霍老师的减负思想称为“系统性减负”,是因为霍老师始终把减负作为育人的重要内涵来看待,有机地渗透于语文教育的全视野和全过程之中。她认为,减负要正确认识四个关系:充沛的精力与高效的学习之间的关系;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与减轻学生负担之间的关系。可见,其减负思想涵盖了学生的身心、教学的互动、学习的时空、学习的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确实是系统性的。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分析其减负思想的内涵。

一、减负的基础:在人文熏陶中培育学习意志

学业负担是学生消极的学习体验,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愉悦感、成功感的时候,才会产生积极的体验,从而消除“负担感”“压迫感”,强化其正向的学习期待,增强学习意志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霍老师十分注重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人文熏陶,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喜爱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逐步培育学生的学习意志品质。

1.改善师生关系,促进意志形成

师生关系决定教育质量。霍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严格要求,但不能乱发脾气,而是亲切地诱导。师生关系好,学生就喜欢上老师的课,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就容易培养。

2.唤醒成就动机,强化意志形成

在教学中,霍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多思多练,特别是让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想一想,做一做,一旦做成了,学生就有了兴趣,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成就动机。例如,为了提高写字的正确率,霍老师设计了“错别字病院”,让学生以日常摘录、分析原因、互帮互助、互相竞赛的方式消灭错别字。学生积极性很高,大家都想成为好“医生”,于是错别字很快就减少了。

3.发挥课程特性,巩固意志形成

语文教材中大量选文生动形象,为儿童所喜爱,霍老师就用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吸引学生。例如《林海》一课,她引导学生从“海”字联想大海,进而让学生想一想,大兴安岭真的像海吗?这就引导学生走进了课文的语言中,体会到了语言的美感。同时,霍老师能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同,经常变换教法,做到常教常新,如《鸡毛信》故事性强,就引导学生进行复述;《我的战友邱少云》用第一人称来写,就侧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别了,我爱的中国》抒情性强,就加强朗读指导。因课文特点而设计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减负的关键:在阅读整合中提升学习能力

减轻学生负担的主阵地在课堂,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习质量,让学生的学习经历深度体验,收获高质量的学习过程,减负才抓住了关键处。霍老师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探索,她的“讲讲读读、议议练练、学习为主、注重智能”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霍老师的阅读教学,以读为核心,整合多重学习内容和多种学习方式,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减轻学生负担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1.读导结合,提升整体把握能力

读中指导,边读边导,读导结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霍老师的指导,一是导在高处,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霍老师针对课题指导学生思考:“课题中既然‘我’的伯父就是鲁迅先生,为何还要加上‘我的伯父’,这不是重复了吗?”这个指导就为学生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又敬又爱的情感打下了基础。二是导在难处,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写邱少云,为什么不写他的动作、语言和外貌呢?”三是导在深处,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完整无缺”和“完整无损”之间的区别。

2.读议结合,提升独立阅读能力

霍老师十分重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她善于让学生通过提问来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起步阶段,她让学生大胆提问,在扩量的基础上求质。同时,她不怕学生的提问打乱教学计划,而是悦纳学生的提问,她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有价值,说明教学计划就确需调整。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有学生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敢答应三天造出十万支箭?”在总结课文时,又有学生提出:“诸葛亮为什么能有这么高超的智慧?”从这些提问的质量可以看出,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3.读练结合,提升阅读迁移能力

当堂练习的效果好于课后练习,霍老师的课堂重视读练结合,及时将阅读教学中训练的能力巩固提升。霍老师的课堂练习形式丰富多变,概括起来有:相似内容模仿练;结合新课穿插练;新学内容巩固练;核心能力经常练;启发学生自主练;小组合作配合练;拓展内容加深练;规律知识创新练等。从练习内容来看,有词语练习、朗读练习、说话练习、作文练习。霍老师尤其重视读写结合,她经常组织小练笔,如给个中心句“今天天气真冷”,让学生具体描写;给一个简要的提纲,让学生叙述一个故事。这些练习,把阅读教学中培养的能力进行了迁移运用。

三、减负的根本:在思维训练中积累学习经验

语文学习强调积累,积累的语文经验越丰富,语文学习能力与水平就越高。因此,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就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经验。语文经验丰富了,学生就能学得轻松而有意义。而积累语文经验,就要重视思维训练,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思维的过程,他们才能深入到语文内容的深处,产生深度学习体验,这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减负。

1.重视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思维的基础性

霍老师认为观察能力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想象力则是儿童思维的特色,两者都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重视。在“看图学词”“看图学文”“看图写话”“看图作文”等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霍老师又利用课文作为学习观察的范例,如《找骆驼》《记金华的双龙洞》《火烧云》等,指导学生体会观察的方法、顺序和重点。同时,霍老师又认为想象力是儿童最为宝贵的财富,她很重视情感的熏陶和情境的创设,比如她经常为学生范读,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丰富学生的想象与情感。

2.链接前经验和多文本,培育思维的灵活性

霍老师注重抓住课堂机遇,或向学生补充背景信息,或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相关经验,比如背诵有关诗歌、谚语、成语,复述听过或读过的故事,回忆自己的经验等。这样做,让学生已有的语文经验及多种文本与当下的学习融合到一起,有利于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基础上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如教《月光曲》,她就让音乐老师现场演奏,还补充了“知音”典故,引入了多种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词。同时,霍老师自觉践行大语文教育思想,积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推动班级图书馆建设,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加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将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3.推动结构化和系统化,促进思维的深刻性

霍老师尝试将多篇课文组合起来教学,如三年级,她根据文体把《一头学问渊博的猪》《蚕和蜘蛛》《农夫的遗产》《旅人与熊》《鲁五养鸟》《砂锅捣蒜》六篇寓言合在一起教学,先用一个多课时学第一篇,然后用半小时学第二篇,第三课时由学生自主完成剩余四篇寓言的学习。结构化学习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对寓言文体的深入理解。

四、减负的保障:在整体视野中深化学习评价

评价决定着减负的成败,因为评价既是对学习结果的测量,又同时深刻地影响着学习的过程。因此,评价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减负的保障。霍老师的时代,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尚缺少科学的评价工具,但其表现出来的评价思想,却具有十分鲜明的整体视野。

1.首重成人,尊重差异

霍老师对学生的爱无私、无别,但有方,即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特点的尊重和理解,创造条件扩大学生的课堂参与,赏识每个学生的才能,激励并期待每个学生的进步。她一般不对全体学生提出高度统一的要求,坚持“保底不封顶”。她注重给学困生创造机会,把相对容易的学习任务交给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用集体的力量呵护他们。这是从语文育人的整体视野形成的评价策略。

2.有减有增,统筹兼顾

霍老师给自己规定:每天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最多不超过半小时,能在课内做的不放到课外做,做一道题够了就不做两道题。在作业减量控量的同时,霍老师在阅读数量上进行增量。三年级第一学期她教95 篇课文,四年级第二学期只用七周教完北京教材的全部内容,之后再增加42 篇课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很快。这是从语文课程的整体视野形成的评价策略。

3.分层分类,综合评价

霍老师有意识地实施分层:在作业的安排上实施分层,即为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水平分别出题,分别提要求。在课堂讨论中,按问题的难易安排不同的学生参与,同时,重视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同时,她还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分类,她提出的“三好”分别是课前预习好、课上理解好、课后复习好,这就在学习内容上形成了分类,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展投入精力,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这是从语文实践的整体视野形成的评价策略。

霍老师的语文教学实践,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是具有领先与探索意义的;站在今天的立场来看,又具有时代的启示意义。学生减负,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霍老师的系统性减负思想,为当前的“双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资源。

猜你喜欢
课文评价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背课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