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在研学旅行中的价值透视与培育路径研究

2023-01-01 17:12李玮谦代青杨娜郭蓉霞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研学旅行劳动教育

李玮谦 代青 杨娜 郭蓉霞

摘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程,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探索全课程融入、全程评价的劳动教育“生态圈”,让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每一位学生的价值追求。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而劳动教育恰好能为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起到推进作用,注重寓学于游、学游相长、劳研结合、知行合一。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在研学旅行中的价值意义,并在研学旅行中注重对劳动教育的培育,推动研学旅行与其他学科、专业课程的融合渗透,鼓励“研学+劳动”模式,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劳动教育;研学旅行;价值透视;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044

1问题的提出

教劳结合原则历来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社会现实和学校教育对劳动教育的忽视等原因,当前的劳动教育在现实中被弱化,青少年更是不珍惜劳动成果,劳动价值观扭曲。随着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颁布,对新时代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也对研学旅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把劳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中,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分支课程,以劳动活动为主题,具有生活劳动实践的要素特征。都指向学生动手参与、过程体验,都具有实践内化育人的特征。以研学实践为载体,通过研学旅行能够唤起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兴趣。

2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发展现状

毋庸置疑,开展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是培育全面发展人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以理论传授为特征的课程教学活动,往往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不是主动学习的主体,无从在具体的生活和劳动中检验、应用知识。劳动教育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很难发挥出价值及作用,现实中往往被大家所忽视,在主流教育中逐步被排斥。

2.1劳动教育观念边缘化

在我國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有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如明代思想家颜元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重视劳动教育和文武兼备,注重劳动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长期生活在农村,提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的观念,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要在“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做合一”,将劳动教育予以了理性的归位。在建国初期,热爱劳动成为当时的最强音,发扬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涌现出“一抓准,一口清”的张秉贵、“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铁人”王进喜等劳动模范,他们的事迹影响了几代人。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是历来重视劳动教育和培育劳动文化的,辛勤劳动、诚实勇敢和勇于付出的精神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现今盲目学习外来文化,劳动教育的实践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尤其是西方消费文化,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精神文化没有得到应有地继承和发展,致使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内核被消解,从而使得劳动教育的文化积淀脱离中华大地的土壤。

2.2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分离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传统式学校教育已经突破原有自我封闭的状态,这些变化来自于社会转型变革,也受到多元化价值的冲击,使得原有象牙塔壁垒受损,预示着今时今日的学校不再是“社会的孤岛”,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今天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由于缺乏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行其责,互动不强,劳动教育出现了“分离化”局面,彼此孤立。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思想没有很好地浸入孩子心中,作为家长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的要求就降低标准。特别是在劳动实践方面,更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甚至在学校打扫日,有些家长替孩子“大扫除”;社会上,由于受到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思潮冲击,诸如诚信缺失、投机取巧、作风漂浮、不劳而获等不良社会风气普遍存在,对大中小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劳动观产生消极影响,很多小学生甚至把成为“网红”成为最大的人生梦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诚实劳动等优良社会传统带来冲击。正因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单打独斗,各自为营”,致使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整合机制没有形成,导致劳动教育“分散化”“浅显化”,没有出现“1+1>2”效应。

2.3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失位

教育活动的导向作用使得教育评价的意义凸显,所以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劳动教育的发展,也是劳动教育陷入种种价值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家长和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接受和认可程度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考试主义”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教师和家长,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教育领域的平庸源头,成为教育评价最重要方式。显而易见,劳动教育被弱化、淡化、虚化的现象与考试主义这种教育评价方式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源自“考试主义”或者“应试教育”给劳动教育带来的狭窄发展空间。

2.4师资条件和课程开发空位

劳动教育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前进,劳动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确保劳动教育有效开展,要有完备的条件机制作为支撑,当前劳动教育被弱化、淡化、虚化一定程度上是条件机制保障不力。一方面表现为现有的劳动教育师资水平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另一方面表现为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乏力,缺乏行前、行中和行后三段式课程有效开发,尤其是行后课程体系滞后,总体反响一般。

3新时代劳动教育在研学旅行中的价值透视

研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很好地解决劳动教育的价值回归问题,在研学实践活动嵌入劳动教育元素,做到知行合一、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实践体验相结合。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能够紧密结合的原因在于两者同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随着劳动教育课程顶层设计落地而有效化解,研学旅行发展空间增加,所以,有效地推进劳动教育落实落地成为当前大中小学亟须解决的难题。

3.1劳动教育是研学旅行课题的主要内容之一

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弘扬劳动精神,就是劳动教育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培养受教育者对于劳动创造的积极性、对于劳动实践的内在热情和对于劳动成果的认同等核心素养,想要实现“职业互通能力”的提高,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研学旅行,打造劳动教育的特殊形式。在研学旅行中设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可行性在于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生活与热爱劳动的行為习惯,必要性在于研学旅行讲究集体食宿,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学习并存,希望学生在实践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劳动教育既需要让学生学习到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也要帮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素养,把握劳动教育的体验式原则,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劳动感受,养成劳动习惯。

3.2劳动教育将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素质教育缺失的现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社会参与—实践创新”维度,要求学生尊重劳动、具有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参加家务劳动、通过诚实守信、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表述,力证了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也足见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

从远古社会用歌咏唱出“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到近世“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信条,再到新时代“大国工匠”的劳模,劳动从古至今备受讴歌和尊敬,因为有它的存在,才造就了上万年的人类文明。但在新时代教育专业化的大潮之下,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上一辈人普遍熟悉的劳动教育成为当代教育体系中的短板。为此该如何实现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发挥劳动教育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是当前教育从业者最大的难题。与家庭教育相对应的还有学校教育,虽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被写在文件材料上,但是,在实践层面,往往只重视智力,其他教育早已丢得一干二净。所谓的劳动教育,甚至连提及都不愿提及。这也难怪,分数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对学校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成绩,就是升学率。

3.3劳动教育扩大了研学旅行的市场份额

首先,研学旅行强调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组织,集体出行、集中食宿,通过查阅研学旅行相关政策,都仅仅把中小学生作为研学旅行的对象,包括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七、八年级,高中一、二年级。从广义上来讲,研学旅行应该是覆盖全年龄段的,把一切以学习为目的的旅行活动都纳入研学对象,所以大学生应该也包括在内。其次,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政策引导、监督管理等方面有所欠缺,从而使得研学旅行的发展受到限制。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比较明确,不论是课程目标与内容,还是课程评价与规划,抑或是课程实施与保障,都在文件中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劳动教育要纳入大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从而使劳动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更有支持保障。最后,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在研学旅行中融合劳动教育的可能性,为研学旅行的发展指明了新思路,既从国家政策层面规范了研学旅行的实施,又拓宽了研学旅行的实施对象。由此预见,研学旅行的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扩大,发展前景广阔。

3.4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进一步和研学旅行一起深化了综合实践教育

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可以全面掌握、记录和分析学生全面发展的各项指标,也是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的指导纲要提出的劳动教育的实施要和综合实践课的开展紧密衔接,融为一体,更为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相信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与突破,劳动教育将不再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壁垒,会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研学旅行教育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良好载体。研学旅行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空间上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研学旅行更加注重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的真实体验,通过体验、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在一定程度上转变着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方式,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成长和学习规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规划未来。

4新时代劳动教育在研学旅行中的培育举措

4.1加强地方政府对劳动教育全程的统筹规划和教研指导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调研,了解研学旅行市场发展动态,从研学旅行的理念构想、项目运营、产品设计、课程研发、营销推广、基(营)的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掌握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探索“院校+企业”产教融合的形式,关注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促进研学指导师批量培训及输出是关键。各类学校要通过师资培训、校际交流、合作发展和课程优化等,努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研学旅行、劳动教育与研学目的地的课程资源相结合,挖掘丰富的生产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强化培训和教研,不断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力。

4.2各级各类学校切实承担起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

在劳动教育中,学校依然要发挥主导作用,并承担实施教育的主体责任。学校要积极争取校外活动场所支持,为劳动教育开展提供软硬件资源支持,建立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共建机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实践基地。研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在研学旅行活动开展过程中,嵌入劳动教育课程,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不同学习阶段开设相应课程。研学实践活动是推进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出汗出力、磨炼意志、健全人格,转变学生劳动态度、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达到五育并举的目的。

4.3促进组织管理系统规范化

只有规范研学旅行,才能在研学旅行中更好地推进劳动教育,从而提高劳动教育实践育人效果。首先,要规范设计活动“三案”。即:活动的方案,活动前的备案,活动中的应急预案。其次,要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安全性是研学旅行的第一原则,只有形成安全管控机制,责任要落实到人,挂图作战,才能为研学旅行提供行之有效的保障。学校要建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研学指导师要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同时,要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界定清楚责任,设立纠纷处理和事故处理机制。最后,要有规范有序的活动组织程序。突出实践性、立足教育性、加强融合性、确保安全性,树立科学、系统且有效的课程体系意识,将研学旅行活动的劳动教育育人目标、管理与评价等要素统一起来,进行整体设计与系统规划。

4.4落实研学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在研学旅行中嵌入劳动教育,拓展了劳动教育的空间,研学旅行作为一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玩中学”“做中学”“学中做”的特点,体现的是体验式和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实施,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大区别,将之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变为现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需要思维层面的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到适合研学旅行的教学方式方法。那么,这就需要落实研学旅行师资队伍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使符合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研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2020-03-26.

[2]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612/t20161219_292354.html,2016-12-02.

[3]何善波,徐青松,郝明霞,等.在研学旅行中实施劳动教育的思考[J].教育观察,2020,9(39):22-22.

[4]徐海娇.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及其出路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0):22-27.

[5]徐海娇.危机与重构:劳动教育价值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7:5-23.

[6]赵平.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的融合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2):164-165.

[7]段玉山,袁书琪,郭锋涛,等.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J].地理教学,2019,(5):4-7.

[8]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2017-08-22.

[9]教育部.中小學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2017-09-27.

[10]吴思瑶.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宜昌:三峡大学,2020:40-42.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研学旅行劳动教育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