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刘尚义从脏神入舍论治失眠经验*

2023-01-04 12:13谢贞明唐东昕龙奉玺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刘老肾精邪气

余 丹,谢贞明,唐东昕,龙奉玺△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省中医肿瘤传承与科技创新人才基地,贵州 贵阳 550025)

国医大师刘尚义,贵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50余载,学验颇丰,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中医内伤、外疡以及杂病的诊疗和丸、散、膏、丹的研制方面成果非凡。治病强调“平衡阴阳、损有余、补不足、内外修治”,治疗肿瘤,强调病证结合,用方不拘古,当变则变。

失眠是多种原因造成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睡眠质量下降,总睡眠时间减少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1-2]。因生理性、病理性、精神心理性及药物性因素等均能引起继发性失眠,失眠甚者导致日间功能障碍。古代医学文献中并无失眠病名记载,但可将失眠归属于“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灵枢·大惑论》云:“黄帝曰:病而不得卧者,……故目不暝矣。”现代虽可用镇静剂诱导睡眠,但不能确保睡眠质量以及生活品质。刘尚义教授认为,五脏舍五神则能正常安卧,但失眠病机总属邪实正虚,不论邪实或正虚均可扰乱脏腑气机,使五脏神不入五脏,故治疗当扶正祛邪,调整脏腑气机,引神入舍。小结刘老从脏神入舍治疗失眠经验如下。

1 五神不入五脏失眠

刘老认为失眠的根本,不外乎邪扰脏损,五脏不藏五神,神游离于外,故人不安寐,正虚脏损与邪实并存,脏损不养神,邪实扰神,故神难入舍而失眠。诚如《景岳全书·不寐》道:“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刘老指出失眠病因虽繁,然神不安舍是其根源。故治疗以祛邪扶正,引神入舍为准则。

1.1 心不藏神失眠 心不藏神也可造成失眠,心不藏神病因可囊括为心神失养或邪扰心神两端[3],《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心藏神”,心主血脉,精微物质经脾胃运化,上奉心肺化赤而养心神,若心血虚不能养神,心神失养则失眠,诚如《景岳全书·不寐》中所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以致终夜不寐即忽寐忽醒而为神魂不安等证”。若邪气扰动心神也成失眠,如《古今医统大全》道:“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指出痰火扰神,情志疏泄不畅,致使气郁化火,火与痰结上扰于心,使神不藏于心而失眠。

刘老认为心主神志,主导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若因精神心理因素、药物性及病理性因素等影响,使人长期忧心忡忡,心气郁结,使气血循行不畅,气血不能濡养心神;或因此生瘀生湿,甚则郁而化火,火邪灼津成痰,气、痰、瘀相互胶结为患,侵扰于心,均可影响心神潜藏,出现以入寐艰难,甚则彻夜不寐为主的失眠[4]。

1.2 肝不藏魂失眠 人的睡眠与魂的安定守舍也相关[5-6],《血证论·卧寐》道:“肝病不寐者,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肝藏血舍魂,血由脾胃化生而藏于肝,血盛乃能藏神,肝脏气机协调有秩,神魂安宁而夜寐安和。若肝受邪,魂不守舍也会导致失眠,《普济本事方》载:“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又《柳宝诒医案·神志》中载:“人身魂藏于肝,肝有伏热,则魂气不得安其舍,而浮越于上。凡惊魇不寐,惊悸诸病,由于此者诚多。”因平人夜卧,魂入肝则寐,若肝受邪,木火扰魂,则魂不能藏,故失眠。若肝血受损、情志不畅或邪气干扰,引起肝脏气机不畅,血脉不利,也能造成失眠,如《金匮要略广注》道:“虚烦不眠者,血虚生内热而阴气不敛也,肝虚者,血不归经,故虚烦不眠。”

刘老认为,肝藏血充足且不受邪扰,魂内守藏养于血中,则睡卧安宁。但由于情志疏泄异常或邪气干扰等,一则,损耗脏腑气血津液,使肝藏血量不够,魂不能潜藏;另则,肝疏泄失度,气机失常,扰动肝魂。以上均易影响肝魂安宁,使魂不藏肝而夜卧魂梦不安。

1.3 肺不藏魄失眠 《黄帝内经太素·调阴阳》中有:“魄,肺之神也”,肺藏魄,肺为魄舍。魄为肺中阴精所生,肺为魄舍,魄主安卧,精足则魄安,若肺虚精弱,魄无所依,归藏不得,人即不得安卧[7]。《续名医类案》有载:“一人病昏昏默默,如热无热,如寒无寒,欲卧不能卧……肺藏魄,神魄失守,故见此症”,出现情志低迷、默默不言,欲卧不能卧的失眠,提示与魄失藏有关。若邪气犯肺,蒸腾魄精,精气泄而不藏魄也会造成失眠。如《症因脉治·不得卧》曰:“肺壅不得卧之因:或肺素有热,金被火刑;或肺家有痰,肺气闭塞……”。此外,肺精虚,不能养魄也可造成失眠,《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盖肺阴受损,魄神失养,阴火乘势上扰,魄难能入舍亦成失眠。

刘老认为,肺主气舍魄,魄为阴神,肺精足,无邪扰,则魄安人寐。但肺脏内损、肺精耗损或外邪伤肺、邪扰肺伤,使魄神无所依附,则易出现以睡眠轻浅易醒,入睡后频频醒来为主之失眠。

1.4 脾不藏意失眠 脾藏营,营舍意,营气源于脾中水谷精气,滋养五脏,润泽六腑,充盈脉道。脾为后天,化生气血,脾气健运,水谷精微源源不断化生,血脉调和,脾意强健。故正虚或邪扰造成脾不藏意的失眠,失眠以思虑绵绵不休为主[8]。《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曰:“由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若因思虑伤脾,脾虚化生气血失常,致使营气不充,脾精不足,意失所养,意不入脾舍。此外,若脾虚健运失职,为湿所困,进一步妨碍意入脾舍,亦发失眠。如《灵枢悬解》曰:“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温病条辨》云:“足太阴寒湿,舌白滑,甚则灰,脉迟,不食,不寐”,其实质均为脾土为湿所困,运化失职,使食滞水停,脾意不能内守。

刘老认为,脾胃为中土,运转灌溉四旁脏腑,且脾胃为气机升降中轴,脾胃升降带动气机升降出入,五神也随之升降出入,维持正常睡眠。若因思虑纷纭,气结伤脾;或邪气直中于脾,一则使脾运不健,气血化生不足;二则使脾虚为湿困,均妨碍脾藏意功能,使脾意不藏而现思虑纷纷、睡眠潜伏期延长为主之失眠。

1.5 肾不藏志失眠 肾也与失眠息息相关,如《伤寒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且肾藏精,精舍志,则肾志入舍也影响睡眠,如《血证论》道:“寐者,神返舍,息归根之谓也。”又《素问·上古天真论》道:“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五脏六腑之精,脏腑精气充足,则精神内守,人即安寐。且肾与脑关系密切,肾主骨生髓,髓液汇聚上通于脑,脑藏元神,故肾与睡眠也息息相关,肾精充沛,滋养髓海,则元神宁静,神藏而安寐。肾脏作为志舍,对肾志具有守护和滋养的职责,肾脏损伤会直接累及志[9]。《素问·调经论》:“人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即伤肾,……肾神失守,神志失位”,盖肾受邪,使肾志亡失,神志离其本位,也会失眠。此外,若肾精不足,不能养志,志不入舍,也会造成失眠,如《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道:“壮年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阴气衰弱,则睡轻而短”。

刘老认为,肾精充足,肾志潜藏,睡眠得安;若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劳欲耗精或久病损及造成肾精不足,肾志不充,或志不入舍则失眠。各种原因损及肾,一方面则肾虚不能充盈髓海,使元神之腑空虚则失眠,另一方面则肾精虚不藏肾志,肾志浮越于外夜寐早醒、醒后不能再寐之失眠。

2 用药经验

刘老指出,人的睡眠由脏神调控,依赖营卫阴阳调节,因此睡眠与脏腑功能调和息息相关。同时,各种内外因素也容易使脏腑气血阴阳协调平衡失调,相应影响五脏神的正常入舍潜藏,从而导致失眠。

失眠若因肝气疏泄失常、过度思虑伤及心脾,使气血瘀滞、肝不藏魂、心不藏神、脾不藏意,神魂意居藏不安而成,治疗主以疏肝健脾养心,常用柴胡、当归、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养血安神。若因肺脏内虚,肺引魄下藏肃降之力不足;或邪扰于肺,蒸腾魄精,使精气泄而不藏魄,治以生津润燥,常用百合、二冬、五味子、玉竹、石斛、黄精等[10]。若因邪气直中脾胃[11],或脾胃内伤,营卫匮乏或湿邪困脾,使意不充不入舍,治疗上主以健脾和胃,常用黄芪、白术、太子参、山药、猪苓、茯苓等药。若邪气蒸腾,耗伤精血,累及肾精,又见阴虚阳热之证[12],因肾精为人体元阴,肾精亏损,无源充髓实脑,且精虚于下,脏神潜藏无渊,势必浮越于上而不入舍而失眠,治以填补肾精,常用龟甲、生地黄、枸杞子、黄柏、山萸肉、覆盆子等药滋肾精,潜肾志。

3 典型病案

患者陈某,男,43岁,因“肝癌术后化疗9个月复发,伴肺转移3周”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门诊就诊。患者于2019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行“肝癌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于2020年1月开始行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化疗基本顺利。2020年8月复查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提示:(1)双肺新增多发结节影,结合临床病史,考虑转移瘤。(2)左肺上叶舌段肺大泡,同前。(3)右肺中叶内侧段、左侧上叶下舌段及双肺下叶基底段少许慢性炎症纤维钙化灶。肝脏增强CT对比2020年4月显示:(1)肝癌切除术后改变,术区少许积液,较前相仿。(2)肝右叶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改变。(3)残余肝内多发异常增强灶,病灶较前明显增多、增大。2020年9月行第二周期解救化疗,病人自述:入睡困难,多梦,寐而不酣,梦多轻浅,频频醒来,伴情志默默,胸闷气憋,小便尚可,大便稍干难解,查其舌脉:舌淡少津,苔薄白,脉弦,右寸沉郁。西医诊断为:肝癌术后复发并肺转移,癌因性失眠;中医诊断为:肝岩(肺不藏魄证),方药如下:醋鳖甲(先煎)20 g,莪术10 g,酒炒水蛭6 g,干石斛20 g,百合20 g,炒酸枣仁20 g,干姜20 g,桔梗10 g,肉桂3 g。15剂,日1剂,水煎分3次服。嘱患者畅情志,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生冷不易消化等食物。

二诊:患者诉睡眠症状有所改善,胸闷缓解,大便通调,诊其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处方:醋鳖甲(先煎)20 g,莪术10 g,酒炒水蛭6 g,干石斛20 g,百合20 g,炒酸枣仁20 g,山萸肉20 g,杏仁10 g,肉桂3 g。15剂,煎服法同前。期间电话随访,患者表示睡眠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余无特殊不适,嘱患者服完后继予上方服用,定期复诊调药。

按:本案患者肝癌术后化疗9月余,化疗药物如同“药毒”,直达脏腑,损及阳气,阳气温煦则肝木条达,阳虚则条达受郁,肝木反侮肺金,邪气亦随之侮之,促使癌瘤转移至肺;邪气雍滞于肺,使肺气机不利,故出现胸闷气憋;邪气聚于肺中,肺魄无居可藏,浮越于外,故见失眠,而情志默默不畅;且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气雍滞累及大肠气机,大肠传导失司故大便不利;肺为相傅之官,主治节,肺气雍滞一则输布水津失职,水津不能上承于口故少津,肝癌术后耗伤气血则舌淡;另一则,肺辅心行血能力受抑,故出现右寸脉沉郁。四诊合参,考虑此案患者失眠为肺不藏魄失眠。考虑肝癌为基础疾病,故在治疗中以鳖甲、莪术一咸一辛,达到软坚散结、破血消癥之功;水蛭通上达下,走窜逐络,攻散毒邪;石斛、百合养肺津,干姜温中散寒,温肺化饮,还蕴含温土荣木之意,肉桂温中,利肝肺气,四药合用除养肺之阴阳,还蕴含阴得阳助则化源无穷之意;炒酸枣仁气平益肺,治邪结气聚,安五脏;桔梗载药上行,开提肺气,有提壶揭盖之意,使肺气得宣,大肠传导有度。二诊原方基础去珍珠母,易干姜为山茱萸、桔梗为杏仁,因山茱萸凛天秋气而成,入肺经,得地之木味,入肝经,气味俱降,气平益肺,味酸生津益肝,使肝肺荣和,则魂魄潜藏;杏仁味苦入肺,能制肺,使肺金下行而下肺气。易药以行肺中雍滞,使肺魄有居可藏。处方用药升降相应、攻补兼施,则邪去正安,肺魄有藏,则失眠得解。

猜你喜欢
刘老肾精邪气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一次只爬两层楼
幸福来自感动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古稀爷爷爱护蝉
别轻易拔罐刮痧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一腔热血精忠报国
米寿老人话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