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现状及建议

2023-01-05 12:05□文/王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创新型省份安徽

□文/王 羽 陈 莉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合肥)

[提要] 总结安徽建设创新型省份现状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分析安徽建设创新型省份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缺乏创新环境、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并提出引进高端科技人才、落实创新政策、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协调等对策建议。

引言

2006 年,召开的全国性科学技术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国家的总发展战略。2007 年,在党的十七大,相应提出了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把建设好创新型城市作为发展的重心,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2012 年,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发挥创新驱动,不断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重视科技创新工程,安徽成为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这是国家在地域层面进行的创新驱动的重大举措。随着传统商品的竞争压力逐渐变大,我国在国际上对技术、服务以及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

一、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现状

(一)安徽科技投入和产出现状分析。随着安徽成为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合肥、芜湖等城市陆陆续续加入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安徽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窗口期。安徽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持,作为安徽主要创新基地,2015 年合芜蚌三市GDP 占全省总量的4.4%,上市企业数占全省55%,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企业孵化器规模和数量也越来越庞大。2016 年,经过国务院审批通过,将合芜蚌创新建设作为国家级示范区,让安徽在建设创新型省份上实现了更好的发展。2019 年,安徽省在高技术制造业研究、试验发展经费、装备制造业研究和工业企业研究的投入经费越来越多且投入强度越来越大。随着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快速发展,主要创新指标实现了全面提升。2020 年,安徽省的有效发明专利达到98,186 件、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了1,131.4 亿元,近4 年收入的金额远超支出。

分析安徽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现状,在投入产出上,对比安徽和陕西,可以发现安徽的经费投入、投入强度、人员经费和投入都在平稳地增长,经费和人员的投入上远超陕西,支出强度以及人员经费上接近陕西,相比江苏和陕西的文化产出上,安徽相对较低,这说明安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能力比较弱,虽然专利数量在不断上涨,但是增长的比较缓慢,和江苏省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在技术的交易额上也比其他两个省低,表明安徽省存在成果转换的问题,新产品的销售也不是很理想。关于创新平台方面,各个平台机构为安徽省的创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也给出了相应的创新政策支持,安徽省成为创新型省份以后,陆陆续续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发展战略,通过产业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创新服务使得创新型省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安徽省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了从“夯基垒台”向“立柱架梁”的转变。全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化建设取得显著进步,国家级实验室、合肥滨湖科学城以及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使得合肥作为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初见成效。从支撑引领发展上看,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持续加速,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壮大,科技创新作为动力不断推进经济的发展。2020 年,高新技术企业已达8,559 家,较2013 年净增6,541 家,居全国第10 位;高质量支撑引领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科技对经济发展具有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加快部署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研发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习近平提出,以一体推进“三地一区”建设为目标引领对科技创新体制进行改革,不断巩固创新主体地位,畅通基础研究、加深基础研究和成果应用的转换,不断推动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发展壮大“十大新兴产业”,奋力在落实“两个坚持”“两个更大”上迈出坚实步伐。希望亚杰商会充分发挥高新领域企业资源集聚优势和独特影响力,在安徽省推动公益性创业辅导、市场化创业孵化、多样化创业投资,共同打造更多高质量合作成果。我省将着力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成全各类创业创新人才的梦想。

童之磊、郭洪等企业家表示,将积极对接安徽丰富活跃的创新资源,在安徽导入科技企业成长“摇篮计划”,发现和培育更多科技创新型“独角兽”企业,企业家们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了对接座谈,推动人才培育、创新创业等方面项目合作。

(三)农业推动创新型省份发展。2020 年,安徽省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提升,围绕主要粮食作物特色品种选育、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生产、畜禽健康养殖及疫病防控、水产健康养殖及水体污染防治等关键领域开展协同创新攻关,筛选出抗病食味粳稻优质品种15 个,抗(耐)赤霉病小麦品种6 个。围绕山区生态型蔬菜高质高效与智能化生产和沿江设施蔬菜优质高效与机械化生产等技术,收集地方蔬菜品种资源18 个,培育瓜菜新品种6 个。围绕皖西白鹅提纯与复壮,攻克降肥肝血斑率、防雏鹅翻翅发生等技术难题;围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示范推广了亲虾放养等10 项实用新技术。用科技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是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重要工作内容。2020 年,联盟发挥科技优势,全面服务六安“江淮果岭”建设,开展宿州夏玉米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和淮南地方品种土鸡淮南麻黄鸡品种资源保护工作,技术支撑铜陵白姜产业发展,开展滁州鲫亲本保育技术研究,推动“芜湖大米”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通过促进地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二、安徽建设创新型省份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协调。一是协同发展程度不高。合芜蚌三市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示范区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148 家,其中合肥占73.6%、芜湖占0.3%、蚌埠仅占6.1%;拥有省级研发平台110 家,其中合肥占60%、芜湖占5%、蚌埠仅占14.8%。在产业规划布局上缺乏有效沟通,信息不对称,产业同质化。二是成果转化有待加快。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上海、北京的一半,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中链接不足问题依然存在。虽然三市高校院所集中,但创新自主权受限,与企业的合作开发仍存在“鸿沟”。三是专项扶持政策缺失。示范区建设之初,安徽省出台《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设立专项资金。

(二)缺乏成熟稳定的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和成熟的创新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创新环境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将有助于创新的各个创新因素聚集起来。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政府颁布的新政策和创新政策之间不匹配的现象,这会严重影响增加自主创新的能力。虽然“合芜蚌”试验区在大力发展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政策,但是政策还不够完善且后续动力不足,往往会造成技术创新活动的推延。

政府部门对于创新环境的重要性,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很多政策的支撑才能更好地推动发展下去,在科技创新的初期,市场调研不够,技术处于前期开发阶段,这些都要结合其特点和特征提出对应的措施,逐渐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更好地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所在。

(三)引才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高端人才引进难度较大,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皖工作的担忧不断加大,引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端外国人才渠道不畅。同时,引进高端外国人才成本高,政府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引才单位引进人才的政策、资金支持不到位,用人单位难以承担引才费用。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缺少重大创新平台支撑,导致引进人才难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硬件资源严重缺乏,人才流失现象比较普遍。例如,安徽省已建的院士工作站,皖北区域仅有67 家,占总数的4.9%。目前,安徽科技中介机构的规模小、数量少,相关专业性人才比较缺乏,对创新创业的服务支撑作用不足。创业融资平台发展不强,创新创业领域专业化融资平台总体较少,风险投资引导和扶持机制还不够健全。

三、对策建议

(一)在跨领域开放融合上出新招。合芜蚌示范区要从差异性、包容性、协同性等角度统筹考虑、统一谋划,发挥“1+1+1>3”的效应。一要加强省级宏观调控。建议省级层面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着力形成“三城三区多园”联动,联接皖北、皖江、皖南等安徽省其他区域,辐射带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发展格局。二要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建议省级设立合芜蚌专项建设资金,重点支持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共享平台、创新合作网络等建设。三要制定产业发展指南。建议围绕能源与环保、健康与民生、信息与计算、材料与制造等领域,分类制定合芜蚌示范区产业专项发展指南,明确不同区域重点支持产业方向和产业链环节,引导错位发展,合作共赢。

(二)在高质量绿色发展上当龙头。追求绿色发展是当前合芜蚌示范区以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一是要从全球化的高度出发建设好人才特区,通过和国外的一些专业机构以及大院合作,把国内外的人才更快更好地聚集起来。建设国际化的人才社区,对海外的高层人才以及居住证制度进行改革,建设国家级的人才资源孵化基地,加大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和引入的力度,不断地推动科技人才的培训。二是要建设好创新生态系统,不断地促进产学研的融合,对企业的评估机、孵化、加速机制不断地完善,加速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群和领头产业。三是对外开放在创新上的合作,把重点放在科学和优势的领域,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科学,完善基础科学,在此基础上加强大型科研的建设。依靠合芜蚌示范区的发展带动安徽创新发展工作,建设中外合作模式,提高在国际上的合作开放水平。

(三)加强高端科技人才引进。作为科教大省,安徽同国内领先的创新型省份尚有一些距离。创新引领发展凝聚力还有待提高;R&D 经费投入总量还不够高;高新技术企业辐射带动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尚不够畅通,且合作方式较单一、研发产出效率低;创新体制和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为推进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才智支撑,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以贯彻落实安徽人才“30 条”“科学中心人才10 条”和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为核心,以组织实施人才工程计划和项目为抓手,以科学评价人才为导向,以落实人才发展和创新驱动政策为关键,持续强化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在新形势下,全省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引才引智工作的部署,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科技对外开放,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以更大力度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把人才资源引进且更好地融入科技创新事业全局和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改革发展中去。

(四)扎实推进创新政策落地落实。加强统筹推进,搞好顶层设计;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整合产学研各方创新资源,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对外开放。通过与省内外城市的联动,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提升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水平。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按照习近平要求,着眼安徽省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参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是利用好媒体的宣传活动来帮助企业做好品牌策划,从而加强企业在研发上的信心;二是对现有的政府提出的优惠政策,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细则,让政策对企业的帮扶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不断强化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通过政府的支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财政投入机制,对于在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推出一种“雪中送炭”的服务和支撑模式,做好政府政策支持、资金引入、市场推动的融合。把各方资源聚集起来,建设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为安徽省的创新建设打好基础。

加大政策激励和督查考核力度,引导各市(县、区)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引导企业、高校院所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各地依托企业、高校院所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支持培育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研发机构,构建完善创新平台体系。

猜你喜欢
创新型省份安徽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