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驭笔:绘本支持的个性化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2023-01-05 14:01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图画个性化绘本

邱 凤

(闽侯县白沙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3501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写作教学的系统建构提供了“素养结构化”的路径。写作教学的意义既在于写作,又超越了写作,以写为本,结合认知训练、思维优化、审美陶冶,进而与生活历练、为人修养融为一体,这是以素质发展为终极使命的“大写作”教育,而如何让学生的作文融入自我真诚的情感体验、独特的价值判断,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辩证思维以及创造力成为当前作文教学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1]文章从个性化写作的教学难点出发,借鉴绘本多元化呈现、表述浅显易懂等特性,利用绘本丰富的图画素材来导入与补充写作课堂内容,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梳理绘本支持个性化写作教学路径,[2]为默会知识视域下的“个性化写作”教学活动提出建构策略,为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案例。

一、个性化写作培育现状及缺失成因

1.个性化写作内涵与现状分析

个性化写作落实到写作文章本身主要体现为三个维度,即写作素材的个性化、立意思想的个性化、行文结构的个性化。写作内容的个性化主要指习作确立的主题是作者独立提出的,描述的事件或现象是学生独有的;立意思想的个性化指的是学生对某时间、人物分析时能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真实独到的观点;行文结构的个性化指学生不拘泥于传统写作布局方式,能够依据写作要求独到地选择合适的体裁行文,例如短诗、夹叙夹议的散文、童话、寓言等。[3]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课程教师对课程的组织与指导比较稳定,通常由教师主导带领学生进行审题分析、确定题目要求、讲述写作要求、例文展示、谋篇布局,而后布置习作作业,教师批阅之后再进行反馈问题。这样的模式化环节虽然一定程度上让学生顺利完成“写作”模块内容,学生经过教师的写作分析,往往采用相似的观察视角、雷同的素材,出彩的文章凤毛麟角。

2.学生个性化写作创作缺失成因

在写作目标要求上,小学语文写作课程设计以及命题方式都较为固定,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内容的创作。小学习作多是“命题作文”,这一定程度能有效鉴别学生的专项写作能力,考查学生在某个领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然而题目统一,文体固定,主题先行等限制条件也制约了学生才华展示与个性发展。

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由于年龄、心理、人生阅历的限制,对问题的思考与剖析容易浮于表面;观察视角也很类似,很难把握深层次、抽象的事物,导致未能深入挖掘内涵,难以挖掘材料背后的深刻立意。有些学生难以跳脱内容的偏狭,习惯套作或模仿范文。有些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使用了不属于自己的语言,堆砌华丽的辞藻,偏离了写作的初衷。儿童作文本应表达自我内心世界、书写童真。然而一些学生习作中充斥着套话与堆砌美好词汇的无关语句,导致文章显得突兀并且缺少真情流露。[4]

二、绘本支持的个性化写作教学可行性分析

绘本,也称图画书,是融合语言和绘画在一起的读物。绘本与其他儿童文学形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有图画,图画有两种基本的表现方式,一是指涉,以图像具体描绘出事物;二是示意,以图像作为表示意思、暗示意图的媒介,形成意象,表达思想、情绪、抽象概念等内容。优秀的绘本常用意象来传递意义,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图感,经过恰当的引导,学生又能从图中领悟到相应的文字的含义,感受到文字的温度,从而加深对阅读的领悟,形成“语感”。借鉴绘本多元化呈现、表述浅显易懂等特性,利用其丰富的插画素材来导入与补充写作课堂内容、辅助写作授课的过程,有助于改革陈旧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支持学生创造个性化作文。[5]

1.图美意深的画面激发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兴趣

儿童绘本是一类经过精心排版、装帧的新型书籍形式的读本,在设计中对图画的多样化展现十分重视。绘本对色彩的把握、线条的粗细、明暗的处理、构图的规划以及细节的补充,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色彩与光影是绘本图画的灵魂,绘本通过冷暖色调传递画面的喜怒哀乐,带给儿童视觉冲击。学生面对这类色彩多样的纸质读物,强烈的视觉感受能够吸引其注意力。

与此同时,儿童绘本以图画为主线串联起故事情节,其通过多场景的切换展现不同场景下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与成长变化,这与二维动画十分相似。儿童有观看动画的经验,因而对绘本基本不会有隔阂感,能够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并进行阅读。学生能够沉浸入阅读文本,这为个性化创作提供了有利的先行条件。

2.不拘一格的故事为学生提供创新写作素材

绘本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从内容上看,既包含人文科普、科学推介等非虚构文本,如《北京的春节》和《落叶变变变》等,又囊括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虚构文本,如《花木兰》等。绘本故事选择的形象丰富、视野广阔、题材广泛。绘本为儿童的想象及联想架起了一座“桥”,儿童能从绘本中亲近的形象、生动有趣的情节中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并与主人公共情从而联想自己现实生活的经历。

由于儿童生活世界的经历、体验、认知和理解有所不同,因此阅读绘本后其想象的内容也有所差异,可能是会心一笑的释然,可能是深受震撼的感动,也可能会陷入沉思抑或联想自身相似经历。由于儿童生活世界的经历、体验、认知和理解有所不同,因此阅读绘本后其想象的内容也有所差异。阅读绘本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宽想象域,这能够促进学生对个性化素材的捕捉以及对自身内心真实感受的观照,为个性化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3.含义隽永的留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遐想空间

绘本设计中由于篇幅的限制,通常情况下设计师会留下最关键的场景和相应的一连串图画,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就称为“留白”。这些留白串联起整个故事,形成开放的空间供读者依照自身想象填充。留白的存在既避免了画布填充太满的压抑,也给读者留以足够的想象空间,帮助读者构建起想象的枢纽,更好地利用主观能动性去构思想象与联想故事。

绘本中的留白可以改变儿童的视觉印象,也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举例以及人物的心理距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绘本《可爱的鼠小弟》引导儿童沉浸上下文本品味并分析这些留白,并形成某种艺术领悟和感受。利用这些留白激发儿童的想象与推理能力,从而产生出更多的“画外之音”。让儿童凭借想象进行再创造,把创作与欣赏、读者与作者联结起来,使儿童对艺术表现的感知变得更加精准、丰富、美观和细致,共同创造出丰富、余味无穷的深邃意境,以此完成具有儿童独特观察力的创意作文。

4.无字绘本为学生故事推理与续写提供接口

无字绘本没有文字说明,单纯依靠序列视觉图像串联完成故事情节内容的衔接与延申。无字绘本为儿童创设了一个能够自由探究的视觉环境,让儿童在摆脱文字阅读束缚后,将注意力全身心置于图画本身,割裂语意与现实的疏远感,能够置身于绘本所刻画的情境中,留给儿童许多在创新想象思维、辩证推理思维自由发挥的空间。相较于单独的描写练习来说,绘本提供了更完整的故事背景和直观的画面,可以让学生结合前后联系和画面提示进行更自然地表达,使练习更加充分而深入。如:无字绘本《不可思议的旅程》在内容上依赖叙事图像信息,在结构上依赖儿童建构意义理解通过对无字绘本的阅读,儿童可以对作者刻画的人物肢体语言、姿态、神情等信息,结合自身的经验认知获取角色表演语境,从中思考人物会有怎样的对话,揣测人物内心独白,揣摩情节走向。也可以通过对绘本图像的揣测、情节分析的思考串联故事,进而建构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奥秘。由此能更为深刻地理解内容与内涵,挖掘图画细节以及其带来的隐喻意义。

5.多重叙事框架为学生切入写作提供差异视角

绘本创作者会针对故事主旨、人物形象以及情节设定不同的视角,独特的视角空间书写“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差异化活动,揭示出主人公心理景观与外在投射,提供了寻常分析事物的另一视角。不同的视角可以帮助儿童多维感知事件,而这种扩展迁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多派观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完整的故事情节,或者是通过动态思维构建更全面地解读事物并发表自我看法与体验。

例如绘本《雨露麻》从故事主线上看是主人公“小女孩”用自己诚意与行动打动画布的故事,初次品读之后的感知就是小女孩积极阳光、正面向上;从小女孩父母的视角看,父母共同陪伴女孩成长,克服许多困难见证女孩的成长;而从画布这个物品视角,则可以抽象出隐喻意、象征意义,表面上是呈现色彩的载体,另一层意义却是外在环境的冲突与和解过程中,被女孩的执著所感动,小女孩为画布穿上美丽的衣服。三种视角的基调虽然都是温暖的、积极地,但是演绎出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方位和处境,这让学生理解了使用差异性视角去讲述自己的故事。

三、绘本支持的个性化写作教学策略

优质绘本以耐人寻味的思想性、丰富的故事情节与精妙的创意构思点燃学生创作的兴趣。教师应因势利导,重视开掘学生思想的宝藏,利用优质绘本所具有的思想性,使用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鼓励学生书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1.复述故事:以读促写,建构框架

复述是学生运用口语表达内容、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充分的感官体验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和意义的理解。复述不仅能训练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捕捉、理解、分析能力,更是引领聆听、引导阅读向写作过渡的媒介。教师要为儿童搭建一个自由、开放的氛围,让儿童敢于发言复述、提出他人解读故事的疑惑。在这样的氛围中的儿童会更愿意自发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利用复述先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再利用以读促写优势将内容用笔写出来。

学生复述绘本的图画内容是阅读理解内化之后对故事的再表达。学生复述过程中的词汇运用、语法句式、语调发音等,是学生深度思考的结果。复述绘本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听说输入和产出的机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运用积极思维,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升技能。教师可以遵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学生多角度反复练习,不断巩固复述能力,促进口语表达进而支持创造性写作。

2.看图写话:挖掘细节,推理演绎

在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中,看图写话成为了小学低年级固定的写作任务,被教学大纲定性为“作文最初步的训练”,且指向了“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视觉素养的概念为看图写话任务中“读图能力”的解读带来了更全面的视角,绘本媒介的导入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选图的参考。

绘本的每一页虽然相对独立,但是又包含着前后的交叉性情境,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绘本的看图写话过程,也是学生观察图画挖掘细节再表达的过程,具体可以分为基础性语言表达、创造性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读图能力四个维度,四个维度分别包含了观察、思考、创造、表达等多种能力的集合。让学生多角度探索图画意蕴,培养学生一种主动获取知识组织信息的能力,能够鼓励学生自我表达。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支架激发真实的写作欲望,例如抽取一本绘本的4个主要图画,让学生通过人物介绍、情节图画自己拟定习作内容,让学生推敲细节丰满习作。

3.续写故事:发散思维,凝练思辨

绘本故事续写指的是读者凭借想象对绘本画面中的留白处结合绘本中文字和故事情节进行再创造,延伸创造出丰富创意的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文本有了自己较全面的看法后,让学生根据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和阅读后的领会,结合自己现实中的经历将文本续写。续写故事这一教学策略是利用绘本中丰富的留白以及绘本情节的延伸性两特征实现的,学生要续写情节就必须要认真阅读绘本,精读原文内容,这样续写内容能够紧扣情节、承接上文。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细节就是在教学生去观察什么,包括观察图画中的留白,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观察绘本封面图画联系自己的生活展开想象,观察图画感受不同视角的画面带给读者的感受等。仔细观察其中微妙的细节变化,再总结规律,这样才能照着绘本的节奏去续写故事。借助形象思维的作用,学生观察绘本的细节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各种猜测和构思方案纷至沓来。

4.改造故事:想象联想,多元展开

绘本用不同的视角来表现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方位和处境,这也就在提示学生写作文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或角度来文本重塑。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看叙述或看事物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引导学生拓宽自己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另辟蹊径创意改编绘本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力求写出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文章,强调思维的广阔性,规避写作时生搬硬套的现象。并将这种能力迁移到日常写作中,在素材运用、视角选取上能够有新意,用个性化的视角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可以让学生换个视角重新解读绘本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原先绘本中的故事加以改编,赋予故事全新的生命力;当然也可以让学生站在客观立场感悟作者的用意,对绘本中的人物行为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逐渐摆脱单一的公共读写规则的桎梏,走向个体广阔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世界,完成个性化写作内容。

猜你喜欢
图画个性化绘本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绘本
绘本
绘本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