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实践

2023-01-05 14:01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心理咨询辅导员

李 心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山西 运城 044000)

“三全育人”是指将育人工作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优秀格局。近些年,高职院校教育体系逐渐发展完善,这种环境下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是从“三全育人”视角来分析,会发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员性和全过程性,还有全方位系统的构建效果仍不清晰。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路径和方法,希望可以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前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资源相对分散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员主要是辅导员以及相关课程教师,因此,他们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然而,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相对复杂,管理内容过多,难以及时洞察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变化,导致其很难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还存在混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情况,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而心理健康教师面向全校学生,承担大量的备课、授课、教研等任务,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心理咨询工作中,导致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工作开展不及时、不全面、不透彻。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咨询过程及最终的结果都有保密性要求,导致心理咨询师不能及时将获得的信息和结果反馈给学生的辅导员,以至于辅导员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有些心理咨询师完成心理咨询后即认为工作已经完成,未对学生进行后续追踪和反馈;部分心理咨询师存在咨询能力和水平有限的现状,这些都导致心理咨询体系的建设效果不理想,为学生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也不明显。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效果不佳

首先,未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心理健康测评结果与实际仍存在一定偏差;在开展相关课程过程中,学生仅仅把课程当作学习任务,完成必要的作业与考核,除上课外,与任课教师少有互动。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时一般会选择自我消化或者是向同学倾诉,很少会选择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等服务帮助自己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学生之间也普遍缺乏关注。其次,家长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由于学生处于在校住宿状态,与家庭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且家长也缺乏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储备和正确认知,难以及时察觉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无法及时对其进行疏解。最后,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针对大一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生刚入学时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使其有了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但高职院校没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开设针对性的选修心理课程,缺乏后续跟进的心理健康教育。

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单一

首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一般由学工部负责,主要方式是开展心理健康必修课程或者设置心理健康活动等,但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设置太过表面化。其次,学校仅在新生入校后的首月对学生展开心理普测,忽视了其成长带来的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等对其带来更多更复杂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普测的作用并不明显。最后,高职院校虽然设立了第二课堂,但第二课堂中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和活动设置比较匮乏,开设的心理健康活动也常流于表面形式,导致学生参与度低,不能准确定位到学生,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状态,更达不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要求。[1]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思路

1.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全员育人模式

首先,强化教职工主体责任意识,确保其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参与到教学实践中。组织开展针对于全体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和专题讲座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和氛围,让教职工能够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够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适当地心理疏导。

其次,重视专业心理咨询师人才的培养。心理咨询服务对于咨询师的专业性要求极高,咨询工作与普通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存在极大的差异性,虽然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也更频繁,联系更密切,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较为深刻,当他们了解到学生心理问题后,也会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某些事情,但他们缺乏专业心理知识,不会透过事物表面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以至于无法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就可以对学生开展全面的心理健康评估和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更高。[2]

最后,建立形成更加完善的心理咨询监督和追踪体系。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层层划分,让学生宿舍寝室长要发挥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了解寝室内学生的相处方式以及每一位成员的心理状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发现并及时向老师汇报,在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后,寝室长后续还应进行必要的观察与反馈。辅导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团日活动的方式普及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们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更加关心心理健康,正确地对待自己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3]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全过程育人目标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首先就需要高职院校和学生的家庭建立良好的关联性。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情况会受到其自身的成长环境以及经济条件还有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家长是学生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任的教师,家长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基础的物质支持,更应当在精神层面为学生提供关心。家长们可以借助高职院校组建的家长群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状态,让家长的育人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4]

其次,要发挥辅导员的重要责任。通过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耐心交谈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将有问题的学生转交给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

最后,还需要关注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要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专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针对大一年级的学生所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主要包括环境适应以及人际交往主题的课程,而大二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开设生命教育、情绪管理以及心理疾病识别等主题,大三年级的学生则主要是将就业应对还有职业规划作为主题。要明确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烦恼和情绪,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更容易吸引学生兴趣的课程,让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知识需求得到满足。[5]

3.创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达到全方位育人要求

首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体系的完善和设置,要求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服务部门都能够明确自身的重要性以及工作中的重点,将高职院校整体的发展作为最终的目的,完善人才的培养方案,加速课程的合理性设置,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及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实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统筹规划的要求,解决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6]

其次,重视心理健康普测体系的完善。大一时期的新生普测至关重要,在普测之后要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回访,针对这些学生建立档案,在回访时对学生的档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还有鼓励学生定期参加心理咨询,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问题。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程度以及专题的心理测试,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各类型问题,如果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则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跟踪指导和反馈,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维护。

最后,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以及实践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心理情绪绘画比赛以及沙盘游戏等活动,或者可以使用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包括抖音直播等形式来达到互联网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活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要求。[7]

三、结语

总之,基于“三全育人”背景下开展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要达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高职院校还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明确教学要求,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心理咨询辅导员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