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劳动观下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模块构建探析

2023-01-05 14:01刘悦丹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劳动考核指标

刘悦丹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2)

劳动教育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学校劳动教育工作。2020年3月至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从国家层面强调:“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开展平时表现评价和学段综合评价。”[1]这些政策的出台大大推动了劳动教育的开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评价方式也随之改变。在习近平“劳动观”引领下,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相关理论、政策,克服传统评价方式单一、片面等缺点,建立更加科学、客观、系统的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一、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模块构建原则

1.目标原则

新时期高校劳动教育评价必须以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满足人才成长的内在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笔者建议,学校应参考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充分考虑学校特色、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精准定位高校劳动教育培养目标。当然在确定总的劳动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还可以将该目标进一步细分。

2.科学原则

劳动教育评价是一个复杂的三维过程。高校在构建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必须真正理解劳动教育的科学意义,遵循“三因”理念,即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应依照教育教学规律、学生心理和智力发展规律,在遵循《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制定评价体系。同时,高校应当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及时进行完善。

3.即时性原则

即时性评价是劳动教育教学重要的评价原则,该原则强调及时性。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劳动教育情况,给予学生认可和指导建议,精准捕获劳动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育人效果。教师应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即时记录学生状态,包括做出增值性评价等,从而落实劳动教育的目的。

二、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模块的评价要素

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可以依据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对象的不同分为三级量化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学生劳动素养和教师劳动教育教学素养。

1.一级量化指标:学生劳动素养

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是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因此它是最重要的一级指标。笔者经过调研分析认为在学生劳动素养考核层面,又可以细化为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知识技能、劳动实践、劳动习惯五个二级指标。

(1)劳动价值观。劳动价值观是劳动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有一些人不尊重劳动者、不愿意劳动,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究其原因就在于其劳动价值观扭曲,缺乏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劳动评价体系通过考核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可检验高校劳动教育是否实现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目标。

(2)劳动精神。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育青年学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因此劳动精神也是评价内容之一。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应当特别重视培育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3)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知识与技能包括专业性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日常性劳动知识技能。扎实的劳动知识基础、高超的劳动技能是学生良好劳动素养的重要表征。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就要培育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锻造更多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因此,劳动知识和技能也是重要的劳动教育评价内容。

(4)劳动实践。大学生劳动实践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和志愿服务劳动等。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态度等具体表现情况都是大学生劳动素养的体现。

(5)劳动习惯。劳动习惯一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例如,遵守劳动秩序、珍惜劳动成果、讲究劳动效率等。劳动习惯也应当是高校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内容。

2.一级量化指标:教师劳动教育教学素养

在推进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了主导引领作用是劳动教育的设计和实施者。教师劳动教育教学素养是劳动教育评价必不可少的指标。因此,教师劳动教育教学素养也可列为一级指标,其中又具体分为三个二级指标:

(1)教师劳动教育理念。教师劳动教育理念包括教师对于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重大意义的认识程度,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掌握情况。

(2)教师劳动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劳动教育教学能力包括了劳动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囊括了劳动教育教育教学理念、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劳动教育教学策略、劳动教育教学实施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设计、组织及实施能力。

(3)教师劳动素养。教师良好的劳动素养应是一名合格的劳动教育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的劳动素养包括: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习惯等。这也是考核教师劳动教育教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三、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模块指标的权重分布

考虑到学生劳动素养是劳动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最终成果体现,笔者建议,学生劳动素养考核在一级指标中权重为60%。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引领者,其作用的发挥键在于劳动教育教师的能力,教师劳动教育教学素养在一级指标考核中占40%。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具体权重分布如下。

1.学生劳动素养指标的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考核权重

在学生劳动素养的二级指标考核方面,笔者建议劳动价值观占比20%,劳动情感占比10%,劳动精神、劳模工匠精神方面考核占比25%。劳动实践与习惯这一指标占比25%,劳动知识技能方面占比20%。

细化至三级指标,考核权重分别为:(1)关于劳动、劳动价值的认知和取向指标占比15%;(2)对待劳动的态度指标占比5%;(3)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度指标占比5%;(4)忍耐力毅力指标占比5%;(5)创造能力占比5%;(6)爱岗敬业等劳动精神、劳模工匠精神占比20%;(7)参与日常生活劳动实践的量与质指标占比8%;(8)参与生产劳动实践的量与质指标占比8%;(9)参与志愿服务劳动实践的量与质指标占比8%;(10)劳动习惯指标占比3%;(11)日常生活劳动的知识与技能指标占比6%;(12)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指标占比6%;(13)志愿服务劳动的知识与技能指标占比6%。

2.教师劳动教育教学素养指标的二级指标考核权重

基于对教师劳动教育教学素养指标的各项二级指标的重要程度考虑,建议教师劳动素养考核占比40%,教师劳动教育理念考核占比30%,教师劳动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占比30%。

在构建劳动教育评价机制过程中除了灵活运用以上评价指标之外,建议用四化考核理念(量化、多元化、全程化、立体化)、五大考核主体(学生自我评价、学校考核、家庭考核、用人单位考核、他人评价)构建科学评价机制,同时更引入增值评价,长期观测学生劳动养成情况,令评价考核更客观、公平与完善,将劳动育人真正落地。

四、探索增值评价

增值评价是在以教育目标实现程度为核心的“泰勒原理”基础上创新开发运用的一种新型评价方式。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特别指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2]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充分认可、重视增值评价的运用。目前部分高校已开始探索如何在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中运用增值评价。

作为一种新型评价方式,增值评价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评价方式,而是对传统评价方式的改进和完善。传统评价方式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其中考试分数就是一种简洁而实用的典型传统评价方式。增值评价则突破了“分数决定成效”的局限,具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双重性质;同时它尤为关注学生过程性的成长变化、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及时而又全面评估学校劳动教育的成效。根据“个体关照”理论,我们将增值评价融入多维综合性评价中,突破以往只“关注最终学习效果”限制,关注每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中应引入增值评价以真正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去施行:第一,精准设置观测点和观测维度。高校可以结合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评价理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再依据劳动教育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设置观测点,全面客观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同时进行纵横对比数据,观测学生一段时间的劳动教育成效变化过程,观察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调整完善劳动教育教学方案。高校可以建立综合素质档案,将学生劳动教育考核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第二,充分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由于增值评价过程比较具有公平性,而统计模型多元复杂,因此学校需要借助大数据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平台对学生数据进行统计。高校还可以专门设计开发劳动教育增值评价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去高效解决数据计算比对等问题。第三,弥补增值模型的现有缺陷。增值模型是增值评价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器”。经调研发现,我国相关增值模型的应用已经从简单回归模型转向多层模型研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评价制度模型的不足,学者杨志明等人提出了三种解决思路:开发学生发展量表、提升学生进步的天花板高度以及开拓学生的横向发展空间,以期能够弥补现有增值模型的缺陷,更好的促进评价公平。[3]这三种思路有助于高校完善增值模型。第四,运用函数推算。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观测点的测试成绩运用函数来计算学生的课内增长,设置比例,最后计算学生的增值量。

五、结语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作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主阵地,高校必然要纵深推进劳动教育工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劳动教育评价模块需要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专业特色、学生学习发展等情况,抓住大学生劳动教育需求,精准定位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巧妙引入增值评价,从而真正激发大学生劳动内驱力,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劳动考核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