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动画设计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布洛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2023-01-05 14:55吴金霞蒙芬黄晖国谭凯茵郭慧梅李健龙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环球首映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维动画壮族动画

吴金霞 蒙芬 黄晖国 谭凯茵 郭慧梅 李健龙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一、引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3D软件市场在国际上已经相当完善,针对不同的表现形式手法与内容有着不同的专门软件。C4D全名Cinema 4D,时下的3D软件多样,Cinema 4D具有顶级建模、动画和渲染的3D工具包,更富专业性,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是近年来最火爆的三维动画设计制作软件。乡村振兴是国家在新时代立足于国情、基于实情、顺应民情所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战略,是国家在社会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转型之举。中国文化本质也是乡土文化,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核心。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是重构中国乡土文化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Cinema 4D动画来还原复刻布洛陀文化的历史场景与人物,使用三维动画技术来弘扬我国优秀的布洛陀文化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我国在三维动画技术的研究上略显薄弱,结合三维动画技术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更为直观地展现历史书中记载的场景,挖掘并突出三维动画的技术含量,更好地了解三维动画的表现形式的同时,促进我国三维动画技术的进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三维动画技术的发展相较于国外而言略晚,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近年来随着国内动画技术的进步,我国在三维动画方面的技术逐渐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例如中国历经五年精心打造的三维影视电影《魔比斯环》、孙立军导演的《兔侠传奇》等。

在国内3D软件的使用上,主要是以Autodesk公司开发的3D MAX、MAYA、Cinema 4D、COOL 3D为主。人才的专业素质不全面导致国产三维动画的产品质量较低,目前我国3D动画制作仍存在制作粗糙、模仿痕迹明显、剧本老套等问题。但在三维动画电影方面,国际三维动画产业发展迅速,并已进入繁荣时期。1995年,由美国迪士尼公司和皮克斯公司合作的三维动画片《TOY STORY》(别名:玩具总动员)在全世界上映。此片一出,就引起了巨大反响,该片导演也荣获当年奥斯卡特殊成就奖。从此,三维技术在影视产业中强势登陆,进入世界观众的眼球。而后十年里,由皮克斯、迪士尼、华纳兄弟等大型影视公司制作的《昆虫总动员》《怪物史莱克》系列、《冰河世纪》系列、《超人特工队》等影片,一步步将三维动画产业推向高峰。由于三维动画技术发展初期,中国当时的IT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电脑使用率较少,所以国外三维技术发展时期中国的三维技术仍处于一片空白。

从2000—2012年这十多年的三维技术发展以来,中国计算机三维动画方面迅速发展,已经可以在三维动画的基础上制作出类似增强或虚拟现实、全息投影、三维动画等相关产业。中国三维动画技术行业仍处于起步初期,相较于市场成熟的欧美市场相比,尚有较大的进步空间。通过借鉴世界各国3D动画技术产业及国内优秀的企业发展经验,促进3D动画技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3D动画技术行业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研究方法

三维动画主要是在三维软件Cinema 4D中由建模人员制作出故事的场景、角色、道具和粗略模型,为3D故事板(Layout)做准备。3D角色建模3D场景建模道具模型的设定根据概念设计以及客户、导演、建制等的综合意见,在三维软件中进行建模的精确制作,是最终动画成片中的全部“演员”。根据故事情节分析,对3D中需要动画的模型进行动画前的一些变形、动作驱动等相关设置制作骨骼蒙皮,为动画师做预备工作。动画师则根据Layout的镜头和时间,给角色或其他需要活动的对象制作出每个镜头的表演动画。最后根据前期概念设计的风格定位,由灯光师对动画场景进行照亮、细致的描绘、材质的精细调整,把控好每个镜头的渲染气氛。

二、三维动画对传承民族非遗文化的作用与优势

(一)三维动画将抽象的非遗文化展现出来

民俗文化涵盖了所有的民间、民众和各民族的风俗、生活及文化,是大众在生活中逐步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而大多数民俗文化没有实物可以流传,一直在靠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仪式来庆祝节日文化。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也是靠人们对文化故事的想象所展现出来。近几年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类似三维技术等数字化形式传播文化相较于传统的庆祝形式,不受时间、空间、地点、条件的限制,运用三维技术制作三维动画,将复杂、抽象的文化内容生动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三维动画的播放以图文并茂的展示形式效果帮助人们更好理解非遗文化的发展和故事,是传统文化强有力的宣传工具,可以引导受众加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

(二)三维动画扩大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和速度

就传播形式来看,传统文化主要体现于节目演出、旅游产业等方面。而数字媒体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播方面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可以促使各种新兴文化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如视频动画、虚拟技术结合、线上表演等。另外,现阶段文化传播速度非常迅速,满足了非遗文化多样化信息传播的即时性需求,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地域性限制,文化传播的范围 变得更加广泛。数字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形式,也增加了其内涵。

(三)三维动画创建非遗文化产业链

三维动画与非遗文化的结合可以形成了一条有意义的产业链,将非遗文化中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来,是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动画产业的成功发展离不开非遗文化,打造非遗文化品牌,这样更容易产生品牌效应,将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现今的动画产业发展飞快,制作越来越精良,与非遗文化的结合越来越巧妙,受到大众的喜爱,这是一种传承的方式,更是一种经济模式。

三、三维动画对乡村振兴中的创新与应用

农业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构件。三维动画是通过图像与图形处理技术、动画制作软件以及计算机算法编程等方法,将现实中运动的物体、周围环境、周围结构,以及植物的生长、开花等,以数字模拟技术在电脑上动态呈现其运动姿态,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即可通过数字模拟技术实现某些在现实中不易实现的动画效果。因此,在乡村振兴中,三维动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不可或缺。目前,在农业生产中,通过三维动画模拟了众多农业场景,例如沼气的生产,设备的安装的演示动画;植物的栽培、灌溉以及害虫的防治方法;还有家禽的健康状况设备演示动画等。通过三维动画,数字模拟技术,更加生动地为农民们展现了不同的一面,更容易被农民们所掌握,同时,也让农民们更加方便地实时掌握农场里各种动植物的状况。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与应用,三维动画和农业科技的结合,让乡村振兴更近一步。

四、布洛陀时期的生活场景的设计与制作

(一)人物造型设计

据壮族创世经诗《布洛陀》记述,布洛陀是壮族开天辟地的“祖公”。所以三维建模人物设计的方向应该是贯穿布洛陀时期的壮族的服装。

布洛陀时期的人物应该是以壮族人民为主,并且服饰要和壮族服饰相同。壮族人的穿衣风格、特征和颜色,都要严格按照壮族的传统服饰来设计。这样能清晰地看出布洛陀与壮族的关系是紧紧相扣的。

壮族的服饰花纹大多以菱形格为主,颜色为多种两眼的颜色组合在一起,组成了具有民族气息的专属于壮族的图案。

但在广西地区,就壮族服饰的颜色来说,古代、近代多以蓝靛作染料,大概是因为当地的气候适合其生长。由于气候的原因,壮族服装大多以蓝黑色衣裙、衣裤的短装为主。又由于民族的不断融合,男子服装几乎与汉族服装相差无几,只是腰间束带而已;妇女的服装多用花边修饰,腰间束围裙,裙装逐渐被裤装代替。因为这样行事比较方便,简单整齐朴素。

(二)建筑及场景造型

壮族多沿水而居,寨村多靠近山脉。因此离不开山壮水美,山水特征是制作大场景的重要方面。

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先在地层上立两节柱,顶上盖瓦或衫皮。楼上住人,地下关养牲畜、家禽,置农具,设舂碓、磨坊等。楼梯于屋内一侧,楼上前面为走廊,较为宽敞,围以栏杆或半节板壁,光线充足,壮族人在这里会客、乘凉和纺织。进大门是堂屋,一头设火塘,后屋和侧屋为卧室。楼上住人,分前中后三隔,后边为卧室,中间为过厅,正中设香火堂,前边为年青子女卧室、书房、客房和纺织间。

(三)布洛陀时期壮族生活场景的实现

首先设计场景,应该是从开天辟地的布洛陀时期开始,布洛陀开始创造人类,为壮族。然后开始群居生活,从远古时期开始到现在百色地区的转变。

五、三维动画在布洛陀时期生活场景虚拟呈现中应用的启示与价值

(一)重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的选取与应用

1.布洛陀文化的选取

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它由布洛陀神话、《布洛陀》、布洛陀民歌、布洛陀民间信仰构成。壮族人崇尚自然,敬畏万物,信仰多神以及祖先神灵。布洛陀作为人文始祖,是壮族先民的形象集合。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布洛陀》中的大量篇幅都在歌颂布洛陀的功绩,其中包括开辟天地、创造万物、建立秩序三个方面。

在2006年06月02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布洛陀》位居民间文学类第二位。布洛陀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利于人们了解壮族传统文化。

布洛陀文化不仅在广西、云贵地区流传,甚至在越南地区也有广泛的传播。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西南南部地区开放的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发扬、传播布洛陀文化有助于深化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传统友谊,加强文化交流。

2.布洛陀文化在三维动画中的应用

在影视作品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由多种应用方式,如《诸神之战》《大闹天宫》以神话故事作为故事情节的蓝本来改编。或是像《真实之泪》《花开伊吕波》等动漫作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庆典作为剧情中主线展开的背景。现实的事件作为动画作品中翔实的设定,给作品带来了真实感。同时作为科普,让广大观众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从而引起观众的兴趣,起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二)现代科技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1.现代数字技术是文化传播手段的自然规律

文化传播的介质从古至今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人们口对口的传唱到书籍里的文字。而在当代,文化传播的最佳介质是数字化资源。

2.数字技术能将非遗一定程度物质化

现代数字技术有着很强的再现和创造能力。一方面,数字技术可以在非遗项目出现破坏和消失前,将非遗项目转化成看得见,听得到的数字资源保存,从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强力保障。另一方面,对数字资源的再创造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迸发出新的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在于它的价值只有通过非物质的行为体现出来,如舞蹈、民歌、技艺。数字化的摄像录音技术能高质量的将其记录,这也是一种物质化。

3.数字化资源能打破时空传播

传统文化通常受限于地理原因,只能在部分地区传播,且传播效率低。在古代,由于日本处于海上的列岛,文化只在日本列岛范围内流传。而在已经能称为地球村的今天。日本动画文化在一百多年间享誉世界,并成为支柱产业。如果没有数字化资源作为可靠高等效率的媒介,则没有今天日本动画的辉煌。

4.三维动画的虚拟呈现

三维动画技术有着精确性、真实性、可操作性的特点,能给人带来真实的视觉盛宴。它既有的传统二维动画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客观的呈现表达的对象。三维模型的可重复利用能节省创作者的时间和精力。

六、结语

三维动画设计对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三维动画设计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布洛陀文化向大众进行展现,其独特的视角能够完美呈现出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带领大家以最真实的感官探寻广西壮族布洛陀非遗文化的奥秘,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此外,三维动画设计的精确性、真实性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视觉感受,这无疑能将广西民族乡村文化以最原始的状态呈现给大家。互联网时代下,三维动画设计这一创新性技术,把静态物质文化以动态形态呈现出来,使传统文化“活”了起来,不仅传播速度快,且受众范围广,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感受到壮族布洛陀文化的魅力所在,使广西壮族文化走向全世界。

猜你喜欢
三维动画壮族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三维动画技术及其在动漫中的应用分析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三维动画制作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中国水墨画在三维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Cat’s book》
我的动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