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画报》“四大女伶皇后”选举对现代戏曲选秀节目的借鉴意义

2023-01-05 14:55严梓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环球首映 2022年1期
关键词:北洋画报京剧

严梓尹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从语言到文字再到印刷术,直至发展到广播、电视的诞生,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影响着传媒业的更新迭代,电视节目在媒体行业的日渐兴盛下发展迅速。从1984年第一届“青歌赛”(《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举办,到2004年湖南台举行的现象级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掀起了电视时代和互联网时代新一轮以观众和市场为导向的选秀热潮,各式各样的选秀花式出炉。在这场热潮中,戏曲选秀类节目虽也精彩纷呈,但并未掀起巨大浪花。在科技更加发达、行业更加成熟的当下,其热度和影响力却远不及民国时期《北洋画报》所举行的“四大女伶皇后”选举。“四大女伶皇后”选举可以说对当时中国戏剧界、娱乐界都引起了很大轰动和回响,可谓全城轰动,盛极一时。

一、“四大女伶皇后”选举概况

《北洋画报》创刊于1926年7月7日,自问世后就凭借其丰富的内容和有趣的图画获得大众喜爱,成了天津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区域的热销画报,名声响亮,当时在中国传媒界被称为“北方巨擘”。画报的内容主要包括时事、人物、戏剧、电影等,主要刊登照片,兼有文字,以“传播时事、提倡艺术、灌输知识”为宗旨。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评价《北洋画报》,那么可以说它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一扇窗口。翻看画报中的内容,仿佛能看到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生活的众生百态,社会风尚被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来。

1930年春,《北洋画报》为纪念<戏剧专刊>出版百期,举办了京剧“四大女伶皇后”选举活动,选举结果由社会各界投票产生。从其<戏剧专刊>一百期特别发表的文章可以了解到:在北平、天津报界一直传有“四大名旦”的称号,但未曾经过正式、公开的选举。而随着技艺卓绝的女艺人不断涌现,一方面为让京剧爱好者对其所崇慕对象能众望所归,另一方面也为促进女伶界艺术的进步。《北洋画报》特借此契机,组织了这场公开选举。选举规定参选人的资格为“现在舞台执业者”,采取不记名投票,得票最多的四人胜出,确定为“四大女伶皇后”。经过数月激烈的角逐,1930年6月21日《北洋画报》公布了评选结果,胡碧兰、孟丽君、雪艳琴、章遏云四位胜出。

二、“四大女伶皇后”盛极一时的原因

《北洋画报》“四大女伶皇后”选举的诞生,一方面清楚展现了那时天津京剧戏曲发展的繁盛景象,另一方面又有力加强了与读者的沟通与互动。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说得到了极大范围的有力传播,随之带来画报销量不断增加,读者忠诚度逐渐增强。

(一)浓厚的戏剧氛围为选举提供土壤

20世纪初的天津有“夜上海”之美誉。在国人眼中,当时的天津已是时尚繁华的大都市。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经济更加繁荣,随之而来的是天津人的娱乐方式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各种娱乐场所逐渐丰富起来,戏院、书场、杂耍园、电影院以及舞场等陆续在天津兴起,传统与时尚都在这里得到了融汇交流,天津的文化事业达到了空前繁荣。经各种书籍资料等记载来看,在《北洋画报》的办报过程中,天津大约有50家的戏院在营业。天津市民会听戏、懂听戏、爱听戏的特质,加上天津优越的地理位置,戏院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名伶们都愿意来天津演出。当时,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惠生等著名京剧演员就经常现身天津,天津的舞台上总能看到他们精彩的演出。可以说戏剧在天津是发展到了极致,有一句话叫作“出了菜馆进戏院”,可见进戏院成了那时天津人最时尚的生活方式之一。因此,《北洋画报》这场选举在戏剧氛围浓厚的背景下展开,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能盛极一时是天时地利。

(二)明星中选明星提升选举热度

从选举刊登的公告中可看出,参赛人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才能参赛,一是必须是京剧行业的从业者;二是具备专业性,即能在舞台上执演的京剧演员。候选名单反映出了候选人要么是人气日趋高涨的新星,要么是当红的京剧名角。所以选举门槛之高,专业性要求较强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此次选举活动的热度。比如雪艳琴,她八岁时开始学艺,师从张采林、荣蝶仙、王瑶卿等名家深造,是北京早期京剧界女艺人中声誉较高的一位。1931年盛行男女合演时,她便开始自己组戏演出,曾与谭富英、王又宸、贯大元、杨宝忠等合作,风靡一时。由此,《北洋画报》这种在明星中选明星的选举形式,比起今日“平民化的明星制造”,更能因被选人的名气拥有忠实受众群,通过受众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来提升选举的热度。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可以说是那时媒体选秀活动的点睛之笔。这种方式不仅积极调动受众的参与,提升受众的参与感,而且不失为是保证活动热度、增加画报销量、提高画报声望的有力举措。

(三)经济空虚倒逼营销创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让天津经济不断繁荣,综合经济实力雄厚。但这种繁华却是表面现象,繁华的背后实则内里空虚。物价涨速迅猛,办报成本增加的同时广告却收效甚微,这对私人所有的《北洋画报》而言,生存发展困难。因为《北洋画报》作为商业媒体,其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向公众提供广告信息、知识、艺术等内容来获取报纸生存所需要的资金。和现代的企业一样,需要靠经营来打开市场,赚取资金,维持其正常运转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因此,这种情况下《北洋画报》举办的这场选举,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是一种营销手段。通过将选举权交给受众的方式,让受众如果想支持心目中所崇拜的京剧名角,就必须购买《北洋画报》报纸。然后剪下报纸中每一期附印的选票,进行投票填写,后投入各戏院门口的投票箱,以此提高《北洋画报》的销售量,实现营销目的。

(四)平台媒体助力赛事传播

《北洋画报》其报社地处娱乐之盛地,该刊特辟<戏剧专刊>正顺应天津豪绅所追崇的娱乐潮流,宣称“以故手画报一纸,得见许多各时各地之名伶名剧,则本刊所以博得读者之告诉,殆以此欤。”画报中设有《曲线新闻》《剧界琐闻》等栏目,上面会发布戏曲新闻,配发各种专题报道,能及时了解艺人动态、演出情况、戏曲动态等,甚至还会对一些重要的演出进行追踪报道,这对京剧票友们来说是一个很好地去了解他们所推崇的名角儿们的平台。比如通过《北洋画报》可知,章遏云在1929年七月底至八月初的大致行程:名坤伶章遏云于三十日及一二两日在中原演临别戏,观者如山如海,盛极一时。前以奉安辍演一天,中原拟请章于三日补演,荀慧生则于四日登台。但章以合同注明因时局辍演,只扣包银,故虽经多人挽动,卒不顾多演一天,结果退回双工包银而罢。章休息一两天即行回平,伏中休息,不拟登台;秋间已与日人有约,赴日演剧,将于休息期内,从事整理一切 旧剧云。

因此,《北洋画报》早已培养了一批忠实的“粉丝”,举办这次选举会受到“粉丝”的热烈追捧。在画报上与“粉丝”们的亲密互动,也能让社会各界各人物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到这场选秀活动中,不失为一个绝佳的传播平台。

三、“四大女伶皇后”对当代戏曲选秀节目的启示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迭代、媒介进化,选秀节目随着时间的流逝层出不穷,从2005年的电视、网络、计算机普及再到2020年的智能手机、短视频火热,一场又一场的选秀奇观诞生。不过,众多选秀奇观中,戏曲、京剧类选秀却愈加罕见,且收视偏低,并没有掀起收视狂澜,甚至也没有引起具有高讨论度的舆论话题。

像天津卫视推出的原创节目《国色天香》,这是一档全部由明星参与竞赛的戏曲选秀,创新意识很强。不仅紧随时代抓住选秀热潮,而且在市场浮躁之风盛行的当下试图传播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实属有心。然而,经过一季播出,收视数据说明了一切:该节目在全国的收视率一直没有突破 1%,在天津地方的收视率也不足10%,远不及戏曲节目《梨园春》。而《梨园春》虽在省内收视率高,始终位于河南电视台第一,但终究还是没能带动传统戏曲在国内环境下的广泛传播。为何《北洋画报》“四大女伶皇后”选举活动可以如此轰动,也可从其中窥探一二,给予当下戏曲选秀类节目以启示。

(一)有意识地培养戏曲忠实受众

《北洋画报》所有的报道内容中,涉及很多与京剧有关的丰富素材,主要刊登在1928年2月29日《北洋画报》第166期第三版诞生的“戏剧专刊”上。此专刊以照片为主,主要刊登剧照、名伶生活照、名伶书画作品,文字内容主要介绍近期平津剧讯、国内外戏剧、名伶近况以及戏剧剧本批评等。也即在选举之前,《北洋画报》就结合日趋变化的娱乐潮流,开始不断传达与戏剧有关的内容,包括戏剧演出信息、剧界最新动态,以及京剧女伶们的情感与生活秘事,使剧迷们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天津乃至全国的有关京剧女伶的演出或剧界动态,培养关注京剧女伶技艺和表现的潜在受众,同时聚集并积累一批又一批忠实的京剧爱好群体。

而如今的戏曲选秀节目却没有培养戏曲忠实受众的意识。众所周知,戏曲艺术现在离社会大众的生活越来越远,大部分处于时代潮流中的青年受众并未体验或真正领悟到我国传统的戏曲文化,对专业戏曲知识的了解都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因此,可以考虑在节目前期就开始对目标受众和潜在受众进行传统戏曲知识和氛围的培养。比如将播出时间定在周六晚9点20分的《国色天香》,很明显年轻人是其目标受众群体,但对于不了解戏曲的年轻人来说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外行更倾向于看热闹,是领会不到各类剧种中的精髓所在。因此,培养戏曲忠实受众在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做好这一步,是戏曲选秀节目走好的开端。

(二)注重明星效应中明星的基础专业性

《北洋画报》“四大名伶皇后”选举活动的亮点与轰动之处就在于是在明星中选明星,因被选人都是明星而聚集人气。商业媒体和明星相伴相依,媒体造星的同时还可以依靠明星维持收视率,再好不过。运用到电视节目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国色天香》邀请明星来参与选秀。但很显然,节目中的李玉刚、霍尊等明星,他们对戏曲知识了解不够,专业戏曲功底较弱,在戏曲感受力和领悟力上受限。以至于就算他们丢掉本行来唱戏曲的噱头是吸引人的,但吸引不是打动,终究不能让观众与之共情。因此,他们身上的明星号召力不能被挖掘到极致,节目组想要的明星效应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要知道在某领域被认可才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国色天香》中请到的明星在戏曲方面并不擅长,大多是临时速成,演唱中存在较多瑕疵,甚至有唱错词的情况。所以也不难理解该节目自开播以来观众对其褒贬不一,有的认为这是借助现代化手段推广戏曲的好办法,也有的认为是在践蹋戏曲的文化内涵。因此,节目本身在戏曲推广环节就存在阻碍,节目本身并不能起到戏曲示范的作用,明星效应大打折扣。

(三)利用现有媒介进行全方位传播

报刊传播是民国时期主要的传播方式,民国时期的京津拥有发达的出版机构,戏曲作品和戏曲信息主要是通过报刊传达。报刊媒体中对于女艺人报道形式与内容从最初的简单广告、到后来的剧评乃至专页、专刊;从附属于综合性报纸到专业戏曲刊物的问世;从对艺人台上表演的评价,到对台下生活的关注,以及对于道德的评价,艺人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报刊对女艺人的关注是全方位的。《北洋画报》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读者可以从画报上呈现的东西,了解时下最新的信息。无论是女伶小照、新闻、评论、伶人小史,还是选秀之影响、参与人众多、对名伶的追捧无一不在画报中各具呈现,加之图文并茂的形式也让读者在观看上更加轻松愉悦,满足了读者视觉上和精神上的享受。

而随着时代发展,传播技术不断更迭,传播环境也随之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报刊不再是主流的传播方式。电视开始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传播媒体,像一些戏曲频道与戏曲类电视节目《梨园春》《相约花戏楼》等,制作团队专业、播出平台稳定。不过,仅依靠电视媒体进行传播远远不够,网络化和数字化也应是戏曲传播的重要部分。此外,《国色天香》节目组还会在新浪微博、人人网等各大媒体平台进行节目宣传,或者通过曝光粉丝所期待的嘉宾将参与节目的信息来吸引受众注意。但在注重前期宣传的同时,节目录制中也应当注重传播内容的编排。《国色天香》官方微博粉丝量并不算少,但微博内容大多都是节目预热、精彩回顾和投票,对于戏曲、京剧人物本身的魅力和趣味没有把握住,内容单调且枯燥,吸引力不足。因此,戏曲选秀不仅应当与现有媒介充分结合,同时也要注意全方位的内容传播,才能取得重大的进展。

《北洋画报》“四大名伶皇后”选举,不仅成为天津城市记忆中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推动我国京剧的蓬勃发展,对坚定民族文化自信颇具价值。虽然其选举形式、手段、规模和传播渠等不能与今日选秀相比,但其特有的心思和技巧却依然对现在的戏曲选秀节目具有借鉴意义,值得现代戏曲选秀节目学习。

猜你喜欢
北洋画报京剧
我和康爷爷学京剧
京剧表演开始了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媒体视野下的清末宣讲所——以《北洋官报》为中心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陕西画报航拍
从报刊角度探北洋时期的民主思想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关于京剧《辛追》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