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声乐课教学思政育人功能

2023-01-06 05:25杨松涛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声乐育人思政

杨松涛

(亳州学院 音乐系,安徽 亳州 236800)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要求除思政课程外,在专业课教学与实践中也要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作为音乐学专业重要的基础技能课程之一的声乐课,如何在这一要求下顺利推进课程思政,实现专业学习与思政育人相得益彰,给声乐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方向。“课程思政融入声乐教育是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下提出的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实践。”[2]声乐课作为音乐专业的必修课,应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贯穿声乐课程的每个环节,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1 课程思政的分析

1.1 课程思政在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当前,很多高校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出现“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声乐教学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当中,例如: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入声乐教学,一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表达,二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充分发挥声乐课程的德育功能,从而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有正确价值观、崇高社会使命的时代新人。

1.2 课程思政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广大青年提出了4点要求:“即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3]笔者认为这4点希望同样适用于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一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3]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扎根人民,奉献社会。二是培养学生的励志精神。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声乐教学中,通过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引导学生“立长志、立大志,不要常立志”刻苦学习,扎实学好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发挥所学专长,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三是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声乐的学习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不能花拳绣腿,更不能拔苗助长,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生能力,演唱能力范围内的作品,“教育学生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4]四是培养学生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引导学生多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不能停留在书本上,更不能停留在脑海中,要落实在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撸起袖子加油干”[5]就是这个道理。

2 课程思政的融入

2.1 深挖声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

采取集体备课形式,所有教师在一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规定每一学期学生必唱的声乐曲目,再结合学生实际,规定自选的声乐曲目,并对每一首作品都要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思政元素”,如:作品产生的时代和创作背景,词曲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等。很多声乐作品都属于红色歌曲范畴,大多是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人民的作品居多。歌颂祖国的歌曲有《祖国颂》《我爱祖国的蓝天》《共和国之恋》《保卫黄河》《我爱你中国》《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歌颂党的歌曲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颂歌献给亲爱的党》《唱支山歌给党听》《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永远跟你走》《跟你走》等;歌颂人民的歌曲有《十送红军》《红星歌》《南泥湾》《红梅赞》《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我为祖国献石油》《小白杨》《说句心里话》等。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强调要掌握歌曲的调式、调性、旋律、节奏和音准外,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意识,并将思想意识融入作品的处理当中,这样演唱的作品才能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声情并茂,才能感染自己和听者,达到声乐教学的德育教育功能。例如:在教唱歌曲《跟你走》这首作品时,歌词中没有出现党和国家的字眼,但通过歌词的分析,可以体会词作者张海在创作时表达的思想情感,把自己当成孩子,把党比喻成妈妈,就像孩儿牵着妈妈的手一样,永不分离,妈妈给孩子指明方向,体现了对党的忠诚、热爱和跟党走的决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大声朗诵歌词,让学生体会歌词中的思想情感,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将内涵演唱出来,才能打动自己,打动观众,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思政育人功能。教学中教师需要一句一句的分析并提出演唱的要点,演唱“裁一片白云我跟你走”的时候,气息要放下来,全身放松,感觉就像在跟党对话一样,眼神坚定,深情地把握歌曲的情感。演唱第二句“洁白的情樣请你收”时,把口腔打开到位,特别是唱到升fa这个变化音的时候,虽然旋律有种离调的感觉,但要唱得自然、放松。第三句“折一根柳枝我跟你走”与第一句有一定的对比,音域到了中高声区,音高都在换声点的位置,要求唱的不能太紧,软腭提起来,打开到位,这样声音才有足够的空间,进入头腔的共鸣较好,具有一定的穿透力。“把春色带到天尽头”这一句随着音阶式的下行,气息叹下来,重点把字要在“头”字上。“我走千里走万里”这句要深情地唱出跟党走不怕苦不怕累的感觉。“孩儿总是牵着妈妈的手”演唱时要注意情绪的递进,这里把自己比喻成孩子,把党比喻成妈妈。“我走冬夏我走春秋,把风风雨雨都抖落在身后”这一句的前半部分要有一定的对比,五度和六度的大跳要拉紧,情绪要慢慢地激动起来,为后面的高潮部分“我跟你走,我跟你走”做好铺垫。高潮部分的音都在高声区,演唱时情绪要完全地释放出来,不能上提喉头,要气沉丹田,用上腰部的力量,头腔位置越高越好,才能形成一定的共鸣,声音才有穿透力,唱出跟党走的决也。全曲最后的6小节,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具有一定的强调作用。特别是最后一句“跟你走就是跟着那太阳走”要一气呵成,重点放在太阳的“太”字上。这个音是全曲的最高音降B,演唱中也是难点,要求气息放下来,不能提上去,口腔打开到位,俗称声音要坐在气息上,才能将它唱到位。并且降B音上有自由延长记号,时值较长,可以自由发挥,但不能低于4拍的时值。演唱状态要饱满、激动,才能把它唱得游刃有余,最后全曲结束在主调主音上。

2.2 运用红色歌曲和电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声乐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声音的艺术。一首经典的作品,除了要有优美的旋律之外,还需要有与时代价值取向相同的精神内涵,才能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否则只算流行。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去了解经典,分析经典,演唱经典,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分析和演唱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首先,在教学选材上下功夫。作为中国人必须会唱《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除了要求学生对歌曲的节奏、音准掌握之外,重点的是强调歌曲表达的思想内涵,《义勇军进行曲》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今天首唱的歌曲必须是国歌,唱好国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存在着中美贸易战、南海主权争议等,教学中更应该唤起学生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意识。

其次,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革命先烈先进事迹的电影或音乐剧,如:《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以及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电影《长津湖》和最近热映的以革命先驱李大钊从入狱到英勇就义为叙事时间点呈现他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党救国的壮阔革命历程《革命者》等,让学生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增强爱国情怀。

再次,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声乐教学不只是单一的演唱红色歌曲和艺术作品,也需要学生演唱民族歌曲或歌剧选段。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特定的音乐和文化,可以让学生演唱不同民族的音乐,来了解我国的民歌、戏曲、戏剧、人文音乐等,教学中演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茉莉花》《翻身农奴把歌唱》《打起手鼓唱起歌》,以及歌剧《白毛女》《江姐》《刘三姐》《洪湖赤卫队》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3 运用校内外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为民服务理念和敬业精神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如何将培养的人才推向社会并服务好社会,是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在声乐教学中应当加大舞台艺术实践环节,通过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为民服务的情怀和敬业精神。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开展的艺术实践周、迎新晚会、校园歌手大赛、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送文化下基层及举办的各项活动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声乐舞台艺术实践平台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舞台实践活动,展示自我,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在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提高自己的舞台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更好地服务社会提供保障,培养学生的为民情怀和服务意识。同时,也要加强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有针对性的要求学生演唱这方面的声乐歌曲,比如:歌曲《为了谁》就是一首赞扬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作品,作品思想是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不受损失,用自己的身躯和生命抵挡洪水,演唱中“一定要唱出军人在和平年代的奉献精神与使命意识,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人民子弟兵的感激和那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6]。要学习人民子弟兵为民情怀的精神,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其次,一是与当地文化管理部门合作,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通过采风、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让声乐方向的学生参与音乐研究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实践当中,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地方的优秀音乐文化传承贡献力量。二是与当地演出团队合作,提升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让学生参与演出,既是校企合作演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又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实践经验,还能得到民间艺人的指导,实现双赢,培养学生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对服务地方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促进作用。三是与文化旅游部门合作。旅游业作为地方服务行业中的支柱产业,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地方的知名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地方将传统文化纳入旅游业,成为旅游的经济增长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积极参加当地文化旅游部门组织的各项演出活动,无论是取酬演出还是志愿服务活动,都能够给学生提供舞台实践锻炼的机会,为地方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同时,邀请地方知名专家和民间艺人到校开展讲座传授技能,让学生了解地方传统文化和特色,拓展艺术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修养,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只有做到自己领悟理解,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从而渗透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做到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积极参加课程思政的教学研讨活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大课程思政与专业技能提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学习优秀课程及思政教学案例,重视情感价值引领作用的理念。认真备课,深挖声乐作品中的思政元素,巧妙地运用到声乐教学中,以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形式引导学生唱出作品的思想及情感,以声带情,打动学生的情感,实现思政育人的功能。

3 结语

声乐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需要教师认真备课、精心选材、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改变“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课程思政融入声乐课程是当前立德树人的必然需求,也是落实“课程思政”及“三全育人”的根本举措,其目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3]

猜你喜欢
声乐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