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漆画创作对传统年画色彩语言的借鉴与融合

2023-01-06 08:38张潇
流行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漆画年画色彩

张潇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传统年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研究中国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等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图文资料。传统年画独特的色彩语言,有可能对现代漆画的精神内涵、创作形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寻找能为现代漆画所用的当代价值,传统年画与现代漆画的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是跨越时空、艺术领域、表现形式的再创作。

一、理论概述

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现代漆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第一次参加全国美展,在中国画坛崭露头角。相比于其他画种,漆画非常年轻,但是其底蕴深厚,根植于中国传统漆艺。中国漆艺有着8000多年的历史,漆盾、漆奁、漆棺、古琴等等,这些文物皆见证了绚丽多彩的中国漆文化世界。现代漆画在传统漆艺的深厚支持下,短短三十几年,迅猛发展。从第六届全国美展漆画展区共展出一百二十余件作品,无金奖作品,到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漆画展区共收到作品1853件,遴选出314件入选作品,更是收获了一金一铜。近几年,漆画相关的展览和研讨会越来越多,许多高校也增设了漆画专业,漆画创作高级研修班也在全国各地陆续开班。不仅如此,中国漆画还走向了国际,与许多国家进行访问交流,把东方漆艺术魅力带向世界。现代漆画正在蓬勃发展,这些既离不开智慧的先祖们对漆器的发现和运用,更离不开老一辈漆画家的摸索与实践,二者为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现代漆画创作既要学习传统漆艺宝贵的经验,更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探寻更多的可能性,永葆现代漆画的青春与活力,这不仅是对传统的尊重,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1]。

年画历史久远,很难考证其起源时间,但可以把年画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清末之前的传统年画、清末民初的改良年画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年画。本文选择最具中国传统特色、民俗习惯和审美情趣的传统年画进行研究,其它两个在风格或制作工艺方面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传统年画记录了中华民族近千年来的风土人情,它取材于民间、创作于民间,是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统年画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从未消失,在技术先进、审美多元的今天,更不能让它消失。因此,深入探索传统年画是必要的,取其精华,创新融合到其他艺术形式,使传统年画的表现力和功能得到扩展。

传统年画的色彩表达方式极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但在当下面临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色彩花花绿绿,过于俗气,不符合大众审美。鉴于此,希望通过对传统年画色彩语言的探索和研究,对其有新的认识。此外,尝试将传统年画的色彩语言融入到现代漆画创作中,在吸收民族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创新,这不仅是对传统年画更好的传承,更扩宽了现代漆画的发展道路。现代漆画的多元化发展是必然的,要始终保持一种开放包容的眼界和心态,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拥有更广阔的天空[2]。

二、传统年画的色彩特征

(一)色彩的表现性

传统年画经过漫长岁月的不断演变,受到历史文化、传统思想、大众审美情趣等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的独特的色彩观念。民间有“年画要新鲜,才能中人意。”这句歌谣,指年画的颜色要鲜艳明亮,才能符合人们的心意。传统年画在色彩选择上较为大胆,不被物象的原始色彩所束缚,突破性运用夸张的色彩去表现人最真实的色彩感受。因此,年画艺人创作时善用色彩来表现内心情感,色彩多以原色为主,常用冷暖、明暗等进行色彩间的对比,以此来加强画面的表现力。传统年画色彩多用暖色,画面以暖色调来表现喜庆之意,传达出对来年的美好希冀。虽然冷色运用不多,但在画面中却必不可少,用于衬托暖色,加强画面对比,增添画面的丰富性。例如较为常见的红绿搭配,纯色之间进行的冷暖对比,呈现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有时还会搭配黄色,既增加了画面的明度,又使画面更加和谐;传统年画也较常运用明暗差制造画面强烈的对比。黄色的明亮、蓝色的深沉,除了有彩色系搭配使用产生的明暗对比,黑白两色产生的极强对比能有效突显画面。长久以来组成几套格式化的色彩搭配,根据不同的题材和内容,调整色彩比例交替使用。

(二)色彩的象征性

中国古代绘画讲究五色观,即用“青、黄、赤、白、黑”代表自然界所有的色彩,并和五行、五方等相对应,色彩被赋予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因此存在于民间文化的传统年画,也继承了这些精神内涵,使色彩在画面中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性。年画艺人大多是平民百姓,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因此,他们在色彩运用上遵循本心,用色彩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赋予色彩特殊的含义和象征意味。例如红色,从古至今红色一直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常用在喜庆的节日风俗活动,红色不仅象征着吉祥,而且在表现人物时象征性格的正直、威严。清代杨家埠年画《五子登科》(图1),取材于五代晚期一家五子皆中科举的故事,画面大量运用红色来营造红红火火的喜庆氛围,并且父亲的脸部被涂于红色,体现人物的刚正不阿。传统年画中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样式叫繖蓝,据资料显示乾隆皇帝驾崩时举国同丧,民间禁用鲜艳的颜色,因此年画艺人创作出以深蓝、墨黑等冷色绘制的繖蓝年画,象征守孝[3]。

图1 《五子登科》(作者不详,类型:木版年画)

传统年画的色彩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性,不论是表达了人们对吉祥美好的祝愿,还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都令传统年画有了生命力。一方面,传统年画完完全全地再现了普通百姓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或许他们是对夫妻和睦的向往,是对财源滚滚的渴望,是对人丁兴旺的企盼,但这些都真实地表达了普通百姓的心声,抒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另一方面,普通百姓通过传统年画,感受到其传递的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进而强化了文化的力量。

三、现代漆画对传统年画色彩语言的借鉴

(一)色彩艳丽

色彩是以一种非常直观的形式使人有不同的感受,古代中国和西方对色彩一词有着不同的理解,西方追求科学、真理,注重画面的写实性,而 “意足不求颜色似”是古代人民对色彩的精神追求。传统年画在中国绘画史中较为特别,这和它强烈的视觉效果是分不开的,相比于中国画的设色淡雅,传统年画在色彩的运用上可谓是大胆奔放。正是因为年画艺人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只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视觉经验,因此在创作时不受拘束,用色极为艳丽,营造出喜庆热烈的欢快气氛。例如红色,在传统年画中红色不仅象征着吉利、辟邪,而且还象征着人物性格的正直、威严。传统漆艺也较常运用红色,朱漆就是指红色大漆,朱漆常与黑色搭配使用,渲染出一种庄重与华丽之感[4]。

传统年画色彩艳丽的特点运用在现代漆画创作中会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艳丽的色彩不仅可以通过天然大漆来表现,而且还可以和多种材料相结合呈现出不同效果的艳丽。漆画相比于其他画种拥有自己独特的材料语言,天然大漆的包容性使它可以与多种材料相结合呈现出绚丽的视觉效果。如砂石的低调内敛、蛋壳的洁白无瑕、螺钿的光彩夺目、箔料的熠熠生辉等,当这些材料与漆结合,就产生了特别的“化学反应”,折射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但是,由于材料语言的复杂性,需要创作者去探索和平衡不同材料呈现出的效果,避免画面过于杂乱。

梁民、吴思冬的漆画作品《闹元宵》(图2)画面色彩鲜艳绚丽,大面积运用红色来营造元宵节的热闹气氛。画面红色和黄色的搭配使用体现了“红靠黄,亮晃晃。”这句年画口诀,并且局部的金箔使画面效果更加亮丽。冷色的合理布局使画面有对比但不显突兀,人物脸部红色的运用,突破了真实的色彩关系,使画面色彩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大胆。黑色推光漆的生动皱漆、金箔的流光溢彩、蛋壳的自然裂纹,彰显了漆画的材料之美;大漆的变涂、罩漆、堆漆后磨显出斑驳的效果,彰显了大漆的变化之美。不论是画面的色彩,还是斑驳的肌理效果,都体现了传统年画的审美取向和天然大漆的华美富丽,突显了画家对画面色彩语言和漆语言的多方面考虑和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出适合当代艺术审美的优秀漆画作品。

图2 《闹元宵》(类型:漆画,时间:2004年,中国美术馆收藏)

(二)色彩搭配和谐

传统年画最鲜明的色彩特点就是艳丽,画面色彩丰富,大量运用纯色,虽然色彩之间对比强烈,但画面却不混乱,这源于千百年来的积累和沉淀,通过历代年画艺人的口传心授,总结出一套色彩美学搭配之法,形成更具东方审美特色的艺术形式。例如“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光有大黄大绿不算好,黄能托色少不了”,从这两句口诀中能看出互补色搭配原则,以及运用间色去柔和强烈的色彩对比,这些搭配口诀令传统年画既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又能达到和谐之美。年画艺人在创作时以画面效果和内心的情感表达为主,通过色彩来传达不同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情感,不过分关注物象的真实色彩关系。在现代漆画创作中,真实再现物象的色彩关系太过常见,科技的进步对此已没有挑战,因此,现代漆画借鉴和学习传统年画的色彩美学搭配之法是一次不错的尝试,使漆画作品在色彩表现上拥有更多可能性,也使创作者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5]。

韦潞的漆画作品《狂欢节》(图3)以红、绿、黄三色为主,三色的位置关系运用极为巧妙。视觉中心点的花瓶运用黄色缓解红色和绿色的强烈对比,使花瓶色彩丰富,既有对比又和谐统一。画家通过贴箔、罩金来表现漆的质感,再经过磨显展现出丰富、斑驳的肌理效果。这幅作品是画家较为早期的创作,从她的一系列作品可以看出对民间美术的研究,以及不断尝试把民间美术融入到漆画创作中,早期作品的丰富、艳丽到之后的含蓄、内敛,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图3 《狂欢节》(类型:漆画,尺寸:81×60cm,时间:2003年)

(三)色彩装饰性强

传统年画的题材从最初的神话崇拜逐渐转向民众的需求发展,从题材的单一性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功能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在宋代,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大众的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大量描绘现实生活场景的传统年画,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作为一种装饰品张贴于家中[6]。因此,对传统年画的装饰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高纯度的色彩运用,既能营造出喜气洋洋的氛围,又能突显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二是合理的色彩布局,通过对色块的位置、大小、对比等合理安排,表现出丰富的画面效果。传统年画在制作上常运用木板套印,其中色彩一般不超过5种,即一般5块套色版,通过对色彩的均衡设计,印制出有大有小、互为穿插的色块,使画面既艳丽又均衡。

传统年画色彩装饰性强对现代漆画的创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现代漆画较多以平面化的表现形式,更有利于表现装饰性,并且材料的特殊性使漆画的色彩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现代漆画对传统年画的借鉴不能是僵硬的,而是以创造性的眼光赋予现代漆画新的色彩韵味。漆画艺术家在创作中借鉴传统年画的装饰之美,一方面运用艳丽又均衡的色彩效果表现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另一方面丰富现代漆画作品的色彩语言。

从胡玉康先生的漆画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对民族性、本土性艺术的深入研究,饱满的石榴、对称的双鱼、展翅飞翔的吉祥鸟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和图形元素,充满了浓郁的装饰韵味。《双鹤》(图4)色彩的装饰感非常强,高纯度的红、黄、蓝形成热烈的视觉效果,色块的大小、对比、排列使画面更加平面化,将传统年画色彩的装饰性诠释得炉火纯青。《畅想曲之一》(图5)不仅借鉴了蒙德里安的形式语言,而且还借鉴了民间剪纸的造型元素,是中西方艺术的交融。在色彩上突出明亮的黄色,黄色的大小、分布经过巧妙地安排,并且为了突出视觉中心点,把黄色和蓝色摆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及有意识地弱化边缘色彩的对比。画面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因此,技法的运用就相对质朴,使画面呈现出干净、微妙的效果[7]。

图4 《双鹤》(类型:漆画,尺寸:120×85cm)

图5 《畅想曲之一》(类型:漆画,尺寸:80×80cm)

总结

在当今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形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畅通,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年轻的漆画正在蓬勃发展,在发展中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忽视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年画作为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和艺术魅力。传统年画所具有的中国式标签,为现代漆画构建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现代漆画根植于传统漆艺,本身就赋予了中国最古老的美,蕴含了中国数千年的韵。因此,从传统年画的色彩语言进行研究,对于传承传统年画色彩的民族精神和现代漆画的创新都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漆画年画色彩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牛年画牛
年画
漆画作品
缸鱼年画之旅
孟祥勇 漆画《静待花开》
神奇的色彩(上)
郑崇尧漆艺作品选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