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与生活相结合增添生活色彩
——对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思考

2023-01-06 08:38杜晓璐
流行色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化色彩绘画

杜晓璐

聊城市东昌府区嘉明实验小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传统的艺术教学相对简单,内容薄弱,以师为本。经过老师的示范,学生们学习美术应用。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引领下获得思考和更新的能力,将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学习。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革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与艺术领域相关的基础素养,促进引入生活将技能导向教学法纳入美术教学,改革动手课程,让美术课程更具思维性和逻辑性,不仅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协作完成作品的能力。本文现在将简要描述一下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现状[1]。

一、小学美术教育实施终身学习的优势与难点

生活学习方法论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理论,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需求,能动地学习较为急需的知识,并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通过沟通和实践,获得新时代人才所必备的基本技能—交际、合作、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方法,以这种学习理论为指导的课堂可以增长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由此可见,生活学习方法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的,但缺乏证明其行之有效的具体实例。需要结合此理论,有计划地实施艺术创意实践班。以学生为导向的模式响应了当今社会增加人才的需求,特别是通过激发独立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终身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增强学生学习复杂学科的能力。目前,在小学美术课上实践训练的例子并不多,但基于各种教学理论和学生对模型和发展方向的综合认识,以及初步假设,分析表明生活技能教学法可应用于高中课堂,以生活需求为主的现代教育方式在小学引入可能出现以下困难:第一,对教师生活教学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活条件和掌握整个教育计划的能力;缺乏技术资源;第二,学生需要时间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第三,评价体系要在一定时期内不断完善和积累。同时也证明了小学艺术创意基础教学方法的高度实用性和先进性。[2]在一定程度上机动地适应该学习模式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能被进一步提高,从而让艺术水平也一同得到提升,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美术生活化课堂构建的现状

(一)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不足

目前的一些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单纯只是照本宣科,按照教材上原有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没有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进一步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美术教育的吸引力。倘若不能把生活和教育看作是有机整体,学生在面对离他们现实需要相去甚远的美术知识时,便容易觉得茫然和陌生,学习热情也会下降。这种情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也可能会让学生降低对美术课堂的重视程度,在课堂上做出和教师的教学目的不一致的行为,无法很好地吸收美术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学习美术彻底失去兴趣[3]。

(二)学生缺乏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倘若学生缺乏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能力,就会影响美术教学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课堂上如果不能锻炼学生的美术思维,学生在学习美术时就会比较吃力。课堂上过分关注理论知识和技巧知识的学习,忽视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其本身的内涵,久而久之就会对艺术失去敏感度,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三、运用生活化教学法提高小学美术创意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美术课教育可以为生命教育模式的引入创造良好的环境,坚持艺术回归教育的原则,逐步引入艺术生命教育模式。根据获得的经验,您将指导学生创建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实践表明,生活方式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艺术课中应用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环境中清楚地解决问题,探索和实践更自主的主题,并鼓励学生通过可以连接和批判性反思正在进行的项目来理解应用知识在此基础上,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通过项目进行学习,在视觉艺术上获得独特的体验和自信。

(一)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生活化教学法美术试点班级以及传统美术教学班级作品对比,发现生活化教学法的美术作品基本没有出现雷同作品,学生展示的作品经过个人的独立思考以及小组合作探讨,其作品具有独立性,而且造型特点各有千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比传统美术班级千篇一律的作品,发现学生能够通过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各类问题,与生活密切地联合,学生自己觉得艺术并没有那么难[4]。

(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与传统艺术教育不同,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他们在开发基于项目的课程中的角色,并从教育者转变为教师、导师和教育者。教师要探索和捕捉艺术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探索与国家学习标准密切相关的学科和关键问题,全程关注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有具体的分析和过程记录,过程评价完成并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估。孩子。家长表示,通过小组合作,还可以及时告知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有效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学生可以使用他们创作的艺术品来装饰家庭环境。学科的结合丰富了美术课,其收获超越了传统美术学科。

四、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

实施教育的基石是生活,没有生活这个大前提,教育是无法立足的。为了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我们就需要进一步锻炼自身观察的眼光。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我们的双眼可以捕捉生活的细节,进而发现各种色彩信息,体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美,在生活中看见艺术的存在。艺术是一门具有丰富创造性的学科,学习时就需要调动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因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里的色彩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教师在美术课堂上仅仅采用循诵习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苍白的想象和稀少的实践体验中涸泽而渔,那么只能严重消磨到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把美术创作看成一件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在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饶有趣味的再创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孩子的天性令他们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索欲,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此基础上把美术课堂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发掘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和现象的好奇心,鼓舞学生将自身的求知欲化为观察的动力。[5]为了让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能够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循循善诱,指引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并将自己的新发现表现在作品画面上,当学生发现自己观察到和学习到的东西能结合在一起,达成学以致用时,他们的成就感会让他们爆发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在美术教学初期,教师可以教导学生与色彩有关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对色彩有一个基础的理解,并思考如何去运用。只有打好了地基才能进一步规划建筑蓝图,扎实的色彩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依靠理论更好地发展绘画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提醒学生多观察生活,在作品中更多地使用自己亲眼观察到的色彩,并探索自然环境对色彩的影响。由于要让小学生描绘清晰具体的事物还比较困难,可以告诉学生先练习色块,用色块来表现物体的体积,并叙述画面上各个物体之间的关系。

在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后,教师需要组织多次静物色彩写生,这样学生就可以把以前观察到的色彩和学习过的色彩理论直接表现在写生时所创作的作品中,达到学以致用。简单的静物色彩写生可以让学生找到各种表现色彩的方法,形成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每个学生对色彩的认知程度。有些学生对色彩有天生的敏锐度,所创作的画面色彩协调且富有新意,教师对这种拥有良好色彩感觉的学生应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例如,在进行自然色彩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种植的各种树木,教他们认识各种树木的种类、结构和颜色(图1),让他们认真观察树木的树冠、树枝、树叶、树皮等各个细节的色彩特征,描摹树冠的形状、树枝的粗细、树叶的疏密、树皮的色彩细节等。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即使是同一棵树,它的树叶也是疏密不一的,叶片的颜色以绿色为主,也有红色、黄色、深蓝色等;叶子形状各异,有扇形、椭圆形、长条形等,没有两片叶子的叶脉是相同的,但学生不用将此仔细地表现出来,而是要作为经验深存于内心。树皮以褐色为主,有光滑、粗糙之分。在进行实地观察后,学生会对树木有更深的了解。然后,学生可以在纸上绘制树木,并且给自己的作品施加色彩。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不仅会对绘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因为有了亲身体验,他们对整个任务将更加得心应手(图2)。[6]此外,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等事物和现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观察能力,为美术创作积累各种生活素材。

图1 校园树木

图2 秋天里的树林(儿童绘画)

(二)以艺术为本的多媒体美术学习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多媒体教育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将多媒体教育引入艺术教育正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必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使用多媒体设备,整合美术教学内容(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室和教材。多媒体教具作为美术学习内容的组成部分,可以更加精确地显示色彩信息,让学生将自身通过生活化教学所得到的体悟反映在电脑绘画上。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和运用色彩的能力,这对美术学习很重要。通常情况下,普通课堂的色彩教学是点到即止的。在色彩搭配的实践中,学生还只能根据自己粗略的感觉和习惯来使用色彩,缺乏对色彩的条理性思考。而电脑绘画则能让学生更好地把生活中观察到的色彩和想象力结合到一起,创造出更有创新性质的色彩画面。学生可以在电脑制作的画面中,结合自己从生活中得到的知识描绘想象中的宇宙,绿色、粉红、蓝色、黑色的星球,闪亮的明黄色星星,多彩的宇宙飞船和宇航员,将作画者对宇宙和科技的向往表现得十分充分(图3)。

图3 学生电脑绘画作品(图片来源:网络)

小学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组织学生对一些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而这些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会出现运用许多不同的绘画工具,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各种绘画工具的演示,除了普通的水彩笔以外的绘画工具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所以他们会对那些绘画工具表现出生疏。因此,在进行美术作品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介绍这些美术作品中出现的相关绘画工具,将对绘画工具知识的讲解和美术作品鉴赏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绘画工具的同时,增加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7]。

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鉴赏马克笔所绘画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事先向班级中的学生询问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马克笔这一种绘画工具,此时可以借助班级中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向学生播放教学视频,展示马克笔的绘画方式及绘画特点,借此学生便可以更好地领悟绘画工具的运用方法。再如,教师在带领班级中的学生鉴赏中国画时,很多学生难以想象中国水墨作品中的泼墨技艺是如何实现的,如果教师仅让学生欣赏水墨作品本身,不让学生对创作过程进行实质性的观摩,那么很少有学生可以领悟到水墨画中泼墨技艺的巧妙之处。

结束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进一步拉近学生与美术课堂的距离。通过课堂上的多媒体设备或设置令学生身临其境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学会走进生活,体会生活中艺术和色彩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简要介绍了如何通过生活化教学法提高小学美术的创作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时代在更新,课堂需要根据新的需要进行更新,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合作能力。[8]运用生活化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美术创造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教师要在美术学习中帮助学生激发自己对美术学习的个人兴趣,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生活中的美,结合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用画笔创造美。

猜你喜欢
生活化色彩绘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